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天气查询:宁波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
又到岁末盘点时,刚刚过去的2020年,天气舞台上演了哪些“大戏”,有哪些让你记忆犹新?“年末寒潮!”这肯定是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回答。也难怪,受这次
又到岁末盘点时,刚刚过去的2020年,天气舞台上演了哪些“大戏”,有哪些让你记忆犹新?“年末寒潮!”这肯定是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回答也难怪,受这次寒潮影响,我市日平均气温降幅11℃-14℃,其中市区降幅12.6℃;市气象台更是首次“拉响”严寒警报和低温橙色预警。
不过,“年末寒潮”想要“独领风骚”,年均气温、梅雨、连阴雨恐怕是要“不服气”的1月7日,市气象台发布“2020年宁波市十大天气气候事件”——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市气象台、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徐丹、余姚当地气象信息员提供素材 视频 记者 石承承一、年均气温近70年来第二高,多区县破历史极值年平均气温18.3℃,比常年偏高1.3℃,仅次于2007年(18.4℃)各区县(市)平均气温在18.1℃-18.6℃间,其中,镇海、北仑、象山排名历史第一。
上个冬季(2019年12月到2020年2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冬季,全市平均气温首次突破9℃,较常年偏高2.8℃二、梅期长雨量大,均为1954年后之最5月29日入梅,比常年偏早15天;7月18日出梅,偏晚11天。
梅期50天,偏多26天平均梅雨量524毫米,偏多1.1倍梅期时长和总雨量均列历史第二位,仅次于1954年雨量空间分布呈“中北部多,南部少”的特点,江北、镇海以661毫米、656毫米分列面雨量前二名暴雨过程频繁,全市共经历9轮较大范围降雨,集中性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月18日夜里到22日早晨。
三、台风“黑格比”快速增强,北上后出现大暴雨第4号台风“黑格比”是近海快速生成、登陆前爆发性加强的台风,从在中国台湾东南洋面生成到在浙江乐清登陆仅56小时,其中,9小时内强度经历“两连跳”该台风对宁波的强降水集中在台风中心北移穿过江苏过程中,实属罕见;雨量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多中东部少。
全市过程面雨量74毫米,各区县(市)过程面雨量在21毫米(象山)-156毫米(慈溪)最大24小时雨量出现在慈溪匡堰镇,为262毫米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余姚小曹娥镇,为53毫米沿海海面出现9-11级大风,内陆风力普遍6-8级。
四、秋季降水极少,南部地区重度气象干旱10月到12月降水持续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74毫米,较常年同期(225毫米)偏少近7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少,仅次于1988年和1969年其中,10月23日至11月19日连续无明显降水长达28天。
全市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南部地区尤为严重且长时间持续至2020年底,全市26座供水的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占控制蓄水量的44%,比常年同期偏少34%市人影办抓住为数不多的有利降水天气形势,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轮次,有效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增加水库蓄水。
五、年尾强寒潮席卷甬城,严寒天气再现12月29日到12月31日,受全国性寒潮影响,我市气温“跳水”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日平均气温过程降幅达11℃-14℃,其中,市区日平均气温过程降幅12.6℃12月31日,市区最低气温-6.4℃,山区余姚森林公园出现-13℃的低温。
12月30日凌晨,平原地区出现雨夹雪,山区有雪并有积雪1厘米到5厘米山区道路结冰时间长达80小时以上此外,沿海海面及高海拔山区出现11级大风,沿海地区风力10级,内陆地区风力9级市气象台首次发布严寒警报和低温橙色预警。
各区县(市)发布寒潮、大风、道路结冰、低温、暴雪等5类气象预警信号共计136次六、入春早入冬晚,夏秋季节长我市于3月7日入春(同2002年),5月14日入夏,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夏秋季节长其中,夏季长达144天,较常年偏多16天;秋季长达70天,较常年偏多8天。
入冬时间为12月14日,较常年(12月1日)偏迟13天全市平均高温日数27天,比常年偏多9天高温日数最少的是象山,为7天;最多的是余姚,为38天5月3日出现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偏早七、“3·21”强对流来袭,多地出现冰雹。
3月21日傍晚到夜里,我市自北而南出现雷雨大风天气,余姚、北仑、奉化、鄞州等多地出现冰雹有趣的是,2019年同一日我市同样出现了冰雹天气强对流天气影响下,余姚沈湾出现12级大风,另有12个测站风力超过10级。
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余姚五车堰,达31毫米全市5个区县(市)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6个区县(市)发布和升级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八、年初连续阴雨,日照时数破最少纪录1月2日到1月27日,全市出现阴雨寡照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59.5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多,仅次于1998年。
其中,余姚、慈溪降水量超200毫米;平均降水日数1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9天;日照时数39.4小时,较常年偏少近6成,破历史同期最少纪录;气温日较差小于5℃有17天,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5%有13天,体感较为湿冷。
九、“4·12”冷涡对流,市区刮起10级大风受冷空气影响,4月11到4月12日,我市沿海海面出现7-9级大风、内陆地区风力6-8级4月12日傍晚到前半夜,受冷空气和对流云团影响,慈溪、余姚、北仑、海曙、鄞州等地出现8-10级大风,局部地区风力11-12级。
除象山和宁海外,其余7个国家站极大风速均达8级极大风速极值出现在慈溪达蓬山,为34.6米/秒(12级)风速超过24米/秒的气象站有18个,超过17米/秒的气象站有125个本次对流天气过程中,北仑发布大风预警信号持续长达43.5小时。
十、霾日逐年减少,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共有霾日15天,比往年明显偏少其中1月份6天,12月9天,其他月份均无霾日从过去8年霾日变化趋势来看,我市年霾日数已从2013年的138天下降并稳定在30天以内,这说明近年来我市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市共有三地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四明山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山岳。2020年奉化区、宁海县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记者 石承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