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世纪战争央视:探索发现世纪战争48集
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起的一次历时长久的全面改革,旨在增强国家实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彼得一世清醒的认识到俄国政治军事上的混乱腐败,经济上的落后和依赖进口,教会上的追求政治利益和体制内部的分裂,文化教育上的落后和缺乏人才技术,需要进行
第四十八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发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起的一次历时长久的全面改革,旨在增强国家实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彼得一世清醒的认识到俄国政治军事上的混乱腐败,经济上的落后和依赖进口,教会上的追求政治利益和体制内部的分裂,文化教育上的落后和缺乏人才技术,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以促进俄罗斯现代化和国力发展。
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得以启动,国家实力增强在彼得一世的领导下,俄罗斯开始与西方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2、【彼得一世】公元1672年6月9日——1725年1月28日后世称为彼得大帝,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俄国皇帝(1721年—1725年)。
父亲是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即阿列克谢一世),他是阿列克谢与第二任妻子娜塔莉亚·基里洛芙娜·纳雷什金娜的孩子1676年,阿列克谢一世死后,皇位传入彼得的异母哥哥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列克谢一世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的儿子),但是费奥多尔从小体弱多病,于1682年去世,费奥多尔在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10岁的彼得,而不是患有癫痫的同母弟弟伊凡·阿列克谢。
同年,作为伊凡的同母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便勾结禁军进行政变她与政治家瓦西里·戈里津结盟,煽动宫廷射击军发动政变,杀了纳雷什金娜家族的几名成员她借机宣布立伊凡和彼得一世同为沙皇,联合执政,伊凡是“第一”沙皇,彼得次之,由索菲亚摄政。
为了将彼得完全推出权力的中心,索菲亚把彼得和他的母亲一起流放年轻的彼得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夺回权力的努力,他悄悄组织起一支军队,日夜操练1689年,17岁的彼得完婚,按照皇室传统,沙皇结了婚,就应该亲政 他要求索菲亚交还权力,但索菲亚对他的要求置之不理。
为了当历史上第一个女沙皇,索菲亚准备斩草除根 她让军队对彼得发起行动,没想到,有军官叛变了,行动计划被透露给了彼得彼得带着自己的队伍,对索菲亚的军队施加压力,索菲亚的军队贪生怕死,彼得没费多大力气就让他们投诚了。
失败了的索菲亚被迫前往莫斯科近郊的诺沃德维奇修道院去当修女,变相被软禁起来由于伊凡体弱多病,彼得成为真正的掌权者1697年,彼得去西欧各国游历,学习各种造船和航海技术,并带大批人才回国后对俄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得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
1700年—1721年,通过俄、瑞大北方战争,成功占领波罗的海等出海口,使得俄国领土得以扩张1712年,彼得一世娶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为妻1721年,参政院授予他“皇帝”称号,成为俄国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时沙皇俄国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由于仅有的两个儿子均去世,晚年的彼得选择叶卡捷琳娜担任自己的继承者1724年3月,彼得启程去莫斯科为叶卡捷琳娜皇后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葬于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一世通过西化改革、使俄罗斯现代化,定都圣彼得堡,赢得波尔塔瓦战役,赢得大北方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罗斯•莫斯科彼得一世纪念碑

俄罗斯•莫斯科彼得一世纪念碑3、【彼得一世纪念碑】位于俄罗斯莫斯科莫斯科河上雕塑造型是手持着古代卷轴地图的彼得一世大帝,昂然挺胸站在一艘17、18世纪的远洋帆船上,遥望着远方的地平线雕塑是为了庆祝俄国海军成立300周年而建立,象征着胸怀大志的彼得一世大帝,不断对外开疆扩土的民族精神。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4、【红场】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公众广场。

俄罗斯•莫斯科新圣女修道院

俄罗斯•莫斯科新圣女修道院5、【新圣女修道院】位于俄罗斯莫斯科新圣女街1号。瓦西里三世(在位时间1505—1533年)在1524年,为纪念俄罗斯古城斯摩棱斯克摆脱立陶宛统治而修建的一座女子修道院。

