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重大历史事件(十个重大历史事件)不看后悔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闽源之窗》微信新版646期(总755期) 2022年2月1日周二 页面底部[写评论]·交流观点·提供线索
建瓯历史文化重大事件简表建瓯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闽源之窗》微信新版646期(总755期) 2022年2月1日周二 页面底部[写评论]·交流观点·提供线索
建瓯历史文化重大事件简表建瓯市史志研究室 赖少波
商 周(3000-3500年前)商周铸大铙
建瓯出土的多件商周青铜器极品佐证了建瓯古代青铜冶炼的繁华历史,其中,1978年在建瓯市小桥阳泽村出土最大的一件商代青铜大铙,重100.35公斤,高76.8厘米,凭借着“型制最大、 等级最高、文化底蕴最厚重”这“三最”,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成为福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东 汉(196年)汉立建安县
汉献帝建安初年(196年),立三县,属会稽郡南部都尉,分侯官北乡置建安、南平、汉兴三县,寓意为:“建安初年,平定南方,汉室复兴”其中建安县即今建瓯,得名于汉献帝之年号,成为历史上较早,也较少的以皇帝年号直接命名的县之一。
同时,筑城为治,称为“子城”该城延袤约2千米,高6米,厚3.4米设有四个城门,南为“双门”,东南为“永庆门”,西为“昭化门”,东北为“丰乐门”“子城”的开辟,初步缔造了今日建瓯城的雏形东 汉(203年)汉设都尉府
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在建安县城的旗山(今建瓯市都御坪),设立了会稽郡南部都尉府,统管闽域,贺齐任南部都尉。三国·吴(260年)吴置建安郡
汉末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吴国置会稽郡南部境域为建安郡,郡治设于建安县(今建瓯)建安郡,下辖建安、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未详)、将乐、昭武(今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二县)、南平、侯官(今福州一带)、东安(今同安、南安等地)等10县,统辖全闽,历史长达300余年,“建安”一度成为闽地疆域的代称,建瓯也因此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省会”城市。
首任建安郡太守王蕃始筑郡城于水南覆船山下(在今城关中水南一带)现代考古调查资料表明,在水南覆船山郡城遗址的边缘地带,至今仍依稀可见汉代的墙基夯窝但因遗址未经正式发掘,故有关该城址的确切面目尚待揭示东 晋
(317年)始建东岳庙
东岳行宫俗称东岳庙,建瓯民间又称东皇庙位于城东1.5公里的白鹤山麓,占地40多亩据旧志记载,历史上的东岳庙会,是闽北境内各县民众共同举办的集祭祀、游乐、墟市贸易于一体的第一庙会目前主体建筑“圣帝殿”保存良好,就其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
2006年,东岳庙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朝(558年)始建光孝寺
光孝禅寺位于建瓯市城南二里许,铁狮山下,建溪河畔,其环境清幽,景致雅奇,是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自古就有“南有开元,北有光孝”之说光孝寺在历史上一直是闽、浙、赣三省僧人的求戒圣地;福建省佛教法会曾以此为戒坛。
唐 朝(618年)唐初设建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武德四年(621年),复移州治于建安(今建瓯)首任建州刺史叶灏,殁于战事,被朝廷褒封为“富沙昭定王”,建瓯因之别称“富沙”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从福州、建州各取首字始有“福建”之名。
唐 朝(780年)修建建州城
唐建中元年(780),建州刺史陆长源在移城于黄华山麓的同时,又大兴土木,扩并了原建安县的“子城”,全面而完善地构筑了“建州城”,完成了州县二城合而为一的浩大基业拓建后的建州城,全长4.7 千米,高6.5米,阔4米。
设城门九个,南面有“建溪门”(后改为“南门”、“广德门”)、“资化门”(后改为“长桥门”、“通仙门”)、“建安门”9后改为“市门”、“管门”);东面有“宁远门”(后改为“高门”)、“通安门”(后改为“捲秋门”、“政和门”、“东门”)、“临江门”、“水西门”(后改为“平政门”);北面有“朝天门”。
