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含义(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什么意思)这都可以?
历史证明,全民族重视发扬科学精神之日,就是经济与社会兴旺发达之时。
编者按: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的国家经济、民族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科学技术的内涵,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本栏目与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相衔接,主要介绍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自然科学常识、现代高新技术等基础知识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内涵及作用科学和文化一样,是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人们通常只从一个侧面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J·D贝尔纳(1901-1971)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义人们对“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只反映其某些本质特征到目前为止,还无人给“科学”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
由于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给“科学”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只能沿着历史的轨迹,介绍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概念,通过适当阐述,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实践出真知人们靠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获得知识如果所得到的知识能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即为真知因此,准确掌握“科学”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事实”和“规律”的认识。
事实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自然界的事实和其它事实,科学就是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如化学家发现的新元素,经济学家发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都是事实发现人所未知事实的人,就是科学家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理论的行为准则即为科学精神。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客观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例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古训的传世,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月晕”与“风”的关系这种反映客观事实之间关系的判断,就是发现了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知识,就是科学。
这里所说的联系或规律,也称法则,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联系。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的,人们只能发现,但不能创造。
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科学是由很多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此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科学和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药等工程科学及管理科学都比较成熟。
科学已不只是事实或规律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若干知识单元组成学科,进而组成学科群,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知识体系科学家是系统掌握和利用知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的人科学史表明,科学家不只是知识的发现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综合者。
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是在综合知识中创造、在发现知识中综合,由此成为科学家的在综合的过程中,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对已有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发现矛盾或空白,再进行观察分析、实验论证,得出新的原理,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过程。
因此,大部分辞书给“科学”下定义,都强调“科学是知识体系”,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知识体系”
3.科学是探索未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事业二战后,人们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把科学停留在只是“反映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的认识已经不够了科学研究经历了16世纪伽利略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牛顿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爱迪生(1847-1931)的“试验工厂”——集体研究时代,20世纪中期美国为实现曼哈顿计划而推行的国家规模建制的时代,现已进入国际合作模式的跨国建制时代。
有鉴于此,人们将二战后科学研究活动称为“大科学”,认为“科学是一种建制”,是国家的一项事业,企业和政府都参与其中,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很快,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使不同国籍的科学家之间密切合作,科学已成为一项国际事业或产业。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呼吁把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列入第四产业1991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为此向中央政府提出书面建议
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认识世界的功能——精神文明层面的作用改造世界的功能——物质文明(生产力)层面的作用尽管科学的表现形式是知识形态,但它必须准确反映客观现实,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科学精神。
历史证明,全民族重视发扬科学精神之日,就是经济与社会兴旺发达之时
- 扫码关注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