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概念再联系)快来看
从人类文明本源出发,重塑你的认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论述!我们现在简单看一下科学和技术的分野。我在之前就讲过,中国
从人类文明本源出发,重塑你的认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论述!
我们现在简单看一下科学和技术的分野我在之前就讲过,中国文化叫技艺文化——技术和艺术文化;西方文化是哲科思维方式——哲学和科学思维方式,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和科学是两码事等到近代科学时代以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最终结合为或者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才把科学技术统合起来讨论。
在中古时代以前,科学和技术完全是两个思想通道,技术是实践在前,然后找一个理论把它贯通起来;而哲科却是相反,它是思想建模在前,然后才建一个实验室,用实践经验来检验所以科学和技术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是大家一定要分清楚的。
那么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关系呢?技术是硬态试错法,科学是逻辑软态试错法因为技术是对一个对象不断地试错,由此达成技术成果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并不知道地球磁极对恒磁铁所造成的影响,它只是偶然发现把恒磁铁悬浮起来,它总是指向南北方向,这完全是一个经验产物,而不是理论建模在前。
火药,它是炼金术士们不断地为了炼长生不老丹,往炉子里不断地添各种东西试错,然后发生意外爆炸的那个产物印刷术、造纸术,也都是工匠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发明的东西,它都跟理论建立逻辑模型,完全不是一个行为序列,这叫技术。
因此,在人类没有进入科学时代以前,中国是技术大国,在技术领域的发明超前,但是到科学时代瞬间衰落,快速衰落,为什么?因为科学是软态逻辑试错法,它使得在科学逻辑上达成一个结果,用演绎法可以扫平相关所有各面的试错效果。
而且科学是让技术加速化,前者它是技术扩大化,后者它是技术加速化因为软态逻辑实验当然要比硬态对象试错要来得方便得多同时它是技术精细化,因为逻辑建模是精密逻辑的体现,因此它能够达成缜密推演型的技术模型同时科学史技术系统化,也就是从外延到内涵,都表现出广泛联系态。
这就使得一个荒蛮的刚刚脱离黑暗中世纪的西方,在科学时代来临以后,快速在世界崛起
欧洲黑暗中世纪“猎巫运动”对女性的迫害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科学和技术是两码事科学时代奠基在上千年的哲学思绪的锤炼基础之上,这个东西才是科学在科学体系上表达一个东西,逻辑比事实更真实我一说这句话,有人就会说,这是太狂妄的唯心主义叫嚣。
我见到网上这样批判我,请大家注意它在哲学和科学上的含义我前面一再讲,我们的所有感知只不过是先验感知形式的产物我们的感知是有规定性的,我们的所有对象是感知中处理过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开篇就讲一句话,他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
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人类所说的世界是逻辑事实的总和,而不是客观事物的总和因为我们所说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我们的感知模型的产物而且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大家注意,这句话曾经不是这个表述方式,我们在日常听哲学课中听到的是这样的表述,叫“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存的”。
这个东西很容易让我们误导,因为我们所说的“合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注意黑格尔的原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什么意思?我们所谓的“现实”是逻辑模型上的现实,这叫“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我这样讲,大家可能还没听明白好了,我再举一个例子,16世纪,丹麦出现一个著名天文学家,此人名字叫第谷第谷是当年望远镜没有发现之前,人类当时最优秀的天文学家,他用肉眼观察天象持续20年以上丹麦皇室因为他的巨大贡献,专门在一个叫汶岛的地方,为他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肉眼天文台观象台。
第谷这个人非常辛勤刻苦他每天晚上严格的观察天象,把肉眼所能观察的数千颗星,包括行星运行的细微变化作详细记录他居然能够观察到行星运行轨道的八分差大家注意,一圈是360度,一度再分60分,一分再分60秒,他竟然能观察0.13度的八分差。
行星运行轨道如此细微的差别,他当时是没有望远镜的肉眼观察,而且做详尽记录可是由于第谷怀揣的是“地心说”的理念,实际上第谷是想对“地心说”有所矫正,所以实际上第谷缔造了一个“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混合模型。
他说所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转的,然后太阳带着行星围绕地球转,他做了这样一个混合模型,但归根结底是“地心说”——地球不动,免得出现地动说的困境由于他胸怀中暗含的是托勒密“地心说”的基本理念,他观察20年星象,他认为他会在天文学上有重大建树,他临死以前哀叹,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伟大的发现,结果落空。
他晚年收了一个关门弟子,叫开普勒开普勒很年轻,20岁出头,开普勒做第谷的关门弟子,仅一年多第谷就逝世了