“建州城”的构筑,基本上奠定了现今建瓯城的前身五代十国(933年)茶神张廷晖
张廷晖,字仲光,号三公,生于唐天复三年(903年),卒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享年78岁唐僖宗丁未年(公元887年)唐末五代十国之际闽王十分好茶,张廷晖经营的凤凰山茶园,茶品上乘,被闽王看上闽龙启元年(933年),张廷晖干脆将凤凰山及其周围方圆三十里的茶园,悉数献给闽国,闽王大喜,封张廷晖为“阁门使”。
依旧让他管理茶园,开办皇家御茶园因凤凰山地处闽国北部,故名北苑靠着朝廷的支持,北苑研膏茶在制作工艺上,得到很大提高从闽国至南唐、北宋、南宋、元、明,历代朝廷,都在北苑建立“龙焙”,并遣重臣督造御茶由此,北苑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御茶园。
宋咸平间(998—1003)督造官茶的漕官褒念张廷晖献山建园,制焙御茶的功绩,奏请颁诏在御茶园内就地立庙祭祠张廷晖,久之“祈祷有念”,茶工茶农逐渐将其神化,民间把该庙称茶神“张三公庙”鉴于北苑的龙团凤饼飞黄腾达、登峰造极,宋绍兴中(1131——1162)朝廷加封已死去数十年的张廷晖为“美应侯”,赐匾额曰“恭利”,勅令建“恭利祠”祀之。
此后又累加“效灵润物广佑侯”,进封“世济公”,封张廷晖妻范氏为“协济夫人”五代十国(943年)五代建帝都
唐末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定都称帝,国号殷,次年复称闽并扩建城垣,兴建宫室,构筑楼台,盖太和殿,修五凤楼,铸大铁钱,诏行一方因此,建州(今建瓯)又被称为“闽国帝都”五代十国(945年)练氏保全城。
唐末五代后晋天德三年(945年),练氏夫人以大恩大德感化攻破城池的南唐将领,放弃屠城,保全了芝城百姓,被奉为“芝城众母”。北 宋(988年)叶齐中状元
叶齐,字思可,建安(今建瓯南雅梅村)人,后来迁居建阳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考中恩科状元,成为建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建瓯素有"六大状元乡,千名进士县"之誉北宋三状元分别是:叶齐:988年(端拱年间);徐奭:1012年(大中祥符年间):徐遹:1106年(崇宁年间)。
南宋三状元分别是:翁德與:1163年(隆兴元年):黄硕:1166年(乾道二年):陈应行:1175年(淳熙二年)北 宋(1038-1039年)建州孔庙(建宁府孔庙)
建宁府孔庙,为福建现存古建筑之罕见,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明太师杨荣誉之为“东南伟观”建宁府孔庙原是建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宝元年间(1038-1039年)北 宋(1047-1048年)蔡襄首创小龙凤团茶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庆历中(1037-1038年),蔡君谟(即蔡襄)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
宫人往往缕(音吕一作覆)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北 宋(1066年)宋增瓯宁县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建州划出建安、建阳、浦城三县部分地域增设瓯宁县自此形成“一州两县三衙门”同处一城的行政格局熙宁三年(1070年),合并宋元祐四年(1086年),又以建安县分出一半地盘设置“瓯宁县”。
南 宋(1137年)朱熹迁建州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朱熹八岁,跟父亲朱松由尤溪迁居建安(今建瓯)据《韦斋集》卷首《韦斋公年谱》载:“公尝往来于建、剑间,喜建州山水佳胜,遂筑精舍于环沙之上,迁居焉时文公已八岁矣童时画八卦于沙上,即此地也。
”“精舍”即建州(今建瓯)水南朱松的环溪精舍,在城南紫芝上坊(当在今袜厂一带),清初改为韦斋先生祠(民国《建瓯县志》卷九《学校》)记载朱熹八岁迁居建瓯和画卦的,除上引之外,还有清康熙《建安县志》卷八《艺文》、民国《建瓯县志》卷七《名胜》等均有记载。
南 宋(1162年)宋升建宁府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升建州为建宁府,下辖八个县,经历宋、元、明、清、民国五朝,历史长达750余年,这是福建历史上先后设置的八个府中最早的一个府,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府,素称“八闽首府”南 宋(1171-1176年)史学家袁枢
