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知识的拼音怎么写(学字的拼音怎么读)这都可以?

2023-09-16Aix XinLe

中不中,西不西,怎么去做国学教育?

知识的拼音怎么写(学字的拼音怎么读)这都可以?

 

点击前往2017夏令营招生公告【招聘信息】诚聘私塾老师转载说明:本文选自《当代教育家》2016年第4期感谢版权拥有者授权全文分享国学:重构中小学教育——徐健顺访谈录之二作者:戴志勇中国识字法:6岁自由阅读。

戴志勇你常说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不中,西不西,怎么去做国学教育?

理解了传统文化,就会理解传统教育它是一脉相传的,传统文化教育一定是用中国文化的方法做的今天的问题是,第一不懂传统文化,第二不知道该怎么教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是西方的,或者没有方法,后者的比例还要大不知道谁发明出来,到西方找一圈,在中国古代找一圈,都没有这东西。

戴志勇举个例子?

比如说朗读的方法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玩意儿古代有吗?西方有吗?没有从哪蹦出来的?比如说应试教育,是西方的吗?考大学统招统分吗?苏联已经没了,而且当时苏联也不完全是这样古代也不是应试教育总之,教传统文化也极少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不知道,而且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戴志勇所以你现在要把传统文化的教法的真相告诉大家。从孔子甚至更早,一直到后来怎么做的?

包括在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研讨会上,都能听到这样的论断:我们做传统文化,就要开放,多学习西方的东西,不能像古代就知道死记硬背——谁告诉你古代只有死记硬背了,恰恰相反,古代没有死记硬背比如现在一些老师教“床前明月光”的“床”:chuang,二声,实字,床,跟我念一遍;怎么写呢,点,横,撇,横,竖,撇,捺,大家一块喊,点,横,撇,横,竖,撇,捺。

然后发一个格子本,写一百遍谁发明的?古代和西方都没有这样的戴志勇古代认字怎么写?念诗怎么念?可以肯定的说,识字是在蒙学阶段完成的个别地方没有蒙学,另当别论上学馆的前两年左右,小孩子的识字量达到自由阅读水平,然后才可以上学。

不识字不能上学的,学馆没有识字课戴志勇一般是在家里学吗?现在好像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要求只有2000多对,3岁之前,母亲一般都要教孩子蒙学教材相当于小学的学馆招生有个条件,识字量过3000蒙学阶段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学会基本生活能力,孩子要学会自理;另一件事是学会基本学习能力,包括识字量、学习方法。

要学会自学,向人请教,怎么温书、预习,一整套自我管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加起来是2500个不一样的字,还有些童谣等等,蒙学的识字肯定过3000所以,古代6岁的孩子具备看书的能力,达到自由阅读的水平到学馆后,识字量从3000要扩展到10000字,这就是古代小学毕业生12岁的识字量,超过现在的教授绝对没问题。

而我们现在的教材要求,初二学生的识字量也才3000多戴志勇对不了解的人来说,这太让人惊讶了现在一种很主流的教育理论认为,孩子的认字不能太早最好7岁以后为什么古人那么早?“认字不能过早”这个理论来自西方许多人认为儿童过早识字不行,因为识字是理性的。

但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忘了一件事:西方是拼音文字,是理性文字,中国的象形文字是感性文字!香港中文大学用了38个教授花了3年多研究的一个项目,就是学习中文和英文的大脑神经对比研究他们发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学中文和英文都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学中文是感性活动,学英文是理性活动。

戴志勇古人怎么做到的?因为他读古书,是通过训诂来学成套汉字,一串一串地识字,迅速扩展起来识汉字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按照它本来的结构去学,就很简单了戴志勇蒙学的三、百、千是吟诵吗?对,唱戴志勇但是小孩不认识那字。

不认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没关系我小孩1岁时,话都说不利索,放三字经歌谣,他仍可以全文背过在人类发展史上,语言的诞生不是通过词的组合,恰恰相反,是通过声音的切割诞生了语言比如说狗的叫声“ou汪汪”,得把这切割,切出一个“ou”,是“别”,“汪汪”,是“来”。

叫声是一句话,切出来,才有概念这是语言发生学戴志勇先有整体,再有局部的词语意义?整个识字过程是怎样的?3岁之前孩子完全没有字的概念,我们做吟诵采录,采访过好多老先生,都说:“到了蒙馆,拿书一看,这是妈妈教的歌”。

