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网公众号(学科网初中历史期终试卷)太疯狂了
一、选择题(上下滑动查看)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一、选择题(上下滑动查看)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
A、B、C、D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5.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 )A. 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 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6.“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 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7.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苗族 D. 白族9. 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收复台湾
B. 抗击沙俄入侵 C. 抗击倭寇 D.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10.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D.西方文艺复兴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1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航海水平高 C.郑和个人的素质 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12.隋唐书法名家辈出,其中以楷书见长,借谈笔法来劝谏穆宗,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美名的唐代大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阎立本 D.欧阳询13.隋唐时期大规模开凿的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是( )A.龙门石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14.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早约400年你知道毕升所使用的活字是以下哪种?( )A.陶活字 B.木活字 C.金属活字 D.石刻活字15.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应当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16.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左传》 D.《汉书》17.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 )A.《清明上河图》 B.《秋郊饮马图》 C.《纺车图》
D.《耕获图》18.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
C. 元旦 D. 重阳节19.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 )A. 高僧玄奘 B. 鉴真和尚 C. 李春 D. 马可•波罗2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21.“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2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2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25.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徐光启——《农政全书》C.贾思勰——《天工开物》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由初中历史公众号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非选择题(上下滑动查看)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回答问题: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1分)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1分)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产生了什么危害?(2分)(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11分)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2分)(2)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关系?(3分)(3) 材料三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4分)。
(4) 试举一例说明材料四所说的“西藏与中央政府联系更加紧密”(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4分)(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1分)(3) 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 3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2分)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请回答:(1) 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5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2分)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
材料二、“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
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分)(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3分)(4)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3分)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由初中历史公众号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答案(上下滑动查看)1——5 BBCBD 6——10 DBBCC 11——15 ABCAB 16——20 AACBA 21——25 ABCDC26、 (1)科举制度(1分),隋朝(1分)
(2)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2分)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2分)(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2分)败坏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2分)(4)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平等开放的民族政策(1分)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吐蕃“和同为一家”(符合题意,举一例即可得1分)(2)民族融合的趋势或回族的形成(2分)在元朝统一大背景下,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融合统治者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儒学,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文化趋同等(回答一例即可得2分)(3)①顺治帝时正式赐予西藏的喇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②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等(回答一例即可得2分)28、(1)材料一:秦朝;材料二:元朝;材料三:明朝;材料四:清朝(每项1分,材料应与答案相对应,不对应不得分)(2)郡县制(1分)。
(3)原因: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 1分)影响:①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②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2分);(4)皇权逐渐加强(1分),相权逐渐削弱直到废除(1分)
29、(1)“三次英勇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3分)“共同作用”: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意思相近即可,2分)(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应挺身而出(意思相近即可,2分)。
30、(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回答一例即可得1分)对外开放政策或对外开放与交流(2分,言之有理即可)(2)郑和下西洋(2分)(3)盲目自大;(1分,言之有理即可)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2分)。
(4)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言之有理即可)▍声明: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