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知识库app(税收知识库相关法规)奔走相告
上海12366国际热线: 架起跨境税收服务“彩虹桥”
2018年1月12日,是国家税务总局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成立两周年的日子同时,中国国际税收服务热线在中心开通也已经走过了1年的历程近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波光粼粼的黄浦江畔,走进该中心,寻访那些被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点赞、被纳税人称赞的税收故事。
上海12366国际热线,已经架起跨境税收服务“彩虹桥”。跨境咨询“畅”起来
国际税收是国内税收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中国国际纳税服务热线自开通以来,为“引进来”和“走出去”企业答疑解惑在提供国际税收政策咨询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税收政策衔接梳理,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专题服务、纳税咨询服务以及投资风险提醒等服务。
据统计,中英文话务咨询服务量稳步攀升,一年来共计服务28151人次,其中英文咨询服务1200余人次,满意率高达99.98% 为全力打造国际纳税咨询服务“智囊团”,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从全市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专业型服务人才。
他们中有国际税收管理的业务专家,有英语专业八级和中高级口译的外语人才,还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座席员,他们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形成了国际税收服务人才梯队 双语座席员盛呈就是其中一员,在问及她保持业务领先的秘诀时,她说:“
有效的沟通在于你能否找到问题的关键!有时你需要多问一句” 盛呈记得,一次中午临近换班的时候,某家企业财务人员来电,焦急地询问企业所得税境外所得抵免政策原来该企业在美国设立了100%控股的子公司,但并不熟悉相关税收法规。
业务娴熟的盛呈立即比照知识库中列明的条目,逐一向来电人介绍和解释在交流中,她发现根据对方提供的情况,一时无法准确判断是否符合政策条件盛呈便主动放弃午休时间,拨通了主管税务机关的远程座席,在三方通话和系统查询后,终于给出了令来电人满意和信服的答案。
上海市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际税收服务热线的开通,让纳税咨询服务跨越语言障碍,让国际税收资讯查询更为便捷,也让跨境税收救济渠道更为畅通如今,很多像蒂娜那样的财务人员,都成了中国国际税收服务热线的忠实用户。
知识产品“活”起来
作为承担国家级纳税服务职能的专业化部门,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负责对12366全国知识库国际税收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定税收政策的知识管理 2017年,面对几何级数增长的知识点,中心以现有知识库为起点,整合提升、融会贯通,以专题建设为突破口,选取金融业、非居民个人劳务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等专题开展重点撰写,通过。
“网格化”梳理,“产品化”成果,实现双语知识库政策、研发、产品的“三库合一”,全力打造双语咨询的“精品智库” 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知识库科负责人吴艳丽告诉记者,考虑到目前全国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把金融业作为重点改革试点行业,他们把目光聚焦自由贸易区建设,并结合上海金融业发展和纳税人需求,率先选取金融行业开展双语业务专题编写工作。
截至今年11月30日,编写完成的知识资源涵盖税收法规100件、热点问答207条、办税流程13条、表证单书3项和综合案例5个,汇编成册的《金融业专题双语知识汇编》中英文共计36万余字,316页 据悉,该专题坚持金融业行业通行政策和自贸试验区特色政策紧密结合,注重
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初步构建起咨询热点、实务难点和区域重点“三位一体”的知识资源体系,为上海乃至全国自贸试验区金融业税收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在专题编写过程中,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充分换位思考,立足纳税人角度,情景再现其可能遇到的各类税收问题,设计情景式问答。
同时,梳理业务链条和各涉税环节,模拟各细分行业的特色业务,编写综合性典型案例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财务程女士表示:“金融业双语专题知识点真是太给力了,既帮我系统学习了金融业的税收政策,又掌握了专业英文术语。
以后再接到相关业务,我这心里可有底了” 为了使双语产品效用最大化,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将知识产品一处开发、多处使用,既发布于12366双语知识库,后续还将把双语专题内容发布于纳税人学堂、税务微信公众号、智能咨询平台和税务APP等载体
,为纳税人提供双语税收政策指引个性服务“专”起来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企业“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的动力增强,但同时也会面临重复征税、国际反避税和税收歧视等方面的税收风险,对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政策辅导、风险提示的需求日益增强
为此,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依托12366热线系统和在线沟通平台,设置服务专席,建立了大企业咨询服务专属通道,为上海千户集团总部企业提供便捷的涉税咨询服务建立大企业成长档案,定期采集分析千户集团总部企业动态和涉税服务需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积累“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典型税收案例,定期汇编成册并向特定企业推送,形成大企业专属服务链。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了解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涉税难点,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选取建筑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专家团队深入一线倾听企业呼声座谈会中,税务专家团队为企业详细讲解实务操作中的境外所得税收抵免规定、税收协定常设机构和税收饶让等与境外承包工程密切相关的条款,以及出口退税政策,并主动提示涉税风险点。
中建八局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税收环境、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他们公司成立了59人的税务管理团队由于境外项目合同主体复杂,各国各地区税收制度差异较大,与国内税收征管衔接较为困难,很多具体问题、新生事物在认知上存在模糊地带。
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开展的点对点辅导针对性强、权威性高,让他们“走出去”的底气更足了! 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国际咨询一科负责人金卫均介绍,为了便于进一步沟通交流,大企业税收专线
建立了“走出去企业服务交流群”,方便税企双方互联互通这两天,群里又热闹了,原来是国家税务总局刚刚发布了《关于企业境外承包工程税收抵免凭证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1号),彻底解决了企业之前反映的总分包模式和项目联合体模式下的境外抵免凭证问题。
企业财务人员感慨地说:“没想到我们的困难和意见建议税务部门一直放在心上,这个政策出台一下子解决了‘走出去’的后顾之忧希望税企沟通越发顺畅,携手一起共成长”来源:中国税务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