原来不知道什么,但妈妈、姥姥已教了各种童谣、蒙学读物吟诵是第一步,好处是它把声音拖长,比如“床”字的发音是橄榄形的,声母,韵母,声调很清楚这时候有了字的概念第二步便是指读,把声音和字扣到一起我小孩快3岁,仍然过不了这一关。

通过指读,孩子们慢慢把字的概念固定住然后开始整体读,再向前推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3分半钟可以唱完500字左右的百家姓,8分钟以内可以唱完千字文识字到了第三步要靠兴趣重复只要让孩子有兴趣再看一眼同样的字,你就赢了。

你打扑克,漫画书,打游戏,字卡,都行,你想吧古代比较朴素的做法就是吟诵、唱歌经过重复记得更牢第四步是上学馆孩子有了3000字以上的基础识字量,就开始学音韵训诂等小学内容,比如:怎么查工具书,然后通过训诂的方式开始成串学字。

这样的识字量就上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三百千这种蒙学读物向前走一步,会开始进入诗首先是古体诗,尤其是诗经,还有诗韵类的启蒙读物进入诗韵后开始学对对子,然后学作诗,学骈文,最后到学古文、读经几年中,孩子识字一是通过训诂,一是通过阅读。

古代一个普通文人识字量一定过万戴志勇古人有开笔礼?写字要到8岁后吗?一般在孩子7、8岁,给一支毛笔,然后开始写大字开笔今天的孩子一学字就给个小格本子,让孩子用很细的笔去写小字这真的很可怕,毁了多少人写字先要写大字,孩子的手部腕部肌肉、整个身体协调状态还控制不了那么细微的东西,只好把手握住铅笔的最底端。

这样眼睛离得太近,又养成了近视眼、佝偻腰的毛病你让他坐直也没用现在孩子们一年级的字一定是从歪歪扭扭开始,然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纠正古人不是这样古代孩子写字晚,但上来就是横平竖直写大字写字,读经,弹琴,练武,8岁后可以进行。

这跟发育有关,8岁以前的小孩不容易接受不稳定的节奏,你让他跳disco,拉丁舞,可以,让他打太极拳,难,手眼反应不行写字、弹琴、打拳都是不稳定节奏,稳定节奏的是三百千、童谣等所以蒙学基本没有古文和散文结构。

吟诵之乐:语音本身有重大含义

读书呢?一定要用吟诵?徐健顺:吟诵就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基本读书法读中国书,当然要用吟诵问题是,我们这一百年以来把这个最基本的东西给抛弃了全用西方的方法或不中不西的方法来读书你不觉得研究唐诗的人,大多数是从根本上反对唐诗的吗?现在是,研究武术的人从根本上反对中国功夫,研究中医的人是从根本上反对中医,研究中国音乐的人从根本上反对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那本学术杂志是在全国最高权威的学术期刊,它的投稿须知里面有一条,本期刊不接受不用五线谱写的论文,我的论文就这么被退回来了五线谱是哪里来的?中国音乐以前有五线谱吗?你不觉得它是从根本上反对中国音乐吗?。

用西学的概念方法来对应中国的文化系统的确有问题很多核心概念,比如“道”、“仁”、“君子”等等,都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翻译一些很丰富微妙而又重要的含义,就在翻译中丧失掉了但是,作为一种形式的读书本身也存在这个问题吗?。

徐健顺:读书是什么?我们先说说读音的问题《论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用他那时的雅言来读,而不是用鲁国话来读读书的音有两条基本规则:第一条一定要用当代雅言,普通话,不可以用方言第二就是在当代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要有限的恢复古音。

当这个字的声音,影响对含意的理解时,就要恢复古音,但不是把这个字的声韵调全恢复,是哪里影响了就恢复哪里举个例子,远上寒山石径斜(xia)现在教育部还规定叫斜(xie)不能读xie,一定读xia,为什么呢?因为它押麻韵,白云深处有人家(jia),a要拖长的,它是有含意的,它的含意是打开,要是把它读ie,意思就变了。

吟诵不仅仅是读音的问题吧?徐健顺:还有读法就是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比如“汉”字的声母是h,韵母是an,声调是四声,这是它的读音同样一个“汉”字,有多少种读法?细分起来,至少一百种因为读法在各个维度上都至少分三级:长度分长中短,高度分上中下,重度分轻中重,速度分快中慢,在此基础上,还有量的差异,比如同是长音,又有较长和非常长之分。

读法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说“妈妈”这两个字,写出来,永远就是这么两个字,可是有很多种叫法,每种叫法的意思都不一样,我们都明白,妈妈听着也明白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们要寻找的是汉诗文的涵义,只停留在字义上,隔了两层,怎么可能找到?。

