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搭建(知识库搭建工作安排)一篇读懂
本期又是很干很干很干的一期啊!
世界上大部分事,都没有太大意义,真理与爱除外。——点击上方“蜜柚子猫”关注我, 与你共同分享美好生活的秘密
写在前面去年,我跟大家分享过如何建立阅读目标、如何搭建家庭账务管理体系、如何用Notion搭建自我管理体系等等……今年,猫猫仍然致力于不断挖掘探索自我管理体系的新方法,所以……锵锵锵锵~~~这期很干很干很干的干货不就来了嘛!
其实从前两年开始我就一直试图利用工具去完善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大概两三年前吧,我开始尝试用印象笔记进行了这样的探索虽然初期建立的时候还挺顺利的,但由于印象笔记本身对资讯的索引关联方式不太符合我自己的记忆调取过程,所以就在后期的使用中逐渐荒废掉了……。
当然,关于搭建个人知识库的设想从来没有在我的脑海里中断过,这几年在开始跟Notion这个工具磨合得越来越好之后,我又萌生了利用它来搭建知识库的念头这次,在大量借鉴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利用Notion搭建的知识库案例后,我终于头一回对自己知识库的蓝图产生了更具象化的概念。
所以,这次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大家!在开始之前呢,老规矩,还是要跟大家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使用前提:这次的文章里不会详细介绍我自己的Notion页面(如大家想看,以后可以单出一篇文章进行介绍),而会更多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毕竟,形式和外在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掌握事物真正的内核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要搭建个人知识库?告诉我,下面说的情况是不是你?微信的收藏夹里存着很多文章、探店攻略、种草清单,也许是想等空闲的时候再看,或者是文章里的某处让你觉得精妙绝伦,所以想先收着等有空的时候整理出来……
然而,这些文章就这么静静地躺在那里多年,再也没有被打开过~日常刷到一个绝妙的视频,顺手一个收藏,想着等空闲的时候就照着实践一番!然而,真赋闲的时候只能记起来摆烂……同理,你的小红书、微博、知乎……都经历着相同的命运~
写工作汇报时,突然想起之前读过一个非常不错的例子,于是想在文章中引用,结果,愣是翻遍了所有收藏夹也没能找到~有时候,工作上使用excel表需要用到某个公式,明明上回查过、看过,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只能重新百度搜寻答案……
正是因为受到以上这种种困扰,才让个人知识库的建构变得至关重要!过去在学校里,课本也好、老师也好,都会把现成的知识框架喂到嘴边,我们只要照着学就能得到成体系的知识然而离开学堂之后,便再没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尤其现代人吸收信息的方式越发碎片化,也就导致总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理论知识虽然零零散散学了很多,但总像一块被打碎的拼图,无法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自己的知识库,不但要方便进行有用的信息检索,还能很好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融会贯通。
然后,我们才能看到,在自己的知识拼图上还有哪些角落是缺失的说了那么多,大家是不是有点坐不住了呢?是不是也很想动手来搭建自己的知识库呢?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道来~ 步骤一:整理自己的知识领域 虽然“搭建知识库”这几个字听起来是件非常庞大的工程,但其实只要把建设的每一步细细拆分,就不会觉得那么困难啦~
我自己在做知识库搭建的时候,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领域,或者也可以叫知识树正所谓学海无涯,这个世界上的知识是学不完的,就像福尔摩斯说的那句名言一样:人的脑子就像一间小小的空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放进去。
福尔摩斯的一生只会关注研究对办案有用的知识,有时甚至连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都不甚了解,这一点,时常令他的搭档华生感到震惊同理,根据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我们也应该把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聚焦在对生活和工作有用的方面,通过这样的整理也能让自己日常在吸收碎片化的信息时更精准地做出筛选,不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过多时间。
大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整理思绪,又或者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反推,逐一列出日常需要学习和关注的知识领域。我自己通过前期的整理,大致罗列了这么几个对我人生较为重要的知识领域:
(不用关注前面的英语代码,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方便我做检索而已)当然,如果用树来做比喻的话,以上这些还只是知识树上最粗壮的枝干,在这些粗壮的领域下面可以再拆分其他的细枝,即研究课题比如,在“生活技能”领域,我又细分了四个研究课题:。
这样,未来在搜集到相关资讯或者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把相应内容衔接到这些课题中去,即,为干巴巴的树枝搭配上绿叶和果实当然,上面区分的这些研究课题并不是最终版本,未来也一定会根据实际的生活场景再行新增或删减另外,可能大家会觉得,经过罗列之后发现自己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可不少啊!天哪!!头疼,突然就又想摆烂了!
