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奔走相告
河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和河北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和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冀办传〔
2021〕55号)精神,规范学校作业综合管理,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作业设计和实施的专业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省教科院组织学科专家,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了初中历史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意见。
只争朝夕 . 不负韶华
苗改玲工作室以后要加强作业专题研究,合理布置作业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管理、评价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开展本地教师作业设计和实施能力专项调研,指导教师提升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评价的能力工作室将
开展作业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实施能力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内涵,积极推进作业改革将作业设计与实施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结合起来,开展随堂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等多角度课题研究,使工作室成员。
不断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有效掌握各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河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根据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制订《河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旨在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水平,提高作业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挥历史课程的全面育功能。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发展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精准设计作业,及时反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历史思维、培养历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设计原则(一)素养导向,着眼发展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秉持素质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探究精神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研体系,构建“教—学—评”一体的历史学习系统(二)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控制作业难度与作业数量。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保证大部分作业能够在校内完成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选择性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满足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不同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
(三)依标靠本,形式多样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资源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综合运用课后练习、历史模型制作、实地考察、撰写历史调查报告或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发展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三、作业的主要类型和目的初中历史作业包括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按照不同的考查目的和层次,具体可分为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一)巩固性作业此类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当堂所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作业设计要紧扣课堂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问题。
(二)拓展性作业此类作业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作业设计要在学生掌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分梯度设计不同综合度和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三)探究性作业此类作业旨在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开展深度学习,发展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业设计应打破课时界限,具有适度综合性和探究性,突显开放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水平。
在课时作业基础上,可综合设计单元复习作业,引导学生回顾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历史的阶段性特点,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要注重运用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即能够成为单元主题学习重要抓手的大概念进行作。
业设计,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在进行上述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制作、调查采访、收集整理、参观解说等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感知历史,培养学生处理和运用历史信息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
整体素质四、作业的批改和反馈(一)加强指导,全批全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做好学生作业的答疑辅导和方法点拨,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要采用多种方式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给予学生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指。
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二)及时反馈,科学评价教师要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及时对学生作业做出反馈,对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会诊”,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设计可行的量规,注意考查学生在完成历史作业过程中的心理感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受和收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三)个别辅导,正面激励教师要充分利用作业评价的诊断功能,了解学生学习达成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使用积极、鼓励性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四)单元梳理,专题强化通过学生单元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所达到的学业质量。
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通过专题进行重点突破,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之间的多维联系,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理解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拓展认识历史的视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五、作业分类案例及解读(一)七年级作业案例
案例1: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巩固性作业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右图是北京人头像复原图。复原头像的依据是( )A.北京人的生存环境 B.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C.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遗存
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较厚的灰烬层,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烧骨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会()A.使用火 B.种植农作物 C.烧制陶器 D.制造石器◆ 拓展性作业。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知道使用火材料二 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材料三 他们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我国境内哪些远古人类遗迹?(2)上述远古人类的生活都与火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火对远古人类生存的作用◆ 探究性作业5.想象并描述北京人某一天的生活◆ 参考答案1.A; 2.C; 3.A4.(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2)远古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
5.略◆ 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用时大约15分钟意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认识考古发现的重要价值作业1—3主要以不同的考古发现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以北京人为代表的早期人类的认识作业4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中国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的证据。
作业5是道“想象题”,让学生“神入历史”,综合运用本节课知识,经过对历史材料的综合、提炼、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案例2:《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单元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某博物馆“远古中国”主题展览的部分展品,请按时序排列,并任选一个简要介绍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①、④、②、③(2)示例:图④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进行农业生产,人工栽培水稻他们居住在干栏式建筑内,饲养家畜,聚落内有水井,还会制作陶器和艺术品◆ 设计意图本单元作业用时大约15分钟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境内史前时期重要文化遗存的认识,了解早期人类生活。
通过模拟布展情境,综合单元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遗迹、遗物、化石等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的认识,使其初步了解历史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通过辨析材料,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史料阐述历史。
(二)八年级作业案例案例3: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巩固性作业1.右图漫画反映的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2.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因此,他建立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 D.安庆内军械所3.洋务派中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些西洋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封建统治便可以长治久安。
由此可见,洋务派筹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外国经济侵略C.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
这反映出洋务派(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5.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
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说明( )A.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C.洋务运动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洋务运动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 拓展性作业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1862 年) 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和议”结果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并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动机。
材料二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摘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的这一观点◆ 探究性作业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
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战败后付诸实施的(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 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D6.(1)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
动机:镇压农民起义,抗击列强侵略(2)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7.(1)第二次鸦片战争(2)方式:聘请外国技术人才、开设工厂、开办学校、派官员出国学习等。
◆ 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用时大约20分钟意在让学生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业1-5分别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影响和局限性进行考查,以加深对本课所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作业6利用史料考查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作用,材料呈现由浅入深,问题设计由易到难,能力要求梯次上升,体现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要求作业7以军事国防立意,考查学生的高层次历史概括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案例4:《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作业据下列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建构知识导图(要求:包含所列全部内容,呈现形式不限)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甲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 参考答案略◆ 设计意图本单元作业用时大约20分钟意在引导学生完成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知识建构,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过程,利用多种不同形式建构知识结构图,理解这一时段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主题、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自主形成对19世纪后半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解释。
这一解释可以是主题式的,可以是因果式的,也可以是陈列式的,不设固定形式和标准答案,使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建构过程中获得发展(三)九年级作业案例案例5: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 巩固性作业1.在欧洲某个时期,为了到东方寻求黄金,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
促使欧洲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地去海外探险的根源是( )A.为国王分担忧虑 B.向新世界传播上帝的福音C.对荣誉的强烈渴望 D.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2.识读右侧知识结构图,其适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的( )
A.过程 B.条件C.结果 D.影响3.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起航,驶入茫茫的大西洋……一块新大陆被发现了”材料描述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观察下面地图,与图中路线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哥伦布 B.②——迪亚士C.③——达·伽马 D.④——麦哲伦船队5.“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了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拓展性作业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是哪一地区?并指出导致材料一所述状况发生的是哪一重大史实(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重大史实发生的主要原因。
◆ 探究性作业7.探究问题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二 1500—1850年全球口迁移情况表
材料三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时期,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换言之,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构成了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人们的视野变了,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的原因,一方面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方面是欧洲仍然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史实?(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史实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D; 2.B; 3.C; 4.D; 5.D 6.(1)美洲;欧洲。
事件:新航路开辟(2)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等技术条件的成熟;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等7.(1)新航路的开辟(2)重大影响:发现美洲等新地区,使世界由分散孤立日益走向融合统一;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改变了人种的分布,促进了人口迁徙;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使欧洲与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 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用时大约20分钟意在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标志性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和认识作业1-5全面考查新航路开辟的主干知识,加强和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此基础上,作业6通过高度综合史料,考查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和概括能力作业7创设全新的历史情境,集中考查阐释历史问题要求具有的过程与方法及其体现的核心素养案例6:《走向近代》单元作业下图所示为教科书第五单元目录。
请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阐明你对“近代”涵义的理解,说明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向“近代”的
◆ 参考答案12略◆ 设计意图本单元作业可分时完成,总用时大约30分钟意在通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运用大概念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单元主题学习的重要抓手,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
作业利用单元主题“走向近代”中的“近代”概念,考查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进行归纳、概括、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河北省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END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