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期末试卷(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2023)学会了吗
2022-2023学年度实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2022-2023学年度实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2023011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K3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2.下列关于化合物、化学键和氢键、范德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阳离子B.氯气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与氯气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无关C.水结成冰密度增大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有关D.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3.少量与反应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电子式为
B.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D.仅含离子键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1.7gOH-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NA②9gH2O与78gNa2O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③将含0.5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加热,制得Fe(OH)3胶体粒子数等于0.5NA④标准状况下,46 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⑤1 mol·L-1 Na2CO3溶液含有Na+个数为2
NA⑥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所含分子数为0.5NA⑦16 g斜方硫S8(
)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5A 2 B. 4 C. 5 D. 65. 中子轰击X原子的核反应为X+n→Y+H,其中Y可用于测定文物年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Y>X B.YH的电子式为:。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X D.Y能形成多种氧化物6.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低成本光伏材料——蜂窝状石墨烯生产原理是:Na2O+2CONa2CO3+C(石墨烯),然后除去Na2CO3,即可制得蜂窝状石墨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B.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CO属于酸性氧化物,Na2CO3属于盐C.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D.Na2O和Na2CO3都属于电解质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2H2OB.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8.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制备漂白粉D. 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9.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都会变为碳酸钠
C.Na2O2与CO2反应,如果生成1个O2,转移2个电子D.钠单质熔点较低,可用于冶炼金属钛10.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A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还原性B分别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金属镁的活泼性比铝强C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氧化性比的强
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测定84消毒液的pHA B.B C.C D.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12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仍能大量存在的是( )A .Na+ CO32- SO42- B Na+ Mg2+- SO42-
C Ag+ NH4+ NO3- D Fe2+ Cl- NO3-13.X、Y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同温同压下,0.1molX的单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L;0.1molY的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B.X、Y消耗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C.产物中X、Y化合价之比一定为D.由一定能确定产物中X、Y的化合价
14.纳米级可用于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水,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I中生成的Fe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过程II中为氧化剂C.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D.常温下,铁与水反应可制备
15.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已知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吸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D.丁的最高价为+4三、非选择题16.学习小组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1)分别取和如图:Ⅰ中浅红色褪去,且立即产生大量气泡;Ⅱ中开始无气泡,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最后出现大量气泡.
浓度相同时,碱性________(填“>”或“<”)(2)用固体配制溶液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②计算需要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③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b.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ⅰ.极易溶于水并生成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如ⅱ.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g36.021.79.637.2沉淀池中主要沉淀物________(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7.金属和非金属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1)向一铝制易拉罐中充满后,再往罐中注入足量溶液,立即封严罐口,不一会儿就发现易拉罐变瘪,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上述实验现象_______,再过一会易拉罐又鼓胀起来用,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上述实验现象_______。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填名称)(3)铁在高温时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实验常用氨水(NH3·H20)和AlCl3溶液制备氢氧化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8.明矾[]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工业上以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和Fe)为原料制备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608090/g3.003.995.908.3911.724.871.0109(1)“酸溶”中溶液中主要的金属离子有______、、(2)“转化”中转化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调pH”约为3.7,滤渣②的主要成分是 ,(4)“沉铝”中加入目的是将转化为,补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5)某工厂用kg废易拉罐(含Al 5.4%)制备。
(相对分子质量为474),最终得到产品kg,产率为______(列出计算式,不需运算)19.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
分子回答下列回答(1)X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2)W与X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共价键类型(3)X、Y、Z简单离子半径的比较:(4)用电子式表示Z和Y形成的摩尔质量较小的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5)硒位于第四周期,与Y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最低价为价b.单质常温下也呈气态,只有氧化性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0.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碘单质在CCl4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红色
X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仪器X的名称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B和C的仪器口放置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的作用: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