况且,汉诗文的读法,自古以来是有规矩的。这些规矩又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要强调吟诵呢?因为现在汉诗文的声音,古诗文的声音,都是所谓朗诵、朗读、歌唱的声音,与吟诵大为不同。

不同在哪里?徐健顺:朗诵和唱歌,不遵守吟诵的规则吟诵的规则是哪些?我总结叫“一本九法”:声韵涵义为本,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您也可以自己总结,但总之,古诗文的声音是有规则的。

这就是中国的读书法。读音是这样的,读法也是这样的。当然还有意象系统的层次。我们也许不知道《诗经》当初是怎么读的,但可以很自信的说,我们知道现在该怎么读,而且对当初是怎么读的也不是一无所知。

声音读错了,读书腔调不对,即使字全认识,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也可能就错了?徐健顺:是的,这还只是读音和读法的问题读书或吟诵离我们最远的是什么?是读书的目的我们今天拿一篇白话文或散文我们都有阅读理解,到底要读它什么?读意思?那含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划分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从这里我就能想象到什么?读书就是读这些,这就叫读书。

古人这样就算读完了?如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的孩子读,第一识得这些字,第二明白什么意思,第三还能联系生活实际三步做完,今天的教育认为这就100分,太了不起了,不光义理明白,还能联系实际。

古人认为你还是门外汉耳古人要体会它的音韵、要复讲、要吟诵,读书的目的是涵养性情,体会说这话的人的气象得其文气才是最高境界

训诂跟吟诵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比如先会吟诵,到了一定阶段才去理解字义?徐健顺:对,放在整个人生中来说,当然最早是从不懂的意思开始,还不会说话就听,慢慢咿呀学语、学歌谣学歌谣时可能还不会说完整的话从第一次认字起,孩子便和字义联系起来。

开始认字时,字义早已经开始了?徐健顺:最简单的训诂已经开始了,古代叫“详训诂,明句读”,从这里开始再往后,字义、句义的通讲而且蒙学教育会配合故事和游戏同时进行,是整体教育再往后就是读经哪个字是什么意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12岁以后再读一遍解经。

这时候就开始做八股文,八股文是谈义理的这时候文体上的格律,平仄都有了

梁启超说自己5岁左右跟祖母学四书,6、7岁学五经,很早徐健顺:一定也是用吟诵的方法吟诵就是古代的“读”,读法细分有唱、吟、诵、读、念、咏、叹、哼很多种吟诵就是古代的“读”吟诵涵养性情,但和今天说的养气不太一样。

它养的是心静之气,不是气功之气,气功之气是冲着长生不老去的吟诵的气是该伤心就得伤心,该气弱就气弱真诚最重要,所以它主要是涵养性情用吟诵的方式去读好书,才最涵养性情书好,内容好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好:文气要好。

这样读完后,它才涵养性情什么是文气好呢?就是阴阳和谐所以,不吟诵根本就不叫读书,书没有“读”过,你居然说懂了,这不太可能。

对啊,是这样就算是头脑懂了,又怎样?徐健顺:对,头脑全都“懂”了又怎样教育成功是学生有良好的人生态度,不论碰到什么人和事,都知道怎么处理,处理得对这才是教育,跟知识很渊博没有必然关系改变人的性情叫做成人教育。

这是古人的教育目标西方人教育的目标就是理解、认知;中国人的目标是天人合一,主要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性情经历了训诂明字意;吟诵体会文气;解经明义理等一系列培养,最终还是性情决定你的成败总的来说,训诂学、吟诵、意象系统,都会影响对字义的理解。

我们今天离古代文化的真相太远,原因是我们不读经、不读史恢复古代文化是很难很长的一条路,现在我们就是要告诉大家,离古代文化太远大家都觉得懂古代文化,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区分精华与糟粕不,我们没有发言权,还是老老实实先学吧。

所以要搞教育

读书之乐,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读到了好玩、好笑的,经典的内容,还不是吟诵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快乐的徐健顺:真正的读书之乐,就是读书本身就快乐,与读什么书关系不大这种快乐,就像当你一推门,看到一屋子的古书,就跟中了彩票一样;就像一个吃货找到了重庆火锅:“哇”,有这么多书可以读啊,这一个月有得过了。

这才叫读书之乐到这个程度才能读十三经,读经史子集我们今天读书得逼着读,说读书有用古人能体会到那种快乐,绝对不是书虫,那是文人的一种普遍状态因为读书给他带来的快乐实在太大了,是吟诵、文气、整个背后的文化修养综合造成的。

今天我们有文化修养,但没有吟诵,没有文气,所以没有这种“读书”本身的快乐,也就没有力量支撑你读完那么多古书颠覆想象:古代教学法

戴志勇我们知道孔子讲究“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等。从方法上来说,古代的先生们具体怎么教?

