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可证伪(科学可证伪性的启示)这样也行?
所有科学知识都必须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可证伪性,如果没有这一点,所有的理论都是空口白话。
关于证伪思维不得不提到卡尔·波普尔,他是批判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作出猜测(假说),不断遭到反驳(证伪)的过程现代科学的精神就是批判精神,不断推翻旧理论,发展新理论的过程而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
“证实”是指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而证伪思维,是指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原有的理论就被“证伪”了,但原有的理论还是正确的,只不过是在原来的条件范围内有效,而不是“伪科学”。
证实与证伪是相对的,是不对称的二者的区别:证实是建立在归纳主义的基础上的,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来归纳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而证伪主义是建立在演绎逻辑的基础上的证伪的核心思想一猜想与反驳例如: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这就是著名“地心说”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不管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波普尔认为都是一种猜想(假说),科学知识的发展不是要不断的证明理论是对的,而是要证明理论是错的,不断的去寻找反面证据,最终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如此反复不断迭代,不断的提升理论的逼真度。
科学知识不是真理,都是暂时的正确波普尔证伪理论的提出严重挑战了逻辑实证主义弗兰西斯 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归纳法就是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论出一个规律。
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它是我们观察客观世界,寻找现象背后的共性,提炼知识理论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就是归纳法,科学家通过做实验,从无数次的观察中去发现规律,我们现在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靠这种方法获得的。
从归纳方式上,一般包括空间性归纳、时间性归纳和属性归纳空间性归纳:例如亚洲的小狗是四条腿,美洲、欧洲、非洲、澳洲的小狗也是四条腿,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已知的数据推断出来,全世界所有的小狗都是四条腿这个称之为空间性归纳。
时间性归纳:例如前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昨天也从东方升起,今天也从东方升起所以归纳为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这叫时间性归纳属性归纳:例如天鹅会飞,麻雀会飞、乌鸦会飞,所以得出结论,所有的鸟都会飞这就是属性归纳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到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思想家都认为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归纳法的基础之上的,即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的认识。
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的规律、定律、公式都是这样得出归纳法的价值就是能够找到现象背后的共性,但是由于样本量和观察实验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例如:第一:归纳法只能得出不充分可靠的结论第二:归纳法未必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第三:归纳法只能概括事物的过去,不能够概括未来。
举个例子,过往人们通过观察经验可以证实天鹅都是白的, 于是通过归纳法得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能够推翻这个结论通过找到一只黑天鹅来证伪,所以就具备“可证伪性”,这就是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但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所有的天鹅都是天使的化身”,这个结论就没有办法证伪,因为你不能找到反例,你也没法找到天使去验证,所以这句话就不是科学结论科学的结论首先是具备“可证伪性”,具备“可证伪性”的结论,即使现在找不到反例,未来都有可能找到。
科学家的责任就是不断去寻找反例,去迭代和修正理论,不断的提高理论的逼真度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以“问题-猜想-反驳”的“试错机制”代替“观察-归纳-证实”的“实证机制”,为科学知识的成长提出新的解释只有具备“可证伪性”的知识才是科学。
如天上有神仙、地狱有恶魔、脑袋里有小精灵这些观点都不具备“可证伪性”,因为你没有办法能够看到神仙,也没有办法看到恶魔,对方怎么说都是对,找不到反例来证伪波普尔认为,占星术、巫术、费洛伊德心理学,都是不可证伪的,所以它们都不是科学。
那什么是证伪的依据呢?波普尔明确提出应当以“基础陈述”作为“证伪的依据”基础陈述就是在空间和时间的一定个别区域里一个可观察事件正在发生的陈述,基础陈述必须具有“客观性”,是大家都公认的能够看见、听见、或感受到的客观经验。
可以重复,可相互检验的客观事实,不是虚幻的想象所以科学知识不同于非科学的臆想和胡说,其总体的性质是一种猜测和假说,是具有经验性的,只有那些能为经验事实所批判和反驳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否则就属于非科学和伪科学。
那么如何判断证伪度?那如何鉴别科学理论的科学程度,波普尔认为可用“可证伪度”来检验“可证伪度”包含广度和精确度两个方面一个理论的普遍性程度高,解释面广,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它就容易被证伪,它的证伪度就高。
一个理论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越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越高反之,它的证伪度就越低例如“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自组织”这些理论都是证伪度非常高的科学知识,不仅解释面广,还非常精确证伪思维给到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波普尔认为,科学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进“批判是任何理智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迷信权威,不束缚于教条,得出科学结论之后不固步自封,而是准备随时接受批判和否定在中国,有很多企业主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草莽英雄时代,喜欢被人拍马屁,官本位思想严重,容不得别人批评,更不会自我批判,下属也不会表达真实的想法,这些企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依靠政府关系和行业保护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开放,企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够改变和迭代自己的思想,去适应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一定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锻炼批判思维,要先敢于批判(批判不是批斗,批判是理性的,对事不对人,批斗属于人身攻击)、敢于批判权威,敢于进行自我批判这样自身才会持续不断的突破自我认识局限,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查理·芒格说:如果今年你没有把去年你比较喜欢的思想颠覆掉,说明你今年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而证伪思维,也帮助我们更全面挖掘事物本质,颠覆原有思想,去探索问题根源所在那如何锻炼个人的证伪思维呢?子莘还是想大力推荐查理芒格老先生的“反过来想”思维,这个简单的思维模型是给到我个人都非常大的收获因为人的大脑很容易就陷入简单归因的误区里,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碰到什么直觉反应理所当然的事,我们都应该先定住,用“可以证伪”为前提重新审视一下。
如果我们在归因后,得到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我们把这个理由去掉或者进行变化,是不是还能得到相同的结论,能得到那就说明不是确切的答案,如果不能得到,那么至少这个理由是个必要条件当然,我们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进行假设并得到结论的。
但对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可证伪”事件,我们应该存疑,而不是盲信比如成功学中所鼓吹的”坚持不要脸就一定能成功“,直到现在子莘依然碰到有人相信这个观点,但在得到这个看似合理的结论上,转化下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一个做一线销售的人,因为放不下面子而不敢向陌生人推销产品,如果他攻克了“放下面子”这一难关,就有可能取得好的业绩,但如果这个人坚持不要脸反而伤害了身边朋友、亲人的感情,这个成功是否仍然真的成立?但成功学只是把一线销售员成功个案进行了归纳总结,把坚持不要脸变成了成功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条件,而不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不够坚持,不够不要脸,这个就是不科学的。
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为了能搏出位吸引眼球我们会接收到好多类似“不可证伪”的观点、事情由于之前我们没接触到类似的信息,就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好像他能自圆其说但是科学的精神就是怀疑,我们应该擦亮双眼,见到一个没接触过的信息、咨询,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下,而不应该无脑的接受。
同时我们也不要为了能吸引眼球或者搏出位,就抛出一些“不可证伪”的观点、态度,去误导别人在《这才是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曾提到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伪心理学者们,利用心理学的中的漏洞,制造出了一个个庞大无比的骗子产业,即用某个个案去定义理论,把自己的固有想法强加到实验中,接着用的得出的结论再去佐证自己当初的想法,这是非常不严谨,也是非常不科学的研究方式,比如催眠减肥,激发心灵能量等,都是属于这类范畴,但科学的心理学不是如此,它需要满足
科学的基础前提--即可被检验和可被重复记住:所有科学知识都必须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可证伪性,如果没有这一点,所有的理论都是空口白话加小蚂哥微信,免费加入蚂蚁进化论社群部落与众多认知高手一起深度交流、认知迭代。
目前3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