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知识培训:车险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何时,我对保险也是一度怀疑,因为在此之前听到的全都是负面消息
第一次写长文,希望对你有用

不知何时起,我对保险也是一度怀疑,因为在此之前听到的全都是负面消息,什么保险是骗人的,保险是传*销,保险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等等新闻。当然了,买保险要花钱,如果免费送,我相信人人都是多多益善。
但保险真的有那么不好吗?这个观点直到去年我听吴晓波频道里的一期讲述中国人负面消息传播的力量,我才知道原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某件事或某个事物,表现出来的不满反应会放大很多倍,频道里说的是音频中偶尔传出的幽默声音,据调查,70%以上的人认为挺好的,而20%左右的人觉得不舒服,而评论区却是7-80%的人都在反对,这是为啥呢?
通过研究得出了:当一个人有不满情绪会很容易爆发出来,而满意的人则大多选择沉默,用具俗语说就是闷声发财,如果还不信就想想,是不是亏钱了的人一般都会表达出来,而很少看到赚钱的人会表达(看看最近的世界杯,只听到亏钱人的声音)。
说上面的事无非是想表达出一个道理,当我们听到有负面消息出现时大多数人会全盘否定不可否认,中国的保险业真正发展才30多年,尤其是90年代的井喷发展留下了很多拒赔和不赔的案例,让很多人对其恨之入骨,这个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有先入为主的观点,但并不是说保险不好或者没用,只是需要时间去证明。
像消费险绝大多数人是用不到的,而终身险则不一样,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生病或发生意外,但一定会老,配置养老险就肯定能用到
想想2017年我都经历了什么呢?投资被坑了一年的纯收入,让我下决心要认真学习理财类的知识,当时无意中了解到吴晓波这个人并成为了吴晓波频道的会员(180元/年,付费让知识更优质),让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经济常识并扩大了知识面,尤其是看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和最新的《激荡十年》让我对中国的经济史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说这个不是打广告,因为我在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因此分享下此外就是听到关于家庭资产配置的音频,讲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中保险的作用让我感触颇深,按这个象限图的标准我显然差很远,也没买过啥健康险,倒是给自己和父母买了份意外险。
当然了,这个原因肯定不足以让我下决心去买贵贵的保险(其实那会只知道医疗险挺贵的)让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去年父亲做的一个小手术,说是微创手术,当做了2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医生出来说需要加个网兜,问要加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国产的2000多,后期需要拆,进口的5000左右,不用拆,正常都会选进口的吧(如果是2万或5万呢?更别提20万或50万),那次医疗费用了1.5万左右,医保报销了5千左右,是能接受的范围,也不敢往高的想了。
再有一个就是我认识的一个包工头,说是15年股灾的时候亏了100多万,16年的时候卖了一套房,17年把最后的一套房也卖了,还欠了一堆的消费贷,因为建筑公司老板资金链断了,导致他的资金链也断裂,银行那边已经下了律师函了要求尽快还房贷(房贷欠了几个月了,而且只要1000多一个月),看起来非常落魄,我看过他之前的名片,某某手脚架公司的总经理,儿子上的是私立小学,女儿在北京读旅游,不过现在估计到处躲债,电话也打不通了。
还有一个是今年认识的一个大姐(希望姐姐看到不要见怪),她今年1月份从外地来海南这边治病的,说是冬天她们那边冷,整天呆在家里不利于恢复,因此到这边治疗(海南现推行医疗旅游)而她是一个无不良嗜好,拒绝垃圾食品,喜欢运动,注重养生且性格乐观的人,但是癌症居然找上了她-----乳腺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好家庭条件比较好(我没敢问有没有买保险或者花了多少钱,不过她女儿在留学)。
