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类是什么意思(历史学0601是什么意思)满满干货
日本的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辨析作者:王冬冬日本的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巳成为阐释考古遗产价值的主要手段然而,核心概念的模糊,阻碍了考古遗产保护、
日本的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辨析作者:王冬冬日本的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巳成为阐释考古遗产价值的主要手段然而,核心概念的模糊,阻碍了考古遗产保护、管理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有必要重新厘清考古遗产相关概念,梳理以考古遗址为核心的日本考古遗产保护方法、模式及其发展历程,明确最为主要的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三种模式间的异同。
研究成果将为中国考古遗产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本考古遗址保护①发生重大变革重要考古遗址或遗迹因其保存的必要性和活用的迫切需求,往往突破原有的“现状冻结保存”②采用在原址或附近建设大棚、展厅、博物馆、公园等方式,开展整备活动。
基于考古遗址建设的遗址博物馆、资料馆、民俗资料馆、乡土馆、文化馆、遗址公园、历史公园、考古博物馆、考古资料馆等不胜枚举日本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的多元化,显示出考古遗址作为考古遗产、考古资源所能发挥出的重要价值。
然而,对于考古遗产领域核心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和不同语言在翻译上存在的歧义,导致考古遗址展示场所定名混乱、功能界定不甚清晰,既阻碍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有效实施,又影响系统化和比较性研究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日本考古遗产保存与活用进行系统梳理。
本文聚焦日本考古遗产中的考古遗址,对其保护方法、模式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明确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三种主要保存与活用模式间的异同,为中国考古遗产保护提供参考1考古遗产及相关概念。
随着对于考古遗存作为遗产蕴含价值的强调,考古遗产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受到广泛重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于1985年下设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ICAHM),以促进考古遗产的保护、管理和研究等③随后,ICOMOS于1990年在洛桑通过由ICAHM准备的《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在对考古遗产定义的基础上,涉及从勘察、发掘到展示、利用的全部内容。
④考古遗产的定义显示出其既具有考古内核又兼备遗产功能的双重特质,还展现出几点属性:必须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方法才能充分揭示其价值;主要对象是地下或水下的实物遗产,而非历史建筑[1]此外,考古发掘的不可逆性使得课题研究与田野发掘的密切结合,保护与破坏间矛盾的协调,加强立法、运用科技手段、呼吁全民参与等成为考古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2]日文语境中类似中文考古遗⑤的概念是“遗迹”遗迹是由“土地上被建造的不可移动的遗构,以及人对自然物加工形成的制品等即便离开出土地也不失去意义的遗物两者所构成”[3],部分研究认为还包括与上述二者直接相关的空间或景观。
[4]日文语境中较少使用考古遗产这一概念,一般在介绍欧美情况时使用,或近似等同于遗迹或史迹来使用与考古遗产内涵相似的概念是同样意在强调保存与活用并重的文化财⑥中与考古相关的内容,主要涉及有形文化财、埋藏文化财、纪念物中的遗迹和史迹、文化的景观等。
有形文化财中的考古遗产主要为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此外还有玉陵等建造物、古文书等埋藏文化财专指埋藏于地下的文化财,是考古遗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日本已知埋藏文化财46万余处⑦,不需要进行指定即为全体国民的文化财。
其在《文化财保护法》中单独设立章节,体现出埋藏文化财的重要性纪念物中的考古遗产主要为具有较高历史和学术价值的贝冢、古坟、都城址、城址、旧宅及其他遗迹,其中重要者可被指定为史迹,特别重要者还可被指定为特别史迹,其他有必要保存及活用者予以登录。
