地下城堡2探索谢佛墓葬_地下城堡2探索谢佛墓葬在哪
宋代泰州,与扬州、楚州、真州、通州、泗州、海州、滁州、亳州、宿州等同属淮南东路。“溯唐宋赋源,盐税曾居天下半。”无锡锡山许氏的迁锡二世祖许德之,就曾在此为官,乃“维扬四杰”之一,史称其就国事与宋徽宗对话,得其称道。
作者 许树铮宋代泰州,与扬州、楚州、真州、通州、泗州、海州、滁州、亳州、宿州等同属淮南东路这里的淮南大盐场,地跨阜宁、兴化、南通海滩广袤,纵横700余里,资源得天独厚自古先民煮海水为盐,海盐生产乃国家财税重要来源。
据宋史《食货志》,绍兴末年,泰州一州之盐赋已超过唐时全国盐赋总额“溯唐宋赋源,盐税曾居天下半”无锡锡山许氏的迁锡二世祖许德之,就曾在此为官,乃“维扬四杰”之一,史称其就国事与宋徽宗对话,得其称道此前,其曾祖许平、伯曾祖许元随父亲许逖自宣城迁居泰州,在朝廷做官,与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梅尧臣等均为一时之俊彦,彼此交好,诗酒唱和,佳话颇多。

扬州东关街许元与欧阳修“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这首《西湖戏作示同游者》是北宋文豪欧阳修回忆扬州之作,庆历八年他任职扬州时,与老友许元交往甚密,留下多首唱和之作,还为许元的私园泰州南园作《海陵许氏南园记》,为其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衙门的官家花园“东园”写下名篇《真州东园记》,皆宝贵历史文献。
嘉祐二年四月,许元去世,欧阳修含悲写下《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许公墓志铭》,又撰《许元传》,称颂老友一生,情深谊长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欧许诗文书信仍有多篇存世;诗有《寄子春发运待制》《答许发运见寄》《招许主客》诸首;书信有《与许发运启·庆历六年滁州》《又与许发运启·庆历六年春滁州》。
《与许发运启 ·庆历六年滁州》曰:“伏念僻守郡封,殆不通于辙迹;邈瞻风采,缺驰问于兴居恭惟按省之余,克保粹和之妙治朝急士,方可伫于宏材;漕最淹贤,况已升于美绩即期迅用,以奋远图企颂之私,缕言非罄《又与许发运启·庆历六年春滁州》曰:“伏念暌异风徽,屡更年律。
河壖阻邈,常辱邮音;淮郡僻荒,亦蒙诲问荷顾存之至厚,慰艰拙以兹多此者伏审某人荣被恩俞,近移使节望行舟而非远,申良觏以未涯惟贤业之素彰,蔼勋勤而夙著伫从公议,别霈宠光;岂此漕输,可淹杰俊?春阳方盛,福履惟休。
感咏瞻依,交集诚悃”回发运主客[1]启:“伏审显膺宠命,荣总使权,伏惟庆慰恭以某官才猷经世,问望光朝,资敏议以通微,竭精诚而济务自居漕职,克迈官能九年之储,已丰于茂最;三载考绩,遽被于陟明重膺柬注之求,奚测亨腾之势。
幸依使部,致辱诲函铭佩欣祈,并交悰悃”
欧阳修与文人雅聚欧阳修知扬州最感快慰的,是庆历八年招待梅尧臣的中秋之宴欧阳修中进士不久,即与梅尧臣一见倾心,“逢君伊水畔,一见二开颜”,许元与梅也是文趣相投挚友,兼有乡谊,故欧公请许元作主陪这次文友雅集,是一个以“赏月”为题的诗筵笔会,欧阳修的《招许主客》诗即实录其事:“欲将何物招嘉客,惟有新秋一味凉。
更扫广庭宽百亩,少容明月放清光楼头破监看将满,瓮面浮蛆拨已香仍约多为诗准备,共防梅老敌难当”赞誉诗友梅尧臣将会是座中诗魁,全诗活泼风趣,读来令人忘俗此日,梅尧臣偕新科进士王琪(字君玉,曾与晏殊扬州郊游,晏殊即景吟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下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即王琪所接对)同至。
王琪赋诗后,欧公以《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相和:“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绿醅自有寒中力,红粉尤宜烛下看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乾客舟闲卧王夫子,诗阵教谁主将坛?”梅尧臣的《依韵和欧阳永叔中秋邀许发运》记述了此事:“看取主人无俗调,风前喜御夹衣凉。
竞邀三五最圆魄,知比寻常特地光艳曲旋教皆可听,秋花虽种未能香曾非恶少休防准,众寡而今不易当” [2]皇祐元年,欧阳修调知颍州[3]颍州城西有个汝阴西湖,唐宋明清皆为天下名胜,长十里,宽三里,为颍河诸水汇合处。
这里菱荷十里,杨柳盈岸,四时俱佳,为游人憩游胜境,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佳处,旧时曾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同时代的文人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欧阳修素有抱负,然一生频受打击,宦海沉浮。
到颍州则流连忘返,这西湖无论是春花烂漫还是群芳过后,皆美不胜收,曾一再咏叹西湖之美,其《采桑子》13首,多以“西湖好”为首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便是世人传颂之名句寄情山水,放飞心情,他决意终老颍州,后来也确是在这风景"天下胜绝"的地方过世的。
颍州西湖他初至颍州即着力疏浚西湖,植树栽花,筑宜远、飞盖、望佳三桥,作诗吟咏其美景,将这里和扬州的瘦西湖相比,发信寄诗给许元等好友,邀他们来此一游,湖上泛舟:“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4]见信,许元以“芍药琼花应有恨,维扬新什独无君”诗寄赠欧阳修,欧阳修在回信中,则写下著名的《答许发运见寄》:“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一个难忘“曾向无双亭下醉”的场景,一个则有“维扬新什独无君”的无尽惆怅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彼此一再追忆诗酒流连的扬州相聚对此,欧阳修在《寄子春发运待制》诗中自我排解道:“但喜交情久弥重,休嗟人事老多艰。
