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历史:三七的历史由来简介
一个传说,听听就好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的小子叫做张二,口鼻出血不止,多次医治,但久久不好,突然,有一位姓田的老中医出现了,拿出一种根状的草药
今日头条的农户朋友们,大家好!之前咱们介绍了很多水果类的经济作物,还有相关的病虫害、田间管理的一些问题,今天咱们聊聊一种神奇的植物——三七!它是一种神奇的中草药,它具有神奇的功效,为什么具有这些神奇的功效呢,咱们就从它的由来、传说、现代药理分析、以及种植管理的角度来聊聊这种中药作物。
一个传说,听听就好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的小子叫做张二,口鼻出血不止,多次医治,但久久不好,(为啥不会失血过度死亡呢?)突然,有一位姓田的老中医出现了(嗯,古时候只有中医),拿出一种根状的草药,研磨成粉(随身带研磨机的医生确实敬业),让他喝掉,他喝了之后,立刻就好了,张二的家人就让田老中医把这个草药的种子留下,自己也种点。
到了第二年,张二家的这篇草药地已经非常的茂盛,长势良好!突然县官家里的女儿生病了,也是口鼻出血不止,久治不愈,然后就贴出告示,谁能医治好这个病,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张二就效仿老中医,带着刚种出来的草药根去给县官的女儿治病,结果刚一喝下药,不久就挂了!县官非常生气,即将处死张二,张二就说出了真相,这下好了,把老中医供出来了,老中医也被抓了起来,老中医不慌不忙,道出来原由。
“此草药对各种出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张二种的仅长满一年,无药性,当然救不了小姐”说罢,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一刀,鲜血直流,(古人真的对自己好狠心)他从自己的袋子中取出药粉,内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结,在场的人非常惊异。
候来人们就把这种药命名为“三七”,意思是必须生长到3~7年才有用
一个来源的说法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这是一种稀有的中草药,主要产于云南和广西,历史上产于广东、四川、贵州和湖南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一般种植4年收获,8-9月收获的称“春七”,质量好,产量高,11月收获的称“冬七”,质量差,产量低挖起的块根,洗净泥土,按大小放置,日晒或火烘2-3d,约六成干时,将支根,须根,根茎分别剪下,再分别进行日晒或火烘2-3d,进行揉搓或放入转筒中滚动,使其互相摩擦,拿出再晒或烘,反复4-5次,直至块根光滑圆整,干透即得。
三七产于广西和云南,又名田七。一说田七即广西田州所产的三七,“前以田州产者为最良”;一说古代田州为三七集散地而得名,
性味与功效性味 :甘,微苦,温①《纲目》:"甘微苦,温,无毒"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
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药用历史·明代以前三七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其实,三七作为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用植物,在为汉民族当做传统的中药之前,曾长期流传于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地区的少数民族
(如壮族、苗族、彝族等)民间,而后随着民族迁徙,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军旅、商贾的传播,才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大多尚不知道三七为何物·明代以后三七的运用目前能查证的最早使用记载是明代杨清叟(1378年)的《仙传外科秘方》,其“飞龙夺命丹”一方中的配伍药材就有三七,距今已有630多年。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三七能治一切血病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认为“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近代名医谢观在《中国医药学大辞典》中写道:“三七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中药之最珍贵者。
主要化学成分三七中含有很多种类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皂苷类、氨基酸与蛋白质、多糖、黄酮、挥发油等等皂苷类成分皂苷类化合物是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三七中公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迄今为止,已从三七中发现了 80 多种皂苷类化合物, 而且不断有新的化合物被发现。
三七中的皂苷类成分均为达玛烷型的四环三萜,未发现含有齐墩果酸型皂苷三七中皂苷量以人参皂苷 Rg 1 和 Rb 1 最高,质量标准中也是根据人参皂苷Rg 1 、Rb 1 和三七皂苷 R 1 的量总和不少于 5.0%作为三七不同部位所含的皂苷种类和量不同。
三七的根中主要含有PDS 和 PTS, 如人参皂苷 Rb1、Rb2、Rd、Re、Rg1、Rg2、Rh1和三七皂苷R1、R2、R3、R4、R6以及七叶胆皂苷 XVII 等 ;而三七叶和三七花中则主要含有 PDS。