目前日本共有史迹1869处,其中特别史迹63处,登录遗迹12处⑧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指定遗迹16083处、登录遗迹633处、其他遗迹406处⑨遗迹和史迹的设立突出了重要考古遗址的地位文化的景观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地下设施,如矿山等也是考古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可见,考古遗产这一概念虽未在日本广泛直接使用,但相似内涵的文化财已受到长期重视其中重要考古遗迹及出土遗物受到多重保护,体现出对考古遗产极为重视2日本考古遗产保护方法与模式以日本考古遗址为核心的考古遗产保存与活用方法众多。
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已有不少,如王军《日本的文化财保护》[5]、村井实《遗迹、遗构的保存与展示法》[6],以及《史迹等整备指南:保存与活用》[7]等本文在参考上述保护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以遗迹为核心,出土遗物为辅助,大致按对遗址本体影响程度分为以下16大类。
(一)标识:多采用保护牌(碑)、界桩、植物等标识,可用于已发掘或未发掘、地下遗迹尚存或破坏的遗址;(二)露天:主要用于城墙、壕沟等遗迹,石质遗迹和遗物,考古发掘现场等;1.原始遗迹,包括地表可见的遗迹和发掘出土的遗迹;
2.出土状况复原(三)覆土或覆石.即"盛土保存一般用于宫殿基址、回廊基址、古坟等;(四)原址建大棚:简易顶棚、多无四壁,一般为考古发掘现场的临时措施;(五)原址建展厅:相对固定,多有介绍考古遗迹或遗物的展板,部分展出有少量出土遗物或复制品等,少数仍在持续发掘;。
1.原始遗迹;2.出土状况复原(六)原址建博物馆:固定,展出有出土遗物或复制品等,个别仍在持续发掘;1.原始遗迹;2.出土状况复原(七)原址复建:一般用于宫殿、回廊、城门、民居、墓葬等;1.整体回填抬高后完全或半完全复建;。
2.外部为有一定依据的复建建筑,内部为考古遗址原始遗迹、少量加固修整、或出土状况复原(八)原址作为现代设施一部分,多位于地下空间;1.原始遗迹;2.出土状况复原(九)重要考古遗迹、地层,有时包括同时出土遗物等的搬迁,包括重新拆解组合、套箱提取、剥取或复原;。
1.原址或附近的展厅或博物馆等;2.遗址核心区外一定距离的展厅或博物馆等;3.综合型博物馆、民俗资料馆或考古研究所等(十)仅有考古遗址出土遗物或复制品;1.原址或附近的展厅、陈列馆或博物馆等,同时介绍遗址的整体情况,多作为遗址的导览中心;。
2.遗址核心区外一定距离的展厅、陈列馆或博物馆等;3.综合性或专题性考古博物馆;4.综合性博物馆、民俗馆、资料馆或考古研究所等(十一)基于考古遗址原址建考古遗址公园:一般为大型、重要遗址;1.单独建成考古遗址公园;。
2.与古建筑群、园林、市民公园等其他公园结合(十二)基于考古遗址原址建市民公园:一般为小型、次重要遗址;(十三)基于考古遗址原址建考古博物馆;1.展现考古学整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仅展现考古学某一时段、某一文化、某一特殊类型器物等的专题性博物馆。
(十四)基于考古遗址原址建相关主题博物馆:如人类学博物馆、民俗学博物馆等;(十五)基于考古遗址原址建科研管理机构:如埋藏文化财中心、大规模史迹等的调查和研究机构、研究所、管理事务所等;(十六)其他方法:建考古遗址导览中心、考古遗址数字展厅、考古遗址体验中心、考古遗址沙盘展示厅等。
总体来讲,日本考古遗产保护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集成性的特征,保存与活用的平衡始终是不可再生的考古遗产面临的主要挑战具体来讲,不同类型考古遗址使用的保护方式不尽相同,绳纹和弥生时期的房址多采用第一、五、七类等;古坟多采用第三、七类等,官殿址、城址等多采用第三、五、六、七类等;矿山则一般直接使用第一、二类。
日本考古遗址最为主要的保护模式为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博物馆三类,三者各有特色、不尽相同考古遗址博物馆通常是指以博物馆的形式原址保护并展示考古遗址发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原址是必要条件因此,第五、六类普遍被认定为考古遗址博物馆,但第四、七类则不被纳入考古遗址博物馆。
第十类第1种、尤其是第十类第2种是否属于考古遗址博物馆,尚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有些博物馆虽非原址保护,但作为考古遗址管理机构和导览中心,应属广义上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因此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判断考古遗址公园通常是指以公园形式保护并展示考古遗址核心区及周围环境。
