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神客_苗神客简介
苗神客(?-约公元687年),字不祥,沧州东光(今河北沧州东光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武则天的“北门学士”之一。网络图片,侵权联删唐高宗麟德元年(
苗神客(?-约公元687年),字不祥,沧州东光(今河北沧州东光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武则天的“北门学士”之一。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武则天击败了由大臣上官仪发动的“议废皇后”事变,开始垂帘听政,全面干预朝政,唐朝由此进入了 “二圣临朝”时期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苗神客进士及第,与范履冰一同任周王府户曹参军。
周王即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武则天认识到,要想驾驭大唐帝国这架庞大的国家机器,要想治理好朝政、管理好天下大事,单凭一己之力万万不能的,还需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亲信体系的智囊机构与管理团队。
当年曾为她争取皇后宝座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亲信大臣们,绝大多数已被淘汰殆尽武则天便开始筹划组建一支政治上属于少壮派的生力军,将他们培养成出谋划策、治国安民的智囊团队和领导班子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武则天经过多方考察、筛选,从朝臣中物色了一批文思敏捷、学识渊博的文人学士,分别安排他们在中书省、门下省以及翰林院等中枢机构与编修部门,担任一般五六品官阶的职务。
这批文人学士被特许从皇宫的北门玄武门出入宫禁办公,不必经过南衙,当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其中核心人物,便是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左史苗神客、左史刘祎之、右史周思茂、右史胡楚宾武则天先是劝说唐高宗李治广为召集善长文词的士人进入皇宫修撰书籍,元万顷与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等人,前后撰写了《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等书籍共一千余卷。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八月,武则天又宣布皇帝李治称为“天皇”,身为皇后的自己则称为“天后” 十二月,武则天在“北门学士”们的协助下,提出了治理国家《建言十二事》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并禁浮巧、省力役,对于缓解灾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次年三月,唐高宗李治委托皇后武则天摄知国政武则天为了削弱不支持自己的宰相集团,遂让“北门学士”参与中枢机要决策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突厥温傅等未叛时,有鸣鸡群飞入塞,相继蔽野,边人相惊曰:“突厥雀南飞,突厥犯塞之兆也。
” 次年正月,鸣鸟群还复北飞,至灵夏已北时,皆悉坠地而死,且无头裴行俭遂问苗神客此事祥异,苗神客答:“人虽最灵,而禀性含气,同于万类,故吉凶兆于彼,而祸福应于此,当以德胜”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盛唐时期著名的“白袍将军”薛仁贵因病于山西雁门关去世,薛仁贵的子弟邀请苗神客撰写了碑文。
不久,李治驾崩,武则天立所生第三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唐睿宗光明元年(公元684年)软弱无助的李显在皇帝位仅仅三个月,即被母亲狠心废掉武则天立所生第四子李旦被立为帝,是为唐睿宗象其父一般懦弱无能的唐睿宗李旦,在母后武则天的铁腕与雌威的笼罩下,成为地道的“儿皇帝”与“傀儡皇帝”。
完全掌握朝政权柄的武则天开始任用周兴、来俊臣一类的酷吏,动用酷刑,网织罪名,构陷冤狱,大肆迫害李唐宗室子弟与政敌,从而为自己称帝扫清障碍“北门学士”们的历史任务与肩负使命已经完成唐睿宗垂拱三年(公元687年),近二十年来,“北门学士”们掌握着武则天很多不愿让人知晓的机密与秘密,所以武则天需要他们永远的闭口不言,遂着手逐步清洗“北门学士”。
当年,刘讳之遭人诬陷被武则天赐死根据史料推断,苗神客最有可能死于此年次年,周思茂被捕,死于狱中唐睿宗永昌元年(公元689年),范履冰因举报犯逆者而被杀元万顷因一向与李(徐)敬业兄弟友善,遂被酷吏所诬陷,流放岭南而死。
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正式称帝,御临天下称帝之后,武则天总揽朝纲,广招天下俊杰,“北门学士”自此衰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