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明朝有多少年的历史:清朝1993年才算灭亡

2024-07-31Aix XinLe

判断一个时代是不是盛世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普遍来讲是看政治廉洁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的幸福感。

明朝有多少年的历史:清朝1993年才算灭亡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满目疮痍和无数的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的耻辱之旅但现在的人们提起满清首先想到的是康熙大帝、乾隆大帝,千古一帝,十全老人,等赞誉之词不绝于耳“康乾盛世”更是跟我们历史上的。

“汉武盛世”、“明章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等并列在一起。那么与明朝相比他到底有没有资格呢?我们今天来通过古今中外的一些史料来说一下。

判断一个时代是不是盛世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普遍来讲是看政治廉洁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的幸福感但是这些标准很难统计,因为古代记载没有把指标数字化的习惯,所以只能根据现在的估算来得出一个近似值。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外国人游记的记载情形,可以反映一部分当时的历史状况结合多人的记载,可以得出一个最接近的事实先说一下,清初肯定不算盛世,满清入关造成人口锐减,有学者估计明代中晚期(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已愈亿,数字在1.2亿—2亿之间

(注:参见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 期)和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的观点: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大约1.97亿,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亿第241页。

《中国人口史》曹树基:崇祯三年(1630年),大约19251万第452页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约15247万第452页

到了清代,学者通过“以丁折口”方式计算,分别将清初丁、口比例大致定为1∶4、1∶5、1∶6等,根据官方对“人丁”的统计数字1063万(顺治8年,公元1651年),分别推算出清初人口当为4000余万、5000 余万和6000余万。

但这种统计结果误差较大程贤敏先生根据康熙末年至雍正十二年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逆推出顺治八年的人口当为7000余万(注:程贤敏:《论清代人口增长率及“过剩问题”》,《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高王凌认为康熙20年代(1682 年左右), 中国人口约有7000—8000万,到1700年大约有9000万至1 亿左右。

(注:高王凌:《清代初期中国人口的估算问题》,《人口理论与实践》1984年第2期。)可见,发展到康熙时期清代人口基本还没有达到明末人口的一半。上面说的是人口,还有耕地方面怎么样呢?

根据《明代与清初耕地数的历史比较》一文统计,明代崇祯时期,全国人口约为两亿,而康熙初期全国人口约为五千万,人口损失近四分之三万历三十六年,明朝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8948顷,等于11亿6189万多亩土地,而清代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数量是500多万顷,也就是五亿多亩。

耕地面积损失过半这样的背景下,顺治九年征收的农业赋税为“2428万两白银”,顺治十八年“为银2157万余两、粮648万石”对比“万历初期‘两税收入实征白银266万7680两,若将本色米按照时价(米一石价银一两,麦一石价银0.8两)。

则两税收入可达2217万7358两”也就是说,中国百姓以明代百分之五十的耕地承受比明代百分之一百还多的赋税!有人可能要说,你说的是万历年间,都不怎么上班的皇帝,张居正已经为他把国库充裕了,他当然征收的不重了,明末崇祯可是加征三饷,老百姓都反了,出了个李自成呢。

我们来看一下明末是怎么回事满学研究员阎崇年,专门提出过明朝的赋税过于沉重使老百姓无法负担这一说法他的研究指出:万历皇帝为了修建陵墓和扩充内帑,另增民间矿税和商税达到每年500万两虽然他自己也觉得不合适曾几度下令废除,但是废除不久往往又死灰复燃。

到了崇祯一朝,战事频繁,光是“辽饷”这一项就从民间加征了900万两再加上练饷和剿饷每年要足足从民间加征1400万两白银要知道,加征的这些可都是农业税,崇祯为了打击阉党曾下令废除阉党在江南各省设立的工商税。

阎崇年认为这上千万两的巨额赋税完全来自与西北与中原地区老百姓的口粮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苛税之患的最高峰阎崇年师出名门,老师是白寿彝,他的底子我前面简略的写过,这个白寿彝有过一本关于明代矿业发展的书,这里不做讨论。

