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23山西晋代(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20)这样也行?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心区域,在中国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西地区凭借着完整的地缘结构优势,成为了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心区域,在中国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西地区凭借着完整的地缘结构优势,成为了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上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2023年2月1日至2月20日,山东大学黄河源调研团曾舣灵、栾奕文等人对山西地区的黄河祭祀文化开展了深入访谈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踏进最具代表性的晋祠、尧庙和洪洞大槐树祭祖园,考察山西地区祭祀仪式的演变与传承,感受祭祀文化魅力,探寻根祖文化之源晋祠:望千年晋阳之祠,感三晋文明之源三晋之美,汇于晋祠晋祠的由来,可以上溯到周成王的时代。
晋祠是中华文明溯源考察不可或缺的一处2023年1月26日,山东大学黄河源调研团走进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进行了调研活动了解晋祠祭祀庆典,发掘其集中体现的古老民族的祭祀文化觅晋祠之始,探文化之祖晋祠位于悬瓮山东边的山脚下,坐西朝东。
刚到晋祠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宏伟的大门,门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金黄色的大字——“晋祠”,苍劲有力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晋祠自西周起建,历东汉、隋朝、唐代、宋朝、元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时期数次扩建新修,有了如今的格局历代无数名人雅士纷至沓来,在晋祠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书迹和诗文,化为匾额和石碑,成为晋祠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千年风雨飘摇,寒来暑往,晋祠默默地矗立在山下,化作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寻文化踪迹,感历史魅力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各种雕塑194尊,碑碣440余通,诗文匾联219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
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廊下八根柱子,每根柱子上盘有一条千年前木雕龙,圣母殿里则供奉着圣母像和42座惟妙惟肖的侍女塑像,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北宋时期的代表作;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甚为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以及中轴线稳如大殿、巧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
晋祠有着有“三绝”和“三宝”“三宝”是指圣母殿、献殿和鱼沼飞梁,“三绝”则是指难老泉、侍女像和周柏跟随着导游引领,进入大门,沿着中轴线向里深入,迎面便看见古时候演戏的水镜台穿过水镜台,一过金仙桥,便能看到金人台。
台上四座铜像为古代镇水而建,铜人手中兵器早已风化从金人台再沿中轴线向里深入,便能望到全榫卯结构的献殿自献殿下穿过,抬眼便看到这中轴线上最后一程——圣母殿北有千年周柏唐槐,南有难老泉与水母殿,难老泉水昼夜涌流,声响如玉,更为祠区增色。
溯历史源头,感文脉传承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此外,周柏、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等也尤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树,生于毫木五千年恢弘文明也有其根源山东大学黄河源调研团将满怀初心,带着那份炽热,走在探寻中华文化根源的路上尧庙:走进三圣宗庙,探寻华夏之根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是中国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民间俗称“三圣庙”。
2023年1月20日,山东大学黄河源调研团对尧庙开展了深入调研和访谈活动,探寻历史悠久的华夏之根探三圣宗庙,忆始祖之源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是谁挥动如椽大笔,在这里将一部华夏文明史悄然写起?“这是一片古老的热土,这是一片文明的圣地。
这是华夏民族的源泉,这是神州故国的根基巍巍中华在这里凝聚,尧天舜日从这里升起……”尧庙景区是为纪念古帝唐尧所建,《太平环宇记》、《水经注》、历代《临汾县志》和碑刻记载1700多年前的晋代,已建有尧庙世代春秋迭易,千载岁月流转,1700年的风霜落在尧庙檐瓦上,留下时间的痕迹。
团队成员看着刻在尧宫甬道中轴线上栩栩如生的“龙凤之脉”,仿佛穿越了千年跟随着导游的脚步,团队成员进入宫内,低头便看到由龙凤图案雕刻而成的“龙凤之脉”主甬道甬道两侧陈列着仿陶寺文化遗址和下靳古墓遗址出土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习性,使尧庙更具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在走过主甬道的路上,导游介绍起仪门:“仪门秀美典雅,俊俏挺拔古时进宫拜谒帝尧,文武百官均在此下马落轿,整冠弹尘,端庄仪表仪门正镌罗哲文题写的‘文明始祖’背刻康熙皇帝题写的‘光被四表’,称赞帝尧功德象日月光辉润泽四方万民。
”
