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网站(中国科普作家网)这都可以?
说出您心中的智能时代故事
您感受到智能时代的到来了吗?拿着手机动动手指就有人上门送货,面对镜头开启直播模式就会被自动美颜,各种家用电器也逐渐“通人性”了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中有负责计算的运算器,有负责记忆的存储器,有负责交流的通信基站,有负责识别的智能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了。
“数据基础设施”,支撑着我们的智能时代在我们开启智能时代美好生活的时刻,科普中国网联合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联合举办“数据基础设施”科普创作大赛无论您是IT专业的技术达人,还是跨专业的斜杠青年,或者是热爱生活的科普爱好者,都可以从您的视角来解读智能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
说出您心中的智能时代故事,还有丰厚的奖金等您拿01PART大赛主题本次科普创作大赛以“拥抱数据基础设施,开启智能时代美好生活”为主题,征集与“数据基础设施”相关的概念解读、技术分析、场景应用、未来构想等原创科普作品。
02PART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科普中国网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2支持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3总顾问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4顾问(按姓氏音序排序)李志宏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医信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卓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魏红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5主席周跃峰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总裁6执行主席张宇识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大学微电子学博士、科普作家
7秘书长张福鹏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营销运作部部长8评委(按姓氏音序排序)白 欣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玉龙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资深科普节目主持人苏国民 北京科普发展中心主任、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秘书长
王大鹏 科普作家、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宝俊 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一波 科普作家、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专家徐 颖 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网红“北斗女神”
张 扬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内容运营专家张宇识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大学微电子学博士郑永春 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卡尔·萨根奖获得者03PART参赛内容1
创作方向① 针对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点的科普解读② 数据基础设施在千行百业场景应用的科普解读③ 从与大众生活相关的各个视角,创作与数据基础设施产生关联的科普故事④ 相关科幻作品鼓励选择创作方向①和推荐选题,即针对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点进行科普解读,在评奖过程中将有所侧重。
包括数据基础设施及其所涵盖的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边缘数据存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灾备解决方案、机器视觉、智能协作等2内容形式科普文章、短视频、漫画均可;其中科普文章要求图文并茂,不少于1000字/篇,短视频时长不超过3分钟。
3内容要求① 原创性:作品须为原创,严禁剽窃抄袭② 科学性:符合普及科学知识的要求,确保技术解读的准确性③ 通俗性:通俗易懂,用普通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技术知识④ 艺术性: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04PART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3万元/作品,并颁发证书二等奖5名,奖金1万元/作品,并颁发证书三等奖10名,奖金5000元/作品,并颁发证书优秀奖若干,奖金800元/作品,并颁发证书获奖者将有机会被邀请参加2020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全球数据基础设施论坛,参观华为园区和科技展厅。
05PART赛程安排作品征集:2020年4月26日~5月31日赛前培训:2020年4月29日15:00-17:00直播地址:http://live.vhall.com/957961429线上答疑:2020年5月15日
作品评审:2020年6月5日~6月20日结果公布:2020年6月26日06PART参赛事项1.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2.参赛方式:唯一指定邮箱投稿:oceanstor@huawei.com邮件主题:科普大赛+稿件名。
3.参赛者可通过大赛主页https://e.huawei.com/topic/dci-competition-china-2020/cn/index.html报名并下载推荐选题和引导材料(可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打开)。
4.优秀参赛者都有机会成为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长期内容合作伙伴,具体信息请访问科普大赛报名页面07PART参赛作品知识产权要求1.参赛者必须保证参赛作品原创性,且保证参赛作品不出现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形,因上述侵权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参赛者承担。
2.获奖参赛者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版权授权书,因故不签署者,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获奖资格。3.以上规则的解释、补充、修改权属大赛主办单位。
来源:“科普中国”网站
END
▼近期推荐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读书日】知识就是力量 ——诗歌《我与一本书》赏析● 2020《科普研究》《科普创作》 专题学术沙龙征集●【新刊速递】《科普创作》2020年第1期●【通知】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创作活动的通知
●【报告】科幻电影和网剧发展简报(2017—2019年)●【理论】科幻的十三个关键词●【理论】科普创作经验谈——技巧、原则与怀疑精神●【荐书】科学随笔写作指南:如何写好科学故事●【国际视野】作为制片人的新一代科学家——来自瑞士的经验
● 出色的平凡 精彩的人生——汪国真和他的跨界思维● 科学写作如何推敲信息来源?● 沟通科技、艺术与未来城市——“九座城市,万种未来”展览获“深双”组委会大奖
审定:张志敏编辑:姚利芬 黄倩红排版:黄倩红▼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