袁枢,建安县(今建瓯)南才里人首创纪事本末,与纪传、编年两体三足并立他七岁时在屏风题诗“泰山一叶轻,沧浪一滴水;我观天地间,何啻犹一指”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出为严州教授撰《通鉴纪事本末》1989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十大史学家》。
该书全面记叙了司马迁、班固、司马光、袁枢等十位史学家的生平事迹,对他们的著作、历史地位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书中把袁枢与司马迁、班固、司马光并列为中国十大史学家南 宋(1179年)陆游赞建茶
南宋淳熙六年(1179),陆游担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之时,常平司设在建宁府治所在地建安(今建瓯)任中,他在《建安雪》中写道: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
从渠荔子腴玉肤,自古难兼熊掌鱼还曾在建安(今建瓯)过端午节,有诗《建宁重五》记录其过端午节的感受:“霏霏入户黄梅雨,磊落堆盘碧筒黍病来一滴不饮酒,但嗅菖蒲作端午人生忽忽东逝波,白头奈此节物何去年已作归州客,今年建州更愁绝。
归州猿呜鸟鸣里,屈沱醉归诗满纸即今忆此那可得,西望归州三叹息”南 宋(1226-1227年)始建朱子祠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召见朱在(朱熹三子),让他"奏对敷陈家学",得到嘉奖朱子得到彻底平反朱在携朱鉴(朱熹长孙)迁居建瓯高门外朱在题门符曰:筑室承先志,卜宅本贻谋意思是:家安在哪?房子怎么盖?都是父亲的遗命。
次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在择于磨房前建"徽国朱文公祠",开启"祭朱"仪式南 宋(1238年)修建安书院
南宋理宗赵昀嘉熙二年(1238年),建宁府知府王埜,奉理宗诏命,重修建安书院,理宗亲自为建安书院题匾。元 代(1292年)马可·波罗游建宁府
《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建宁府(即今建瓯)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该城范围相当大,有三座很美丽的桥,长100步以上,宽9步这地方的女子美丽标致,过着安逸奢华的生活这里盛产生丝,并且织成不同种类的绸缎棉布是由五颜六色的棉纱织成的,行销蛮子省各个地方。
居民经营广泛的商业,并向外地输出大量的生姜和高良姜人们告诉我说,这地方有一种家鸡,它们没有羽,浑身披着黑毛,很像猫皮,不过我没有亲眼看过,如果能够一饱眼福,必然是一种奇观它们像其他鸡一样生蛋,肉也很可口。
这里老虎很多,出没无常,给这地区的游客造成很大的威胁,人们除非结伴同行,否则非常危险”明 代(1371-1440年)政治家杨荣
杨荣(1371—1440年),原名杨子荣,明成祖赐名荣字勉仁,建安(今建瓯房道漈村)人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胡广榜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修撰、侍讲、太子谕德、右庶子、翰林院大学士、工部尚书、光禄大夫、少傅、少师(从一品)。
70岁病卒,赠太师(正一品),谥文敏,并举行国祭,遣官护送灵柩还故里礼葬杨荣在朝40年,以通晓边务,崇尚儒学,重视皇统,安定朝廷,爱民亲仁而享誉曾五次扈从出塞,两次巡边主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成祖誉之“岁寒松柏”;仁宗赐银印,文称“绳衍纠缪”。
著有《玉堂遗训》《训子篇》《北征记》《杨文敏集》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阜城区,有座历代帝王庙,里面供奉着历代188住皇帝,庙的两庑,配享有79位中国特别杰出的文臣武将,其中有诸葛亮、萧何、张良等40位文臣,杨荣是这40位文臣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配享历代帝王庙的名贤。
明 代(1386年)重修建宁府
明洪武十九年(1386),都指挥时禹又拓广府城之东北隅,包黄华山于城中;同时,对原有已日渐残缺的府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重建重新修建后的“建宁府城“,全长约6.24千米,高约6米沿城墙上建造了楼阁24座,窝铺76间,女墙3138垛。