(俄)列宾《索菲亚公主》6、【《索菲亚公主》】列宾创作于1879年,全名叫《沙皇女儿索菲亚·阿列克谢耶芙娜在诺沃德维奇修道院》描绘的是沙皇公主索菲亚失去权力以后,被关在修道院的牢房里此时她知道自己的复辟计划失败,内心无比愤怒,犹如困兽。
在修道院被软禁近10年以后,1698年索菲亚的支持者发动了一次政变,试图复辟,夺回权力彼得毫无悬念地镇压了政变,彼得强迫索菲亚戴上面纱,让她远离政治,从此做一个真正的修女,索菲亚在修道院郁郁而终画家凭借自己的想象重现了这段历史。
7、【大北方战争】发生于公元1700年——公元1721年俄罗斯帝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与瑞典王国争霸的战争,史称“第三次北方战争”“大北方战争”中,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军侵入波兰,废黜奥古斯特二世,扶持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为波兰国王。
1709年,沙皇彼得一世率军在波尔塔瓦彻底打败瑞典军队,“波尔塔瓦战役”成为欧洲历史的转折点自此,瑞典从欧洲列强的名单中消失,俄国则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同年,奥古斯特二世在俄国的帮助下夺回王位,尽管如此,波兰已元气大伤,逐渐沦为俄国的附庸。
1721年,俄国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成为波罗的海最高主宰者同年,俄国和瑞典在芬兰签订《尼斯塔德条约》,波兰虽为战胜国,却被拒之门外8、【列斯纳亚战役】发生于公元1708年9月28日俄、瑞北方战争期间,彼得一世统率的俄军(约1.6万人,30门火炮)与莱文豪普特将军率领的瑞典军团(约1.6万人,17门火炮)在列斯纳亚村(位于今白俄罗斯莫吉廖夫东南方村庄)附近进行的交战。
列斯纳亚会战以俄军大获全胜而告终9、【波尔塔瓦会战】发生于公元1709年6月27日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军队发生的一场战争,属于大北方战争的一部分,战争地点在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参战方指挥官分别为瑞典陆军元帅乌尔丽卡·埃利诺拉和俄国沙皇彼得大帝。
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可能10、【第三次俄土战争】发生于公元1710年——公元1711年又称为普鲁特河战役,是指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最终结果奥斯曼帝国获胜,签订《普鲁特和约》。
1711年7月21日,俄土签署《普鲁特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卡尔十二世感到很失望该条约于1713年通过,通过《阿德里亚诺普尔条约》再次确认,条约内容:规定亚速地区重回奥斯曼帝国;塔甘罗格和几个俄罗斯要塞被拆除;。
沙皇保证不再干预波兰—立陶宛联邦事务。

芬兰湾位置示意图

芬兰湾位置示意图11、【芬兰湾】位于芬兰、爱沙尼亚和俄罗斯之间波罗的海东部的大海湾,形状细长,北岸陡峭、曲折、多岛屿,东岸和南岸则地势低平芬兰湾沿岸的城市主要有:圣彼得堡(俄罗斯)、赫尔辛基(芬兰)、塔林(爱沙尼亚) 。

涅瓦河流域示意图12、【涅瓦河】位于俄罗斯联邦西北部的河流是白海—波罗的海和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系的重要航道13、【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该地区原先是一片沼泽地,其周围地区原为瑞典帝国所拥有。
瑞典殖民者于1611年在涅瓦河口修筑了一座要塞,此后,以这个要塞为中心的一座小城镇逐渐兴起彼得一世联合北欧的萨克森(今德国北部)和丹麦—挪威,展开对北欧霸主瑞典的北方战争,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1703年,彼得一世就在通往芬兰湾的涅瓦河两岸开始构筑堡垒,并命名为彼得堡。
这个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沼泽遍布,交通不便,只有荒无人烟的原野和狼群出没的大森林。但是,这里是通向波罗的海的出口,是俄罗斯通向欧洲的海上通道。彼得一世决定迁都此地。

俄罗斯•圣彼得堡圣艾萨克大教堂14、【圣艾萨克大教堂】位于俄罗斯圣彼德堡。俄罗斯最高的教堂,内部布置非常华丽,墙上挂着精美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窗。

俄罗斯•圣彼得堡基督复活教堂

俄罗斯•圣彼得堡基督复活教堂15、【基督复活教堂】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又称“滴血教堂”、“复活教堂”、“喋血教堂”,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式东正教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此遇炸弹袭击而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为其父所建造,因其父在此喋血,故称为“滴血教堂”。

俄罗斯•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俄罗斯•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喀什圣母像16、【喀山大教堂】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俄罗斯东正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以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原本设计1801年8月奠基,1811年9月竣工,教堂名称来自教堂内供奉的喀山圣母像17、【《尼什塔特和约》】
1721年4月,俄瑞两国代表在阿兰群岛的尼什塔特进行和谈,同年8月,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北方战争彻底结束俄国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领土面积增加近100万平方公里北方战争后,俄国取代瑞典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18、【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又译圣彼得堡矿业大学,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所工科高等院校,成立于1773年由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根据彼得大帝和罗蒙诺索夫的建议创建。
这所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技术大学之一,是俄罗斯最古老的技术学院之一。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9、【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创建于1724年,俄罗斯联邦国立高等教育机构,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的大学之一1724年,彼得一世创立彼得堡科学院,这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前身。
大学培养了当代俄罗斯大部分政治精英,包括佛拉基米尔·普京和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俄罗斯•圣彼得堡青铜骑士雕像

