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居然可以这样
因为换了赛道的缘故,在持续学习管理会计、数据仓库、经营分析这些新知识,每周都有上课、看书、查资料,笔记也累积了有小几十篇了,今天花了些时间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识库,有三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本文共1046字,阅读全文约1-2分钟因为换了赛道的缘故,在持续学习管理会计、数据仓库、经营分析这些新知识,每周都有上课、看书、查资料,笔记也累积了有小几十篇了,今天花了些时间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识库,有三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1. 工具篇:从13年开始用印象笔记,19年在SAP的时候开始转到OneNote,当时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笔记多了就会比较乱,印象笔记的“笔记本”之下就直接是“笔记”了,而OneNote在“笔记本”之下可以设分区,之后才到“笔记”,有点像目录的功能,比较适合我这种要求笔记本一目了然、井井有条的人。
但OneNote的#标签没有印象笔记方便,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了。这么说可能不太清楚,贴一张OneNote的显示层级吧。
2. 结构篇:我个人认为对知识库而言,这部分是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做个梳理和分类人生的不同阶段感兴趣的内容和关注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但大体可以分为“专业能力”“个人成长”“读书笔记”“个人兴趣”等等几个大类,在这几个大类之下,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一步细分小类。
分类时尽量遵循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子分类穷尽全部可能(关于MECE想了解更多可以读一下《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已经推荐给好多人了,无利益相关无优惠

)花一点时间对现在及可见的未来自己需要储备的知识做个梳理分类,就可以尽量避免以后看到有价值的信息不知道往哪儿放的尴尬了当然,还有个小帖士是,可以留个区域作为缓存区,就是真出现了一时不知存到哪个分类下的内容时,先存到这个缓存区,后面有时间的时候再整理或者调整优化知识库结构,以免浪费时间影响工作学习效率。
3. 专题篇: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的确有在认真地学习某个领域,笔记本里也收录了很多很多内容,但真正清晰掌握的知识却并没有明显增加,能力也没有显著提升?具体的体现往往是脑子里有很多知识点,但不成体系,要表达的时候没有重点,甚至越说越乱。
这种情况多半是关于这个专题的基础还不牢靠,那就是时候系统性地进行专题研究了,说白了就是融会贯通,把各种信息源的相关内容整理出要点,真正地理解吸收成自己的知识我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对作者的观点很感兴趣,但对他的一些论断又不太理解其前因后果,就用了周末一晚上的时间把他的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章都浏览了一遍(好在不是大号,文章不是很多),终于搞明白了他的思考路径,也完全理解了他的观点。
这种时间花得就非常有价值,是豁然开朗的感觉没错了今天写得有点信马由缰,希望能给读到这里的你带来些许价值。另外,关于个人知识库你有什么经验愿意分享吗?欢迎给我留言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