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来的(伪人是怎么来的)墙裂推荐
网络上搞地域攻击,把中超变成北京龟、山东驴、苏北狗、广东猴参与的动物世界,但这应该不算文化。
1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老人与海》或者《米格尔街》这样的描绘现实生活的小说里,能够自然地出现收音机里听棒球比赛或者小孩子在院子里玩板球的篇章,一点都不突兀,而中国的文学作品里,看不到跟体育有关的情节,甚至一笔带过都非常罕见。
这说明体育在中国社会还算不上生活有人说你不能拿小说里提不提及体育来作为衡量标准,我没有说这是绝对标准,它只是一个侧面感知更何况小说本身现在都算不上什么生活了,所以我也知道这种类比很苍白空洞现在什么算生活?现在应该真人秀算生活。
这是人口密集、空气稀薄的真人秀年代,我们的主流文化是金老师那种伪人秀我没有说错,我觉得大部分真人秀都是伪人秀,除了竞技体育的直播这也是我恨不得同时开三个屏幕看中超直播的原因然而我这样的人是小众,看伪人秀才是大众生活,是流行文化。
还有一种真人秀,确实是真人秀,球迷在球场外打群架,网络上搞地域攻击,把中超变成北京龟、山东驴、苏北狗、广东猴参与的动物世界,但这应该不算文化,否则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s型一会儿排成b型,也能算文化2
上周末在上海出差时看到五星体育里插播了一个申花的广告,广告本身拍得好,把去看申花拍出了人文格调后来问五星体育的同行得知,那是他们台里自己做的申花宣传片并不是所有跟足球有关的环节都被用心、被过脑,有感染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5MjE0MjcyOA==.html#paction举个例子,有段时间天河体育中心球员通道出口处,开场前,总有一群拉拉队穿着绿色的啤酒妹连衣裙在跳热舞,这还很违和,堪称搞破坏。
后来没有了,挺好,这说明有人稍微动脑想了一下美感问题我跑客场,时常留意各个主场看台上的横幅,还有球迷喊的口号,唱的歌上港球迷主看台上挂了很多横幅,字体杂乱,但有一条非常好,上书四个大字:"海派根基"徐根宝按照传统海派风格十年磨一剑,亲手打造的球队,既是根宝的基业,也是上海足球的代表。
这四个字很恰当地展示自己在上海滩的位置,有理有据、不卑不亢、逻辑通畅这是好横幅有些横幅则很烂,比如申花球迷在墨尔本举旗的那条:只有申花才能代表上海因为它说不通只有阿森纳才能代表伦敦?作为枪手铁粉,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很愿意让热刺去代表伦敦。
我以前认为广告公司的文案是全世界最轻松的工作,现在不这么看了一句话,一个词,要恰如其分地展现某种态度,也是讲究得很,这说明了语感的重要性说来也悲,诺大的国家,只允许在小众的中超赛场悬挂充满情绪的横幅,其它任何地方则不可以。
可偏偏很多球迷组织负责人的语感一般,浪费了这种特权我最常去的天体,有一个横幅很反胃,某个恒大球迷组织在2015年马云说完一句流行语过后做了一条横幅:"我们不只是梦想家"横幅还做成全场最大不是梦想家,那是实干家?说实话,我不明白它表达了什么。
这话说得好像许家印的钱是他们出的一样我所看过的中超赛场上常挂的横幅里,最好的是恒大球迷组织十二卫一般只在客场挂出来的那条:“向世界嗌出广州的声音”一语三关,至少三关,姿态超棒建业降级那年,有一条横幅应是特定场景里注定无法再被超越:“我们爱的不是中超,是你。
”朴素的句子,简单的话,虽出自小众之手,但有大众通感苏宁球迷在足协杯半决赛次回合针对申花做了一条烂俗的标语,大众皆无通感,只有反感那是脑子进水了,属医学范畴,不属文化范畴3其实我今天主要想聊唱的歌,上面都跑偏了。
汉人不善歌舞,这似乎是天生的,但我们心里都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是后天教育环境所致如果从小就被大人要求守各种所谓的规矩,大声放歌都不好意思,那长大了也很难放得开我记得有一年王磊在广州某个音乐节的舞台上说过一句话:摇滚乐如果不能解放你的灵魂,至少也能解放你的身体。
深以为然球迷扎堆,唱歌解放身体,热血沸腾,最顺理成章了巴西世界杯决赛,通往马拉卡纳的地铁上,阿根廷球迷一边唱歌一边有节奏地几乎要把里约地铁车厢的天花板拍烂,那是我见过的最震撼最有意思的解放身体的行为中国球迷还不太会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都各自活在封闭的鸟笼里,不太懂得融入集体,二是,合适的歌太少了,没写出来。
很多俱乐部会出品官方队歌,但旋律和歌词都共鸣不起来,不合适一起唱鲁能队歌《橘红色的火焰》,国安队歌《国安永远争第一》,舜天的《永远战斗》,还有前老板朱骏填词的申花队歌《蓝色荣耀》,这些歌都属于节奏拖沓、平仄不对的毫无意义的录音室作品,现场没法唱得齐整,唱不齐整,就没有气势。