俄罗斯•圣彼得堡青铜雕像20、【青铜骑士雕像】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1782年,根据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竖立在参议院广场上,即十二月党人广场雕像名称来源于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雕像的彼得大帝意气风发,胯下的战马昂首长嘶,马蹄凌空而起。
整座雕像坐落在一整块波浪形的花岗岩之上,象征着彼得大帝第一个为俄罗斯打开了出海口雕像的底座上刻有“叶卡捷琳娜二世献给彼得一世”,意味着她将把彼得大帝开创的事业继续推行下去第四十九集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起义》油画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一些青年俄国军官们发动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1812年,沙俄战胜拿破仑,占领巴黎后,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军官和贵族想改变当时沙俄落后的农奴制度,分别在俄罗斯南、北方成立秘密政治组织“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
1825年12月14日,他们利用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就职之机,在彼得堡广场举行起义,称这次起义为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失败后,沙皇政府成立了“秘密审讯委员会”,对参加起义的人进行审判十二月党人领袖彼斯特尔、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别斯图热夫·柳明以特等罪被处以极刑。
有数千名起义参加者被处以重刑,有121人被流放到人烟稀少、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

俄罗斯•莫斯科凯旋门2、【莫斯科凯旋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为纪念1812年俄军击溃入侵法军而建的。莫斯科凯旋门和巴黎利剑凯旋门造型相似,形体略小。

法国•巴黎卢浮宫3、【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公元1190年全称卢浮宫博物馆,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原是一座法国皇家宫殿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这座曾经的王宫被正式改造为公共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
4、【救国联盟】成立于公元1816年贵族革命的第一个秘密政治团体创始人是亚历山大•慕拉夫约夫上校,有会员二十六到三十人该会主要的目的,是从农奴制度下将农奴解放出来,在俄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会内有鸽派和鹰派鹰派以保罗•伊万诺维奇•彼斯特尔为首。
由于内部在思想上及策略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不久后救国联盟解散5、【平安联盟】成立于公元1818年取代救国同盟的新联盟,其中有200名会员各地有分会最革命的由彼斯特尔在乌克兰组织的南方分会由于彼斯特尔的影响,平安联盟主张俄国实行共和制度。
6、【南方协会】1821年1月,该联盟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在会上暴露出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温和派会员宣布解散平安联盟,彼斯特尔不同意大会的决定,于是成立新机构南方协会7、【保罗•伊万诺维奇•彼斯特尔】生于1793年,1812年在对拿破仑战争中,英勇作战,博罗吉诺之战受过伤。
他草拟了俄国宪法改革的纲领,被称为俄国的真理按照彼斯特尔的纲领,俄国经过一次国家改革之后,成为一个有极强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共和国他主张消灭皇族,认为君主政权推翻后,应当宣布由临时最高行政机关专政最高权力机关有以下三个:。
最高立法机关,名为人民议会;最高执行机关,名为国家杜马;监察机关,名为最高会议,监视法律是否正确执行彼斯特尔主张共和国的组织应该采取民主制,废除社会的阶级,全体公民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选举权不受财产和教育的限制等。
8、【孔德拉季·费奥多洛维奇·雷列耶夫】1795年9月29日——1826年7月25日俄国诗人,出版商,十二月党人领袖1823年,任俄国大企业“俄美公司”经理同年加入十二月党人团体北社,成为激进派领袖,促进北社和南社合并,积极发动起义。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中试图推翻沙俄政权。起义失败后被判绞刑,1826年死于彼得保罗要塞。

俄罗斯•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9、【伊萨基辅大教堂】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涅瓦河左岸又译圣埃萨大教堂,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是欧洲大陆第三大教堂。
10、【俄皇亚历山大一世】1777年——1825年俄罗斯皇帝之一,亚历山大一世自小在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那里学习祖母死后,父亲保罗一世登基,并把他立为皇储1801年3月23日,保罗一世被人杀死,次日,亚历山大一世继承皇位。
1825年11月9日,亚历山大一世在亚速海的塔甘罗格因肺炎逝世11、【尼古拉一世】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五位沙皇,在位期间1825年——1855年他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保罗一世的第三个儿子,前任亚历山大一世之弟,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继任俄罗斯帝国沙皇。
即位之际,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他集中军警很快将其镇压。

俄罗斯•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12、【十二月党人广场】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岸,邻近海军司令部大楼原名为元老院广场,为了纪念1825年发生在此地的流血政变“十二月党人革命”,改名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上有彼得大帝骑马雕像 。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