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的英文(历史学家的英文是什么)怎么可以错过
(本周无更新,所以把以前没有展示文稿的内容重发一下。
(本周无更新,所以把以前没有展示文稿的内容重发一下其他节目以后也会陆陆续续都发出来)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请试试刷新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在下方“干货”之后,有音频内容文字版。
本期“干货”(节目中提到的教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图片来自:豆瓣内容简介(来自豆瓣):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
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
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
图片来自:https://news.northeastern.edu/2019/05/03/bestselling-author-tara-westover-urges-graduates-to-embrace-their-uninstagramable-selves-at-northeastern-universitys-2019-commencement/
作者简介(来自豆瓣):塔拉·韦斯特弗(Tara Westover),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 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塔拉·韦斯特弗接受奥普拉专访的一小段https://v.qq.com/x/page/r0962diydsn.html
出版社关于书名翻译的解读(内容不完整,需扫描下方图片最后的二维码查看全文)
本期文稿1.大家好,欢迎来到白聊,我是老白今天是教师节啊,首先向所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们表示一下敬意,节日快乐借着今天教师节这个由头呢,我就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就是今天节目的标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书名大家听了可能会觉得有点懵逼啊,它的英文原名很简单啊,叫Educated,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更好理解啊,Educate,就是教育嘛,动词形式,Educated在这儿可以理解为受过教育,被教育过。
2.这本书和最近的这个“历史、艺术与信仰”系列也有关系,因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极端原教旨主义摩门教家庭的美国女孩,通过教育,实现了人生的转变,这种转变从最直观的角度看,就是作者其实在十七岁之前,从来没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还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博士,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传。
当然其实这个概括有点简单粗暴啊,好像是一个美国底层女孩的励志故事,有点鸡汤,其实完全不是啊,作者在这本书里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其实在我看来远远超过一个励志故事,还是那句话,推荐大家有空来读读这本书,今天我只能是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不能代表整本书的所表达出来的思想。
3.同时还需要特别说明啊,虽然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在摩门教家族成长的女孩的故事,但是这本书和今天的节目,也并不是完全要来讲摩门教,不过我们确实也能通过这本书,对摩门教有一些非常浅的了解当然我前面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其实加了个特别的限定啊,就是极端、原教旨主义的摩门教,或者说摩门教教徒,所以今天的节目所表达的,也不代表说摩门教和摩门教教徒就是节目里讲的这个样子的啊。
同时呢,还是得声明,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专业的宗教或者说神学的研究者,所以能做到的,也只是点到为止,我做这一系列节目的目的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了解的宗教知识,从而帮助大家在旅行时能够获得更多乐趣,节目在内容上呢难免有错漏,欢迎大家来指正。
4.今天节目的背景算是介绍完了,顺便再提一下啊,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的正文里,我会给大家总结一些信息的干货,还有一些图片之类的资料,欢迎大家关注5.虽然今天的节目核心并不是讲摩门教啊,但是毕竟还是有涉及,所以首先还是要非常简略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摩门教。
摩门教呢,或者叫摩尔门教,正式名字其实叫作“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跟基督教有着一定联系摩门教徒除了他们独有的教会圣典,也就是《摩门经》,除了《摩门经》,他们也尊崇《圣经》为教会圣典。
