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包括哪些(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哪些方面)奔走相告
儿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发展变
儿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的学科)那么哪些人群适合学习这些知识呢?首先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他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当中会有这方面的学习。
其次是儿童、青少年事业工作者,比如早教老师、儿童保育员、中小学心理咨询师等,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会更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最后还有关注孩子发展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比任何教育都重要父母想要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就必须做到先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是儿童心理学领域比较权威的书籍,这本书自上世纪50年代初版至今,每隔3~4年就会修订一次目前插图第15版是国内引进的最新版本,书中囊括该领域近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本书很厚,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有将近600页的内容,每一页的文字量都很多,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基本上每一页都会有配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全书一共有17章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阅读。如果你正处在怀孕阶段,是一位孕妈妈,那你就可以看第三章的内容,它主要介绍了宝宝在出生之前的发展、分娩过程以及孕妈妈产后的调节。
比如出生前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胚芽期指怀孕后的最初两周,包括受精卵形成、细胞分裂以及受精卵在子宫壁上着床胚胎期是受孕后第2~8周之间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细胞分化的速度加快,细胞的支持系统形成,器官出现了。
胎儿期始于受孕后两个月,直到婴儿出生,持续时间一般为七个月。
如果你是一个0~2岁孩子的家长,可以直接看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这部分介绍了婴儿身体发展的规律、运动和感知觉的发展特点等。在胎儿期和婴儿早期有两种生长模式,分别是头尾模式和近远模式。
头尾模式一种生长顺序,即生长最快的部位总是在上端——头身体大小、重量以及特征的分化也遵循从上到下逐渐发展的顺序近远模式:指生长先从身体中部开始,然后逐渐向手足方向扩展比如婴儿是先学会对躯干肌肉和胳膊肌肉的控制,然后才学会对手和手指肌肉的控制。
婴儿期运动的发展变化有哪些?像抬头、翻身、走路,这些属于大运动技能的发展,粗大运动技能是指由大块肌肉参与活动的动作技能。
像抓玩具、用勺子、扣上衣服上的纽扣,这些属于精细运动技能,需要手指灵活性。婴儿在出生时几乎不能控制任何精细动作,4个月大的婴儿主要依靠触觉来决定如何抓握物体,而8个月大的婴儿则更可能以视觉为主导。
在婴儿发展精细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有两种抓握方式来帮助他们提升抓握能力。掌式抓握婴儿用整个手掌来抓物。钳式抓握婴儿开始用拇指和食指来抓握小的物体。
《儿童发展(插图第15版)》这本书一直被奉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典范,在世界各地众多高校广泛使用,不仅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学习资源,而且也可以为广大儿童事业工作者、儿童的父母打开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一扇窗,传递科学的儿童观与儿童心理发展知识。
我是笔墨痕,欢迎关注!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