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每日科普(科学知识科普小论文)太疯狂了
科普作家是专门从事科普作品创作的人,园丁是花园里的园林工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比不知道,两者一比较,科普作家和园丁做的工作还真的很像呢!
科普作家是专门从事科普作品创作的人,园丁是花园里的园林工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比不知道,两者一比较,科普作家和园丁做的工作还真的很像呢!
搞科普创作,需要广博的科学知识,需要科普作者阅读大量的论文报告,从中寻找合适的科普选题和科普素材,进而用通俗的文字,进行科普创作,先是写出一篇篇文章,继而编撰成册、成书,正式出版如果我们把浩瀚的科技论文比作广阔的田野,相关科学知识就是遍布在田野里的绿色植物,科普作家就像其中的园丁,他的任务就是从田野里挑选合适的植物,然后把它从地里挖掘出来,做成一个个小花盆、小盆景(科普文章),然后再把这些小花盆、小盆景组装成一个独立的美丽花园(科普书籍),供游人观赏。
科普创作最重要的一环是盆栽,每一个小盆栽都是独立的所以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把一株植物从田野移植到花盆里,是不是必须要做些取舍?如果你有过移植树木的经验,应该会记得一棵树虽然不怎么高,但如果把它的根全挖出来,范围会大到令你难以想象,你会深深体会到“盘根错节”这个成语并不是文学上的夸张。
因此,千万别把一棵树的根通通挖出来,否则一定塞不进花盆
你只要挖到一定程度,剩余的细根都可以剪断,那棵树依然能够存活另一方面,如果枝叶太茂密,树木一旦放进花盆里,也会重心不稳,随时可能倾倒,所以适度的修剪是有必要的至于到底该剪去多少,则需要仔细考量,不能贸然行事。
如果剪得太多,植物很可能无法自给自足,最后枯死在花盆里
写科普文章搞科普创作也一样,需要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但你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把所有知识点都写进文章里,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你的读者大多是没有专业背景的大众,如果一下子讲太多内容,他们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而且会分散你的主题和重点。
写科普文章不能显摆,不能老想着向读者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应该完全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找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这一个点讲透而要找到这一个点,讲透这一个点,你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查阅资料上。
这就是一些资深科普作家常说的:“你要舀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准备一桶水”的道理
园丁在制作盆景时,不是简单把树根、树苗装进盆里就行了,还要根据株形,发挥想像进行构思,曾经有位园艺家把树木的枝条压弯,创立了“两弯半”的盆景艺术风格我们创作科普文章也要精巧构思,要避免平铺直叙一条线从头写到尾,应该尽量一遍遍循环,一层层深入。
就像爬一个螺旋梯,感觉上似乎是在不断地转圈圈,其实你每转一圈就升高一点,最后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因此看似重复,其实同中有异,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轻松看下去
你知道一个园艺家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是偶然从荒野寻找到造型奇特的成年树桩,他会像宝贝一样把它挖出来,经过大师精心构思,修剪、造型,选择合适的花盆,配上奇石绿植,最后打造成一盆精美绝伦的盆景艺术同样,一个优秀的科普作家,他的最大快乐也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一个有趣的知识点偶然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运用他最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构思奇巧,语言生动有趣,艺术性与科学性相融合的精巧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