摩门教徒也会自称是基督徒,当然基督教的主流教派承认不承认他们是基督徒,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我们可能之前多多少少都听说过啊,摩门经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宗教,有些规定,可能对于我们世俗人士,甚至是其他宗教人士都很难理解和接受,比如摩门教曾经允许一夫多妻,这个“曾经”并不是很遥远的曾经啊,也就是100多年前,禁止婚前性行为,不仅禁酒,连咖啡都不能喝。
虽然从宗教地位上,还有一些教义上,摩门经可能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客观来讲啊,它在美国历史上还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而且是有很积极的一面,摩门教直到现在,在美国的中西部,还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大本营,可以说是宗教圣所的所在地,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到现在都是美国犯罪率最低的地方。
再比如说它曾经的宗教领袖,杨百翰,他创办的杨百翰大学,这虽然是一所教会大学,但是它也是一所非常优秀的高等学府,很多专业在美国都名列前茅,我们今天这本书的作者本科就读的大学也是杨百翰大学6.我们开头也说了啊,今天节目提到的摩门教和摩门教徒,是比较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的,在这本书里啊,代表人物就是作者的父亲。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在他,作为一家之主的管理和控制下,这个家庭是什么样的7.这本书一开篇啊,作者就描绘了一个场景,她的父亲带领全家人学习圣经这一天晚上啊,爸爸呢就读到一段: “到他晓得弃恶择善的时候,他必吃奶油与蜂蜜。
”接着他把这段话又大声读了一遍,接着读了第三遍、第四遍随着每一次重复,声调越来越高然后在第二天早上,爸爸就把他们家冰箱里的牛奶、酸奶和奶酪全都清理干净了在这天晚上,他又带回家了五十加仑的蜂蜜我大概换算了一下啊,可能不太严谨,就差不多等于四五百斤的蜂蜜。
所以,也就是因为圣经里说弃恶扬善的人必吃奶油和蜂蜜,爸爸就把家里的奶制品都扔了,还带回来了500斤蜂蜜不仅如此啊,爸爸还会到处去宣扬牛奶的罪恶,反对喝牛奶8.喝不喝牛奶,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可以看出来,这种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者,生活其实是非常教条的。
那咱们说这种小事儿会遵循教义,大的方面就更教条了那这大的方面是什么呢?有一部分摩门教徒啊,是非常相信世界末日一定会到来的,这不是宗教概念的世界末日啊,就是指会有小行星撞地球,或者气候巨变这样的灾难作者就说啊,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为末日的降临做准备,当然这是在她父亲的要求下做的。
再加上啊,作者的父亲对于政府极端地不信任,随时准备跟政府开战,所以从武器到食物,到燃料,还有金银财宝,他们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说,他们家有十几支军用步枪,带着刺刀的那种;还买了一台造子弹的机器;夏天的时候,他们就要花很多时间来做水果罐头,可能因为罐头能存放的时间比较长;然后他们还把美元换成了金币和银币。
总之爸爸的理念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个正直之士应该至少储备供十年使用的食物、燃料、枪支和黄金9.除了这种物质上的战略储备,人员也有储备比如作者的母亲,原本是个草药师,自己配草药的那种,在爸爸的要求下呢,妈妈就去当了助产士,咱们简单说就是接生婆嘛,这样的话,等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住在地洞里,生病了,就能吃妈妈配的草药,有孩子出生了,妈妈就能给接生。
不过妈妈当的这个助产士啊,在他们所在的爱达荷州虽然不是违法的,但是也不是法律批准的,处在一个灰色地带一旦孕妇的分娩除了什么问题,助产士就可能会面临无证行医的指控;如果出了大事故,助产士可能会面临过失杀人的刑事指控,甚至要坐牢,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个,作者的妈妈本身也不愿意做助产士。
不过客观来讲,因为妈妈做了助产士,她接生一次的费用是500美元,这一下就缓解了不少家里的经济困难因为作者的父亲的主要工作是在废品处理厂拆解废品,给人盖谷仓,盖干草棚,挣不了多少钱于是,因为妈妈收入的提高,他们家也终于安上了电话。
10.那么作者在爸爸的要求下,为世界末日做了什么准备呢,那就是学习了摩尔斯电码这是作者在十岁之前,唯一系统学习过的一个科目,学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万一世界末日的时候,所有电话线路都被切断了,那就可以通过摩尔斯电码来交流。
11.刚才说了爸爸对于政府极端不信任,那对于和政府相关的一切机构,爸爸也不信任,比如医院作者这一家啊,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七个孩子,作者是最小的一个这一家子人,几乎从来没有去过医院,包括七个人的出生,几乎都是在家里,从来没有打过疫苗,生了病,甚至出了车祸,都不去医院。