广州两家俱乐部有意思,一家根本不出官方队歌,另一家好不容易出了,叫《蓝血战歌》,粤语唱的,但网上搜不到,据说是因为要付费才能放到那些音乐平台上,而费用颇贵倒是球迷自发的创作更容易广为传唱申花球迷用《马赛曲》的旋律做成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是虹口看台上最流行的一首,但在我看来,这首太软,比不过比起国安那首《最后的胜利》。
《最后的胜利》是一支叫蜜三刀的硬核朋克乐队自发创作的柔情蜜意的歌,正儿八经收录在《Chinese Bootboys》专辑里的,这歌还有一个名字,叫《国安之歌》说柔情蜜意,是相对他们专辑里的其它歌曲而言,一般硬核朋克以嘶吼为主,旋律可以忽略,但《最后的胜利》旋律朗朗上口。
去年,乐队主唱雷骏突发心肌梗塞去世,随后一个工体主场,国安球迷合唱这首歌纪念他,歌声震撼,有视频为证去过摇滚音乐节现场的人都知道,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朋克,最适合年轻人扎堆一起嗨,适合挥动拳头一起唱《最后的胜利》在工体看台上将继续流传,因为歌是合适的歌。
东山少爷的《广州队》,还有恒大球迷在看台上喜欢唱的那首《砌距啦》,这两首歌没有恒大烙印,因为讲述的是老广州球迷去越秀山看球的情怀对于大多数新球迷而言,这两首歌,没有什么亲切感是很自然的球迷组织在天体主要唱《砌距啦》,而且把它改编成了不同方阵一起互动的节奏,挺好。
但这歌有个问题,旋律性差,跟喊口号基本没有区别《广州队》这首歌旋律可以,但很不适合大合唱,节奏感不强,音也高了4正因为中超球迷们唱的歌大多都不好听,而中国队球迷又总是毫无创意地唱什么《义勇军进行曲》或者《歌唱祖国》这类跟竞技体育氛围毫不搭界的歌,搞得现场很尴尬,所以当我无意中听到顶楼马戏团那首《申花啊,申花》,着实非常惊讶。
顶楼马戏团是上海摇滚乐的代表,最近他们已经解散了几年前他们把申花写成一首歌,跟蜜三刀写国安一样,这说明它们是生活了http://y.qq.com/portal/song/000V6ywT2JhhOx.html。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首简单的球迷歌,这是一首严肃的抒发申花情怀的摇滚乐歌词好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最直观的一面是,它几乎每一句都有浓重的申花印记文章前面所述的那些歌里,歌词的细节都不够生动以《广州队》为例,你会发现,只要把越秀山、广州队这两个词换成别的,它就跟广州足球毫无关系了。
它是佛山体工队或者中山体工队队歌也行顶马这首歌里有历史情怀记得范志毅申思辰光额申花吴承瑛一直踢左路,谢晖祁宏成耀东张勇还是只小戆大有极具现场感的故事细节看台上一道叫“根宝草包”娄一晨来电视机里摇头晃脑1995年11月5号额夜到
差头司机集体揿喇叭欢叫最基本的,有腔调,有韵律虽然崇拜巴萨皇马(mu)尽管我只屌罗纳尔多(du)但是又有啥人好比得过(gu)阿拉心目中额上海申花(hu)有气势欧莱欧莱欧莱欧莱老卵!申花!这是我听过最口语化的最情深意切的赞颂主队的歌,比绿洲给曼城写的那首什么《蓝月亮》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而且这歌合唱绝对没有问题,但不知为何蓝魔们不唱这不是顶马第一次在歌里提及主队他们还有一首被政府封杀了的歌《上海不欢迎你》2008年北京奥运会出了一首《北京欢迎你》,2009年上海世博会,顶马反其道行之,把物欲横流的大上海批判了一番,里面有两句提及后来一对同城死敌。
……长江隧桥修好 崇明房价飙高东亚冲超失败 申花一直来困高 猪流感越来越强劲 出门请带好口罩……能够从严肃文艺作品里找到一点地方足球的影子,那是地方足球的成功啊,比拿亚冠资格难多了5《老人与海》里面,有很多关于棒球的篇章,最开始有这么一段对小孩和老人的很自然的对话。
“我弄到了沙丁鱼就回来我要把你的鱼跟我的一起用冰镇着,明儿早上就可以分着用了等我回来了,你告诉我棒球消息”“扬基队不会输”“可是我怕克利夫兰印第安人队会赢”“相信扬基队吧,好孩子别忘了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
”……在老人的精神世界里,有必须战胜的大马林鱼和鲨鱼,有梦里出现在沙滩上的金色的狮子,有躺在船上筋疲力竭时仍念念不忘的棒球联赛消息棒球的格调被伟大作品提升了,这很简单申花的格调,被五星体育的那个广告和顶楼马戏团的音乐提升了。
有一首叫《跟丫死磕》的歌,把“傻逼换傻逼,越换越傻逼”都写进歌词里了,那是拉低了国安的格调,不太对得起蜜三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