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什么什么)快来看

2023-09-18Aix XinLe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又译为“世界林业节”该节日于1971年11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确立,其确立旨在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意识,并协

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什么什么)快来看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又译为“世界林业节”该节日于1971年11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确立,其确立旨在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意识,并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

中国是森林大国,人工林面积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有媒体报道称,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不由得令人感慨:“中国人种树有多牛?”或许这可以从中国悠久的森林种植和开发历史说起《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一书展现了以杉木为主的人工林与宋元明历朝政治经济的交织,考察了约1200—1700年的中国森林史,挑战了著名汉学家伊懋可在《大象的退却》提出的中国“大毁林”的论断,指出中国自宋代开启了“大造林”时代,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本书作者孟一衡,本名伊恩·M.米勒(Ian M. Miller),出生于美国费城,哈佛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博士,师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学家宋怡明,现为圣约翰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环境史、森林史、中国史。

[美]孟一衡“虞衡”是中国古代掌管山林川泽的官职名称,而大思想家孟子提出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等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名言或许这就是热爱中国森林历史的伊恩·M.米勒,给自己取名“孟一衡”的由来以下是该书中文版编辑肖峰对孟一衡的文字访谈。

肖峰您的老师宋怡明专门为《杉木与帝国》的中文版写了推荐语,提到您将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运用在了环境史这样的新领域,可否说《杉木与帝国》既是一本环境史的书,又是一本早期近代中国(宋元明)社会经济史的书?

您在哈佛的求学经历,尤其是跟宋怡明的求学经历,对这本书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孟一衡我非常幸运能够在哈佛大学跟随宋怡明教授学习受教于他,我不仅学习了采用宏观视角的社会经济史,还学习了将社会经济史作为一种利用史料的方法。

他教导我关注诸如契约和家谱等日常文献我在探究的问题显然很大程度上是跟环境有关的,但我的研究方法几乎都来自社会经济史我也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有些许不同地看待社会经济史毕竟,中国不仅仅是农场和城市之地——它也是森林之地,这些森林是中国社会演变的。

核心部分,也扮演了重要的经济角色。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肖峰环境史是史学的一个新门类,在美国已经很成熟森林史在美国的历史甚至更加悠久,根据J.唐纳德·休斯先生的《什么是环境史?》,美国森林史学会将起源追溯到1946年,从1959年开始独立存在,在1996年与美国环境史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行《环境史》杂志。

这意味着在欧美,尤其是美国,森林史研究有自身独立的边界,能介绍一下如今美国、欧洲的森林史研究的大致情形吗?尤其是他们关于中国森林史的研究情况?

《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作者:J.唐纳德·休斯译者:梅雪芹孟一衡就我所知,美国和欧洲的森林史源自林业服务的分支其中许多林业服务在最初从事新林地的调查工作,尤其是在殖民地和美国西部这些机构为了试图控制他们的资源而调查森林,此时产生的文献就构成了美国和欧洲大部分早期森林史的基础。

当然,这导致了它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印度有大量关于殖民地林业的文献,但是殖民地时代之前林业的文献很少直到最近,关于中国的英语世界研究寥寥无几,大部分来自有中国旅行经历的美国林业专家,比如罗德民(Walter Lowdermilk)斯坦利·D.理查德森(Stanley D. Richardson)。

这种情况随着伊懋可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年轻学者对中国林业有了更大的兴趣。

美国加州因约国家森林公园肖峰您在书里关于中国人工造林的研究对伊懋可《大象的退却》形成了挑战和补充,在中文版序也提到在使用“early modern”术语时有与欧洲林业史研究者对话的意味弥补欧美学界关于中国森林史研究的主流叙事的不足,是不是写这本书的一个。

主要驱动力?孟一衡在欧洲学术界,“早期近代”(early modern)是人们为了理解预演现代、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现代的历史时期而发展出的框架欧洲历史学家使用不同的事件作为早期近代的起点——1453年奥斯曼征服君士坦丁堡、1492年哥伦布开始前往美洲的航海。

