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版面费)墙裂推荐

2023-09-06Aix XinLe

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步了我的后尘,也当了老师,遇到了当年我曾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问题,有时会打电话或当面向我咨询,比如怎样写“教研”文章即是其一。“人之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版面费)墙裂推荐

 

文/读书敬理从教至今快30年了,究竟教过多少学生难以准确计数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步了我的后尘,也当了老师,遇到了当年我曾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问题,有时会打电话或当面向我咨询,比如怎样写“教研”文章即是其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但是近三十年形成的“人之患”于我又相当顽固。

面对学生的询问,我想不避浅陋,说说我对“教研”文章的看法因为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谈,不免有“凡尔赛”之嫌;又因是讲给自己的学生听,讲错了也无妨,权作一哂什么样的文章算是“教研”文章?恐怕很难准确定义和罗列。

但什么样的文章算不上“教研”文章,在教师这一群体内却有大致的“共识”,比如零碎偶发的只言片语、主观的个人感想体会、常规的工作计划、总结、单纯的经验描述之类,在我看来就不算据说有一位“大家”,高考时作文只有二十几个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阅卷老师倍加赞赏,毫不犹豫地给了满分并破格录取。

这件事情的真伪难以考证,即便是真的发生过,也只能说明这段文字“玄妙高远”“充满哲理”,因符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侥幸得了满分而已但这数十“圭臬”文字断然算不上“教研”文章,甚至都不能算作“文章”,尽管文字的主人后来果然成名成家了,而且是文章大家。

再举一例:一家有浓厚教育背景的民营企业,上下2万多人,业内颇有影响,正所谓“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组织起一帮“写手”,点灯熬油通宵达旦,将改制近十几年来如何做大做强,怎样创造经济奇迹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定了个“高大上”正标题,加了一个明确具体且突出教育实践的副标题,穿靴戴帽、洋洋洒洒、一二三四几万言,在很权威媒体上正式刊发了,相当轰动,称得上是“全国领先,世界知名”,但通篇只有“文”,没有“论”,其“研究性”几乎为零,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也没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所以仍然不算“教研”文章。

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而言,文章既然冠以“教研”二字,大致可理解为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性”什么叫“学术性”不好界定,但是文章文字太少、认识过于肤浅、观点明显偏颇、结论过于武断片面,似乎就背离了“学术性”;其次,论文须围绕教育教学展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乃至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

它应该是对教育教学及科研(教研)的感悟、反思、概括、升华,应该有鲜明的观点、充足的论据、详实的资料数据、严密的逻辑论证、通畅的语言表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是原创,也就是是说,不能是东拼西凑,大量的复制粘贴,或改头换面“洗白”他人的文字据为己有,更不能直接剽窃抄袭。

除此以外,那些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反复修订的课程标准、个人编写的教材、教辅资料等对教学教研而言也很有价值,也具有独创性,甚至不乏学术性,毫无疑问应该算作教科研成果,但似乎不能称之为“教研”文章刚入职的教师要想写“教研”文章,一是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二是周边要有比较浓厚的“学术”氛围。

如果一周二、三十节课,还当着班主任,家里还有俩娃,工作生活已经是鸡飞狗跳一团糟,别说“教研”文章,就是想写个新闻稿、年终总结恐怕也静不下心来当然凡事无绝对,“老秦”(原来的老领导,年长我十几岁,称呼“老秦”意在亲切,绝无不敬之意,下同)就是个例外。

他从教研室主任一直当到副校长、纪委书记,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两不误据他说,他教科研最高产的时段是女儿出生到两三岁之间写文章时为了防止女儿从床上掉下来,曾经把女儿的一只脚绑在床头上关键是人家没耽误了女儿健康成长,而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优秀。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周围的教科研氛围往往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作用,通俗地讲就是需要有人“带一带”咱刚毕业时,“老秦”已是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他非常支持鼓励老师们“教学科研”两手抓,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我所在的部门叫“教科组”,五六个人承担着全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虽然教学任务不算轻松,但老教师们几乎人人、年年有文章发表在这种氛围下,你不自觉地会向他们看齐,认真研读他们发表的文章,羡慕崇拜之余也想跃跃欲试当时谁要是发表一篇文章,大家都来祝贺,戏称“又生了个大儿”,意指此事的不易和欣喜,于是暗暗下决心,自己也尽快“生个大儿”。