保护范围包括遗址已发掘、正在发掘和未发掘的区域,以及遗址依托的周边环境;展示内容不仅包括发掘后和复原后的考古遗迹,也可以是考古发掘现场因此,考古遗址公园一般范围较大,可同时采用第一至第十类中的多种保护方式,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遗址博物馆这种情况下,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公园在阐释考古遗址上存在重合,下文单独讨论这一问题但第十二类不列入考古遗址公园范畴考古博物馆的定义尚存在较大分歧,早期是指专门收藏、展示考古学藏品的博物馆,而后在两个角度延伸,或为考古学学科博物馆,或是关于考古学的专题性博物馆,具体有第十类第3种和第十三类,二者均可细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考古博物馆间。
第十四类中考古遗产占据博物馆主要内容的也属于广义上的考古博物馆此外,第十五类是考古遗址保护重要主体,第十六类是逐渐流行的保护方式,需保持关注3日本考古遗产主要保护模式发展历程日本考古遗产保护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是后世对于前代陵墓的保护和修整早在《日本书纪》中就有记载。
20世纪以来,如何保存并活用以考古遗址为核心的考古遗产,从而宣传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等内涵,产生了诸多模式本文重点阐述三种主要模式的发展历程(一)考古遗址博物馆日本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馆、资料馆、民俗馆、乡土馆、文化馆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遗址博物馆的概念和实践最先由日本学者在20世纪初游历欧洲的考古遗产后引入,黑板胜美、棚桥源太郎、滨田耕作等是较早支持以博物馆形式展示考古遗址的日本学者[9]日本考古遗址博物馆往往与遗迹保护、环境复原一同作为遗址整备的主要内容。
较早采用此模式的典型案例是1947年静冈县静冈市发掘的登吕遗址⑩。
较大规模设立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是日本“风土记之丘项目”该项目以遗址和周围环境的土地公有化、遗迹和周围环境的整备,以及场馆建设为核心[10]场馆多命名为资料馆、乡土馆、民俗资料馆,个别命名为考古博物馆、博物馆等,均位于遗址核心区或附近,主要收集和展示出土遗物和民俗资料,部分场馆内原址展示考古遗迹。
[11]还有便是“故乡历史广场事业”中遗构展示设施和导览中心的建设遗构展示设施多采用展厅或复建等方式在原址展示,这是对原有遗址展示方式的提升导览中心则通过遗址模型、影像资料、遗物复制品和展览说明等方式,以非实物和非原件的方式阐释考古遗址的内涵。
有些导览中心还逐渐重视对于出土遗物的展示,同时广泛开展教育活动等,也可纳入广义的考古遗址博物馆[12]此外,日本在开展埋藏文化财保护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民俗文化财的保护历史民俗资料馆的建设便是保护政策实施成效之一,部分场馆就建在考古遗址核心区或附近,例如历史民俗资料馆第一号的岩手县北上市江钓子民俗资料馆。
[13]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些资料馆逐渐更名为博物馆综上可见,日本的考古资料与民俗资料、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公园,往往交织在一起早期考古遗址博物馆主要采用第六类及第十类第1、2种的方式,即选址考古遗址周边,兼具出土文物陈列馆、遗址导览中心和民俗资料馆的功能。
根据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管理机构、核心功能的差异,场馆最初命名比较多样,而后部分更名为博物馆(二)考古遗址公园日本的考古遗址公园主要是因考古遗址及周围环境的整备而建成遗址整备普遍包括展示性遗址和遗迹的选择,遗迹展示方法和程度的决定,环境的整备复原,限定空间的营造,作为情报中心的博物馆建设等。
[14]因此,考古遗址公园既包括对重要遗迹的覆土保护、展厅和博物馆建设与复建等,也包括对遗址空间布局的标识等,同时兼备大量绿地范围[15]日本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式启动的第一例是大阪府枚方市的百济寺遗址整备事业于1965年至1966年展开,对寺院保存的地基进行覆土修整,并在边缘进行绿植,设立标识,从而建成遗址公园。
[16]这标志着日本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考古遗址整备活动此外,还有“地方核心史迹等整备特别事业”“地方据点史迹等综合整备事业”等针对地方性、中小型遗址的整备项目具不完全统计文化厅国库补助事业支持的整备项目已有670多处,约占国指定史迹的三分之一强。
[17]日本考古遗址整备还呈现出多部门参与的特征除大部分由文化厅负责外,国土交通省还开展了“都市公园整备事业”,目前已建成国营吉野里历史公园、国营冲绳纪念公园中的首里城公园等⑪;此外,还有农林水产省开展的“田园空间整备”,已对石川县能登町真脇遗址进行整备。
