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有哪些方面(我知道的科学知识有哪些)太疯狂了
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科学知识的魅力在于揭示世界的奇妙许多很常见的现象经过科学解释后,往往会远超我们的想象,甚至直接颠覆我们的三观想知道有哪些可以颠覆三观的科学知识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牛郎织女与超时空喜鹊 答主@红护(15K+ 赞同)
小时候在自然科学趣味问答上看到过一个非常沙雕的题目,记忆极其深刻问题是这样的:七月初七本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结果织女苦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牛郎,躲在银河边委屈地哭泣搭桥的喜鹊心中不忍,就跑去问牛郎为什么失约。
牛郎说:孩子感冒发烧老不好,我昨天给织女发了短信,说会面日期改到七月初九,怎么?她没收到?喜鹊又跑去问织女,织女摇摇头说:完全没收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我苦思冥想各种原因,都没有想明白最后翻阅了一下答案,它是这么说的:。
牵牛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为 16 光年,也即以电磁波传递的短信息从牵牛星发出,需要十六年才能到织女星。所以仅隔一天,织女是无法收到短信的。
从此,我的三观就被颠覆了倒不是因为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天文学距离,而是因为那掌握了空间跃迁的超时空喜鹊 牛看见红色并不会发怒 答主@吴中中(4.4K+ 赞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告知,不要在牛的面前穿红衣服,因为牛看见红色就会发怒。
事实上,牛是名副其实的色盲,只能看到黑白两种颜色。
曾经有动物学家让⽃⽜⼠分别持⿊、⽩、绿等颜色的布站到⽜⾯前,结果⽜的表现都如同⻅到红⾊⼀样。可⻅,⽜并不是⻅到红⾊就会发怒。其实,红⾊刺激的不是⽜,恰恰是全场的观众。
因为红⾊能引起⼈情绪上的兴奋和激动,从而增强表演效果在⽃⽜场上,使⽜⽣⽓的并不是布的颜⾊,而是⽼在晃动的那块布同样的道理,⽃⽜⼠跑得越快,⽜眼中的他也就摇晃得越厉害,所以牛就死命地冲上来 原来我没有超能力 。
答主@图南(1.1K+ 赞同)小时候喜欢发呆,静静地趴在课桌上,看眼前出现的蚯蚓状漂浮物,瞅着这些仿佛有生命的东西。我曾天真地认为,自己拥有能看到微生物的超能力。
中二的我甚至默默给自己的能力起了称号——超眼侠(好羞耻)。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飞蚊症......想不到打败我英雄梦想的不是邪恶,而是科普!科普如下(含泪介绍):
你是否会注意到自己的视线中有漂浮物?它看起来像是小虫或者透明液滴当你想要更仔细地看它时,它又消失了转换视线之后,它又会出现你看到的其实是一种常见现象,科学界称之为 Muscae volitantes,即拉丁语中「飞蚊」的意思。
「飞蚊」不是真正的虫或者身外之物,它们就存在于你的眼球中它是一种极小的物质,投影于视网膜,也就是眼球后部的光敏组织它们可能是小块组织、红细胞或蛋白质团,悬浮于玻璃体内,随眼球而移动同时,因为「飞蚊」会不断地变形,所以人们会觉得它们是有生命的。
就飞蚊症而言,大多会被我们的大脑所忽视,不影响正常生活但「飞蚊」数目超多甚至影响视线时,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寻求医疗救助 非牛顿流体 答主@盒马(3.3K+ 赞同)非牛顿流体......没人邀俺,但俺在开椰子有感而发。
当看到一个柔软的口香糖能戳破椰子壳的时候,我承认我的牙先害怕了......非牛顿流体还有个经典的生活现象,就是当你在沙滩上用力击打沙滩时,它会变得非常坚硬,这时你的拳头没准会非常痛但你慢慢地用手指或者小棍戳沙滩时,它就会很容易松动了。
也就是:遇强则强!遇柔就怂~ 直系亲属之间不宜献血 答主@忘忧玲(800+ 赞同)来了来了,我说一个血液学方面的医学知识,绝对颠覆你的三观!影视剧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主角因伤病需要紧急输血,各种潜在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就冒出来给他献血,好像很感人的样子。