哈哈,别气馁啊同志!在我看来,虽然在现代社会生存要让自己美滋滋地活下去确实需要很多知识的堆砌,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可能只会聚焦在个别领域上,最终实现各个领域的逐个击破所以,我在整理完自己的知识领域后也给各个研究课题设置了状态:。
举个例子,比如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孕产知识一定是重点需要关注学习的领域:
然而,一旦完成了这个阶段,那么这块领域对我而言就会变成”已经饱和“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直接把它们打包”埋“了,此生都可能不会再被提取出来 步骤二:开始你的收集 好啦,然后我们就来到了知识库搭建最重要的一步——收集!。
知识知识嘛,没有输入哪儿来输出呀?所以别看日常碎片化的学习好像挺没用的,却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怎么收集呢?其实很简单,这就跟平常看到好东西就会随手收藏一样,在这个步骤里,我们要做的依然还是收藏,只不过,需要稍稍调整一下操作习惯:即,把所有碎片信息都收藏到一个地方!
是啦~不同于以往的微信收藏、小红书收藏、视频网站收藏,这次,我们要把想要输入的知识都搜集到一个地方!具体操作方式我就不多说了,毕竟现在可以实现这类操作的工具实在太多啦,比如印象笔记啊、备忘录啊等等,大家开动一下小脑筋,也可以先试用看看,最终找到合适自己的收集工具~
我过去一直是用印象笔记进行收集工作的,但总觉得不那么称手思前想后,果然最后还是重新投入了微信的怀抱!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一下渊源,之前在一位推主“一枚性冷蛋“的介绍下,我开始使用微信的一人建群功能进行资料的传输和备份,一直用得很顺手。
但后来开始用WPS的云文档功能之后……这个方式似乎变得有点儿鸡肋了~不过,很快我就想到了,我大可以用这种一人群的功能来做我的收集箱啊!!毕竟,还有什么能比微信这个强大的软件更具有兼容性呢?不论是文章、网页、视频、文件、长图等等,通通都能轻松转载,这不正好完美满足了我对于一个知识收集箱的全部期待吗?
所以,我直接在自己的微信聊天列表里建了个一人群,并且置顶:
每天看到有趣的、或者特别想记录下来的内容时就随手转发入群,方便又快捷!在这个步骤,大家要做的只有收集这一个动作,非常简单一旦形成习惯,不过几秒钟就能处理完,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什么额外的压力 步骤三:定期整理 。
完成了收集的步骤,当然就要对这些林林总总的信息进一步整理啦~可以每周选择固定的时间,也可以在随机的空闲时间,定期翻出我们的收集箱进行清理,尽量不要让收集箱的内容堆积太多,不然,最终也只是会沦为下一个微信收藏夹罢了……
针对收集箱中的信息,我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做法:1、直接落地应用有些视频或文章里会介绍具体的方法论,并且完全可以立马落地,那如果判断下来确实只需要这其中最实操的部分,我就会直接将这些内容实践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
比如,一篇文章对家庭账务管理做出了非常好的实践建议,我就会直接据此调整家庭账本的内容、格式等等2、形成文献笔记这里其实我借鉴了一下最近很流行的“卡片笔记法”中的说法,具体概念我就不多解释了,如果不太明白的小伙伴大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需要长期保存的笔记,比如读书笔记就可以是一种文献笔记。
如果遇到有用的知识点,我会直接把收集箱中摘录的内容转化成文献笔记进行保存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入成文献笔记的过程中并不是把文章或视频内容原样照搬下来,而应该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记录和转化,我们甚至还可以添上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这样,我们也就完成了对知识的二次编译,也能让相应知识点更长得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
这是我目前笔记库中整理的一部分文献笔记,由于体系才刚刚搭建起来,笔记的内容还不太多3、生成闪念笔记同样的,这也依然是卡片笔记法中的一种说法,大家可以理解为一些零碎不成体系的内容比如,有时候听到一则很不错的故事,或者一句颇具哲理的名言,你只想赶紧记下来,但这些内容太零碎,似乎无法进行很好的整理归集。