一般情况下,三七生长2年及2年以上才会开花,三七花在民间常作茶饮用,具有清凉、平肝、降压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花蕾是三七全株的精华,总皂苷量高达13%以上(主要为PDS),是皂苷量最高的部位实验表明三七不同药用部位含三七皂苷Rg1、人参皂苷Rg1、Re、Rb1 总量顺序为剪口>主根>筋条>花>叶;而主根含上述 4 种皂苷总量的顺序为 80 头>60头>20 头>40 头>100 头。
氨基酸与蛋白质除皂苷类成分外,三七中另一种重要的有效成分是三七的特征性成分——三七素,一种非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三七素又名田七氨酸,是三七的主要止血活性成分其物理性质为无色板状结晶除了其特有的氨基酸成分三七素以外,还含有其他的氨基酸成分。
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平均量为7.73%,而且证明三七素的量与总氨基酸量的累积呈正相关除了氨基酸成分,也含有一些蛋白质类成分目前对于三七中蛋白质的相关报道很少,Lam等 [56] 应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和亲和色谱的技术,从三七根中首次分离到一种抗真菌蛋白质。
多糖三七中另一类主要成分为糖类,主要含有鼠李糖、木糖、葡萄糖、低聚糖和多糖,其总多糖量平均为9.45%三七多糖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7 年,Ohtani等采用多种分离技术从三七中分得一种多糖sanchinan A,并报道了其构成,其具有活化网状内皮组织系统效应。
黄酮类成分三七黄酮能明显增加心肌冠脉流量,而且三七黄酮与皂苷合用生理活性加强,但是目前从三七中得到黄酮类化合物较少,大多以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三七根茎和花蕾中可以同时提取到黄酮类成分,根茎当中的黄酮含量更高。
其中的黄酮种类大多是山奈酚、槲皮素与其衍生物挥发油三七具有气微,味苦回甜的特性,这与其挥发油成分是分不开的植物的花是挥发油成分的高含量部位,三七的花中也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目前已从三七的根和花中分离出了多种挥发油成分。
在三七的挥发油当中萜烯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所占的比重较大,α-愈创木烯量较高
三七的种植选地和环境三七种植的选地和整地应采用中酸性砂壤土,灌溉和排水方便,地块有一定坡度,土壤ph值为5.5-7.0,海拔1000-1800m为保证优质三七的生产,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是否超过标准限值,限值标准为:HCH≤0.2 mg/kgDDT≤0.2 mg/kg,Pb≤50mg/kgCu≤50mg/kg准备三七土地需三犁三耙,土壤块完全破碎并暴露在阳光下,种植三七的地块需要用每亩50-70公斤石灰消毒。
种植条件根距1.81.8m,在棚子和边界处种植桩,棚子材料可以用三七专用遮阳网制成,也可以从当地来源制成使用树枝、山草和农作物秸秆,但是透光率应该调整到8,不超过20%,不超过30%的三七不能正常生长遮荫棚的高度应在1.8-2m左右,过低不利于农事操作,过高易受风力灾害的影响。
制作边料时,要求三七的宽度为120-140 cm,高度为15-20cm,并制成板砖型,边料上面坚实,下面空无一物
抗旱浇水种植三七后,它要到3月至4月才会出现,在此期间,它需要人工浇水(具有夜潮性的土壤可不浇水),它的方法需要用喷嘴淋水,直到边界表面流出水,通常每月浇水2-3次,直到雨季到来调整光传输第一和第二年生三七的透光率要求低,通常为10%,而第三年生三七的透光率要求高,优选为15%。
通过调节遮荫棚的透光率,可以达到增加每株植物根重的目的
追肥操作三七的出蕾期(6月)和开花期(9月)是肥料吸收的高峰此时,应该进行三七的追肥三七追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复合肥,农家肥追肥量为2000-2500kg/亩,复合肥追肥量(15-15-15)为10-15公斤/亩/次。
采摘花蕾,疏花,保护水果在以生产块根为主要目标的寒冷地区,当三七花根长到3-5厘米时,去掉花根可以大大提高块根产量如果在三七开花期间,中心芽的花序变细三分之一,三七的红色种子(果实)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产量。
田园清洁及时人工拔除三七园内的各种杂草,清除病残株,远离七园进行焚烧或深埋七园清洁是改善三七光传输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三七病虫害防治由于三七栽培周期长(2-3年),生长在阴凉、高湿度的栽培环境中,三七病害多,传播速度快。
主要疾病是黑斑病和根腐病三七害虫一般不会造成危害,在整个生长期间,辛硫磷可以预防和控制一两次
病害防治在雨季,黑斑病流行病蔓延开来,表现为叶子和茎上的浅棕色椭圆形病斑,随后在洼地出现黑色霉菌,在严重情况下出现扭结防治方法是在疾病开始时,用0%菌核净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在叶子上。
三七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3-4月)和花期(8-10月),症状为叶子下垂、块根发黄或根腐病防治方法是用用10%叶枯净+70%敌克松+25%粉锈宁各lkg/亩,配制成药土,用于疾病初期的传播,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采收10月收获春季三七(不带种子),12月收获冬季三七(带种子);清洗后,产品被分类并在阳光下干燥或烘烤,产品通过冲击抛光,含水量为12%关于三七,咱们就先聊这些,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神奇的中草药,以及它的种植管理。
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内容对您有用,天天学农祝您丰产丰收!点击文章下方“了解更多”,深度学习农业知识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