徐健顺这一点可能也颠覆很多人的成见,古人主要是一对一来教,享受比今天博士生还高的待遇不是说一个老师教一个孩子,是老师针对每个人的教案、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考察方式都不一样古代的班额10到20人今天的小班,学生人数也是10到15之间。

只是今天分科,古代不分科很多古代教育方法可以恢复和借鉴即使分科状态下,也可以尝试把班变小

戴志勇不分科,一个先生怎么教15到20人呢?

徐健顺老师教的时候面前只有一个学生,剩下的学生在自学。

戴志勇自学为主?很符合今天前沿的学习理论。

徐健顺还有更多今天没有的优点比如,现在多是横向编班,一般大小的孩子,竞争关系很强烈以前是纵向编班,混龄上学,这对班风的形成很有好处,兄友弟恭,师兄带师弟师妹,能激励师兄学习,还能形成“悌”的关系纵向编班形成后,老师的工作时间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大大提高,所以做教育不能只做一件,一做就得整体。

纵向编班和自学为主结合到一起,就发挥作用了

戴志勇这一整套学习方法还包括哪些?

徐健顺音韵、训诂、吟诵,培养文气和性情,再加上一对一、纵向编班等等一整套方法形成后,其效率之高,是今天望尘莫及的但如果只做了其中一两点,那它的效率甚至比今天的体制教育还要低很多人看到一些私塾的国学教育做得还不如体制教育好,就怀疑传统文化,怀疑古代的教育方法,这是因为没看到整体。

以国学重构中小学教育戴志勇:现在国学教育跟学校的教育怎么配合?学校有教学任务,有已有的教学大纲徐健顺:现在我想推的这种中小学的国学教育,跟现在中小学一般做的国学教育不太一样两点很重要:第一就是国学教育必须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现在几乎中小学所做的国学教育都是现有教育的补充,锦上添花的那部分,像选修课但国学教育应该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部分,和语文、数学这些基础教育一样第二,传统文化的教育一定要是整体的,成体系的它从内容上是整体,从方法上也是整体,而且是有次第的展开。

戴志勇:现在的主流教育还是不能摆脱应试的影响,分数取向还是主导性的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这跟国学教育的目标很不一样吧?徐健顺:教育一定是以品性教育为目标落实到人生态度上,性就是人性,品就是人性的等级而不是知识和能力。

这样的目标,初看起来跟今天的体制教育相差太大,与今天的体制教育难以融合,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体制很快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正常的心灵,这就是国学教育的目的虽然说学国学的过程是一种引导性的缓慢渐进式学习。

但是不能着急恰恰许多教育的失败都是因为焦虑造成的在古代,好的教育都是顺着性情来的,所以叫培养戴志勇:现在一直到大学也没有这样的教育啊,一般人理解的素质教育,也只是多一些技能徐健顺:对,现在我们没有做性情教育。

欠账太多了!也没有生活教育,只有知识教育、技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直接奔着一份工作的技能去这种教育很可怕如果孩子的性格、人生态度、世界观出现问题,那是特别需要关注的但关注也不是说此时此刻你一定要把他纠正到正确的道路。

而是你要关注他,看看他怎么成长比如说他是个怯弱的孩子,教育的重点是让他知道他是个怯弱的孩子,并想着应该怎么改变要把中国的教育体制整体改变,关键点就是把传统文化教育放进去,所以教育部已经提立德树人而不再提知识与技能。

戴志勇:如果仅从性情的角度来说,不上学也可能做一个好人,或拥有一些技能上学了也未必就可以成为好人,钱理群就说中国的大学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说的是一个基本现实慧能不怎么识字,但他可以明心见性学校的国学教育做到这点可能很难?。

徐健顺:并非只有上学读书才叫教育放牛也是专业教育,种地也是专业教育,打铁也是专业教育,做买卖也是专业教育这些都不学,就学怎么做媳妇也是受教育,所以大家都是受教育的不是上学、读书才是受教育但是,也绝对不是说不受教育就能明心见性,也要受教育才可能明心见性,只是教育方法不同而已。