[18]综上可见,日本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形成稳定模式,以遗迹的保护为核心,以环境复原为依托,兼具场馆陈列出土遗物,并保存考古发掘存量范围(三)考古博物馆日本的考古博物馆主要是在考古遗址博物馆或与考古遗址公园一同建设的资料馆的基础上升级而成,普遍集考古学介绍、遗迹和遗物展示、乡土和民俗展示、体验和休闲为一体,重点是阐释考古学。
最主要的一类考古博物馆是在“风土记之丘”项目中建设的或升级而成的县立综合考古博物馆,如山梨县立考古博物馆、滋贺县立安土城考古博物馆、宫崎县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馆等[19]。
上述博物馆普遍以考古遗迹和出土遗物为核心,阐释地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还有考古学科、田野考古、考古学家的介绍,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的展示等内容,是县级全面介绍考古的综合考古博物馆与此同时,聚焦考古学某一时段、某一文化、某一特殊类型器物的专题性考古博物馆也十分丰富,如。
大阪府立弥生文化博物馆,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等这些博物馆更加注重对于考古学某一方面的系统介绍,进一步阐释出考古学内涵的多样性此外,部分基于考古遗址建设的场馆虽未命名为考古博物馆或考古资料馆,但也涉及考古内容,可算作广义的考古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还有大量面向公众开放的以考古遗址为核心建设的科研、保护和管理机构,如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平城宫迹资料馆、宫城县多贺城市埋藏文化财调查中心等考古博物馆以介绍考古调查、发掘、整理、研究等内容为核心,发挥保存、陈列、管理和教育等博物馆职能,是统筹地区文化资源的中心。
随着对于考古遗产作为重要文化资源的认识,考古博物馆还将肩负起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的责任4日本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辨析(一)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公园辨析随着对于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需求的日益增强,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普遍建成。
考古遗址博物馆隶属于历史博物馆、遗址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核心要点在于以考古遗址原址展示为核心考古遗址公园隶属于都市公园中的国营公园、历史公园、基干公园等,不同于一般公园的是以考古遗址为核心,兼具历史、文化等教育功能。
“馆”与“园区”的重合性问题在于泛博物馆化或园区化的流行,导致二者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实际情况是由于部分考古遗址博物馆兼具考古遗址公园管理职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促进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升级[20]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公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内涵上。
考古遗址博物馆强调在考古遗址上直接兴建展示空间,部分建于考古遗址附近的出土文物陈列馆和导览中心也被纳入考古遗址博物馆中,承担着某处考古遗址的阐释功能考古遗址公园的保存与活用手法多样,可采用遗迹直接展示或遗址整体空间营造的方法,以遗址为核心、周围环境为依托,并预留尚未发掘的空间以备后续工作。
部分考古遗址同时建立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主要因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管理机构的不同各有侧重,二者共同在宣传考古遗址内涵上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区域文化建设和整体发展的使命(二)考古遗址博物馆与考古博物馆辨析。
以博物馆的方式展示考古遗产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最早下设的委员会便包括国际考古与历史博物馆及藏品委员会(ICMAH),以建立考古遗产领域跨国家的专业交流平台⑫考古博物馆在广隶属于历史博物馆,区别在于考古博物馆是以考古遗迹和出土遗物为核心,展示考古学科或考古学的博物馆。
虽然考古类博物馆并不一定具备博物馆的全部功能,但至少具备其中几项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考古博物馆的重要分支或缘起之一二者在内涵和范围上存在包含或递进的关系,主要差别在于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核心是考古遗址的展示和介绍,更多围绕某处遗址展开;考古博物馆更多的是考古学知识的建构与阐释,既不必位于考古遗址所在地,也可以是综合性或专题性博物馆。