举这些例子不是为了宣传悲情,更多是为了分享经验因为我是想买保险,然后了解后决定保险不错就想加入其中从我加入保险公司这2个月的时间中,了解到不少同事是有或多或少类似的经历因为相信所有加入,当然了,保险行业应该算是人员流动性非常高的行业(基本上60%的新人待不到半年),并不是说行业不好。
因为保险实在不好卖,主要原因还是先入为主的思想以及国内政策法规法规不太完善的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人对这个有偏见,看看同为国人的台湾,那边的普及率远高于大陆今年的两会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后,最近几个月陆陆续续发出了很多整改文件,说明国家现在也在整顿不规范现象。
另外,这两年保险公司的理赔率基本在95%以上(高的有98%到99%),也说明了行业的专业化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关于保险是不是骗人的,这个我可以分享下我的看法无风不起浪,社会上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这些声音,很多人这样传并非说都被骗(没听到过具体被骗了啥),而不赔案例中不少是因为买了理财险而没买保障险导致,以为买了一个保险就万事无忧了(这个跟推销员有关,理财险一般缴费高,绩效高),或者是保险代理人在推销时说这个险种什么都赔,买就对了,100%赔的,而具体到要理赔时,看条款,不符合要求,不赔。
还有就是银保渠道销售的理财险,很多人想去存钱,结果被忽悠去买了保险,存单变保单,由于理财险的目的是强制储蓄,如果中途取出损失会很大,因此也把不少人给坑,这肯定是不合理的现象首先我们要知道,保险姓保,保障是保险的根本,没有了这个基石再多其他的也是于事无补。
此外,一个保险一个保障,没有真正所谓的万能险(好多年前有人给我推销过这个,当时说是每年存钱,既可以存钱还有医疗保障),市面上的险种成千上万,对应的保障也是各有千秋,如果真有一张保单可以全部都保且还不贵,那我也愿意买。
事实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衣服都有上衣、外套、裤子、内衣等等保险也是一样的,寿险中有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养老险、理财险等等,财险中有车险、农作物、不动产险、物资险、家禽险等等,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买了对应的险种才能有对应的保障。
对于拒赔的事,我也有话要说,如果说买了对应的保险,但是出险时却发生了拒赔,这是为啥?当时买的时候说得什么都赔,这么现在不赔了!这不是坑我吗?这个就涉及到保险责任的问题了因为保险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原则上合同约定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买保险时要如实告知及合同内约定的保什么和免责条款中的不保什么在国内的买保险会有一个告知书,即保险公司问什么你答什么,一般会问你有没有住过院、有没有去医院看过门诊或者有没有被确诊过什么疾病等等,如果你想快速投保成功,全部填否就行,但如果真的理赔时就知道苦了,因为保险公司可以把你过去20年内去检查或治疗的记录调出来!所以我劝小伙伴在买保险时,投保时一定要如实写,。
宁愿现在麻烦点也过真的出险时被拒赔好不属实告知的保险本身就不保险~~~此外,保险是合同约定行为,就是合同里有的且不在免赔范围内的都可以理赔,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条款是保险公司定的,解释权都在保险公司那,我们怎么可能说得过呢?这点就需要靠《保险法》了,其中第三十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
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要相信,法律更保护弱势群体!关于更多内容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保险是如何骗人的?懂了这些知识,没人能坑你。
”还听说有人说保险是传*销,说这话的小伙伴也许是去听过两天保险培训课,觉得保险上课都是在打鸡血,宣传赚钱的理念和拉人头(增员),是合法传*销没错!合法,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在中华大地上,无论其他地区怎么合法,只要国内法律禁止的行为就是非法,而恰恰相反,我们不仅有《保险法》而且宣传保险理念已经。
上升到国家层面,不信的查下央视播放的保险宣传公益片而国务院2014年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2017年59号文件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容易理解,重疾和养老已经不能单靠国家了,需要商业保险来补充!
