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高考放心搜(2023高考热搜)
本期推荐文章为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的曹凤山老师发表在《中学教研(数学)》2023年第8期的《回归原点 深化基础 适应新高考——2023年
本期推荐文章为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的曹凤山老师发表在《中学教研(数学)》2023年第8期的《回归原点 深化基础 适应新高考——2023年全国数学高考试题评析》文中的很多观点对于指导高中数学教学,高考复习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引领作用。
下面只摘录了第三部分,教学启示,供学习借鉴1.遵循课程标准,深化基础理解高考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其加强教考衔接的导向越来越明显“双减”背景下的高考内容的改革,对数学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考数学试题按照课程标准命题,体现“低起点”特征,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起始题起点低、入口宽,面向全体学生,重在考查数学概念、基本方法在中学打好基础是深人学习的基石与前提,如果没有打好这个基础,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弥补将会极为困难,因此中学教学应进一步强化概念的教学。
强调对于知识、概念本质的深入理解,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做到真懂会用,掌握进一步学习的工具课程标准规定的各个知识板块的学习都应该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不能有选择性地教学,不能因为没有考过而基本不讲高考将会更加全面、深入、灵活地考查基础内容;也不能因为某年放在压轴题而过分放大某些知识板块,搞“深挖洞”走向“偏、难、怪”。
数学高考全面考查基础,又突出主干知识,体现综合性,考查“多层次”,重视难度与思维的水平大多数试题有多种求解途径,体现不同的思维层次,师生应当多关注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交叉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构建新颖自然的综合情境,展示数学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积累处理相对复杂问题的基本经验。
2.注重过程,提升数学素养切实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回归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思考、探究、总结等思维过程,不能只要结果省略过程,3 年的课程一年半不到就赶完,然后是一轮又一轮的题型复习。
教师既不能过分不放心,怕效率低就读给学生听讲给学生听、写给学生看、放给学生看、总怕学生出错,全程陪护不时指指点点;也要避免把理想当现实,把人才当成天才,认为学生看一眼就会和教师“看到”“想出”一样的内容。
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包办的多学生学习的就少,学习在于体验,没有感性的体验就没有根深蒂固直接灌输的结论就是移花接木没有生命力,没有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体验,没有接收新信息、翻译新信息、应用信息处理问题的体验,面对陌生的情境就会一筹莫展。
在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彰显数学的“根”——概念,强化学习目标的“根”——四基,突出数学学习的“根”——能力,把握解题的“根”——思维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思想”是概念的灵魂,是“数学素养”的源泉,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过程”是“思想”的载体,是领悟概念本质的平台,是思维训练的通道,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没有过程就没有思想。
2023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再次说明,二级结论、“秒杀”不会有好结果要养成回归原点思考问题的习惯,熟练通性通法,要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不断提升数学素养,以适应选拔性考试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