部分考古遗址博物馆随着升级换代可成为考古博物馆,二者共同的目标之一是宣传考古学,从而助力地方历史、文化的建设(三)三者未来的发展趋势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大规模考古遗址相关建设项目趋缓,部分已有场馆面临合并或撤销的状况。
目前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呈现出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强调科学技术手段在文化财保护和共享中的应用,显示出遗产保护走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二是加强都道府县文化财保存活用大纲的制定、文化财保存活用团体的指定等,体现出文化遗产保护由中央向地方的倾斜。
5结 语对于日本考古遗产主要保护模式及其发展历程的详细梳理,展现了国家引导下的大规模考古遗产保护从萌芽、繁盛、扩散、趋缓到转型的过程虽然部分项目和方法等还存在质疑,但是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的新需求和新要求引导着它以新形式不断探索前行。
上述研究也将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及考古博物馆建设等提供比较研究的参考作者简介:王冬冬,女,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讲师,日本金泽大学合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文化遗产管理、商周考古。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琉璃河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项目批号:19LSC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物质文化视野下的科技史案例研究”(项目批号:FRF-BR-20-07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x勤/责任校对:游x敏)参考文献(略)注释(滑动查看)①日文语境中“保护”包含保存与活用的意思,保存与中文相似,活用大体等同于利用;整备是同时实现考古遗址保存与活用的途 径本文采用日文的保护、保存、活用和整备的说法。
②为减少不同语言间翻译引起的歧义,本文尽量采用直译或加注引号的方式表示③ 1CAHM[EB/OL], (2021—06—01), http://icahm,icomos.org.④IGAHM. Charter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1990)[EB/0L], (2021—06—01). https.//www.icomos. org/en/179—articles—en—francais/ressources/charters—and—standards/! 60—charter—for—the—protection—and—management—of—the—archaeotogicat— heritage.。
⑤ 中文语境中考古遗存包括在考古遗址发掘中发现的一切遗迹及出土遗物遗迹是指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具体现象,有时还将建筑 遗迹称为遗构;出土遗物为发掘出土人工遗物和其他有科研价值的自然遗存为不造成混淆,在没有上下文语境下,均使用中文的 概念。
⑥详见文化厅中文化财的介绍: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zai/shokai.⑦详见埋藏文化财的介绍: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zai/ahokai/maizo.html
⑧详见纪念物中遗迹和史迹的介绍: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zai/shokai/kinenbutsu/⑨详见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文化财的介绍:https://www.bunka.go.jp/9ei8aku/bunkazai/shokai/chiho_shitei/kensu.html.
⑩登吕博物馆[EB/OL]. (2021-06-01). https.//www.shizuoka-toromuseum.jp/toro-site/history.⑪日本的国营公园[EB/OL].(2021-0601).http://www.mlit.go.jp/crd/park/shisaku/p_kokuel/nihon/.
⑫ICMAH[EB/OL]http://icmah.mini.icon.museum/who-we-arehistory.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