阎崇年提出这个说法有没有争议呢?据《明史》记载,明朝西北地区的农业税按亩征收,30抽1,税率为3.33%(江南地区土地肥沃,税收10抽1,税率为10%)明朝西北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大约是300—400斤,也就是说每亩产的粮食按照3.33%的税率,要交纳10斤左右。

300斤粮食交10斤的税,这个数值是不高的我们再来看看崇祯加征三饷的情况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陈支平先生在《明清赋役史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到过,崇祯皇帝为了筹集军费加征三饷,还是按亩征收,每亩加征“九厘”银唯一不同的就是把交粮食换成了交钱。

九厘银在明朝的购买力是多少呢?是十斤稻谷也就是说加征的这九厘银就相当于在原来亩产300斤粮食的基础上再多征10斤粮,也就是征20斤凭良心说一说,这样的税重吗?当时300斤粮食收20斤的税,同时期的日本,是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那时候的日本的人头税高达50%,农民生产的一半粮食都要上交给国家。

你说大明朝的税重吗?明朝的税收不但低,而且低到了不足以应付国防开销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些诸侯国的国力能和明朝比吗?但就是那样的小国家在应付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方面显得游刃有余什么秦国、楚国、赵国,每次大战动用个几十万大军那是再正常不过了,隋炀帝修运河建宫室开销这么大,还有余钱出兵征讨高句丽。

终明一朝没有大规模的劳民伤财的扩张战争,可为什么明朝后期连调拨兵力保卫京师的钱都没有呢?我觉得跟内外交困、连年天灾都有关系崇祯上台后连续七年大旱,要知道,连续个一两年大旱可能不算什么,老百姓还有点活路,但到第三年相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而当时的老百姓是连年大旱,没有吃的,政府又救济不力。

因为东北还有个后金需要连年用兵,一个不留神就进关来抢一把,不养军队,是不行的说远了,在看清初的情况顺治曾说:“永不加赋”这句话跟李自成的:“闯王来了不纳粮”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永不加赋是真的吗?经过崇祯年间的大饥荒和战乱,一直到清兵入关之后,这几十年的时间段内中国的耕地面积大大减少。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顷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可用的耕地面积是500多万顷崇祯年间由于西北战事频繁而且天灾不断,大部分耕地沦为荒地,综合算下来大概还有9亿亩耕田。

也就是说顺治十八年的耕地面积只是崇祯年间的一半多一点这还不包括四川等省份由于四川的人口在15年间减少了600万,以至于整个四川是赤地千里,大批荒田根本无人去耕后来从湖广两地迁移人口去四川,这才重新开垦了荒地。

这无疑又给清朝初期的耕田数量大大缩了水耕地面积有了,我们再来看看税收清顺治十八年的财政总税收为白银2157万余两,粮648万石我们以明朝经济最为繁荣的万历时期来比较,万历三十六年,明朝的农业税、矿税和商税加起来一共收入2217万两白银。

咋一看不是差不多吗?其实不然首先明朝就算是崇祯末期,全国也有大概1亿5千万人口到了清顺治年间,全国人口不足5千万可想而知劳动力下降了多少再者,前面已经提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顷,顺治十八年是500万顷,万历年间的耕地面积是顺治年间的2倍。

也就是说,清朝初期以相当于明朝50%的耕地,33%的人口,收取了和明朝一样的赋税耕地面积减少了,人口减少了,赋税却收的一样,那只能说明均摊在每个老百姓头上的税率增加了,增加到了相当于万历年间老百姓税率的4倍,崇祯年间的2倍。

这就是顺治“永不加赋”的真相通过以上的整理:相信读者已经不难看出来了,所谓明朝“苦税穷民”实际上是“低税养民”的政策,终明一朝没有过大的赋税加征情况,有也只是增加矿税和商业税明末崇祯所谓的加征三饷,也并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加征的赋税占总体赋税额同样很低相反入关之后的清朝,其表面上说“永不加赋”,雍正时期还实行所谓的“摊丁入亩”的方法来减轻农民负担,这实际上都是建立在清朝的高税率之下的

所谓的“康乾盛世”,税收比穷困的明末都要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怎么样也就不难想象了接下来应该说一下清朝人口的增加问题的,但我觉得应该把外国学者在明清时期来中国的见闻穿插在这里,也能更直观的感受一下明清两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外人的记载里是什么样子。

