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古诗十首(清明节的古诗十首4句)难以置信
清明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最早清明本是历法中的节气,用以指导农事发展至后来,逐渐吸收了寒食节冷火寒食、祭扫坟墓的习俗,又再次吸收了上巳节踏青祈福的习
清明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最早清明本是历法中的节气,用以指导农事发展至后来,逐渐吸收了寒食节冷火寒食、祭扫坟墓的习俗,又再次吸收了上巳节踏青祈福的习俗到唐代时正式成为一个官方节日假日。
到了宋代,清明节已然有取代寒食节之势,风俗多样:冷火寒食、祭祀扫墓、踏青出游等等习俗大多都在清明节举行 唐诗宋词元曲中写清明节的诗词很多,只不过,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是,清明节诗词的内容题材多种多样。
有的是从节气的角度写来,有的则是扫墓归来感慨、还有的则是愉悦的早春出游记、还有些寒食习俗的 这里收集了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十首清明节诗词,这十首诗词各有千秋,有的人人皆知,有的极为冷门,有的情感祥和喜悦,有的则怆然悲痛。
且来一一欣赏: 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一首便是我们最熟悉的杜牧的《清明》,此诗可谓最经典的清明诗,称之为绝唱亦不为过。
这首诗主要写的便是清明节的节气气候,描绘清明春雨之景,寓情于景,表达出溢于言外的羁旅情绪写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自然,意味无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清明
北宋·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的这首《清明》确切说只是借了清明节的节日背景,他所表达的主要是诗人被贬官后的困顿生活以及艰难之中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清明节本该出游踏青,宴饮赏春,诗人却“无花无酒”、“兴味萧然”,辜负清明春光,可见生活之艰难而就在如此艰难之下,尚且借火点灯,读书为乐!一个“读书灯”颇有点亮人生迷途之感,读来令人心胸豁然一亮!此诗在历代清明节诗词中算是很别致也很励志的一首。
 清明 北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的《清明》,也稍有些冷门,此诗是一首清明节触景生情诗前四句全然描绘清明节时郊外景象,桃李怒放如笑,而荒野孤坟凄凉如愁;动物纷纷出穴活跃,植物生长迅速一派春生机勃勃中却有个“荒冢愁”突兀其中。
后四句便阐述春景之中见“荒冢”所感:有的人靠吃荒坟前的祭品度日,而有的人如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山做官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之下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能辨贤愚?诗人触景生情想到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通知还寄托着诗人的满腔愤懑和被贬官后的心灰意冷。
黄庭坚的这首《清明》的氛围倒是与清明节上坟祭扫的气氛极为贴切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孟浩然的《清明即事》与黄庭坚的《清明》类似,同样都是在清明时节触景生情,所不同的是:黄庭坚被贬,生出的情是愤懑无奈心灰意冷。
而孟浩然则是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归于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的矛盾复杂情绪故而情是“愁思”,而写景却极为温柔和丽“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大有清明时节春光舒畅之感 清明夜
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诗所写的诗清明节之夜的愉悦心情风吹习习,月色朦胧,诗人身处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独自绕廊徘徊休憩,在这美好的夜晚释放内心的喜悦。
结尾一句“遥听弦管暗看花”将思绪飘向远处,让意境似尽不尽,回味无穷请明日固然春光无限,而清明夜在白居易笔下也会如此朦胧迷人
清明日对酒 南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历代清明节诗词中最为“名副其实”的一首应该是南宋诗人高翥的这首《清明日对酒》从清明扫墓写起,一派萧然悲凉气氛进而特写扫墓人的悲伤情态,扫墓烧纸、泪滴成血,相思怆然也第三联随时间线写至日落之后,扫墓之人各回各家,唯有狐狸日落之后窝眠坟冢之上,“狐死必首丘”,狐狸尚且对死去的同伴不离不弃,人何以堪!而回家之后的场景反差更是强烈,幼儿小女嬉闹灯前,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他们理解不了扫墓之人生离死别的痛苦。
结尾一句诗人深深感慨: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大有看死厌生、及时行乐的态度实则是诗人愁极无奈,故作旷达这一句“一滴何曾到九泉”振聋发聩,读来令人不觉深省人生!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被贬颍州,对颍州西湖极为喜爱,曾写过十首《采桑子》,每一首开头第一句都是“西湖好”!这一首便是其清明节出游西湖踏青游船时所作,描绘的也是清明节人们踏青的“满目繁华”之景,写得是人欢景艳,别具一格,颇为动人。
 阊门即事 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最有名的一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可谓句句经典,结尾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是愁思无限,意味深长。
而他的这首《阊门即事》就鲜为人知了,此诗是借清明之景述战乱黎民之苦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家家灭火吃冷食而清明当天本应家家生新火处处有新烟,诗人所见之景却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新烟寥寥无几,可见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昔日繁华的阊门也是一派凄凉!。
 朝中措·清明时节 南宋·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张炎是南宋末年词人,南宋灭亡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其词多多有漂泊沦落之悲,这首《朝中措》正是如此清明时节习俗,人们折一支出芽杨柳,插在自家门上以祛邪词人此刻也折了一支杨柳枝,然而折罢蓦然惊醒:“归来插向谁家”!纵然折了杨柳,哪里还有家门让我插上去呢?国破家亡,悲愁满溢!。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最后再来一首元曲,元代曲作家乔吉的《折桂令》,颇为冷门,所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感和失意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诗人“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写出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然而结尾却“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一派盎然春意,如此愈加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看完了这十首清明节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呢?或者大家还知道哪些清明节的诗词佳句呢?不妨留言来一起欣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