然而!近亲属之间直接献血,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可怕的 TA-GVHD(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死率曾经高达 80-90% 甚至以上!现在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是高度致命的疾病。
其中的原理是这样的:人的白细胞里有一类叫淋巴细胞,近亲属之间输血的话,有可能出现外界淋巴细胞攻击母体,而母体却不能排斥掉它们的现象这就叫「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所以,敲黑板,不要觉得亲兄弟、亲姐妹或父母子女输血的桥段很温情、很浪漫,会死人的!尤其是直系亲属之间,风险更高!。
粪臭素与茉莉花香 答主@wc-龙猎(300+ 赞同)高中化学老师上课的时候说,粪臭素可以从屎里提取出来。浓度高的时候臭,浓度低的会有茉莉香。可以用来做香水,也可以做食用香精。
食草动物也会吃肉 答主@混乱博物馆(900+ 赞同)我们所知道的食草动物,几乎没有一种是单纯的素食主义者路透社曾报道过印度的一头牛,在一个月之内吃掉了 48 只小鸡鹿会吃掉受伤后无法飞走的小鸟,还被人拍到食用野兔的尸体。
家兔吃肉对养过兔子的人来说并不新鲜松鼠也会吃肉,不管是死掉的老鼠、还是一只鸟,它们都不介意河马一夜能吃掉 40 公斤草,但是偶尔也会吃黑斑羚、幼年非洲象,甚至同类的尸体现在它们已经被食草动物除名,成了杂食动物。
大象会利用自己灵活鼻子捞鱼吃。长颈鹿爱好捕食者吃剩的骨头。这种现象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嗜骨癖(osteophagia)。
事实上,草食性哺乳动物吃肉并非特殊个案在摄像机的帮助下,从圈养到野生,从热带草原到北极圈,到处都能发现这种现象一种解释认为,食草动物吃肉就和吃土、吃毛一样,是一种异食癖在缺乏蛋白质、某些矿物质,或者有寄生虫时,它们就会以吃肉代替吃植物。
不过,许多在人工喂养下,没有明显疾病的食草动物也会对肉表现出兴趣这说明食草动物吃肉不见得是病理性的行为事实上,当我们考虑「食草动物为什么要吃肉?」时,或许可以换个思维:为什么它们要吃草?在一个陆生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提供的光能。
其次,食草动物通过吃植物,获取自己所需的能量最后,食肉动物又从食草动物的肉中获取能量
考虑到食物链每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不超过 10%,一个生态系统能承担的食肉动物数目非常有限而供养一群肉食者,就需要相当庞大的能量消耗以人类为例,世界上约有 70 亿人,同时养着 650 亿只鸡、8 亿头猪、10 亿头牛、20 亿头羊。
它们生产的肉、蛋、奶依然不够所有人食用
这决定了肉食性动物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动物必须以素食为生。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广大食草动物们对偶尔开荤的向往。
被子晒过后的味道 答主@老爸评测(1.1K+ 赞同)应该有很多小伙伴听过这个:晒被子后留下的味道源自于螨虫尸体的味道。但事实是,晒过被子的香味和螨虫真没啥关系。
上述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螨虫在高温下,蛋白质焦化发出的独有味道但是我们平常晒被子时,被子表面温度大概在 22℃ 左右这个温度甚至不足以让大部分蛋白质变性,更不要提散发出焦化的味道了即使螨虫在受热后会产生味道,那也和「太阳味」不太一样。
如果你对蛋白质被灼烧后的味道没有概念,可以取一根自己的头发,用打火机燎一下。这就是蛋白质受热后的独特味道,有一点呛鼻的焦臭味,通常用「烧焦羽毛味」来形容。
而被子晒完以后的「太阳味」是带着烘焙气息的温暖香味,显然和蛋白质的烧焦味不太一样那么这种被子晒过后的味道到底是什么?经过一系列实验和推理,我们认为这种太阳味更可能是:被子表面的人体皮脂、粉尘、染料、残留洗衣液、少量螨虫(贡献度未知,大概率极低)在太阳照射下,发生一定反应后产生的混合味道。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人味」在日晒后的味道。
互动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颠覆三观的科学知识?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