尽管“生儿子”的愿望很强烈,自己也很努力,但这个“儿子”的出生却一直拖到四年之后当时学校有规定,新进教师要轮流到附属小学任教半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要有“企业工作经历”你教的学生将来要去小学任教,而你不了解小学,不接触小学生,怎么能讲好教育学、心理学?事实的确如此,此前四年,课讲得一塌糊涂,有时候自己都心虚胆怯。

而小学任教半年,真的收获很大当时我承担二、三、四年级的思品课,面对四五十名叽叽喳喳、打闹下位的小学生,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纪律,怎样才能将这不太受重视的“副科”教好,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思品教材内容很少,可一节课四十分钟呢!怎样才能“唱”下这出戏来啊?于是想到了讲故事,发现小学生很感兴趣。

讲完故事后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接着评比哪个小组发言最好,最后老师总结点评,归纳本节课的“中心思想”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课堂气氛挺好的,下课后心情不错,甚至有点成就感呢当然也有讲得不好的时候,有的故事甚至产生了负面效果,就要及时调整。

事后总结,得到的启发就是,故事不能乱讲,有的合适,有的不妥,而且年级不同,讲完故事对学生提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小学任教结束了,反思总结这段思品课教学经历,写成了一篇小文章,题目至今记忆犹新——“小学思品课教学中讲故事的‘宜’与‘忌’”正文部分列了四个小条目:宜“正”忌“反”;宜“趣”忌“板”;宜“浅”忌“深”;宜“精”忌“滥”,全文1500字左右,投给了《山东教育》。

两个月后,收到了一个大厚信封,心中不免一震,难道文章发表了?再看信封落款:《山东教育杂志社》,确信无疑!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翻开目录一目十行果真找到了自己的文章!心无旁骛地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自己最熟悉不过但已变成铅字的语句,一种由衷的幸福、激动从脚跟涌上头顶。

可能有人会说:至于吗?不就是发表了一篇小文章嘛!我的回答是:至于!人生有很多第一次,虽然咱以前也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之类的新闻稿、随笔、小小说啥的,但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且第一次在省级正式刊物上发表,那种感觉真的很不一般。

那是一种单凭语言难以描述的心理状态,大概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高峰体验”吧?从此开始了疯狂的写文章、投稿尝试那是一个很让人怀念的年代,杂志社、报社没有电子邮箱,只能用信封邮寄稿件杂志社不收版面费,只看文章质量,只要文章过硬,就会录用,文章发表了还给稿费。

先后投稿给《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淄博声屏报》《音体美报》《教育周报》《教师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班主任》《福建教育》《江西教育科研》《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等报纸杂志,陆陆续续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有:“班级管理中的‘鼓风机’与‘灭火器’”“教学的‘教’该怎么读”“教师继续教育费用三级分担的设想”“爱我们的‘笨孩子’(与人合作)”等,其中有3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文章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免落下王婆卖瓜的嫌疑。

拿着汇款单、身份证到邮局,取回几十到几百不等的稿费,整整齐齐地夹在笔记本里,锁在抽屉里,不舍得花,好像这钱和别的钱不一样似的,实际上要买猪头肉的话买不了多少那时候工资只有几百块钱,而物价并不低,生活十分拮据,吃穿用度都很节约,但那是一段十分幸福的时光。

在这些算得上“教研”文章之中,我比较看重“为孔子‘正像’”一文,发表于2000年《山东教育》第三期文章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指出吴道子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像”的不妥之处:容貌与史书记载差异太大、神情老迈与孔子本人不符、服饰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二是指导美术专业的学生素描了一副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像;三是倡导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孔子的积极正面形象:豁达自信、勇于实践、诲人不倦、愈挫愈勇。

一个小小的老师竟然指摘“画圣”画得不像、不好,还斗胆为“文圣”画像,这当然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但是我的观点是新颖的,逻辑是通畅的,教育引导学生方面是积极正向的,大概因为这些元素,《山东教育》给发表了,并且放在第四页“新论语”栏目(前三页是领导讲话)。