反过来说,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觉得还是要读书呢?因为对众人来说,读书未必可以明心见性,但不读书,基本不太可能明心见性戴志勇:中小学老师除了要清楚国学教育的目标,具体该教那些内容呢?现在多半就是拿着三百千、四书等等。

徐健顺:古代的普及教育基本8岁就结束了,而如今的普及教育却一般在成年以后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差距古代的学馆教育内容非常广泛,经、史、子、文,礼教、乐教、诗教,还有小学、琴棋书画,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这么多内容,如何选择?比如,以前文人基本都懂得穴位和一般医学。

今天的孩子应该了解到什么程度?常见的错误是,把上学和教育混为一谈,把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混为一谈今天如何在8岁以上做普及教育的国学教育,这是最值得探讨的比如说《论语》20篇,该放多少到普及教育里?我不太主张全文背诵《论语》。

但背哪些?我还没这发言权这个既跟对《论语》的理解有关,关键是又跟教育经验有关经史读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读?现在很少有人谈论这些,而这恰恰是最该讨论的戴志勇:中小学里做的还是普及教育,而不是专业的儒士教育?

徐健顺:我们现在想做的事,就是在让国学教育成为普通中小学学生人生中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把外面的学堂做成培养儒士的专业教育如果孩子可以5岁开始弹钢琴,那也可以8岁开始学做儒士,这样的结构是合理的戴志勇:在中小学具体如何做?。

徐健顺:比如,在课程改革中化零为整,成立独立的国学课程第一个,要能完成原来的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国学教育不但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得减负,并且让学生的分数提高这些矛盾都要解决,是很可能的,我特别关注这样的案例。

学生的精神气足了,主动学习起来效率非常高我们做过统计,中小学一周可以整合出8节课以上戴志勇:国学有没有可能完全取代语文呢?徐健顺:不用取代语文,它肯定会大面积的影响语文,语文会自生自灭的国学课程一进来之后所有的课堂都会变了,它会影响别的课程,也包括理科。

戴志勇:国学怎么影响数、理、化、生?徐健顺:用国学的精神去观照理科课程比如,我设想的是还要配合科学家的故事、自然科学史、科学哲学、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把理科从本体课程下降到实用性的课程现在的理科教育真的是中不中,西不西。

既不实用,也谈不上真正的科学精神这一整套调整好了,国学教育才是真正进来了戴志勇:那相当于把整个中小学的教育重构了徐健顺: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改革只是每周加了一节国学课,那就毫无意义中国教育形势已经在发生巨大变化,要求现在就有可行的变革。

我们正在开发课程,培训师资悦谦学堂崇儒书院---上海总部上海浦东第一家读经学堂古代私塾教学法   读经、背经、解经并行  常年招收3-15岁全日制读经学生欢迎致电咨询

长按二维码关注         联系方式:     蔡老师18217660152(也是微信号)阮老师1852150452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知识知识的拼音怎么写(学字的拼音怎么读)这都可以?

2023-09-16Aix XinLe175

知识的拼音怎么写(学字的拼音怎么读)这都可以?中不中,西不西,怎么去做国学教育?…

探索探索的高级表达(探索与表达规律)燃爆了

2023-09-16Aix XinLe143

探索的高级表达(探索与表达规律)燃爆了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以下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史的主要里程碑和发展阶段的概述:1.早期探索(1950年代至1960年代):人工智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

艺术洛神演绎水下飞天(日本评水下飞天洛神舞)难以置信

2023-09-16Aix XinLe135

洛神演绎水下飞天(日本评水下飞天洛神舞)难以置信12日晚,依着四六骈文的铺排创意,河南卫视继年初推出《唐宫夜宴》后,再出“爆款”——一段不到两分钟的水下中国风舞蹈视频《洛神水赋》火爆全网,更在…

知识知识的拼音怎么写(学字的拼音怎么读)一篇读懂

2023-09-16Aix XinLe87

知识的拼音怎么写(学字的拼音怎么读)一篇读懂学习、学校的“学”字常见,繁体字写作“學”,异体字写作“斈”。“学”是一个推理会意字,本义是学习,接受教育。…

趣闻这都可以?环球网视频(环球网视频原声 抖音)

2023-09-16Aix XinLe55

这都可以?环球网视频(环球网视频原声 抖音)来源:春城晚报“蚂蚁呀嘿,蚂蚁呀呼,蚂蚁呀哈,蚂蚁呀哈哈......”过去一周,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相信不少人都被这个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