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历史:书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
中国的书法属于视觉艺术,是用日常的书写来表达的艺术,书法艺术和造型与形象艺术不同,它更自由抽象,强调笔墨的韵律、节奏和力量20世纪之后中国的书法被西方艺术家公认为世界三大最高级的艺术形式之一,另外两个是非洲的艺术和埃及的岩壁。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的书法从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经过简化,演变成了金文(刻在金属铜器上的文字),也有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秦朝以前是大篆,到了秦朝,李斯将大篆简化为小篆到了汉朝,书写工具越来越多,纸张也被发明出来,为了便于书写,进一步把汉字简化,汉字就演变成了隶书。
篆书和隶书仍然比较相像,还是停留在书写艺术上,有一定的视觉艺术成分,之后发展的文字更偏重于印刷体,倾向于标准化到了东汉末年,钟繇把楷书正式的规范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草书的发明比楷书要早,章草是东汉的汉章帝发明出来的。
行书最晚,不过也产生于汉末,是楷书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弥补了楷书书写速度慢和草书不易辨认的不足。代表作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就实际来看,行书最为古人偏爱,这主要是书写便捷明晰至王羲之后,在书法上更多展现的也还是行书,这主要是因为容易辨认和富有变化毕竟书法写的是字,不是抽象画至于“行楷”和“行草”,应该说是行书的不同趋势而已有学者认为书法产生于甲骨文时代,主要因为甲骨文就文字来讲已经是成熟的汉字。
然而,就书法意义上的汉字来讲,还有字体的变化就完整的作品而言,还有应用和欣赏的取向甲骨文应该是书法的起源,而纸张产生以前的其他形体文字是书法的雏形#书法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