之所以到现在还觉得得意,一是因为2000年的时候,自由撰稿投稿已经很难发表,尤其是《山东教育》之类的刊物很少发这种个人(尤其是普通教师)的文章二是因为这篇论文发表后不同渠道反馈的信息,都给予了较高的肯定与评价。

前文提到的“老秦”去济南开会,一位教育界的领导跟他聊天时专门提到过咱这篇文章,说一个中专学校的老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确实不错!“老秦”把领导的话转告给我,我高兴了好几天呢!直到现在,网上还能搜到这篇文章,好多硕士、博士撰写关于孔子画像的学位论文,最后参考文献里,咱的这篇文章赫然在目!这大概就是“教研”文章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你原创的,就是你的,别人做类似的研究,参考了你的文章,就需要做出标注,哪怕你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中职学校的教师。

你说该不该得意呢?后来学校升格了,成了大专,教师职称评定加大了“科研”的比重咱凭着发表的这些“教研”文章,科研分数比较靠前,加上课堂教学也有进步,学生评教分数也不低,顺利地评上了副教授在职称晋升这件事上,特别需要感恩两个人,一个是“老秦”,从一入职就受他的影响和督促,坚持练笔,才有了拿得出手的“教研”文章,增加了竞争力。

再就是要感恩另一位老领导、老兄长“老梁”,按照学校的要求,他与我“结对子”,师傅带徒弟,硬生生把一个讲课只会念讲稿,说话羞涩紧张磕磕绊绊的“生瓜蛋子”给带出来了,咱后来还被评为“教学新秀”“首届教学带头人”呢!这也算是对“老梁”“老秦”等人最好的回报吧。

这其中颇有《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教授郭靖武功的种种艰辛不易的味道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类似“没有人帮助过我,我不感谢任何人,我取得的成绩都是因为我本来就很优秀”的话,打死咱也说不出

年近不惑,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动,算是干学校行政服务工作吧后来又离开了原单位,岗位和心态也发生过频繁的变化郁闷时找“老秦”倾诉,“老秦”语重心长地说,从长远看,你还是要走教科研、职称这条道“老秦”的话说得当然入情入理,可是当时想法太多,心神不宁,在这样的状态下,是很难做教学研究的,接连好几年别说是像样的文章,就连计划总结都懒得写,真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想想,真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好几年时光,也辜负了“老秦”的一片苦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意识调整到位,才会有目标和方向,也才能产生热情和动力此时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项目多,而且标准、要求极高。

以正高为例,除了必备的基础条件之外,还需要有教学项目、科研项目(横向、纵向)、综合获奖项目等其中对论文的最低要求是3篇核心期刊(大部分高校要求近似)论文按照级别高低分为A刊、B刊、C刊、C(扩)和核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5个级别。

5个级别是怎么定义划分的,在这里不解释,一是怕解释错了,二是怕学生说我卖弄我只打个比方,说一下5个级别的发表难度对于咱这种专科层次自由撰稿、投稿的文科教师而言,A刊是“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B刊相当于登顶珠峰,听说过没见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刊、C(扩)相当于北极探险南极滑雪,可遇不可求;核刊相当于炎炎夏日里徒步登泰山,吃苦流汗哪怕中暑休克,只要坚持不懈还是有成功登顶的可能。

于是锚定核刊,准备奋力一搏了

要想一下叩开核心期刊的大门无异于痴人说梦文字功底虽然还有,但毕竟好几年不动笔了,脑子跟生锈了一样,有想法有观点,但就是很难成文面对电脑敲敲打打,写了删,删了写,10块钱的香烟抽了好几条了,可最终结果——“啥也不是”,苦闷至极。

此时感触很深:有些东西一旦放下了,想重新拾起来太难了,人生绝对不像电视遥控器一样,可以随意切换频道所以奉劝我的学生们,个人到底该走哪条路,选择还是很重要,走错了、后悔了,想转身或者另辟蹊径,是很艰难的既然短期内高水平的文章写不出来,那就试试自己擅长的随笔类文章找找感觉吧!于是开始尝试写历史人物故事、传统文化拾遗、乡村记忆之类的散文随笔,还写过三十多段齐文化内容的山东快书。