这车祸不是追尾、剐蹭这样的小车祸啊,而是有一次,他们全家人都在车上,开车的哥哥开着开着睡着了,汽车偏离了车道,装上了两根电线杆,最后又撞上了一辆拖拉机作者就描述当时的场景啊,开车的哥哥,满嘴是血,血从嘴里涌出来,流到了衬衫上,牙被撞得歪歪曲曲。
她的一个姐姐,鼻子弯曲成了奇怪的钩状,鲜血从鼻子里流出来,沿着胳膊往下淌整辆车的前半部被挤成一团,发动机撞成了拱形12.在这场车祸里,受伤最严重的是坐在副驾上的母亲作者的书里就写啊,妈妈的身体没有面向窗户,我看不见她的脸,但她靠在座位上的样子有些可怕。
“你能听见我说话吗?”爸爸说,他重复问了好几次最后,我看到母亲的马尾辫梢微微动了动,似乎是微微点了点头,但动作轻得几乎觉察不到我看见她的脸——她的眼睛藏在李子大小的黑眼圈下面,柔和的五官变得肿胀扭曲,有的地方拉长了,有的地方收缩了。
在这之后啊,母亲整整一周都住在地下室里,没有出来她的脸肿得越来越厉害,瘀青也越来越严重每天晚上,我都确信她脸上的痕迹不可能更触目了,但每天早晨,不知为何她的脸却更黑更肿一个星期后,等太阳下山,我们关上灯,母亲上楼了。
她的额头就像绑着两个东西,大得像苹果,黑得像橄榄13.接下来几个月,妈妈经常会叫错作者的名字,作者就说,妈妈如果把自己叫成自己姐姐的名字倒也还好,可怕的是,妈妈有时候会用哥哥们的名字来叫她妈妈还出现了好几周的黑眼圈,孩子们都管妈妈叫“浣熊眼”,觉得这个外号很好笑。
但是后来他们才知道,“浣熊眼”竟然是一个医学术语,是严重脑损伤的征兆之一但是即使这样,妈妈也没有去医院,不过好在妈妈的身体逐渐就变好了,但是还是留下了很多后遗症14.不仅是妈妈啊,作者的哥哥和父亲也经历过非常严重的身体创伤。
爸爸甚至在一场爆炸里,被炸了个半死,也没有选择去看医生,而是就使用妈妈配置的草药爸爸之所以这么选择啊,是因为他有一个理论,是什么呢,那就是他认为最为可恶的罪人正是那些犹疑不决的人,既用草药又用西药,周三来找母亲开药,周五又去找医生看病,用爸爸的话讲,就是:“今天敬拜上帝的圣坛,明天又去献祭撒旦。
”这些人就像古以色列人,被赐予真正的宗教,却热衷于虚假的神像“医生和药片,成了他们的神,他们像婊子一样蜂拥而上”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啊,虽然不去医院,但是爸爸也还是神奇地恢复了,又因为用了妈妈配的草药,这一下让妈妈的草药名声大振,在当地大卖,于是简直让他们一家简直是富甲一方。
15.除了医院,爸爸当然也不信任学校比如爸爸就曾经对作者想去上学的哥哥说:“一个男人不可能靠书本和废纸为生,你以后会成为一家之主你靠书本怎么养活老婆孩子呢?” “我的儿子,竟然排着队等着被无神论者和光明会间谍洗脑……”在这儿插一句,光明会是虔诚的摩门教徒非常排斥的对象。
总之啊,爸爸非常排斥教育体系,觉得这都是对人的洗脑所以,作者一家这七个兄弟姐妹,小时候除了没去过医院,也几乎从来没踏进过教室一步大家可能会说,那这政府不强制他们去上学吗?因为这七个孩子都是在家出生的,都没有出生证明,所以政府根本就不知道这七个孩子的存在,也就不存在强制上学的问题。
16.不过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教育啊,他们接受的都是家庭教育在这儿就必须歌颂一下作者坚韧而且伟大的母亲了,即使父亲这么不支持读书学习,妈妈在家里的地下室还是放了一个书架,上面堆满了有关草药学的书和一些旧平装书,这其中有几册数学课,一本美国历史书,还有一本科学书。
他们有时候早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饭,然后妈妈就会宣布,上学了,然后妈妈就会找齐所有书,把书分给几个孩子了,孩子们就各自进房间去“上学”有的妈妈去送草药时,如果孩子们做完了家务,她就会顺路把孩子们送到镇中心的图书馆。
那里的地下室有个房间放满了儿童读物,我们就阅读那些书作者有两个哥哥非常热爱学习啊,我们刚才就提到有一个哥哥,跟爸爸说要去上学,后来也成功了,而且就是在这个哥哥的鼓励和支持下,作者也走上了读书、上学的道路。
17.作者就说,她曾经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轨迹会是什么样的,那就是十八九岁时,结婚到时候爸爸将分给她农场的一个角落,丈夫就会在那里盖间房子母亲会教作者草药和助产的知识等她生孩子时,母亲会来接生终究有一天,作者也将成为一名助产士。
她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生命中会出现“大学”这个东西后来,她通过自学,勉强算是跟上了高中的学历,只能说是勉强,然后申请了我们最一开始提到的摩门教教会大学,杨百翰大学可想而知,虽然离开了家,来到了大学,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但是家庭对她的影响,还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比较表面上的,在学业上,因为她从小接受的都是家庭教育,所以很多学科她学得都很吃力,考试也不及格,而且在知识上她就是有很多缺失,就比如说有一次历史课上,教授让作者读一段话,但是这一段话里有一个单词,作者不认识,于是作者就在课堂上当众说:我不认识这个单词,请问它是什么意思?听到这句话,整个课堂一片死寂。
教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谢谢你提了那样一个问题而后的整节课,作者都发现有人在盯着她看那作者不知道的这个单词是什么呢,是holocaust,这个词特指的就是二战时的纳粹对犹太人展开的大屠杀所以这个感觉就好像说,一个中国的大学生在课堂上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什么一样,大家听了肯定不会觉得这个人是真的不知道。