明朝

葡萄牙人:圣方济各·沙勿略“明朝地幅辽阔,人民爱好和平,明朝邻近日本,日本的各宗教派别都来自明朝……我在日本见到的明朝人极高,远胜日本人,且善于思考,重视学术明朝物产丰富,人口繁盛,大城林立,建筑精美,部分采用雕石,连这等小城镇都如此繁华,可以推测,明朝的都城一定是世界级城市”。

意大利人:利玛窦《中国扎记》:“这里物产极大丰富,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丽,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很难把中国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战打仗的人,这个帝国里最聪明的人看起来都像女人,无论是他们的外貌气质,还是他们内心的情感流露,他们看起来全像是温柔的女子。

要是你对他们尊敬礼让,他们便会比你更加谦和”

但他也指出“这个国家的人很重视读书,对科学很感兴趣,但是有些藐视武力,恐怕日后会遭受北方民族的困扰”“除了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

利玛窦甚至感概“柏拉图在《共和国》中叙述的理想王国,在中国早已付诸实现”葡萄牙人科鲁兹《中国情况记》:“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包括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这些中国人中举行宴会和节宴,超过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因为他们是富有的而且无忧无虑,也没有天主之光,他们是自己获得肉体的满足,纵情于游乐,他们由此过着美好的生活”西班牙人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在该国有许多河流,人们种植稻米,这是全国人的普通食物和粮食。

……他们收获如此之多,以至在米价最贵的时候,你用一个里亚尔钱币可购买一法捏格”“他们的一些村子大到只缺一个州的名字 ”

给西班牙人拉达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大明朝的福利慈善机构,即惠民药局和养济院在拉达的记录下,明朝城市有一个“非常好的,让我们对他们这些异教徒惊叹的事,那就是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有惠民药局和养济院”拉达去过的几个中国城市,很少见到乞丐,明朝人告诉他,当地养济院可以收容无力生活的穷人、残疾人,而且“始终有充足的大米供应”。

在中国哪怕是很小的城镇,食物价格也都很便宜,也常见各种各样的娱乐和宴会,拉达评价道:“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因为他们(明朝人)是真正富有而无忧无虑的”清朝英国人:马嘎尔尼马嘎尔尼原本是一个忠实的中国粉丝,在看了马可波罗所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后,他一直很向往东方的中国,所以这一次能够踏上中国,他很是兴奋,因此英国国王特意嘱咐过他,他在出使期间要不卑不亢。

“清朝是一个神权专制帝国,它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人们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他们给妇女裹脚,残杀婴儿,统治者残酷却胆怯中国最终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

”“(中国)自被满洲鞑靼征服以后,至少在过去的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满洲鞑靼的统治让中国人逐渐变成野蛮人”“什么盛世(满清),清朝中国完全是贫困、落后、愚昧的代表,不需用力,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马戛尔尼使团财务总管巴罗《我看乾隆盛世》:“事实上,触目所及的无非了贫困落后的景象”“(清)贫困得让人吃惊,一路上我们丢掉的垃圾,被人捡去吃”“叫花子一样的军队”“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

……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

”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中巴罗说,“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劝说我们船上的人开过去援救也得不到响应不错,我们当时船速是一小时七英里,这居然就成了他们不肯停船的理由。

我确信这些不幸的家伙中有几个一定是丧命了”这是中国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就现政权(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运送礼物、食品的船只载着两名中国官员刚刚离开,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满清统治是东方暴政的典型,中国已经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曾经在中国生活工作了54年,在一些对话之中,他也表露了自己对于清朝官员的看法““他(李鸿章)像我一样,年轻时交上好运,就此扶摇直上,位极人臣。

其实我再说一遍,他像我一样,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且是因为身居高位使他声名显赫而已当他接待外国人时仿佛应付裕如,但揭去他的这张皮,他还是中国佬,同其他官僚同样是无能之辈”而对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他也在书信之中,毫不掩盖鄙视:

“这个年迈的老家伙(慈溪),整体只是想着贪图享乐,她喜欢的不过是一些好听的马屁,她就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脑袋埋在沙堆里,完全不敢睁开眼看看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国家连统治者都如此,还有何希望可言?”法国:佩雷菲斯

《停滞的帝国》“中国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 “中国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愚昧”参考书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戴逸等 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6-01。

我看乾隆盛世 约翰.巴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1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 泰国经高换婷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8-01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6-01

停滞的帝国 佩雷菲特 著王国卿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3-05-01

其实明朝的灭亡在我个人看来,有些可惜,却也是当时的发展规律我时常找一些崇祯年间的历史资料,想找到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有时候感觉就是崇祯无能,所以才导致的有那么多的忠臣良将而不能用,一个个被分而击破,甚至自毁长城。

可现在我感觉,明朝积弊太多,换谁做皇帝都很难把这个国家救回来,崇祯已经尽力了明朝需要的不是治理,而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因为富人阶层已经固化,而且形成势力明朝没钱吗?明朝很有钱,但是国家没钱,政府想办事难上加难。

崇祯加个三饷被百姓骂是“重征”,而实际中又收效甚微满清入关之初,多尔衮曾大义凛然地指责说:“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

”然而又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称“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然而,真正的事实却是:这蠲免“三饷”的谕旨并未严格加以贯彻,除多尔衮边外筑城加派九省额外钱粮250余万两、顺治亲政命抵额粮,及顺治末一度加征练饷,。

“以前项辽饷在万历年间加派,故复照旧派征”因此,明史学家顾诚在《南明史》指出“顺治十八年还食言自肥,恢复了明朝剿饷,加赋五百多万两”加饷之外,“清军在征服中国各地的过程中,‘大兵所至,田舍一空’经济最称发达的江浙地区,更遭受异常残酷的焚杀和掠夺,。

扬州、江阴、嘉定、苏州、嘉兴、金华几个经济繁盛都市,差不多都被焚杀精光”我们能苛责这些富人目光短浅不肯拿钱吗?平心而论,如果不了解当时时政的,让我们把自己的钱往外掏确实是很困难的我只能说是明朝的制度出了大问题,或许得有个张居正一样能力的皇帝才有可能彻底改革。

关于满清人口和领土的增加回头在写一篇,这篇有点太长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明朝有多少年的历史:清朝1993年才算灭亡

2024-07-31Aix XinLe152

明朝有多少年的历史:清朝1993年才算灭亡判断一个时代是不是盛世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普遍来讲是看政治廉洁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的幸福感。…

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

2024-07-31Aix XinLe113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历史故事人物中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历史纪录片档案全集

2024-07-31Aix XinLe0

历史故事人物中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历史纪录片档案全集  17.划定:国王无权废除法令汗青故事人物中国国度汗青档案馆,不经议会赞成中国国度汗青档案馆,国王不得构造常备军;《王位担当法》划定:王位担当和录用法官等严重成绩由议会决议中学历史学科网组卷…

历史强基历史学就业方向及前景怎么样历史朝代顺序表及朝代年限历史朝

2024-07-31Aix XinLe0

强基历史学就业方向及前景怎么样历史朝代顺序表及朝代年限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怎么读  汗青这一门学科在一切的文综学科里算得上是比力难记的一门学科了,工夫点、人物干系、变乱发作的来龙去脉强基汗青学失业标的目的及远景怎样、次要目标和主要目标,另有次要缘故原由和主要缘故原由,这些互相穿插还不敷,另有附近工夫点发作的差别工作,附近变乱称号和统一人身上所发作的差别汗青变乱,这国都市让同窗们傻傻分不清汗…

历史中学历史学科网官网登录历史学研究生就业方向及前景历史天气湿度

2024-07-31Aix XinLe0

中学历史学科网官网登录历史学研究生就业方向及前景历史天气湿度查询网  本栏目为您供给2014西席资历测验《汗青学科常识与讲授才能(低级中学)》模仿题试卷(1)_中公西席网 ,更多2014西席资历测验《汗青学科常识与讲授才能(低级中学)》模仿题试卷(1)_中公西席网相干内容,请存眷中公西席测验网
  16.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锋利庞大,构成“三国联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中学历史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