慢慢地思路打开了,脑子似乎又开始运转,关键是信心找回来了其中有一篇《戏说孔子》自觉写得不错,以戏说的方式,将孔子的一生概括为“失亲、失子、失爱徒;怨天、尤人、恨时局;混吃、混喝、混生计;丢官、丢禄、丢面子;抛家、弃子、荒事业;北漂、走穴、圣贤齐。

”题目为戏说,但其中的史料基本符合事实,而且绝对没有轻慢调侃圣贤之意,只是尝试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复盘”孔子的家庭变故、感情生活、求职谋生、困惑迷茫等种种困顿与挫折,试图以世俗的境界和心态揣摩圣人的心路历程,提出“圣人也是人,但绝非一般人”的观点,意在唤起青年学子对传统、经典应有的关注及尊重。

全文将近1万字,文通字顺,逻辑条理清晰,语言轻松幽默,点评结合实际不乏亮点这样自我表扬有点厚脸皮,不过你可以从网上搜出这篇文章来读一读,验证一下我是不是言过其实了这篇文章先被学校内部网站“研究与交流”栏目录用了,这不是正式刊物,但点击阅读量达到了1200多(单位教职工不到1500人),后来投稿给《青少年研究》,给全文发表了,一个字都没改。

同事给我发微信“埋怨”,说老王你真怀!本来有工作要干,可是一个下午都在跟着你“戏说孔子”了,看了两三遍,啥也没干成呢!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欣然接受(有点凡尔赛了)接下来咱又以孔子为题写了几篇文章,在《职业》、《教书育人》等正规刊物发表了,虽然这些都不是核心期刊,但感觉文章水平快要达到核刊的要求了,关键是撰写“教研”文章的状态正在回归。

此处有点感悟与诸君分享,“教科研”文章的撰写闭门造车不行,不懂硬写更走不通,必须选取自己擅长的知识领域、熟悉的专业方向发力才有可能达成接下来趁热打铁,将《戏说孔子》一文进行了脱胎换骨的修改关于孔子的学术文章太多了,很难写出新意,咱一个高职教师的写作水平也断难望到该领域方家巨擘的后背,所以只能在选题角度上做文章。

要想投稿给核刊,“戏说孔子”做题目是绝对不行的,任何一位编辑看了这样的题目定会“枪毙”无疑人生坎坷困顿,穷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孔子一生的写照聚徒讲学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艰难地“择业”“就业”甚至是“创业”呢?于是将题目改为“摭谈孔子的坎坷人生与艰难的择业路”,既有“学术”味道,又结合了咱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算有新意吧。

正文内容也大刀阔斧地删减增补,插科打诨甩包袱抖机灵赚笑声的内容一概不留,不严谨不科学无把握的一律修正,真正是逐字逐句地修改,一段一段地润色,大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再也改不动了,感觉比较像一篇“教研”文章了。

随后投稿给了《某某学刊》(核刊),很快便有了回音,不是录用,而是修改通知——更加艰难的修改校正正式开始在这里咱要郑重地感谢《某某学刊》的编辑张老师,人家是专业编辑,一下就看出了文章“软肋”和“致命伤”,并提出详细具体的修改建议,在原文上一一做出了标注:参考文献夹注脚注的不规范,历史事件引用不准确,人物生卒年月错误,乃至语句的逻辑顺序、段落层次关系,标点符号等等。

于是利用假期继续加工,前后又修改了三遍,最终通过了编辑部的审稿,感觉到一种如释重负后彻底的放松和惬意因为前期投入时间精力太多了,平心而论,这篇论文也达到了核刊的水准,所以文章正式发表了,拿到样刊时倒没有那么兴奋激动了。

有了第一篇,就想着第二篇写完孔子,咱接着写墨子吧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小手工业生产者的代表人物他出身卑贱,成长艰难,勤于劳作,精于机械制造,主张兼爱非攻,倡导简礼节葬,是个非常接地气且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人物。

但是关于墨子的研究已经很深很透了,相关的学术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写出新意,才有可能引起编辑的兴趣冥思苦想之后,最终确定从“侠义”的角度解读、解析墨子,题目定为“浅析墨家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这篇文章写得很快,全文七千多字,前后两个星期完成仔细修改了两遍,便投稿给《某某文化论坛》这本刊物单看名称似乎不甚正规,但实际上是一本C(扩),比核刊还要高半个层次半年过后,文章发表了,比较得意,可以说“有喜色”(呵呵!)。

