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点电视剧全集(历史转折点电视剧全集伟大的转折不符合事实)燃爆了
庆新中国七十华诞,看安徽影评家妙论主旋律电视剧。
2019年10月5日上午,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之际,为营造浓厚的爱国喜庆氛围,安徽省影视艺术家协会、安徽省影视评论学会和安徽省影视传媒艺委会的部分影视评论专家、安徽省艺研所、在肥部分高校的影视学者以及影视(公司)导演、编剧等齐聚一堂,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进行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热烈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分享研讨活动。
李贵宏安徽影视评论学会副秘书长、安徽影视传媒艺术委员会影评部主任、安徽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伟大的转折》:浴血的初心与使命担当 主旋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讲述红军长征途中,从1934年底进入贵州到1935年春走出贵州,历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层层围堵到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阴谋围歼红军计划的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首先,《伟大的转折》用真实打动中国电视剧在反映1934至1935年间这段特殊而举足轻重的历史背景,中共中央和三万红军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恶劣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以“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对从小在历史课本中读过的这段红色历史,在过往已有的相关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基础上,该剧大刀阔斧、扬长避短、缜密构思,用真实唯物的创作思路与格局,全景加细节的沉浸式手法,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打破了以往对人物神话般的主观创作意识描写的模式,战斗也会失败,指挥也会失误,这样才符合历史,只有客观的正视历史,才能展现出革命斗争的艰巨性、严酷性与坎坷历程,文艺作品才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思想价值,体现出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
其次,从艺术再创作的角度出发,让真实感一脉相承,尊重历史、还原历史遵循这一原则,剧本创作严谨有序,没有华丽的对白、传奇的故事,只有朴素掷地的历史事件与真情实感不随意篡改、不任意夸大,严肃对待发生的每一个历史瞬间及每一位大小人物,做到人物、场景与表演有机的融合统一,摒弃了形式化、脸谱化、简单化、机械化的创作套路与主观臆想。
无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刘伯承、博古……还是普通的红军战士和大众百姓,既符合了剧中情境的真实年龄与环境背景,表演上也情绪饱满、个性突出、角色张力十足剧情的铺呈设置既忠于历史,又归从艺术的规律与审美态势,谋篇布局张弛有度,从整体到细节都最大化的真实再现,真正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准则。
如开篇即对从湘江战役走过的一对起争执的兄弟讲起,弟弟脱下军装想去找还在阻击敌人的父亲,哥哥拦下了他的冲动行为,而后毛主席走来,用循循善诱的平和语言做其思想工作红军的艰难与残酷的逆境令人震惊,这种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普通小人物切入的叙事手法及接地气的对话、行动,都令人心生敬畏,引人入胜。
而剧中兄弟俩两难的抉择,对今天的年轻人面临人生这一‘长征’中的困难险阻和多重矛盾,同样也具有某种启示与指引作用当然,该剧在创作中难免也凸显部分细节处理的过于粗糙,有穿帮出戏之嫌如战士中枪仰身即刻血崩横飞的道具血袋等,都是影响其真实度的较明显瑕疵。
第三,该剧的时代意义在于:尊重史实,客观严谨并翔实地还原了长征的浴血奋战与艰难历程以红军的生死存亡与毛泽东在军事方面从成长到领导为主线,红军重振旗鼓、反败为胜,逃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圈为核心,从宏观的角度审度到细腻的微观白描相结合,展现了毛泽东及红军创造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赞扬其救国救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歌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伟大信仰。
该剧对苟坝会议在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有着开创性的阐述,对重大党史事件的研究有新的发掘和新认识这部震憾人心的史诗巨作,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与了解中国共产党正是经历了重重困难,惊心动魄、排除万难,到逐渐强大并成熟,坚守着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通过自我革命、修正错误、不断探索,努力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与方向,实现伟大的转折,一步步走向胜利和明天。
正如总导演李伟阐释,“伟大的转折”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只有为人民谋幸福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有领袖实现自我转折,率先找到革命的道路与方向,才能带领大家一起走向革命胜利之路《伟大的转折》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到了有助广大青年学生乃至全体国人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从而培育并强化我们的家国情怀与奋斗意识;这也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思想教育的最形象化素材。