并增设了“拱北”、“朝阳”二门且在黄华山至政和门,威武门至拱北门两段城墙之外开沟辟濠城濠长约3千米,深5米,阔18米至此,全城北面依山,西、南两面临溪,城池基本定址,其范围同现今市区已基本一致明 代(1455年)敕建博士府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六年(1455年),朝廷认为朱文公"有功于世道",特旨征诏朱子九世嫡长孙朱梴(参,长长状),钦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在朱子祠东侧敕建翰林院五经博士府,世代祭祀朱文公明 代(1461年)重建朱子祠。
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府刘钺重建朱文公祠,在《新建朱文公祠记》中特别指出:盖建安古名郡,总诸邑而通诸道先生往来,始终寓(玉)于斯后世嫡长,累世居于斯前(宋)朝 颁封制(诰)命,(皆/俱)藏于斯我(明)朝 录用后人,褒崇明祀,实在于斯。
一一以是较之祠之立,莫宜于建安而建安之祠,当为诸祠之魁明 代(1620-1630年)徐霞客三游建宁府
徐霞客在其游记中的专门有《闽游日记》两篇前篇记叙他于1628年入闽游历所见,记叙了他由丹枫岭入闽,经浦城达今建瓯,再至延平府(今南平),乘舟达永安的情况后篇则叙1630年他再次游闽所见,还是从浦城坐船到延平,中间在建瓯都是呆了四天四夜。
因游览中停留的地方略有不同,故所记所感亦不同在此之前,徐霞客于1616年游武夷山,1620年游九鲤湖,均分别作记值得特别一提的是,1620年徐霞客游九鲤湖,从浙江江山入闽,走的亦是建溪航线,经南雅过黯淡滩,这在他的1628年《闽游日记》前篇中曾说:“余昔游鲤湖过此(指黯淡滩)”。
可见徐霞客四次入闽,三次到建瓯,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清 代(1648年)戊子屠芝城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攻入建宁府,施行屠城。血刃三日,放火焚城,全城仅二、三百人幸存。史称“戊子之役”。清 代(1850年)林则徐倾慕古建州
林则徐1850年3月,为昔日鳌峰学友、建瓯人黄封70岁寿诞时写的“寿序”中写道:“余家福州,距建溪五百里,然每出闽境必取道焉尝览其山川,接其人士,未尝不欢然意满,盖余驰外者数十年矣今春(三月,八个月后去世)过建州,慨然有移家之志,然拘于人事,终不能决也……”。
民 国(1913年)民国称建瓯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级建制,撤销长达750年的建宁府邑名,合并原建安、瓯宁两县,各取其首字命名,始称建瓯。设县公署,隶属建安道管辖。民 国(1915年)建茶获大奖
据《建瓯县志》记载:1915年,建瓯茶叶参加巴拿马展览品赛会,詹金圃茶庄得一等奖。杨瑞圃、李泉丰茶庄得二等奖。解 放(1949年5月)建瓯解放日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南下,国民党四十五师向古田逃窜,当日凌晨建瓯宣告解放。新中国(1992年)九二县改市
1992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消建瓯县建制,正式设立建瓯市12月26日,全市举行盛大的设市庆典活动建瓯市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1999年,建瓯市被授予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闽源快讯2021年12月31日上午,中共建瓯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召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安排专题会会上,赖少波主任还重点传达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做好“一座城、一根竹、一瓶酒、一片叶、一张网”发展蓝图。
赖少波主任提出,建瓯史志人要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积极融入,主动作为,为助推“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建设,发挥史志优势,贡献史志智慧本次会议,赖少波主任特别就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作了再强调再提醒:"两节“期间,要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不扎堆、不聚集,宁愿十防九空,也要时刻提高防护意识。