”相约他日退休赋闲后还来扬州饮酒作诗:“留滞江湖应不久,多为春酒待君还”以文会友,彼此欣赏,遂成至交“是真名士自风流”,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有块匾额“风流宛在”,出自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即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而作,至今日,宋人流风遗韵犹存。
许元与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50岁后才得到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因欧阳修之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此时的许元虽已为泰州望族,但祖籍宣城,有此乡谊,官场往来,加之文趣相投,故而二人之间诗文唱和甚多。
今日犹可见梅尧臣的存世诗集里,与许元唱和者不下二三十篇,佳作不胜枚举,甚多传世之作,试举几首以飨读者:其一,《依韵和许待制》:“晓雨射船珠泻盘,平明水上舞英残斗鸡跖恶轻泥湿,调马蹄翻软土乾深屋燕巢将欲补,密房蚕蚁尚忧寒。
为言楚客甘蔬蔌,白芷香牙长嫩珊”其二,《寄许主客》:“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头风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藉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扬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山光寺建于隋代,至唐代名声日隆,诗人张佑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诗句。
靖康之难时,宋皇室逃到扬州,就住在山光寺建炎元年十月,高宗来扬州,也曾住过山光寺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都曾驾幸山光寺,赏赐颇多,加上群众献田谢佛,寺产众多,最盛时有寺田1200多亩,半在扬州半兴化抗战军兴,山光寺开始衰败,1949年后改做中学、粮管所。
60年代则索性相继锯倒银杏树,拆除大殿,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寺就此消失 《寄酬发运许主客》 “淮上秋来物意闲,又乘轻舸信帆还一浮一没水中鸟,更远更昏天外山斜幅缠踍兵吏至,浓金洒纸颔珠颁欲酬已觉不能敌,尽日临风思自悭。
”梅尧臣《依韵许主客北楼夜会》 “一日能逢几笑欢,高楼红蜡滴金盘。吟余陇首云初散,唱尽阳关露已寒。不管星河渐西落,自将烟水去程宽。当时坐客各南北,谁忆重游泛木兰。”
许元砚台,博物界称之为"高阳子春砚"许元与范仲淹许元与范仲淹曾同朝为官范贬为盐官,许元还曾是范的顶头上司范仲淹《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诗书对周孔,琴瑟视羲皇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一学许周查,三千徐陈唐。
芝兰一相接,岂徒十步香,德星高若翔,笙专磬同声,精色俱激扬栽培尽桃李,栖止俱鸾凰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猗哉腾子京,此意久而芳“一学许周查”的“许”即指许元南宋人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卷四十有注云:“许氏与周氏、查氏俱为海陵望族,以三家子弟多游乡校,故有一学许周查之谚云”。
“徐陈唐”是三个姓氏指的是北宋后期泰州著名道士徐神翁、陈豆豆、唐甘弼,徐神翁名气大,曾被召入京,卒时宋徽宗以四品礼赐葬大家都知道范仲淹为滕子京写过洛阳纸贵的《岳阳楼记》,胸襟博大,情操高尚,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知识分子定位如此,千古传诵。
滕子京因岳阳楼记而被后人记住,他在安徽青阳的墓地至今保护完好滕子京与许元是儿女亲家,滕子京的四公子滕希雅是许元的女婿,人们就罕有知晓的了这层亲戚关系,在《许元传》及1983年仪征出土的许宗孟(许元之子)墓志里,都有清楚记载。
范仲淹行书手札《远行帖》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为宋仁宗庆历七年春让范公始料不及的是,几个月后,滕子京就病逝于苏州任所,终年58岁《宋史》說他“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只數千卷破書”范公為滕子京作墓志铭,全文1300余字,文字精炼而丰富,读则愤懑之气难平。
宋时园林兴盛,庆历年间,许元升任发运使后,与其同僚历时数年在真州城东造园,以为公余休闲游乐之所皇佑初年园成时,许元与老友欧阳修均已调到京城,许任侍臣御史许请人绘成一画图,请欧阳氏写记欧虽未亲见,只是按图索骥,然一篇《真州东园记》绘声绘色,如在眼前:。
"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燕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佳木列植而交阴,高甍巨桷,水光日影,动摇而上下,其宽间深靓可以达远,响而生清风……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自得焉……。
"落笔如此,竟至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欧阳修作记,蔡襄法书,后人遂称园、记、书为三绝声名虽不及欧公另一篇《醉翁亭记》,后世文人也十分推崇,学者徐文昭称它"分明一幅东园画,水墨淋漓尚未干",甚是精当挚友梅尧臣有《依韵和许发运真州东园新成》诗,诗云:“疏凿近东城,萧森万物荣。
