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语(二月二龙抬头吉祥语送妈妈)新鲜出炉
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又被称为\x26quot;春耕节\x26quot;、\x26quot;农事节\x26quot;、\x26quot;春龙节\x26quot;,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
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节日传说尧王 传说尧王的父亲帝喾(帝俊)共有四个王妃:姜嫄(jiāng yuán)、简狄(jiǎn dí)、庆都、常仪本来常仪的地位最低,可自从生了儿子,众人就另眼相看了庆都一直为没有儿子烦恼。
有人告诉她,神母庙求子很灵验,只要真心实意,没有不成的庆都照女巫说的,在元宵节的晚饭后,去庙里摆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仨头,双手合十,祈求神灵赐子有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天上有条赤龙,看见人间的凄惨境况,产生了怜悯之心,私下里下了一场雨。
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把赤龙压在了一座山底下百姓为赤龙求情,玉皇大帝发话说:“除非金豆子开花”到了二月二这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个老妈妈,一个劲地喊:“卖金豆子!”人们很纳闷,买回家一看,是些黄豆这些黄豆放在锅里一炒,噼里啪啦地开了花。
玉帝得知,只得把那条赤龙放了出来,贬下凡间
庆都从神母庙求子后,就天天盼着好消息一天夜里,她梦见一条赤龙追随,从此,就怀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先是电闪雷鸣,后又艳阳高照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尧王放勋聪明伶俐,从小就惹人喜爱,长大当了帝王后,每到二月二这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
帝王耕田的习俗就这样传了下来每逢过年的时候,集上卖的木版年画,“皇帝爷爷使金牛”,就是由此而来AND武则天 在我国北方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节日习俗二月二印脾 这天天刚亮妇女们就起来,她们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平地上,用硝灰画上各种不同的圆圈,圈内画个十字,在八点来钟,她们把孩子前襟和兜肚解开,让孩子们趴在十字中间,肚子帖地印脾,孩子妈妈则在圆圈旁边祷告着:“印脾十字中,龙盘圈里形,带走腹中病,肚子永不疼”。
这段祷语并不是人人都会的一般妇女的祷词是:“龙王爷、蛇仙,你们保佑我的孩子,不得大肚子食水病请龙王、蛇仙顺着硝龙画的圆圈行走,多走几遍就把孩子的食积带走消除了”
这种“印脾”的举动,是提醒妇女养育孩子,饮食有节,不知己吃生冷零食,以免孩子们得上“食积”,亦称“食水”,即腹中有硬块等症状,医生亦称此病为“痞疾”,是消化系统病症二月二熏香 二月二这天,满族旗人起大早,在仓房的粮囤子里上香,一个粮囤中插十二根金锭香或绿香。
因为把香插在粮食中,烧到香根就自消自灭不能出现意外火灾 妇女们到处上香,房山墙垛的墙缝中插香,有缝就插,因地而宜,把过年时所剩的香头或是半截香,插在墙缝中,就连房子基础石缝中也插上香她们也很注意安全,插地墙缝、石缝中的香可以不去管它,而插在窗台上、抱柱的柱缝中的香头,一会儿一察看,直到香火烧尽只剩香灰才放心。
二月二熏香,从院子各处一直点到室内,有缝就插,这一天被称为熏虫日因为大部分虫子从二月二开始动弹了,这些粮食虫、蛀虫均属害虫,各家在春头子还没等兴扬就熏起来看,妇女们认为这一熏,一年家中屋里不遭害虫。
二月二吃猪头肉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二月二剪发 正月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
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也就马虎不得了因此,在北京,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小编留言
今天就是二月二了,今天,你干嘛了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