贾喜平安徽中医药大学马院副教授、安徽影视传媒艺术委员会理事
忠于历史 艺术呈现 观看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不由得回想起今年暑期有幸参加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在贵州现场聆听了该剧编剧李俊老师<>的专题讲座结合观剧,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剧本,乃一剧之本这部史诗般恢弘的电视剧,忠于历史,同时艺术地再现了当年中央红军,历经磨难,生死存亡,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历时半年的突围,最终粉碎了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错误走向正确的伟大转折。
剧本创作严谨,不仅主题突出,把我党善于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和纠错的特点,把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真实完美地呈现出来;而且逻辑结构严密,历史线索和场景清晰,连一些细节都很到位如剧中红军过江要扎竹筏,每砍一棵竹子,都给老乡留下钱。
充分尊重史实,很接地气剧中还呈现了以往类似题材影视作品中没有的史料如贺子珍和毛泽东深厚的革命感情,贺子珍无限深情地说毛泽东从来都没有私心,令人动容!敌机轰炸时贺子珍冒着生命危险扑向受伤战士的场景,也充分体现了红军官兵的平等友爱,凝心聚力,感人至深。
这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红军为什么在武器装备远不如国民党军的情况下,却能以少胜多 2、制作水准较之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要高超可能导演是摄影师出身的缘故吧剧中画面很逼真,代入感很强虽然战争场面很惨烈,但拍摄水准高,很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如剧中长镜头恰到好处的运用和推进、每次红军冲锋号吹响的特写镜头等,都很有艺术表现张力和感染力,特别鼓舞士气,也很打动观众 3、演员的选择和表演,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观众自然会作比较启用了一些年龄相仿的新面孔饰演伟人群像。
大部分都形神兼备,代入感很强,表演上度的拿捏也较准,难能可贵,可圈可点特别是饰演毛泽东的青年演员侯京健,一举手一投足、言谈话语间,把毛泽东诙谐幽默,睿智大气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敬可亲,真实可信尤其是剧中战前动员的戏,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很鼓舞士气;会理会议鞭辟入里的发言,又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深谋远虑和民主协商的气魄。
对周恩来这一角色的表现,在前十几集感觉稍显欠缺,不尽如人意,后面渐入佳境 4、该剧的片头曲阎维文领唱的"战士想念毛泽东"和片尾曲孙砺演唱的毛泽东诗词<>,首尾呼应,既有代入感,又有历史沧桑感,极富感染力,与剧情浑然一体,为电视剧增色。
束晓英作家。安徽影视传媒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散文家协会副秘书长。
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38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首部献礼剧,在国庆前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意义重大该剧结构完整,剧情连贯,电视剧手法掌握娴熟,38集情节张弛有序,故事抓人,同时采用高清电影镜像手法拍摄,通过各种细节刻画,加上神形并茂的主要特型演员表演,再现了中央红军面对国民党第五次大围剿围追堵截的残酷现实,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转折,终于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
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过去停留在文字上的“会议”、“战斗”变得真实可感,生动形象,记忆深刻全剧从极具代表性的节点事件为切入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展现了中国红军的精神风貌和不懈顽强的奋斗精神。
故事精彩,剧情吸引人,一部剧作38集看下来,尽管会议很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发言又长,但不觉得枯燥,林彪写信一节,充分展示了我党的民主集中制优良传统作风,客观可信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无论是在被靠边站,还是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坚定不移地坚持大局观念,坚定信念,与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们一起,共同战斗,带领着工农红军终于从失败中走向胜利,精神可嘉,感人至深。
可以说,对于当代观众特别是新生代年轻人而言,已经不仅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真实重现历史、生动活泼寓教于艺术之中的教科书王冠影视策划人,编剧,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安徽省影视家协会会员,现任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烟火缭绕 深远阔大 纵观全剧,从宏观上说,电视剧《伟大的转折》首先是突出的是历史维度,是历史维度凸显艺术维度,历史价值凸显艺术价值电视剧进行的历史梳理,用一种时间线性的细密逻辑,打破了我们对于那段历史的单一性认识,比如一讲到“转折”就是遵义会议,对后世特别是青年学子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电视剧的艺术价值是在塑造真实的场景、传达雄伟的气魄上呈现历史之象,又经史诗还原般的艺术手法形成艺术之象电视剧忠诚于历史事实,着重于主题表现上深远的社会、历史价值其次,从文化研究和影像传播的角度进行审视,只有当影像成为了文化表征的载体,成为一种互相阐述的文本,才平衡了文化生态并定义了价值。
