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官网(中国科技论坛官网打不开)越早知道越好
全文阅读约5分钟天目湖畔,碧波荡漾。由中国科协指导,江苏、上海、浙江、安徽 “三省一市”科协和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在溧
全文阅读约5分钟天目湖畔,碧波荡漾。由中国科协指导,江苏、上海、浙江、安徽 “三省一市”科协和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在溧阳开幕。
面向长三角,“三省一市”科协系统和科技工作者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拉满的人气氛围带动情绪高涨,全国科学院士专家、国家级学会代表等汇聚一堂,集聚要素向心力,志在拓宽协同发展的朋友圈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盛蕾在欢迎辞中表示,常州在高质量迈进万亿GDP之城的进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增添科技创新“强动能”、扩大高质量发展“同行者”。
“期待与会院士专家围绕科技前沿新知,相互启迪灵感,集聚群体智慧,在卡脖子关键技术上联手突破,在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上建言献策,为加快形成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盛蕾表示。
时光和科技所酝酿出远比科幻小说还要精彩的世事变幻,长三角科技论坛是深入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具体举措,举办二十年来,已成为区域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所知悉,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也才短短二十余年。
当前,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突破性技术集群不断涌现,产业形态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正在开启前所未有的巨变可以说,世界经济即将进入新的历史分流节点,正如经济史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大分化那般,新的主导产业的诞生,必将开辟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崭新时代。
科技是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这已是共识今后二三十年,中国应该抓住类似像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家政服务的人型机器人、提供数字秘书服务功能的智能终端等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整机产品,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
此前,华为新款手机Mate60 Pro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今年9月25日,华为秋季新品发布会极具纪念意义,正是孟晚舟回过两周年的日子,当天下午同步直播媒体高达140多家,其阵势不亚于春晚在华为发布的9个新品中,新品的芯片技术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华为一直在美国的制裁下推进半导体技术开发和产业链合作,在科技战已成大国博弈前沿的形势下,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代表性企业,已被推到最前沿。
在卡脖子之痛已成国人心结的背景下,芯片、操作系统、AI等领域的关键性突破,寄寓了很多人躁动的民族情绪芯片投资高、回报周期长,钱投进去,没有三年甚至看不到芯片能否做出来,更别说被市场验证,“就像扔个石头出去,五年以后再听到响”。
一位企业家是这样表述的,可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敲锣打鼓能够实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依靠的是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力奋斗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也是耐力,需要久久为功。
在长三角科技论坛开幕的与会现场,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代表“三省一市”科协发言他表示,“三省一市”科协将立足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升科协组织“四服务”效能,共同推动长三角谱写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回溯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制订的《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出台,提出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携手共建、全球创新网络协同构建、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一体化推进等五大行动,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以长三角为例,已推动上海张江和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主战场目前纵观长三角其他各个城市的情况:温州已连续举办四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首个“科创中国”园区科技服务工作站落地在温州;。
2023年,无锡获中国科协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的殊荣,国家(省)级学会分别在无锡建立了14个协同创新组织;苏州将每年的7月10日定为“苏州科学家日”,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落地在相城区,开创“学会总部+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典范……
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群必然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加快推进“科技同兴”是长三角都市圈发展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书写着城市圈的机遇与未来科技和经济并不是“两张皮”,在实践层面,商业文明、现代科技的精进,让城市日益趋向一个复杂系统。
这既需要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也需要制度环境的“软件”保障,从而革除机制体制的积弊,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各个方面“怎样找出各自特点,互相促进互相融合,这是目前认知结构上最重要的事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超导电子研究所所长吴培亨表示。
此前,太湖湾科创带规划相关内容已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和《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区域共识的重要战略相信不久的将来,位于C位的太湖湾科创带能进一步拓展沪、苏、浙合作领域,实现科创带与G60科创走廊、G42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对接,成为长三角乃至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重要节点。
人是科技的尺度服务人的需求、带有人性温度的科技才有未来人的生命内在的深层需要什么,科技会“应答”什么那些不断刷新当下人们既有认知的“黑科技”,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精准挖掘如果把科技创新看成一座高塔的话,科学普及就是“塔基”。
高大壮美的“塔身”,离不开“塔基”的牢固支撑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也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当下我们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普及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实在的案例,微小巧妙的视角,让外国人看到中国科技的进步,看到城市发展的活力,从而理解中国崛起的背后逻辑和必然性。
比如苏州相城的智能联网汽车技术,一条南天成路,半部中国汽车史,可以挖掘出对外传播的鲜活故事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因时间的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长三角科技论坛是由三省一市轮流举办的,据了解,第二十一届将在浙江举办,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过利平与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交接会旗之时,俨然如同接过“接力火炬”。
科技大爆发,就像长三角众多产业大局中的一个铺垫兜底“局”,绝不是为了作用于当下的任何存在,它作为最新的生产力或生产工具,聚集共识之士,要升腾出的是未来时代流通的新符号想起盖茨,就像一个预言家,书中描绘的视频会议、手机导航、云存储、网络购物等事物,二十多年后基本都一一实现。
这足以让人惊叹,但真正引人深思的是盖茨在书中的最后一问:“我们应如何塑造未来?”只有未来永不过时。本文资料综合参考:常州发布、财经杂志、数字力场等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陶丽颖公众号:长三角参议(ID):deep20190731这是一条长跑路线,从长三角窥探中国未来
加微信可与作者交流能源产业铺路,相城又要“起飞”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