关于打鸡血和拉人头我想自发洗白下,其实保险开早会更多的是分享经验和讲解产品或分享行业动态及业绩情况(以前听说很多是打鸡血,现在很少了,其他行业反而多起来)当然了,偶尔也会宣传下成功学,很多伙伴在展业的过程中被人拒绝或者被客户问住了,这时就需要人来安抚下脆弱的心灵和答疑,其实没多少鸡汤,不信去听听感受下,保险公司职场还是比较开放的。
再分享下保险营销的模式,卖保险的人有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银保渠道(银行代卖)或其他中介机构,都不属于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在保险公司中,签劳动合同的属于内勤,领工资的,而签代理合同的属于外勤,按业绩拿佣金,不过都在保险公司的统一规范下展业,和谁买问题不大,最终服务的还是保险公司。
至于增员这个问题,前面说过,保险行业的流动性非常大,需要不停的补充人员,当进来人速度大于离开人的速度时才能保证行业的发展,不过这和传*销里面的需要交费入会完全是两回事,传*销是上级赚下级入会的钱,只有不停的拉人头才能获利,呈现金字塔结构(没有给社会带来啥正能量),而保险根本不存在交钱入会的问题,虽然师傅会在徒弟的业绩中获得部分管理津贴,这个似乎在销售行业都有,属于正常,一点好处也没有谁会去做团队,你觉得呢?另外,保险卖的是实实在在的保障,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受法律保护!。
那保险到底是做啥的,有啥用,这个分享给保险小白!上班族基本都买社保,如果没买社保那农村医疗保险或者城镇医疗保险总有吧,180元/年,这个人人都买得起,没有买的赶紧买吧,这个属于国家福利,可以带病投保(关于社保和商保的区别可以看看
:为啥说社保为自己,商保即为自己更为家人?)那什么是商业保险呢?用一句话解释:给未知的未来一份已知的保障!很多人觉得买保险不吉利,试想,医院吉利吗?殡仪馆吉利吗?如果人人都能没病没灾那该多好,而事实上呢?轻松筹、水滴筹频发大大的加深了我的保障意识,每次看到这个筹那个筹我都会点进去看看,是什么病,需要多少钱,偶尔也会捐点,虽然年轻人现在得大病的概率不高,但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给出人的一生得大病的概率为78.18%。
很多人觉得这个有点扯淡,我总结下,这个概率是指人一生患所有重大疾病概率总和,其中恶性肿瘤的概率为36%如果中奖的概率是这么高,估计所有人都会争着去买了,而患大病的概率这么高却不愿意去买保障难道你家开金矿吗?。
很多人觉得我年纪轻轻的为啥要花冤枉钱去买保险,把钱留着该吃吃该喝喝多好从经验上看,确实如此,年轻人一般身体都很好,比较少患大病,而父辈们更是觉得自己几十年都过来了,不是挺好的吗?如果有去看保险费率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保费的价格是跟年龄大小成正比的(0-5岁会稍微高点),这是为啥呢?很简单,风险大,保费自然就贵,每种费率都是由精算师算出来的,精算师的工作就是通过复杂的方法算出风险概率确保保险公司不会因为费率过低而亏本经营。
理赔的发生也是属于精算下出现的,保险法对于保险准备金是有严格要求的,只能用于理赔,因此说保险公司不怕理赔当然了,现在社会的医疗条件好了,中国的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度提升(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解密为啥同等保障、相同年龄下男性比女性保费贵!第三套生命表显示:原来中国人均寿命已经这么高了!
),而面对的情况也是比较现实,小的时候很少听说癌症或其他重疾,现在呢?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天约有1万人患癌症,没写错,是每天!这是为啥呢?马云说以后肝癌、肺癌、胃癌会困扰着中国每一个家庭,因为水、空气、食物,食品安全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而正常人如果在没病没灾的情况下,理论寿命是105岁(见生命表),约有95%的人是因病去世,很少有人能寿终正寝,不是吗?我们现在给自己买保险,不是说现在风险大,而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保险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别的商品的都是我们需要的时候买,而保险恰恰相反,只有不需要的时候买,需要时才能用且不能试用,一个人不需要的时候要他买东西是很难的。
并且很多险种是一锤子买卖,比如重疾险,患病或者发生理赔后基本买不了因此,买保险必须趁早,不仅身体健康核保容易过,而且费用便宜,保障时间长!