《伟大的转折》在年轻观剧群体中引起的反响,对当前影视行业中过度娱乐化的“IP现象”,是一个有力的反证总体看来,该剧根植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三个方面,丰富多彩,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是一首略带烟火气的革命史诗,不仅对历史(特别是党史)有新的表现,还有很多细节的韵味,有待于观者体会。
微观方面,电视剧在具体创作上,秉承着英雄主义的创作原则,表现和歌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找中国道路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与此同时,表现生活、传递情感也成为了电视剧表现的要点,将英雄还原成人,阐释人如何成为英雄,英雄和人的无缝对接、双向融合,使观众既有观剧的亲切感,也有接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
当然,如果本剧在对反动势力的表现上、在对战略战术上的揭示上以及在人物群像、人物关系的塑造上更加立体、细化一些,会更加出色王舒安徽影视传媒艺术委员会影评部副主任,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剧 国庆前夕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的38集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节奏张弛有度、人物立体可感、声画制作精良的优秀革命历史剧剧情的跌宕起伏主要来自于国共两党围剿与反围剿的斗智斗勇所形成的戏剧张力,围绕国民党、共产党这两大阵营的主要矛盾,国民党内部又有各自为政的利益冲突,共产党内部也有两条军事路线的分歧,外部矛盾斗争与内部冲突分歧经过编剧导演的巧妙编织,共同构成全剧一环扣一环的紧张剧情,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节奏的张弛有度主要表现在文戏武戏搭配、国家个人兼顾的剧情安排,全剧既有两军对垒波澜壮阔的战场厮杀,也有国共双方运筹帷幄的密室斗智;既关心生死存亡的国家大事,也关心儿女情长的个人情感,毛泽东与贺子珍、张闻天与刘英的情感线穿插其间,为残酷的战争抹上一缕温情。
人物的立体可感既得益于编导从细节入手的叙事手法、接地气的对话台词设计,也得益于演员代入感很强的专业演技;声画的制作精良既体现在镜头语言的丰富流畅,也体现在声效配乐的相得益彰。韦明升安徽省影评学会理事
【七绝】韦明升镰刀板斧刻金黄,四散硝烟现曙光一唱雄鸡天下白,山河从此固金汤▷一把镰刀收割旧山河一把板斧修复荒芜的家乡当我出生的时候是您的美丽装点了我的梦想回头重望是前仆后继的先烈们守卫着人民的安康◁ 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新中国70周年庆典之际,向广大观众奉献出一席精神大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一部学习中共党史的生动教材。
选择黄金时段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一频道开播,意义非同寻常,观后感触良多确实拍的不错!不仅注重历史真实与细节,把基层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还将慷慨赴死的英勇战斗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激战娄山关一段,看的我热泪盈眶。
从1934年底到1935年春,中共中央和3万红一方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长征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党中央系列重要会议,排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敌强我弱遇险无数的情况下,通过夺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大捷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贵州是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遵义会议精神的孕育地在今天观看《伟大的转折》,会有许多思考和启发,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是斗争中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对当今国际国内艰巨复杂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新长征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最关键的政治保证。
惟有坚定信仰,才能砥砺前行。征修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编剧、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本色演技大于技巧 恢弘气势大于主题 作为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献礼的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无论是在宏大历史题材上,还是在艺术构思及表演技巧上,可以堪称是一部创作史的巅峰之作 历史题材独特,在还原“历史”基础上又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特性。
历史定位基本上是以“遵义会议”为主线,该剧所有历史事件均有据可查,每个故事均有看点,每个历史画面大多数都充满人情味和独特艺术理解比如毛泽东与贵州村民之间的亲切称呼——“老庚”,又比如,红军战士中的“小神医”与毛泽东之间的“庄严承诺”。