得陇望蜀是人的本性吧?况且评正高的条件是至少三篇核刊(后来条件降低为1篇),于是摩拳擦掌准备第三篇简短解说,第三篇文章的内容,咱想以姜太公的《六韬》军事思想来解读齐鲁长勺之战文章的创新点有二:一是《六韬》虽为齐兵学名著,但长勺之战中,齐国的战法完全背离了《六韬》精神,相反,以曹刿为首的鲁国指挥集团却将《六韬》精髓运用地炉火纯青;二是,传统观点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是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咱通过分析史料和实地考察,认为鲁国占据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文章将近一万字,写了大半个月当年“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在淄博召开,咱有幸收到邀请,提交了这篇论文,在会上作了研讨发言,得到与会专家的鼓励与肯定,当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觉收获很大会后根据专家的批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先后投给了好几家核刊。

但是文章中使用了一幅长勺之战的地形示意图,而此时国家对地图的使用出台了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不用地图就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要使用地图就有很大麻烦,需要层层审核,大概因为这样的原因,这篇文章最后石沉大海,不了了之,至今觉得非常可惜。

啰里啰嗦说的够多了,跟我关系比较好的龙天、阿强估计会说话了:老王,瓜卖得差不多了,适可而止吧!你说的这些都是些笨办法、老办法,现在有好多新办法、巧办法,有不少捷径可走,完全用不着如此劳心费神!这个我知道。

眼下有很多刊物,《某某纵览》《某某财富》《某某家》杂志,暂且称之为“野鸡刊物”吧,给钱就发,甚至代写代发还有一些所谓的“正规”刊物,也开始收版面费、审稿费了更可笑的是,只要钱或者关系到位了,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发表,比如“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就堂而皇之地发表在某权威的核心期刊上,令人惊掉下巴。

有些人26个英文字母都不一定认得全、读得准,也能发表全英文的学术论文,刊物的级别还不是一般的高,可谓叹为观止好在这只是极特殊的个例,不然真就没天理了最后咱想说的是:想通过做做“文章”来发表文章,这里面有太多“文章”,弄不好就会被别人盯上“大做文章”;仅凭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不是问题,或者说都会留下一系列问题,有时还会是很麻烦的问题。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说多了很容易变成给别人制造话题,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少话题所以明智一点,就此打住,收拾“瓜摊”回家吧最后再次感谢“老秦”对本文切中肯綮的建议和点拨,避免了“小孩子说大人话”,让人贻笑大方。

同时再次强调,此文的初衷主要是写给我曾经的学生们看,他们也都年逾不惑,正在为职称、论文奋斗着、烦恼着如果能对他们产生一点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不枉了人家喊咱一声老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版面费)墙裂推荐

2023-09-06Aix XinLe98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版面费)墙裂推荐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步了我的后尘,也当了老师,遇到了当年我曾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问题,有时会打电话或当面向我咨询,比如怎样写“教研”文章即是其一。“人之…

趣闻1pb硬盘(1PB硬盘啥时候普及)居然可以这样

2023-09-06Aix XinLe136

1pb硬盘(1PB硬盘啥时候普及)居然可以这样三星在过去几年致力推动 SSD 技术的落地,根据三星的技术推动路线:2016 年率先量产 15.36TB 的 SSD;…

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投稿)学到了吗

2023-09-06Aix XinLe14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投稿)学到了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历史教育教学类期刊。国际刊号为ISSN1002-2198,国内统一刊号为CN61-1036/G4。…

探索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22完整版商墓(探索发现古墓全集视频)干货分享

2023-09-06Aix XinLe146

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22完整版商墓(探索发现古墓全集视频)干货分享所以,有一些考古发掘没有发现令人称奇的文物,但并不代表这次考古发掘没有价值。当然,对于考古发掘来说,既能发掘出有价值的遗址,又能发现各种文物,是…

科学科学英语怎么读音播放(科学博物馆英语怎么读音发音)太疯狂了

2023-09-06Aix XinLe78

科学英语怎么读音播放(科学博物馆英语怎么读音发音)太疯狂了在学习方面,父母的确有很多经验之谈,知识储备也远比孩子要多,但随着科学地发展,以及儿童读物地不断丰富,很多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