那对于想买保险的人来说,该怎么买才好呢?我的建议是,给你担忧的事买保险,我们很多人买车后第一件事是上保险(交强险是强制的,这里指商业险),难道我们希望自己开车发现意外吗?问问自己为啥要买保险,而且第三者责任险会买高高的。
很显然,因为怕发生事故所以买保险转移下风险,事故发生就是所担忧的事,而自己呢?试问自己担忧啥,上有老吗?下有小吗?有房贷吗?有车贷吗?孩子教育金准备好了吗?等等疑问需要问问自己,这就是所担忧的事那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就是现在存够50万且有其他用途时绝不动的钱,这个可以抵御绝大部分风险!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能有这个积蓄的人基本会买保险),因为今天手机旧了该换了,明天觉得车不好开又得换了,到头来发现钱哪去了?因此必须强迫自己上保险,保险是强制存钱而且具备金融杠杆属性,一年100元意外险可以保10万身价,这个1000倍杠杆。
抱歉,又说到保险的功用了,回过来看看怎么买?一般来说,我们给客户做需求分析可以有2种类型,第一种是你告诉我你一年能交多少保费,家里有多少人,我给你做保障计划书,这个叫多少钱办多少事第二种是你告诉我你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结合你的负担和责任给你定制计划,这个属于科学规划。
这样说可能比较难理解,那就看例子吧!
第一种类型:假如华先生跟我说,我每年可以出1万块钱用来买保险,家里有老婆跟一个5岁的孩子,请给我做个保障计划听到这样的要求后,我的计划如下:1、华先生: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华先生占一半以上的保费,也就是至少5000元是给他买,搭配险种: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医疗险都是一年一交,费用不超过1000,剩余4000可以购买重疾险;。
2、华太太:华太太作为第二支柱,可以考虑搭配4000元的搭配险种: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医疗险都是一年一交,费用不超过1000,剩余3000可以购买终身重疾保障;3、华宝宝:由于无生活压力,且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保险,因此给予较少的份额:意外+医疗+定期重疾,1000元可以满足。
第二种类型:假如夏太太(28岁)告诉我,她家庭年收入约30万,夏宝宝(5岁),其中80%的收入是夏先生(30岁)赚的且支出如下:1、生活费支出4000元/月;2、孩子教育费2000元/月;3、房贷4000元/月(20年共还80万);。
4、车贷3000元/月(3年共还12万);5、其他支出约5000元/月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夏太太的家庭支出约1.8万元/月,一年至少需要21.6万收入才能满足需要需求,那么他们家的风险是什么呢?很明显是夏先生赚钱能力,全家精致生活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因此也是压力最大的一个人,那么这样的家庭该如何配置保险规划呢?。
1、夏先生: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住院津贴2、夏女士: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住院津贴3、夏宝宝: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教育金+住院津贴夏先生配置额度:A、意外险:该险为基础性险种,建议保额在50万以上为佳;
B、重疾险:一般交20年,建议保额在50万以上(理论上应该配置年收入的5倍以上,但超过指定额度要求体检,且额度越高体检项目越多);C、医疗险:一年一交,几百块钱的百万医疗(一般社保报销后会有1万免赔额);
D、定期寿险:由于存在房贷车贷等,若不幸提前“离开”,留下的债务将成为家庭最大的负担,因此有大额债务的人士务必配上定期寿险,这里配置90万,20年交保20年(正常配置额度为负债总和及年限)E、附加险:可以考虑附加一些住院津贴类的险种,一般医疗险都有免赔额,可以通过住院津贴抵扣。
粗算下保费年缴约1.4万左右夏太太配置额度:A、意外险:女性风险总体比男性小很多,建议至少配置30万;B、重疾险:可以配置至少30万;C、医疗险: 一年一交,几百块钱的百万医疗;D、定期寿险:由于女性在家庭承担的责任较低,可以配置50万即可;。
E、附加险:住院津贴; 粗算保费年缴约8千夏宝宝配置额度:A、意外险:由于监管问题,10岁以下孩子最高不超过20万保额;B、重疾险:由于孩子年龄小,保费相对较低,且保证期长,可以考虑配置 50万额度,最好有儿童特种疾病双倍赔付的险种(像白血病治疗费动不动上百万);。