2021年12月26日,武夷文化研究院召开一年一度的研究员大会建瓯研究员赖少波、龚文斌、邓宝生、郑群瑞等8人出席了本次"2021年度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大会"本次大会,由武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品端做2021年度研究院工作报告。
对全年工作作了全面而翔实的回顾总结,对2022年研究院的工作提出了新设想新思路新作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对建瓯研究员一年来的出色出彩表现特别突出给予肯定与赞许,得到兄弟县市区研究员的普遍好评2021年12月10日上午,中共建瓯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召开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暨《建瓯党史(二卷)》第二次编校专题会。
专题会上,赖少波主任组织大家学习传达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中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会议,史志研究室全体成员还紧紧围绕《建瓯党史(二卷)》书稿编校工作进行了第二轮深入细微的讨论与评议。
赖少波主任重点对《建瓯党史(二卷)》篇目大纲部分做细致的商確与修订,并对下一阶段的编校工作作出了总体安排和分工部署,尤其是对篇目架构、引文注释、文字表述和审校把关等细节,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2021年12月10日下午,"市志进青云社区/市志进联挂企业一一党史学习和地情教育友好共建暨《建瓯市志》赠书仪式"在市行政中心三楼会议室举行。
中共建瓯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赖少波、一级主任科员陈财宝、闽源文化部分研究员、双龙戏珠总经销李捷、聚星传媒陈丽瑛、青云社区季美娟等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在赠书仪式上,中共建瓯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赖少波分别向青云社区和联挂企业代表,赠送了《建瓯市志》《建瓯年鉴2020卷》和《建瓯红色革命史料选编》等史志书籍。
2021年12月5日,建瓯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授牌仪式上,黄华山革命遗址群被建瓯市文明委授予"建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同时黄华山革命遗址群志愿服务驿站还被南平市文明委授予"南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示范点"。
此次授牌将进一步促进黄华山革命遗址群作用发挥更上新台阶,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将更加周到优质,赓续红色血脉的影响力必将更广更强听读建州【闽源夜谭】追思闽源上古遗风 再话清明乡思习俗今年建瓯小松中村的烧塔节很火,原因竟是...
感觉古代的建瓯,端午过得挺牛!这五个习俗您见过几个?墙头种白菜,打伞又戴笠,美女依背寝,戏解荒唐梦这位建瓯人厉害罗!高考状元叶公同志,确实好龙!故事发生在1000多年前的建瓯品读街区史话,留住城市记忆最新原创
小议闽北方言建瓯话的三大特色建瓯过年传统习俗十问十答建瓯史上最显赫的“一城三衙三庙学”背后寓意建瓯城区街巷命名的十大谬误告诉你建瓯史上最牛状元!建瓯人为什么要“吃闰月饭”?往期精品建瓯的美食花魁,你知道吗?
放生池,即将消逝的旧貌入乡随俗,建瓯宴席里的这些“术语”你知道几个?亲爱的,在建瓯,吃完这100样美食,我们就结婚吧!建瓯史上最牛的“土豪村”原来是她?红色建瓯"坐谈建州"牛年首场,走进红色迪口!黄华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喜迎牛年新春首批小客人
建瓯党史公开课:走进黄华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瓯:中共闽北临委旧址有了新发现长江支队建瓯会师纪念馆即将开馆迎客献给"7·28"《福建日报》建瓯东岳庙创刊之纪念日!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顾 问:叶莉总编:赖少波副总编:陈财宝 陈旺信 陈小华 责 编:黄悦刊 名:墨 隐篆 刻:守 正编 辑:薛 颖 黄文韬 范小辉 摄 影:黄悦
张永宏张和生闽源之窗邮箱:jodfz@126.com热线咨询电话:0599-3833868微信号纪念日:2015年1月28日创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