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画_艺术画作品
卓素铭Zhuo suming●国家一级美术师●揭阳画院首任院长●潮汕文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广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揭阳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揭阳市人大常
卓素铭Zhuo suming●国家一级美术师●揭阳画院首任院长●潮汕文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广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揭阳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
●揭阳市人大常委●揭阳市政协常委兼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大量作品入选国内外大型学术画展,“双虎”和“兰花”获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作品展铜奖和银奖;作品曾被选送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展出,十多件中国画在国际美术大展中获金奖并为中南海及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在北京、天津、香港、广州、深圳、南宁、青岛、珠海、佛山、汕头、潮州、揭阳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曾三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应邀赴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国内外一百多家媒体对其艺术做过专题介绍,出版个人画集二十多册。
《卧雪》 68cm×68cm 中国画说老虎——从卓素铭先生绘画创作想到的早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前,老虎就已存在在与老虎不可避免的冲突中,人类逐渐加深了对虎的认识,老虎的种种特征也被吸纳进中华文化中,形成表示特定意义的意象和符号。
在中国美术史上,“老虎”的主题出现得很早,如我国西北发现的四千多年前饰有虎斑纹的人型彩陶;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虎噬人卣;春秋战国时期的错银铜虎符等据画史所载,东汉即有“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画虎言论,“魏曹髦有《卞庄刺虎图》”。
宋代《宣和画谱》称:“虎则唐有李渐,本朝有赵邈龊……而包鼎之虎,裴文睍之牛,非无时名也,气俗而野,使包鼎之视李渐,裴文睍之望戴嵩,岂不缩手于袖间耶?”令人遗憾的是,唐宋画虎名家的作品并未流传下来,我们所能看到的,也只有像敦煌428窟北周匠人所绘的《萨陲太子本生故事画》中刻画的老虎形象,白描勾勒,造型夸张、拟人。
可见,在未进入工业社会之前,人们缺乏驯服、豢养老虎的技术手段,也很少有机会在野外对老虎的习性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故普通民众对老虎的认识更是长期停留在模糊、概念化的阶段,画家也难以对老虎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描绘。
在需要创作老虎形象时,工匠或画师主要依据传说和画谱口诀,再加上神异化的“嫁接”这些老虎形象经过人为加工,与现实的老虎存在较大差异,而以现实的老虎形象为题材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绘画作品则直到近代才出现。
《泉鸣虎啸》 138cm×68cm 中国画
《回眸》 138cm×68cm 中国画
《双雄图》 138cm×68cm 中国画晚清民国时期,高剑父、高奇峰、何香凝、张善孖、徐悲鸿等画家创作了大量以“老虎”作为表现题材的绘画精品,他们在对老虎的传移模写、对老虎生理结构的把握、对老虎所蕴含的象征寓意的表现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准,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这些画虎名家大多出国留学,接受科学的美术训练,并参考摄影印刷技术所带来的丰富图像资源受制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在描绘老虎时,他们不需要老虎作为“灵兽”给人间带来瑞兆,而是以老虎凶猛威武、不可欺辱的猛兽面目来象征本民族在遭到外部侵犯时的态度,号召国民反抗外敌、奋发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进步和普及,以及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大型城市公共设施的兴建与开放,大众的知识体系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了,大众也对老虎有了一个客观而科学的认识。