C、医疗险:同样配置一年几百块的百万医疗;D、定期寿险:10岁以下不建议配置,该险种与意外险共用额度;E、附加险:住院津贴;F、教育金:该配置因人而异,若孩子已确定上公立学校,9年义务教育费用较低,可以少量配置预留大学(兴趣班的支出也需考虑在内),若上私立学校,则需要配置较高额度,在此不细说。
粗算保费年缴6500元家庭总保费=14000+8000+6500=28500元 不到家庭年收入10%,不会影响家庭日常开支,以上配置属于保命的钱,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是配置20%,我认为偏高,不符合中国家庭,建议在10%左右即可。
另外,买了保险后不是说以后就不变了,可以随着收入变化和通货膨胀的因素每5年做调整,而保单年检则需要每年做,避免因为消费型险种漏交或因停售无法续保等问题影响保障
有人会问,保险公司一定要买大公司吗?这里分享下保险公司的规模,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净资产不得低于2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腾讯才6500万,阿里巴巴30亿),所以没有所谓的小公司,能拿到保险牌照的都是大公司!区别的话我觉得主要跟网点有关(有些资料更改可能需要去柜面),如果常驻地有网点,就可以大胆买,国内的保险公司都是可以全国理赔的(国外发生事故也可以理赔),所以理赔问题不用担心,需要注意的是产品,没有所谓完美的产品,你去问每一家保险公司,他们都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只有买适合自己的就行,没有不好的保险,只有不够全的保障!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广告投入量大,知名度高,但是总体性价比偏低(广告费很贵的),而知名度偏低的公司则会通过高性价来获客,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自己能接受就行~~~
截止2018年4月,中国保险规模已经突破17万亿,其中2017年新增3.6亿保费,理赔1.1万亿,不管你信不信,时代的车轮就是在大步向前,中国计划2020年实现人均保费3500元(现在好像1500元),平均工资拖后腿,保障也拖后腿吗?人人都明白,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假如一年养20头猪,能否拿出一头猪的钱给自己和家人上个保险呢?因病返贫的案例比比皆是,
人生草帽图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赚钱的时间是在22岁至60岁,而花钱的时间确是一辈子,如果中间因为疾病或意外导致无法继续赚取收入,你将拿什么来爱自己?爱家人?爱字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保障,女人说结婚要买房,房子让她有安全感,而保险的保障比房子的保障更重要,因为疾病和意外导致卖房卖车的事还少吗?说得有点沉重,不过确实实实在在的事。
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清洁工阿姨(又说建筑工)买了份保险,有人问她每天就那一点收入怎么舍得去买保险?她一番话让所有人陷入了沉思:二十年前,我爹省下几万块,被爷爷看病花了;几年前,我积攒了半辈子的十几万,又给我爹送去医院了我感觉我们两辈子都在给医院打工,我不想连累我的孩子不想三辈子都给医院打工所以我一定要在没病的时侯提前把自己的保障做好!
最后分享下我从事其中的感悟,本来我就是想买保险的(上了工号后买了自保件),带我的玉林师傅就说有空可以听听早会学习下,了解多了就试着参与其中,因为有人说卖保险其实是做慈善,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了解保险的作用,以免不好的事情发生导致家徒四壁。
想想也是,我们的保险意识确实不高甚至没有所以需要保险代理人一个个去推销,去分享,希望在不幸来临前将保障送到,而常常遭到拒绝或者有戒备心理,所以这2个月我都没主动推销,每天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保险知识、法规、条款,了解各种案例等等,也是被动的发点朋友圈或宣传理念,作为一个蓝色性格的人,踏不出这一步,怕被拒绝。
想想还是不推销了,需要了解的可以问我,应该算是个专业人士了,保险本来就是非常专业的事,需要找专业的人买,切不可为了一时省心而草率买一个没用的或重复的保障(土豪随意)保险知识还有很多,我还要继续学习,祝大家平安幸福~~~。
本文皆为我独自整理及心得,如果有冒犯,敬请见谅!(图片和数据信息为网上获得,如果有错误,欢迎指正)用心专业高效保险知识传播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