它说明什么?逻辑比事实更真实,它表达的是人类认知模型和我们所指谓的世界模型的对应关系既然逻辑比事实更真实,那为什么所有的科学我们最终却要拿经验来检验(叫实验观察),也就是最高端的精密逻辑模型,最终却要用最低端的眼见为实来检验。
尽管眼见不为实,却要用它来检验,甚至我们把科学叫实证科学我下面简单说一下阿波罗尼阿波罗尼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博物学家,或者说科学家阿波罗尼当年把圆锥体的不同剖面做完所有数学模型,大家知道一个圆锥体,你做平行切面,正圆形,你做有倾角切面,椭圆形。
阿波罗尼当年把圆锥曲线各种模型的数学方程全部研究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
阿波罗尼把圆锥曲线各种模型的数学方程全部进行论述开普勒偶然发现了这个东西,他把阿波罗尼的圆锥曲线中椭圆模型数学模型直接抛在天空中,居然恰好就是行星的运行轨道大家知道行星的运行轨道在椭圆形模型中是很复杂的,因为在椭圆形原点上,行星椭圆形运行就有一个近日点和远日点。
行星运行到近日点运行速度加快,运行到远日点运行速度减慢单位时间中它所扫描的椭圆形扇形面积总是均等这个奇怪的数学模型,阿波罗尼当年证明完毕,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结果开普勒把这个数学模型直接扔在天上,恰好就是行星的运行轨道,分毫不错。
这一件事情让当代大哲怀特海惊呼“物质尚未出现,精神早已先行”爱因斯坦也曾经为此发表评论,说“逻辑和思辨引导事实”我讲这个典故,请大家回想我前面说的黑格尔的那句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什么意思?我们所说的世界是我们的逻辑模型塑造体我说到这,大家还应该回想一个东西,理念论是理念为真,还是事实为真?我们一般人会认为事实在前,理念在后,错了,理念在前,事实在后你抱着“地心说”的理念,你就是第谷的天文事实。
你抱着哥白尼的天文“日心说”理念,你就是开普勒的天文事实开普勒因此被称为天文历法者,也就是他能够精确计算任何行星的确切位置,因此号称天文历法者它说明什么?逻辑比事实更真实,它表达的是人类认知模型和我们所指谓的世界模型的对应关系。
既然逻辑比事实更真实,那为什么所有的科学我们最终却要拿经验来检验(叫实验观察),也就是最高端的精密逻辑模型,最终却要用最低端的眼见为实来检验尽管眼见不为实,却要用它来检验,甚至我们把科学叫实证科学既然逻辑比事实更真实,那我们为什么要用低端感性逻辑检验它呢?请大家注意理解我前面反复讲过的两点:
|第一,人类的感知跟外部世界的沟通是通过广义逻辑自洽模型实现因此如果你在高端逻辑达成,可你在广义逻辑的底层却不能验证,那么整个广义逻辑通道仍旧没有打通|第二,越原始越底层的东西,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
就是这个递弱代偿原理的规定,使得高端逻辑精密模型最终却必须用最粗疏的底层感性实验观察来验证这就是科学表面上的背反形态发生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讲逻辑比事实更真实,但你不能讲逻辑比事实更可靠,也就是你不能讲理性比感性更可靠,因为越低端的东西越具有稳定性那么我们下面再讨论一个问题,波普尔给科学做出证伪主义定义,对不对呢?粗略一看,似乎成立,但其实不对。
为什么不对?因为我们如果不限于科学事业,如果我们把认知现象拉大尺度,情形为之一变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越原始的认知越难以被证伪,越高端的认知证伪速度越快,这跟科学无关从神学、哲学、科学全系列都是如此你不能说神学不能被证伪,它只是很难证伪,它只是稳定度极高。
你也不能说此前的哲学不能被证伪,它也同样只是证伪难度更高比如你读一下我的《物演通论》,神我们是可以证伪的,因为神代偿量太大,属性和能力太高,因此它本不可能在我们的前端,它只会在我们的身后所以赫拉利《未来简史》这本书的原名叫《从智人到神人》,表述精当。
哲学上过去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被证伪,比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听懂我前面的课它是可以被证伪的,它是不能在广义逻辑上融洽的,它是不能他洽的,它只是要比科学的证伪更难,需要更多的信息量——大于一般科学的信息量,仅此而已。
而且我们把尺度再拉大,我前面已经讲过,感性比知性稳定,知性比理性稳定,即使在动物阶段都是如此因此我们把整个认知史,物演认知史,不止人类认知史,包括动物认知史,全部拉开来看,你会发现,越低级、越原始的认知方式越稳定!。
电子和质子的电磁感应比如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电磁感应肯定是最稳定的,它比感性看所有的植物叶子的那个波长是绿色的还要稳定因此证伪主义在大尺度上表现为一切认知成果越高端越飘摇这个总趋势如果是这样,那它就不仅仅是科学阶段的定义,而是整个认知史的定义。
因此把证伪主义作为科学的定义不成立是不是这样?因为“定义”是指你所讨论这个问题的明确边界在这个定义中被框定所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不能只作为科学的定义,可以作为一切认知史的失稳趋势的表达
科学危局它的基本特征叫逻辑模型在先,精确缜密形态高度可证伪性,这一个知识系统叫科学那么我们下面给出一个也不能算精确的“科学”定义,它不在我的书中表达,因为我在书中不敢表达,因为它不够精确,我只在讲课中大致粗略表达。
科学是什么?|首先,科学是狭义逻辑模型,也就是哲学逻辑游戏的产物|第二,分科治学由于它的高度抽象化和缜密精确化,因此它可以容纳更大的不断扩容的信息量当信息量扩充到一定程度,没有任何人的精力可以整顿全部其中的信息,于是人类不得不以分工的方式,分科研究这个逻辑模型的总体,是为分科治学。
|第三,高度动荡的逻辑模型由于它是人类逻辑高端产物,达到理性逻辑的高级阶段,因此它是最失稳的模型这也是波普尔说,凡是能证明是错了的学问,就叫科学的原因逻辑模型,表达科学非真;分科之学,表达科学残缺分化;动荡状态,表达科学危局。
它的基本特征叫逻辑模型在先,精确缜密形态高度可证伪性,这一个知识系统叫科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