这些细节的铺垫,无形中增添该剧的艺术感染力和活力场景气势磅礴,大制作大策划大主题 该剧中诸多历史大场景展现,非常有气势、有震撼力、有完美细节,我们在充分肯定这部电视剧的“大主题”之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该剧在整体策划、思路以及思想境界、艺术表现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站位和主题”。
特别是在一些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新的理解,历史人物因而显得饱满而丰富人物定位准确,本色表演到位且有超常发挥 该剧中历史人物中红色经典人物刻画深刻,在神似上和形似上有机结合,剧中大多数不知名的演员在表演上都能自如切入角色,比如扮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演员等均不同有艺术发挥的成分,而饰演反派角色稍微显得表演分寸感欠佳,比如表演蒋介石演员等,人物表演不到位的原因,是因为演员在理解角色上定位不准,理解不透。
周高峰青年导演,制片人,摄影师,余草文化传媒创始人,安徽影视传媒艺术委员会会员
细节取胜,有所创新 本剧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从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计划的故事。
全剧以红军的生死存亡与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成长为主线,围绕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重振旗鼓,反败为胜,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核心,从宏观的角度、以细腻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及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赞扬了红军战士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一切,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歌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众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从演员阵容上来说,伟大的转折集结了侯京健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其中演员侯京健许敏等继出演《秋收起义》和《毛泽东》等电视剧后第七次扮演毛泽东,剧中他饰演的毛泽东至情至性,临危不惧,挥斥方穹,指点江山,可以说不仅在外在表情动作上完美还原了毛泽东的人物特点,在内在精神灵魂上也完美再现了毛主席的气概!饰演周恩来的许敏秉承着周总理自身政治刚毅,大公无私,硬朗不失柔情的气质,将睿智儒雅的共产党员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观众面前。
饰演朱德的王伟志将朱总的大智大勇,高风亮节的形象诠释的入木三分从影视制作面上来看,导演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采用了大量的中近景和特写,远景镜头给的很少,导演其实是想让我们用感性去感受电影,而不是用理性去理解它。
虽然大的剧情走向早就知道,个人觉得制作水准也不如《长征》、《毛泽东》这种大剧,但是在细节上面还是很用心,很多历史转折点都有详细描述,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历程,是一部教科书般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至于制作水准上的某些不足,可能也是因为赶档期以及经费的不足,也不是说经费决定一切,但是对于拍片本身的来说经费很大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一个影片的质量,有充足的预算我们就能请更优秀的摄录服化道,使得场景道具就会更加精良等等。
另外,对于影迷所诟病的画面感不足和雷同,可能是摄影师导演以及美术指导在写脚本和分镜的时候借用了大部分战争场景模仿得来的对于军人形象和习惯的表现感不足,烈火英雄剧组主要演员就是前去消防队和部队一起集训了一两个,最终呈现出来的演员个人精神状态就很不错。
从创新角度来看,其一是对重大党史事件的研究有新的发掘和新的认识,尤其是苟坝会议在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领导核心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有开创性的阐述,吸收贵州党史部门研究新成果其二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用及表现把握准确,刻画也是十分细腻和真实,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始终坚定信仰的精神。
三是对贵州风土民情,历史文化作了适当展现,多彩贵州,令人神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有这么一部致敬中国共产党,致敬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电视剧!还是很值得推荐的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呼吁新时代的人们牢记使命,不忘老一辈革命先烈们付出的心血。
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使命,再创佳绩!
本次交流分享研讨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党史、党课的学习教育机会,也是对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发展的学术交流、专业探讨与鉴赏互动的机会,大大提升了与会者的理论素养、艺术质感和产业视野整个活动现场气氛专注而热烈,持续了近4个小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