那么这时候,闪念笔记就派上用场啦~我对闪念笔记的想法是暂存,然后等详细整理某个研究课题时,可以再将有用的闪念笔记关联进去所以对我来说,闪念笔记跟文献笔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会恒存,而会不断增减举个例子,比如我的书单:。
这是我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收集生成的各种书单,但它很难跟我目前的知识体系形成什么关联,我只需要它在我想挑书的时候适时出现就好因此,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份闪念笔记未来,当这些清单逐一清完的时候,这份笔记也就自然完成了它的使命。
4、丢弃是的,并不是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有意义有时候,当自己重新回顾整理,又会觉得同样的文章或视频颇为鸡肋,那这时……自然是毫不心疼地删除、忽略、丢弃即可 步骤四:构建我的知识库 完成了上面这些步骤,终于,我们走到了最后一步!。
有了各种笔记作为知识录入的最小单位,现在,就到了拼接在一起的时候啦!还记得我在前文打的比喻嘛?如果知识库是一棵树,那领域就是树上最粗的枝干,研究课题则是领域枝干上的分支,而最终一篇篇的笔记就是细小分支上的叶子和果实。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我们需要定期打开自己的研究课题,针对这一课题内容进行梳理,在一篇篇现成的笔记堆砌下,逐一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版图这不,知识拼图会在这样的梳理下逐渐完整起来这样讲或许让人颇感抽象,这里我就拿我在“孕期知识”这个课题下的整理模板举个例子:。
由于我的知识库也才刚刚搭建起来,所以被记录的内容并不多,好些还没完成整理,只能给大家大致看一看我的思路目前我的模板是这么安排的,当然,也会根据每个不同的研究课题对记录内容进行调整,但核心思路就是:1)用思维导图整理课题的脉络框架;。
2)针对脉络中的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并链接到相应笔记;3)归档相关的闪念卡片;4)总结并输出完成这些之后,完美的知识闭环就此形成!哒哒~这就介绍完啦!怎么样?跟着这样一步步走下来是不是觉得所谓的“搭建知识库”这个大概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呢?。
既然如此,不如大家一起趁热打铁,赶紧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库吧!嗯?你问我用啥东西建?其实只要有了思路,个人认为工具的选择只要称手就行,完全不用拘泥于形式比如有的人习惯用印象笔记,或者有的人就直接使用文件夹、word和excel进行存储归集,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用苹果系统自带的备忘录就能建起庞大的知识库!哈哈,果然,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至于我自己嘛,自然还是选择Notion咯~一方面它的多平台同步功能实在好用,能让人随时随地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它强大的关联链接功能也很符合我自己记忆学习的逻辑,为资料的翻找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且,经过跟这款工具一年多的磨合,它大大缩短了我每天复盘总结的时间,工作效率噌噌的!所以,我也很有信心未来在知识库的使用上也能很好的提高效率。
当然,这款工具的缺点也很明显,前期的学习投入太大,上手不易,对“新手玩家”不太友好不过么,目前在知识库的搭建上我也还在摸索阶段,未来如果一整套体系运行流畅起来了,就再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实操成果吧!好啦,以上便是本期干货的全部内容,是不是诚意满满?。
知识库的建构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耐心的过程,大家也不用太着急,毕竟,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个完美且能适应自己使用的知识库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打磨和调整,我也衷心希望自己的这篇文章能给各位提供一点思路和灵感!。
END
蜜柚子猫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微信公众号ID :musemaolovelife“每一个珍藏在心底的秘密,都会变成一颗闪亮的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