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中国贴吧(中国贴吧大学 矿大)
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该在选择学校时综合考虑清楚,让分数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俗称“不亏分”。因素一:院校的综合实力从院校规格上分,有“985工程”高校
往期文章链接:高考专业志愿选择:薪酬、就业率、兴趣、性格哪项更重要?人工智能首次招收本科生,高考志愿该不该报?填报高考志愿时,学校怎么选?学校名气、专业实力、办学层次和规格、所在城市……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该在选择学校时综合考虑清楚,让分数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俗称“不亏分”。
因素一:院校的综合实力从院校规格上分,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其中“985工程”高校全国共39所,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国际化水平都很高;“211工程”高校全国共有77所,同样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支持。
还有去年9月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有42所,除去原来的39所985高校,还新增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需要注意的是,42所高校存在A、B类划分,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从“985工程”高校的中流砥柱变成为的B类高校。
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则身价倍涨尤其是想报考郑州大学的考生请注意,郑大作为考生第一大省河南唯一一所211高校,分数线已经很高了,如今升级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地理优势也很明显,很可能今年录取分会涨,填报时还需谨慎!
因素二:院校的学科特色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份意见,对原地质矿产部、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九个部门所属的93所普通高等学校、72所成人高等学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但还有一部分部门办学的高校因为特殊性,依然属原部门管理综合一下,这些高校大致有三种分类:一是由其它部委划归至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尽管不规原来的部委直属,现在改为教育部直属,它们依旧辉煌并继续以往的盛名和影响力,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都是考生心目中的最理想的学府。
二是归属部门办学比如,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仍然是考生心向往之的好学校三是被划归到了地方政府管辖它们中的不少高校行业特色鲜明,甚至代表了中国行业权威,“外经贸”、“理工”、“科技”、“工业”等有鲜明时代特色。
如江苏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在公布的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榜单中,共出现了25所“双非”大学(非985、非211),预测2018年这些高校的分数线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些高校之间的差异很大,且多为行业特色型高校。
出现在“双一流”榜单中的25所“双非”大学(非985、非211)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业历史背景,它们的毕业生就业时常常受到国家部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民营企业的青睐和重视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能依据院校行业背景挑大学、选专业或许能为孩子的未来就业前景打开另一条新通道!。
而这些特色通常在院校的历史沿革中找到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此外,还可以从贴吧、QQ群等网络渠道结识本校学生了解真实情况因素三:院校所在地在选择院校所在地时,大部分家长和考生基本分为三种倾向:大城市、附近城市、和偏远城市。
大量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才是新思维,新观点汇聚的地方因此在大城市会有机会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所谓“近朱者赤”,也会开拓眼界另外大城市的机会比较多,不管是兼职、实习、还是学术会议但是,这些大城市高校在录取上一再凸显“三高”: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
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冲高冒险,不能一味看重城市,而忽略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选择附近城市,可能是认为对本地熟悉、朋友多更有安全感由于某些考生和家长紧盯省内名校,从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同等分数在省内不一定能上该省最好的大学,但是如果跳出本省,填报其他省份的高校,则极有可能增加录取的几率。
优先选择偏远城市,更多的是因为分数的原因,也不排除有考生为了摆脱家长管束做此决定在这要提醒考生,偏远的地方不是不好,而是地域差异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就适应的不管是气候、生活方式、民风习俗,都有可能成为大学以后需要面临的问题。
所以要根据自身适应能力和分数再做决定除了城市,还要看学校的位置,很多学校有不同校区,有的校区在郊区,有的校区在市中心,交通便利程度也不同。当然,哪个位置更好就见仁见智了。
专业VS院校还有一个很困扰考生和考生家长的问题,如果不能考上好学校的好专业,那应该选强实力院校的弱专业,还是选弱实力学校的强专业?其实这个问题是要分情况考虑的优先选专业有三种情况:1、成绩不高的考生,可供选择的学校层次相差不大时,应该将报考的重心、重点转向选择专业上。
选择那些不太知名但是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具有培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的学校,享受到一流的专业教育2、学校各方面情况差不多时,优先考虑专业现在有的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同学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选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学校。
3、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则应该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好规划。
首选学校的情况有四种1、分数较高的同学,应首选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也就是说,能报211/985,就不要报双非院校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因为在名牌综合大学里,资源和机会确实优势很大而且即使同学对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修双学位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同学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那些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2、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最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可选择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
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大,竞争会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3、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当地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浮动的考生。
选择一所位置较偏、所设专业又不太“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有可能提高一个批次录取每年都会有部分农业、林业、石油、地质、矿业、师范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降分录取,而那些处于专科分数段的第一志愿报考这类学校的本科专业的考生,则都顺利地被这些院校录取到相关的本科专业就读。
4、如果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可以考虑优先选学校。因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聘时学校的牌子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
上面说的是一般原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要综合起来考虑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选择如果同学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进行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
比如清华大学的名气肯定比中国人民大学的名气大,但如果同学要学新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就是首选另外,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可以确定学校例如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想做一名教师,因为需要有教学实习经验和教师修养课程,选择师范类院校会比综合类院校更容易就业;如果想做文秘或记者,在综合类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较适合文秘或记者工作。
综合整理自网络,侵删。关注本号,了解更多志愿填报技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