美花移旧本,黄鸟发新声曲阁池傍起,长桥柳外横河浑远波涨,雨急断虹明云与危台接,风当广厦清朱鬐看自跃,翠柏种初生香草犹能识,山苗未得名南峰及西岭,常共酒杯平”
蔡襄《山堂诗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可惜这座名园尽毁于靖康之乱如今泰州市内暮春桥以南的海陵南路路边有棵千年古柏,虬枝盘旋,形如鹤姿原是延寿庵中的古柏,人称“仙鹤柏”,是泰州有名的"清、奇、古、怪"四品古柏中唯一存世的“怪柏”。
泰州文史资料明确记载该树原为宋代泰州盐官许元的园中之物许氏子孙,好古博雅君子,何妨前去旅游看看庆历八年,欧阳修在扬州任上为许元的私家花园作《海陵许氏南园记》:"高阳许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作某亭,某堂于其间。
夫以制置七十六州之有余,治数亩地为园……君之美众矣,予特书其一节可以示海陵之人者……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望其竹树,登其台榭,思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将见其园间之草木,有骈枝而连理也,禽鸟之翔集于其间,不争巢而栖,不择子而哺也。
"此文对南园之胜只一笔带过,浓墨重蘸独表园主许元世德孝悌,草木禽鸟亦为之感化,也是文人一法宋人稿本,留存至今的只有两件,一是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真迹四则,另一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手稿残页欧书还早于司马氏,为嘉佑六年(1061年)九月,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集古录》一书的写作始于欧公颍州"汝阴闲居"之时,其起因正是受许元几句话的启发;嘉佑四年(1059年)欧阳修给刘敞的信说:"愚家所藏《集古录》,尝得故许子春为余言:集聚多且久,无不散亡,此物理也不若举取其要,著为一书,谓可传久。
余深以其言为然,昨在汝阴居闲,遂为《集古录目》,方得八九十篇不徒如许之说,又因得与史传相参验,证见史家阙失甚多其后来京师,遂不复作"(《欧阳修集.书简》卷五)可见二人交谊之厚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着李清照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为欧阳修"集古录"的题跋: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记载了许元发现唐代诗人灵澈诗句的经过:右灵澈诗,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世俗相传,以为俚谚许元任江淮发运使时,因修江岸,得石刻于池阳江水中,刻有"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诗句,方知流传甚广的名句作者是唐代诗人灵澈,纠正了大家都以为是俗谚的误解。
"定额"一词在唐代就已出现,但从材料"定额"这一意义上来说,乃是始于宋代长于理财的许元史称"许元称钉",成了典故王安石《议曰废江淮荆浙发运使》一文云:"臣比见许元为发运使时,诸路有岁歉米贵,则令输钱以当年额,而为之就米贱路分籴之,以足年额。
诸路年额易办而发运司所收钱米常以有余,或以其余借助诸路阙乏其所制置利便,多如此类"(王安石:《临川文集》卷六二《看详杂议》)王公在《谢许发运启》中对许元说:"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
亦既就道,即将造门,惟兹下情,感喜殊甚"显然,许元尝试变革发运司之运作,对王安石后来的变革是有启迪的,古往今来,中国社会的一次次变革不都是由文人发起并进行么?读读梅尧臣的《许发运待制[5]见过夜话》,他们的一夜长谈,今天听来仍还有裨益:“许公运国储,岁入六百万。
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十年无纤乏,功利潜亦建昨除侍从官,卿为磨世钝比於以舌得,此岂愧物论较量多少间,未足数刘晏大计苟窘费,曷不使预筭欲倍即能倍,但勿惑谤讪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要付与权衡,一切出果断呜呼任智力,长短固有限。
制财犹制合,太甚则生乱公譬淮阴侯,多多自益办我今听甚谈,夜去为扼腕书之俟采诗,咨访不可缓”许氏后来迁居无锡无锡离泰州不远,泰州离扬州很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许元(989—1057)字子春,历仕国子监博士、三门发运判官、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后历知扬州、越州、泰州。
嘉佑二年卒,年六十九作者简介:许树铮,无锡文史学者,无锡锡山许氏后裔[1] 官名宋代元丰改制后,礼部有3个下属部门;祠部、主客、膳部元佑初,省祠部郎官一员,以主客兼膳部绍圣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建炎以后并同。
[2]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3] 今安徽阜阳,北魏以后称颍州[4] 《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 [5] 待制,据赵翼《廿二史札记》,宋承唐制,重文轻武,置龙图阁、天章阁等,天章阁为皇室藏书机构。
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职责是管理秘籍,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即皇家文学顾问除日常轮值外,还要随时随地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地位在龙图阁待制之下,官职并无实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