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皇后)万万没想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289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289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
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就是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于农民战争。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大唐帝国也由此覆灭!(唐朝经历21帝,避免篇幅过长,皇帝顺序分为两部分,后半部分请关注查看阅读。
)
大唐版图一、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
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击败割据陇西的薛举之子薛仁杲。
武德二年(619年)至三年,遣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又命世民东击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四年,击灭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此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剪除,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二、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649年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三、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几乎"无所作为"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
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
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 享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四、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一生的窝囊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五、唐睿宗李旦——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662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李旦早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
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参与神龙政变景云元年(710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他宠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干政,与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称太上皇四年。
开元四年(716年)病逝,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六、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十四岁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七、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八、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李亨(711年—762年),即唐肃宗,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
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
九、唐代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乱李豫(727年-779年),即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762年-779年在位)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
宝应元年(762年)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崩逝
十、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的皇帝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79年—805年在位)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
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大将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他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年六十四,在位二十六年
十一、唐顺宗李诵——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即唐顺宗(805年在位),唐德宗李适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以外)李诵初封宣城郡王,后进封宣王,779年立为太子。
805年,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同年八月,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次年李诵驾崩
十二、唐宪宗李纯——开创唐朝最后一个盛世的皇帝唐宪宗李纯(778-820年),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册封广陵郡王。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
十三、唐穆宗李恒——荒于朝政,奢侈放纵的昏君唐穆宗李恒(795―824年),唐朝第十二位皇帝(820—824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三子,唐宣宗李忱异母兄,母为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生于大明宫别馆,封建安王。
元和元年(806年),加封遂王元和五年(810年),领彰义军节度大使惠昭太子李宁逝世后,元和七年(812年),册立李宥为皇太子,改名李恒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崩,宦官梁守谦拥立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在位期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
所任宰相萧俛、段文昌缺乏远见,认为藩镇已平,应当消兵不久,河朔三镇复叛,躲藏军士纷纷归附三镇长庆四年(824年),驾崩于寝殿,在位五年,年仅二十九
十四、唐敬宗李湛——唐朝最短命的皇帝之一唐敬宗李湛(809~826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三位皇帝(824-826年在位),元和四年,生于大明宫别殿元和十五年,父亲即位,是为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加封景王。
长庆二年(822年),册立为皇太子四年(824年),唐穆宗逝世后,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击鞠,喜欢打夜狐,不爱坐朝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甚至发生染工暴动事件。
宝历二年,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
十五、唐文宗李昂——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的皇帝李昂(809年—840年),即唐文宗(826年―840年在位),唐朝第十四位皇帝李昂于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年仅十八岁。
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他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减省冗员后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企图诛灭宦官但密谋泄露,李训等被杀,李昂也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二岁
十六、唐武宗李炎——开创唐朝短暂中兴的灭佛皇帝唐武宗李炎(814年—846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0-846年在位)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瀍为皇太弟。
唐文宗去世后,李瀍即位为帝,年号会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 。
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信仰道教,服食长生丹药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含风殿,时年三十二
十七、唐宣宗李忱——晚唐人称其“小太宗”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
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
十八、唐懿宗李漼——唐朝间接的亡国之君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59~873年在位)器度沉厚,姿貌雄杰,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即位之后,年号咸通,励精图治,延纳谠言。
洞晓音律,犹如天纵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咸通十四年,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一
十九、唐僖宗李儇——宦官手中的傀儡皇帝李儇(862年—888年),即唐僖宗(873年至888年在位),唐懿宗病重弥留之际,李儇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于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二十日,在唐懿宗驾崩柩前即位,当时唐僖宗12虚岁,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文德元年(888年)死于长安,终年27岁
二十、唐昭宗李晔——唐末皇权衰微的悲剧性皇帝唐昭宗李晔(867—904年),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88~904年在位),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初封寿王,领幽州大都督文德元年(888年),在杨复恭拥立下即位。
当时,大唐帝国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分崩离析于是,唐昭宗尊礼大臣,励精图治,希望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即位之始,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与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是,中央禁军折损大半,国力兵员不足,坐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实力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原霸主,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此后,唐昭宗一直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天祐元年(904),为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
二十一、唐哀帝李柷——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柷即位。
在位期间,并无实权,一切政事由朱全忠决策李柷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终年17岁
唐朝自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的150多年里,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藩镇长期割据,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使皇帝大权旁落,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朋党之争,瓦解了统治集团的力量,严重动摇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政权日趋腐朽,百姓的生活也日趋悲惨,最终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统治彻底崩溃,统治中国290年的大唐——亡PS:【李重茂(695年-714年),即唐殇帝,又称“唐少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生母不详。
圣历三年(700),封北海王,后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唐中宗死后,李重茂被韦后立为皇帝,而形同傀儡,实权均属韦后同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李重茂被废李重茂早逝且仅在位一个月,所以未列入唐朝皇帝序。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