18.我们说学业上是非常表面的,在作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更是深入骨髓的,因为这个家庭,尤其是爸爸,并没有因为作者的离开而发生改变,这个家还是乱得一团糟,作者每次回家心情可能都是相当压抑的,其实我在前边有一个细节没有提到,作者在上大学之后,和她的一些心理学系的老师们描述过她父亲的情形,老师就通过描述,觉得她的父亲是有躁郁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
而我们前边也说过,作者家不是有七个兄弟姐妹么,这其中有特别支持她的、对她特别好的哥哥,还有一个哥哥,可能就遗传了父亲的躁郁症,这个哥哥就经常会对作者,以及其他兄弟姐妹辱骂,拳脚相加,而父亲是却又是完全站在这个哥哥这边的。
这也成为了作者在这个家里很痛苦的一个原因,而且她不知道怎么去跟这个家庭,去跟过去的自己做一个切割,再加上她在读博的时候,大家要知道读博压力很大的,这诸多因素加起来,她的精神一度崩溃还好后来她通过看心理医生,得到了缓解,而且最终是完成了这种心灵的蜕变。
再加上啊,估计作者是真的有学术上的天赋,所以她最后也完成了一篇非常优秀的博士论文,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19.所以最后如果总结一下《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讲了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儿呢:就是出生在一个摩门教家庭的作者,爸爸是个极端原教旨主义者,且被怀疑患有躁郁症;妈妈是个非法助产士,后来主要靠自制草药谋生;一个哥哥可能遗传了爸爸的基因,经常对包括作者在内的弟弟妹妹们大施拳脚……在爸爸的“洗脑”下,他们一家子都不信任政府,不信任医院,不相信学校教育,86年出生的作者,不仅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还到剑桥做交换生,其实她还去了哈佛啊,我之前没有提,最后作者成为了剑桥历史学的博士,更重要是,她终于完成了与宗教、父权、家庭、身份、世俗的抗争,得到了觉醒,找到了自我。
作者在全书最后就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20.在这儿我想说回到这本书的书名啊,我们前文提过,这本书的英文名叫Educated,中文名叫《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很多人一听这个名字可能会有点懵逼,所以在豆瓣上,这本书的译者,特别解释了中文译名的由来。
译者就说啊,其实有大半年的时间,编辑部都在和作者纠结中文名的翻译,一直都没找到特别合适的翻译方法所以编辑部就去翻看作者的twitter,看她的一些所思所想,所以他们就看到了一条,说纽约时报书评发问,如果把一本书纳入高中课程,作家们会推荐哪本书?作者的回答是:《圣经》拥有文学作品所有的一切。
由此,编辑部就想到了圣经对于作者的影响,所以从圣经里找到了这样一句话,也就是本书的书名21.说实话,其实我读完这本书,并没有觉得作者的经历和教育有那么大的关系,最简单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作者这七个兄弟姐妹,虽然小时候都没怎么经历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是有三个人都拿到了博士学位,剩下的四个却连高中学历都没有。
书里还写过一个细节,就是作者在准备考大学,复习数学的时候,有一道题她不会做,就去找他的父亲,结果他父亲用了一种教科书上完全没有过的方法,把这题解出来了,而且又快又好这让我觉得,这一家子可能本身就非常聪明,非常有天赋吧。
那我们说,教育对于他们的人生,影响有多大呢?咱们说这七个孩子,刨除那个有可能有躁郁症的男孩,我们很难说受过良好教育,拿到了博士学位的三个人的人生就更圆满,更好吗?剩下的那三个,可能就是一辈子活在美国大山里的淳朴农民,那这样的人生就不好吗?说实话,这其实不就是芸芸众生,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么。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所讲的其实是超越“教育”的,就是我刚才说的,这是一本讲一个人如何与宗教、父权、家庭、身份、世俗抗争,得到了觉醒,找到了自我的书,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枷锁和羁绊真的太多了,教育只是其中一个。
但是我也不想说,这就是与命运的抗争,因为与命运抗争,成功了能怎样,失败了又能怎样,在我看来,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那座山,努力飞向它,无论能不能飞到,仅此而已22.好,那今天就跟大家聊这么多,感谢大家的收听。
也期待大家能够持续关注这个节目,甚至可以把这个节目和账号推荐给更多朋友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下期再见就这么多咱下期见特别说明:1.由于我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特别是对基督教、宗教、神学的知识储备更有限,那么节目中必然会有一些遗漏或错误,如果在听本期节目的小伙伴里有专业人士,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2.本系列节目的核心目的,是给大家的旅行增加一点乐趣,点到为止,没有任何传教、宣扬宗教的意思3.今天节目所展现的与摩门教相关的内容,不代表所有摩门教教义、教会活动和摩门教教徒就完全如节目中所展现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