路至尽头,便是五凤楼,又称光天阁,建于明正统年间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将尧、舜及其大臣喻为凤,五凤和鸣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随着对景区的深入探寻,团队成员了解到尧井台与广运殿也同为景区内核心建筑。
尧井台位居尧庙主甬道,建于龙脉之上龙脉之上,足见它的重要:尧井为天下第一井尧时曾发生干旱,尧率领众民开凿水井,并大力推广,人们开始围井而居,渐渐形成村落、乡镇、城市,由此产生的文明叫市井文明而广运殿是尧庙的核心建筑。
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阶梯的巨型“中华第一龙”石质彩绘龙盘浮雕,取材于陶寺出土龙盘,盘龙口衔嘉禾,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农耕之崇尚
感同源共祖,凝民族血脉在景区最深处,静立着祭祖堂堂内供奉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四百余个,均为大姓且占到中国人口的比例约80%自尧舜禹以来,中华民族各大姓氏,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交融流变,但概不出“炎黄子孙,尧舜传人”之直根侧脉。
如今尧舜禹的后裔遍布四海,可以说,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便有尧舜禹的后人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滋养出独属北方的精魂近年来,海外华人,纷纷回国,来尧庙祭拜三圣,追寻五千年血脉之根,正是民族血缘凝聚力的体现。
位居尧庙宫东西两侧的尧典壁廊和尧字壁廊,相互对称两壁廊均南北向尧典壁廊镌刻图80余幅,字三万有余,刻录有关尧舜禹的历史文献尧字壁廊镌刻尧字1000个,为全国最大的尧字书法长廊,尧字壁廊将书法艺术与根祖文化融于一字之内,使人尽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美,更感华夏子孙同源共祖之情,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典,是珍贵的文化精品。
尧庙是寻根问祖过程中的重要一站,是黄河祭祀文化的代表性景点未来,团队成员将不遗余力讲述尧庙故事,传播黄河文化,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古城里慎终追远,槐树下寻根溯源。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洪洞大槐树祭祖仪式充分体现了国人的自信和阳刚,这是民间任何仪式都无法比拟的震撼2023年1月28日,山东大学黄河源调研团针对洪洞大槐树祭祖开展了深入调研和访谈活动探索祭祖仪式所体现的民族先祖的群像,体悟先祖的智慧、善良、刚毅和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精神。
走进大槐树祭祖园,体悟家乡文化根基洪洞大槐树是明代大移民的实址,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覆盖中原、华东等18个省份,共经50余年,迁民18次,人数达上百万移民先祖们在辗转迁徙中,因历尽艰辛的移民历史,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可替代的家乡情结。
这种情结体现了中华自古不忘先祖、热爱故土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还催生出以古大槐树移民遗址为载体的“根祖文化”,极大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内涵,有力推动了黄河文明的发展六百多年来,回乡祭祖的大槐树后裔络绎不绝,洪洞大槐树形成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悠久的祭祖传统习俗。
经多年发展,九州大地、乃至四海大槐树后裔的思乡寻根之情,回乡祭祖之潮与日俱高为了让大槐树祭祖习俗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从1991年开始,洪洞县政府顺应民情,在几百年民间传统祭祖活动的基础上,吸纳了大量民间祭祀仪规,于每年清明节举办大规模官民合祭的“寻根祭祖大典”,受到了众多移民后裔的热烈响应。
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传承黄河文化的经典力作
于祭祖堂追溯,感知祭祀文化源头团队成员了解到: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作为“大槐树祭祖习俗”的传承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多年来尽力探索新时代下非遗文化与旅游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依托大槐树景区深厚的根祖文化底蕴,整合资源,陆续营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根祖文化广场”“汾河生态区”“民俗游览区”五大主题板块,将“寻根”和“祭祖”作为大槐树民祭圣地的主题。
每届祭祖节都有无数各界人士云集于此,或寻根溯源、尊宗拜祖,或研学实践、增长学识,又或游览观光、娱乐游玩从单一株大槐树发展到国家5A级景区,再到如今无数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精神家园,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通过传承弘扬根祖文化的过程,成为汉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赓续链,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内涵相契合的生动标识。
团队成员在采访了园区负责人之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传承发扬黄河流域文化的更好方式,是在保有特色古建筑及文化故事外,能加以因地制宜的改良无论是跟随时代发展来更新各自宣传方式,还是在增长游客见识的同时增强景区观赏性,如果能够将当地人文历史融入到景区中,为景区赋予新动能,就能在黄河流域文化发展中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推动黄河文化发展进程。
文 | 曾舣灵 常怡澜 邓筱臻 栾奕文图 | 常怡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