他们通常以法国大革命(1789年)作为“早期近代”的结束不过对中国历史学家而言,这些时刻都无足轻重另一方面,我希望研究欧洲的历史学家能来读我的书,用“宋元明时期”指称本书描写的历史时段对他们没什么意义这是一个问题。

为了与欧洲历史学家对话,我是不是要将中国的“早期近代”起点定位在跟欧洲一样的时间——大约1450年或1500年?但是在我的书描写的历史时段,这个时间只是中点或许我应该从中国自身的“早期近代”发端开始?在森林史上,12世纪中国的一些发展看起来很像16世纪起步的欧洲林业。

我希望挑战欧洲历史学家,激起他们的回应,所以我将本书描写的历史时段称为“早期近代”

《杉木与帝国》实拍图肖峰中国有林业历史研究的悠久传统比如本书的译者张连伟、李莉、李飞、郎洁团队,他们来自素以林业史著称的北京林业大学;为本书中文版提供外审的文榕生先生,延续了其父文焕然先生的研究,他们是历史地理领域从事森林变迁研究的代表;。

您在著作里还提到了清水江文书,张应强先生的《木材的流动》是对该文献研究的代表作,他和他的同仁还共同推出了“清水江研究丛书”您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主要参考了中国的哪些研究成果,中国的林业史研究给您有哪些启发?。

孟一衡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中国关于森林的地方历史研究感到相当震惊,包括张应强对清水江地区的研究、陈柯云等学者对徽州的研究自《杉木与帝国》英文版问世以来,我又发现了更多这样的研究,我多么希望之前就有参考它们!尤其是杜正贞与郑振满最近的文章。

我也受到历史地理方法的启发,尤其是将历史数据运用在地理框架内,中国的学者比大部分美国机构的学者都更加看重这套方法从另外的角度而言,我也觉得中国历史悠久的制度史研究很鼓舞人心这可能从杜佑就开始了,在现代历史学家当中,我从梁方仲那里学到的最多。

肖峰以张连伟教授为代表的译者团队在译者后记中提到,北京林业大学的森林史研究侧重于史料搜集和文献整理,理论研究有所不足这可能侧面反映了中国林业史研究的整体状况您是否认为,中国的森林史研究还需加强与国际的对话。

?您也提到,欧洲的林业史研究者会按照他们的理念来看待中国的森林历史,中国的森林史研究是否急需在国际学术界有更多话语权?孟一衡中国研究者自然会比国外学者更加关注收集历史资料,毕竟,北京林业大学和其他中国机构的学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史料,没有他们的工作,国外学者要利用这些史料会经历更加艰难的时间。

不过,我确实希望不同国家的研究者之间可以有更多会面即便我并不研究德国或英国历史,我也通过阅读关于这些地方的著作了解到许多最近,我编辑了一部关于东亚森林史的论文集,这本文集揭示了中国、朝鲜与日本之间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相似点(以及差异)。

我认为这样的交流只会加强我们对森林史的理解,尤其是通过提出我们在其他情形下想不到的问题的方式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肖峰19至20世纪的中国一度经历了森林滥伐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数据表明,在1949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大约8.6%,而根据自然资源部2022年9月公布的数据,覆盖率。

已经达到24.02%这种情况是我们乐见的这样的现实情形与您在书中所写的,中国宋元明时期通过人工造林实现了森林的持续发展,似乎是前后呼应的您在书的结论部分提到,中国还没有走出宋朝开启的森林时代,但是对此没有更多地解释。

能展开讲一讲吗?您是否认为如今中国的森林发展延续了宋朝以来的某些特征和做法?孟一衡说到这一点,我希望强调的是,中国在人工造林方面依旧是非常独立的——就像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如此迅速地提高,这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我坦率地说,我认为外国人会很轻易地批评中国近期造林项目的缺点当然,问题是存在的,不过在这么短的时期内达到覆盖率接近四分之一的成就,确实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突出意义尽管如此,我认为造林的历史确实需要人们更多地了解——。

