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是可描述的(科学知识是可描述的对吗)深度揭秘
人心有两大特性:虚和实,动和静。更准确得说是两组特性。虚实是一组特性,动静是一组特性。一阴一阳之谓道。虚实是道,动静也是道。虚,就是空;实,就是
人心有两大特性:虚和实,动和静更准确得说是两组特性虚实是一组特性,动静是一组特性一阴一阳之谓道虚实是道,动静也是道虚,就是空;实,就是满一虚一实,一动一静都是道虚实搭配,等同于空色搭配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也属于虚实之道。
空,就是虚;色就是实实,是色,也是满。虚实搭配,也是谦满搭配。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它们都是虚实之道。谦,就是虚,就是谦虚;满就是骄傲自满,就是实。
实,就是内心满实无可加增;满,就是内心满盈无可增益;骄傲,就是内心骄傲无可增长因此“满招损,谦受益”,就是指人的内心,如果满盈到无可增益的程度,那就是一种损失因为内心自满,也就意味着,人的内心已经无法再装进去新的东西了。
人如果不能吸收新的知识,不能随着外界新的情况变化而变化,必然会越来越落后,以致于遭受损失和失败心满,无增无变,就无法弊而新成事情破弊,无法推陈出新,就必然物壮则老,就必然招致损伤万事万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永远都不会停下来,心满的结果必然会与己有损。
心谦虚,就是内心空灵而虚无,有空隙,内心自然就会有接纳新知识、新情况的空间和空隙人类的思想认知水平就是这样一点点增益起来的因此,谦虚,不是要对别人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小心翼翼,而是要让自己的内心留有接纳新知识、新问题的空间和空隙。
而不能总是自以为是,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常常以自己才是最正确的而沾沾自喜正所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自见、自是、自矜,都会导致内心自满、满盈充实、无间隙内心满实,就必然无法弊而新成、推陈出新,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
谦虚,也不是表面谦虚,而是内心虚而不实、有承载大道常弊常新的空间。心中有虚,就是心中有空,就是心中有虚无纳新的空间。
佛家有云: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人心始终是空,人心始终是色;人心始终是虚,人心始终是实空与色、虚与实,本是一体两面,彼此相互转换,只在一念之间假如我眼中看到一只青蛙,则青蛙入我心中;我心中既有青蛙,则我心即为色、即为实。
青蛙在我心中不过一瞬,则转瞬之间我心又空、我心又虚人心极大,可容万物,可广大如天地;人心又极小,一时一刻、当时当下又只能容一物我心,空是一瞬,色又是一瞬我心,空占一瞬,色也占一瞬青蛙由我眼入我心中,便是一瞬;一瞬起、一瞬灭,一瞬又至。
人心就像一个器皿,它装载的是人类的各种念想一物、一念、一滴水,人心如海,道如水心承载大海,就是承载大道现实有物,人心有念,大道如水滴水滴可影印万象、可映照万物之相人心就像承载大海的堤岸,万物之象化身为万千水滴,融入大道之海中。
一物形成一瞬,化为一念,影印为一滴水相物念滴水成瞬心中一物之念起,即为色;色转瞬为空,空转瞬又为色。人心就是这样空色、虚实,转换不休,永无止歇。
唯有心静,才能使得人心在空的位置上稍作停歇心静以空,便相当于虚位以待,用之以思虑,则必有所得人们常说放空身心、放空心灵、放空自我,可得自在,可获灵感,便在于此佛家真言实在难辨,还是道家的言语更实在一些,只是也没人继承。
空色其实就是虚实虚实之道的地位,与阴阳之道等同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人类拥有肉体和灵魂几千年来,很多人都在思考,人类的灵魂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特性?总结前人的成果,关于人类灵魂的知识,其实已经涌现了四大理论体系:一是精神,二是意识,三是灵魂,四是心;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心加以描述和定义。
这四大理论体系人们都在运用,却没有广泛传播,其根源就在于它们都还不够完善,整体不够完善,细节也不够完善。
人类的精神意识、人类的灵魂意识、人类的心灵,也就是人心,它至少拥有两大特性:空色虚实的特性和一动一静的特性古人云:多则惑,少则得心空则易得,心满则易失保持内心空灵、不着色,总好过内心满盈骄傲所谓修心,从根本上讲,就是控制内心的色相、满盈、骄傲;保留内心的空相、虚无、谦虚。
空,即是无;色,即是有无中生有,有中含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心,色也是心人心,空占一瞬,色也占一瞬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相、色相,皆是心相无论空、色,都是人类所必须的人类的日积月累,离不开色相;人类的思想智慧跃迁,离不开空相。
虚实、有无、空色,都是一回事。它是人类灵魂最关键的特性之一。
把握现实世界,需要色相;超越现实世界,需要空相能够把握现实的,都是强人;能够放空自我、超越自我的,都是高人象,可为外在;相,可为内在外在存表象,内在存真相空相、色相,皆是心相人类既要把握现实世界的科学知识,这叫色相;也要掌握心灵世界的灵魂知识,这叫空相。
无论空相、色相,都是人类生存所需的知识。只是科学知识已有;灵魂知识尚无。科学知识有处可学;灵魂知识无处可觅。本人正在写的《灵魂学概论》或许能总结出一部分心灵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