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的历史:福鼎白茶的历史有多久
唐代、明代、清代、现代考古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后经茶学专家陈抟教授考证陆羽茶经中记载的东300里是记载有误
唐代、明代、清代、现代考古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后经茶学专家陈抟教授考证陆羽茶经中记载的东300里是记载有误,应该是南300里,南300里是福建福鼎,福建福鼎是白茶的原产地。
茶经记载注:从地图上看永嘉县东三百里是大海,北边和西边都不产白茶树,只有南边产白茶树,从永嘉县到福鼎市现在距离是110公里左右,估计古代的山路走来差不多也是300里。
地图显示东300里为大海,南300里是福建福鼎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注: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正是日晒为主,不炒不揉,讲求自然萎凋,很好地保留了茶中特有的内含物质,所以更接近自然。
煮泉小品实际情况:生晒者为上,在白茶制作过程中日晒虽然好,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全部日晒,而是以复式萎凋为主复式萎凋就是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相结合的萎凋方式为什么这么讲主要有几个原因:天气要求:福鼎全部是山,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靠近海域。
动不动就下雨,看天做茶就指的是这个福鼎白茶萎凋时间要求接近72小时,就是三天三夜,温度要在30-50摄氏度如何保证三天不下雨,不刮南风(南风从就有潮湿的空气吹过来,萎凋就是让叶子失去水分,当然是干燥凉爽的北风天更好)。
老天可不是我们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面积要求:福鼎全是山地,晒茶当然是要平地了,福鼎有个晒场传奇就是白茶品牌鼎白的晒场,10000平米,号称全球最大晒场拥有几百家加盟店的如此大的品牌才这么大的晒场中小型茶厂有个几百平都不错了,几十平米的都很多。
温度、湿度:露天场所根本就没办法控制。人工要求:晒茶是要人搬来搬去的,不能晒得太久,到一定温度就得搬到阴凉地方降降温、再搬回来再晒,来来回回耗费人工巨大。
人工搬运晒茶综上条件限制要做到纯日晒非常困难,要是农户家里自己晒个几十斤那可以,规模化很难控制,所以基本不可能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记载: “太姥山古有白茶,今呼白毫银针,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垺。
”古代的白毫银针就很贵至于为什么那么贵我们后续专门讲一节现代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考古中,发掘出30多根保存完好的茶叶,此墓距今1000多年据陕西省考古研究员张蕴考证,此次发现的这些茶叶是产自福建福鼎的珍贵白茶。
考古专家表示能够保存至今的茶叶实物在中国考古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央视新闻报道千年白茶尽管白茶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比较少,但是从上面的考证来看,白茶的历史还是挺悠久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