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学网(我爱脑科学网)万万没想到
今天,“第二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我爱脑科学网年终博士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第五教室顺利举行。来自6所科研院校的10位博士生分别报告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和进展,并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关注并报名参与的人数也远超预期。
今天,“第二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我爱脑科学网年终博士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第五教室顺利举行。
本次沙龙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和我爱脑科学网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与前一届一样,本次沙龙仍然是由10位博士生报告各自的研究课题和进展,但这次沙龙报告的主讲人分别来自6所科研院校,参与单位数量较去年增加了一倍。
(部分参与沙龙报告的博士生和参会人员的合影)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本次沙龙首次推出了网络直播。关注并报名参与本次沙龙的人数也远超预期。据初步估计,报名参与本次沙龙的人员分别来自86家科研院校和单位。
沙龙开始之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来为本次沙龙致辞彭老师一贯风趣的精彩致辞,让这个在雾霾天举办的沙龙增添了不少色彩;彭老师对沙龙的学术定位和深切期望,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的气度和胸襟;彭老师对大家的诤诤教导和殷切厚望,更让到场的同学感觉到寒冬里的融融暖意。
沙龙上,各位主讲人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科研成果,现场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大家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附:彭凯平老师本次致辞的全文谢谢传鹏,谢谢“我爱脑科学网”,谢谢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促成本次沙龙的同学作为东道主,更要感谢各位远道而来参加本次沙龙的所有在座的同学们别人经常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人绝对是有信仰的也许我们没有固定于哪一种宗教,但我们有自己相信的事情,比如说,相信科学、相信知识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礼拜日”呀!今天我们来到科学的殿堂,来崇拜心目中的科学,说明我们是信仰科学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共识。
既然讲科学,那我们要讲一些科学的规矩和门道大家想一想,做科学研究需要什么?我们很多同学的第一个印象是:科学需要知识的确,我们大家都花了很多的时间,读了很多书籍,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做科学研究绝对需要知识。
科学还需要方法:我们学了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研究如何使用那些工具,比如说,做脑科学研究,就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钻研那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还要学很多统计方法、计算方法——做科学研究确实离不开方法。
科学还需要规范:我们学了很多人际规则、道德准则,建立了很多学会,为什么?是立规矩呀!所以,任何学术学会都需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做这个学会的带头人,因为他代表一种规矩,一种风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同样,我们做学术也需要规范,特别是学术伦理规则的建设。
科学还需要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大家来做的事情——沟通做学术研究是一定要学会沟通,科学没有沟通也就不叫科学了我们做学术研究的最后都要发文章,发文章是为了什么?不只是为了拿奖金、提职称,发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沟通,让大家知道你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哪些新的发现。
我们大家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这个文章发出来,其实是要让其他人都知道,我们人类在这个领域有了哪些发现和突破所以,发文章是一个科学的沟通要求,它是这个行业的职业看家本领除了发文章,另外一个学术沟通的途径是参加学术会议,我们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也是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和沟通。
所以,这也很重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Network,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大家今天来做的事:认识人、交朋友人脉、尤其是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很重要所以,学术共同体的标准,不是看文章数目或者基金申请了多少,而是要看口碑。
口碑什么意思?就是参加这样的会议,有人报告完了后,让你觉得很佩服,因为她研究做得好,工作细致,讲得又清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口碑口碑怎么来的?就是通过这样的人脉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要多参加活动,多发言,多交流——这也就是我们要创设这样的一个针对博士生举办沙龙的初衷;我们也希望能够长期将这样的活动一直举办下去,从而将北京地区、甚至更广泛地区的博士生、特别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召集起来,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术探索变得有风趣一些、有味道一些、多姿多彩一些;而不只是呆在实验室里看资料、算数据、洗仪器而已。
希望大家能多出来认识一下,交流一下科学研究也需要有人交流、认同、支持或欣赏的当然,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要建立什么样的学术风范、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学术要求等,怎么建设,就从你们开始,要看在座的各位既然这是一个学术沙龙,我最后跟大家强调一些规矩(这也是我们年纪大的人喜欢做的事情)。
科学的讨论是有规矩的,具体是哪几个规矩呢?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个,一定要真诚科学的学术讨论不像其他聚会,不需要表态,不需要表演,不需要煽情,但一定要真诚这个真诚就是你说的,一定是你自己做过的,一定是你想过的,一定是你发现的。
其实,真诚问题不只是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人品问题;个人的学术不端,会影响其他很多人的生活和命运第二个,一定要open,要开放科学跟其他领域不一样,它是要讨论的、要辩论的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学术的真理,一定是对话的产物(The truth is the properity of the discourse)”;所以,我们一定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去交流。
大家都是学心理学的,知道攻击人和评论事是不一样的;因此,别把正当的学术评论当做人身攻击第三个,要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是科学共同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权利讲述他/她的研究发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尊重,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坦率的、公开的交流氛围和交流方式。
但要注意在辩论学术问题的时候不能侮辱人格,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分寸第四个,要自觉这是做科学的人和其他领域的人很不一样的一个方面我们时刻要记得提醒自己、批评自己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是自己想错了,或者听了别人的研究报告后获得了更好的意见,我们去认真地接受,这是我们这些人需要具有的心胸——自察、自觉、自醒,看一看我们有哪些做得不对,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有面子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去否定自己——我把它叫做“证伪”;其实做科学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经常讲,有的时候我有100个想法,但能做出来2-3个我就已经很高兴了,因为往往90%多的被证明是错的。
这也是科学家需要有的胸怀和态度简单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开这样的一个沙龙:是为了要让大家过的愉悦一些、积极一些;同时,也让我们的科学变得丰富多彩一些,有趣有意义一些;最重要的是,还是要让我们中国的心理学变得更加规范一些,更加科学现代化一些。
好,这是你们的节日,你们的时间,就把话筒交还给大家!
平台顾问 | 彭凯平责任编辑 | 吴卫国执行编辑 | 张素荣
清华大学心理系 这里是推动大家 积极幸福的心灵家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