既包括成就,也包括缺陷有一种观点不时存在,认为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如今是太阳能与风能,我们已经退出了森林的时代然而,我们依旧非常依赖森林,从森林获得燃料和建筑材料、像气候稳定这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动物栖息地,甚至是娱乐。

如果我们视森林为与人类社会不相干的某种东西,那是错误的,就像视森林为供我们随心所欲来消费的“自然资源”一样错误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我们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肖峰《杉木与帝国》在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我看到有多位学者发表了书评。

尤其是张萌,《杉木与帝国》引用了她的博士论文(也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即将由上海光启书局出版)她的书评认为,您将1750年作为中国林业转折点的看法值得商榷(《杉木与帝国》认为中国南方森林在1750年具有的延续性在此之后经历了转变,有序的森林体系开始崩坏),因为1750—1900年其实与此前的历史时期更加相似,种植林业体系并没有在19世纪停止发生作用,或经历剧烈的变化,她认为真正的转折点要延后到20世纪30—50年代。

想知道您对此有何回应?孟一衡我对张萌的观点既同意也不同意一方面,宋元明时期发展出的机制大部分持续到了清朝,甚至20世纪初期——有某些显著的变化直到20世纪30至50年代,土地系统才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在这方面她是完全正确的。

不过,从环境的视角来看,我认为1750—180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那之前,造林是为了满足木材的需要,减弱了滥伐造成的影响在那之后,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开始灾难性地下降,不仅在造林的边缘地带,还在造林的核心地区,这导致了19世纪范围更大的社会与经济危机。

在城市里可能觉察不到木材供应的这些变化,但是在种植森林的地方是可以的

《杉木与帝国》插页肖峰《杉木与帝国》源自您的博士论文,下一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有正在写或计划要写的书吗?孟一衡《杉木与帝国》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写作视角我希望在森林是怎样被政府管理的这方面了解更多如今我正在研究受到宗族组织保护的树木和森林,尤其关注在坟墓与宗庙附近种植的树木。

除了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我还与一些研究风水林的地理学者、人类学家合作我也与一位对造船感兴趣的毕业生一起做了一点工作,这为《杉木与帝国》提供了一些材料这是一项有趣的项目,因为我从中接触了西班牙、波兰、印度及其他地方进行造船与林业研究的历史学家。

最后,我与一些研究古代中国、朝鲜、越南的同行合作编写了一本关于森林史的论文集,名为《人工林:东亚历史上的人与林地》(The Cultivated Forest: People and Woodlands in Asian History

),已经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工林:东亚历史上的人与林地》(The Cultivated Forest: People and Woodlands in Asian History)作者:[美]孟一衡来源:林业史、光气书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什么什么)快来看

2023-09-18Aix XinLe48

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什么什么)快来看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又译为“世界林业节”该节日于1971年11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确立,其确立旨在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意识,并协…

艺术学到了高考放心搜(今年高考热搜)

2023-09-18Aix XinLe182

学到了高考放心搜(今年高考热搜)今天是高考进行时的第二天,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奔赴考场,奋力迎接更好的明天。每逢这个时候,总能看到令人感动的“高考故事”。…

历史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什么什么)速看

2023-09-18Aix XinLe116

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历史学家说树林是什么什么什么)速看以往的世界史著作大多存在两个局限:以欧洲史为中心;将各国历史简单地罗列在一起,缺乏相互联系。1963年,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出版…

探索探索发现纪录片王阳明(探索发现王阳明2)深度揭秘

2023-09-18Aix XinLe175

探索发现纪录片王阳明(探索发现王阳明2)深度揭秘近日,首批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年度重点项目——五集纪录片《王阳明》于3月22日21:20在中央电视台…

科学科学知识包含哪些(哪些诗句中包含科学知识)学到了

2023-09-18Aix XinLe104

科学知识包含哪些(哪些诗句中包含科学知识)学到了它曾被誉为“伟大的革命者”,它的发现推动了科学的巨大变革;与此同时,它又曾被误用与滥用,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如今,当我们翻开这段久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