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书中的中国:日本历史书中的中国人物
在日本中小学的历史教学中,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总是占有相当的篇幅,其中与日本邻近国家的历史占有重要地位,面对中国历史的记述,远非其他任何国家可比。
闲来无事,翻到一篇文字,几十年前的,摘抄如下;
在日本中小学的历史教学中,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总是占有相当的篇幅,其中与日本邻近国家的历史占有重要地位,面对中国历史的记述,远非其他任何国家可比以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为例,其中关于中国的记述,不仅在篇幅数量上远远超过对其他国家的记述,而且就其内容的广泛和细致而言,个别问题甚至在我国初、高中的历史教学中都尚未涉及。
在当前日本通用的15种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中,涉及到世界史人物和重要事项的词汇约6000个,其中有关中国的人物、事项词汇,数目甚多据1980年 4 月日本全国历史教育研究协议会发行的《世界史词汇集》统计,在15种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中,仅10种以上的教科书中重复提到的有关中国史的人物、事项词汇,就分别达到110个和362个(9 种以下的教科书中提到的舍略不算)。
其中古代史人物90个,事项283个;近代史人物10个,事项17个;现代史人物10个,事项27个;建国后的事项27个下面摘录一小部分人物、事项词汇,以窥其一斑:
人名:孔子、刘邦、董仲舒、班固、蔡伦、冒顿单于、大秦王安敦、昭明太子、顾恺之、王羲之、鸠摩罗什、法显、寇谦之、李世民、王维、吴道玄、颜真卿、玄奘、义净、欧阳修、拔都、忽必烈汗、郑和、也先汗、李自成、顾炎武、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林则徐、张作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事项:北京猿人、灰陶、甲骨文、镐京、宗法、礼、青铜市、战国七雄、性善说、性恶说、阴阳家、焚书坑儒、吴楚七国之乱、宦官、外戚、太平道、训诂学、丝绸之路、回纥、氐、九品中正、均田制、六朝文化、清谈、贞观之治、三省、租庸调、《五经正义》、祆教、渤海国、王安石新法、靖康之变、交子、会子、行、作、《琵琶记》、里甲制、鱼鳞图册、土木之变、知行合一、《金瓶梅》满汉偶数官制、文字狱、考证学、《红楼梦》、亚罗号事件、同治中兴、东清(中长)铁路、武昌起义、《新青年》、白话、《阿Q正传》、五·卅事件、长征、西安事变、亚非会议、中苏论战、文化大革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不难看出,在有关人物的词汇中,包括了中国史上比较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少数民族领袖、农民起义领袖等在有关事项的词汇中,包括了中国史上的考古发现和文化遗址,各朝代、各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宗教、法律、经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
可以说内容包罗万象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对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影响,同时也说明日本非常重视中国的历史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