卓素铭的“老虎”绘画得益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他以工写兼用的技法将中国画“老虎”一科的写实程度推向了极致卓素铭的“老虎”绘画弱化画面的象征含义,而专注于如何通过笔墨,写实地表现对象由于社会外部环境的限制,民国画虎名家尚未在“画气不画形”与“素描式水墨”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卓素铭的实践并非强调西画技法中光影、体积的表现,而是通过笔墨来对老虎造型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不仅要求画家对老虎真实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有基本的了解,而且要对笔墨与造型之间的衬托、对比、穿插、融合等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清代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花卉翎毛》中论道:“凡画兽故须形色认真,不致画虎类犬,又不徒绘其形似,必求其精神筋力盖精神完则意在,筋力劲则势在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具有生气,乃非死物”卓素铭所绘老虎的情、态、势俱佳,笔墨简练,循型造势。
虎身多以浓墨勾画斑纹,并施以赭色;虎须用劲利挺拔的墨线勾出,复施白粉;点睛精到,表现出瞳孔的光影效果其老虎不怒目视人,也不是负伤或奋起一跃的紧张姿态,而多数作伏卧之状,在山石草木环绕的自然环境中显得平静放松。
可见,卓素铭对于老虎的写生能力、对老虎生理结构的理解、对老虎周围环境的营造等众多方面,都在民国画虎名家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使“老虎”图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满足了郑绩所说的“形似”与“传精神”并重的要求。
因此,谢海燕先生评论道:“揭阳画家卓素铭,今之‘虎痴’也!善画虎,深入生活,体察揣摩,状写其神态,具有表现之传统笔墨,出之生动活泼,韵味盎然”
《啸雪》 138cm×68cm 中国画
《卧啸》 97cm×60cm 中国画
《三雄》 68cm×68cm 中国画
《较量》 68cm×68cm 中国画卓素铭的“老虎”绘画驰誉海内外,这种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创作方式,背后展示出社会观念的变化伴随着民族矛盾的缓解,写实的老虎形象从国家形象的象征符号中“释放”出来,重新成为“被人观察的老虎”。
卓素铭的作品将写实的动物形象置于理想的自然环境中,这些作品又通过书画流通被悬挂于人们起居空间的重要位置,这既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以猎奇视角来观察远离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一种方式,也是现代化进程影响下所产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
卓素铭的“老虎”绘画所满足的,远不仅仅是人们安置身家、赏玩景致等功利和享乐的需求,而是现代人们在满足一般生活和耳目之娱的同时,又不断努力建构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世界,建构起一个能够使人们身心获得滋养和归宿感的“家园”。
这种建构本质上是出于我们生命和文化的需要在中国绘画史上,绘画主题的图像特征与隐含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观念关系密切,并由此形成稳定的图式“老虎”图式经历了从神异化色彩到国家形象的符号象征,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家园”的建构的演变。
艺术家将传统“老虎”图式与自然相对照,依据自己的直觉进行改造和修正,于是产生了绘画风格的变化而卓素铭的“老虎”,应是中国画畜兽画谱中的新品种,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加速“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林夏瀚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天伦乐》 97cm×180cm 中国画抛向故里心湖深处的锚——卓素铭先生的定力与持守籍贯和地域,从来不是一位艺术家固有的限定标签当人们津津乐道于画坛饶宗颐、谢海燕、赖少其、黄独峰、杨之光、林墉等潮汕籍画家这个艺术群落的璀璨成就时,也许忘却了还有佃介眉、刘昌潮、王兰若、林受益、林逸等人植根于故土的坚守,他们宛若岭东一朵朵绽放的莲花,划定着东来西往之间强悍明晰的艺术坐标。
卓素铭先生也留驻在了这一方故土,一次次与故里心意相通、脉脉凝视,沐浴在故乡的月光里出生于丹青世家,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揭阳画院首任院长的卓素铭,耀眼的工作职务、艺术头衔自不待言,艺术造诣和成就亦是斐然不凡,他的赫赫艺术履历早已呈现了这一切。
其父亲卓哲生是潮汕知名画家,卓素铭先生遂幼承庭训,又幸得王学仲、王兰若、刘昌潮、林逸、林受益等名家的悉心辅益,深造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得到张治安、林凤青等教授的教益他擅画动物、花鸟、山水,尤以画虎及孔雀等享誉海内外。
丛芳嘉卉在卓素铭先生运用自如的挥洒之下,娟妍雅致,春光满怀;卓素铭的山水画,更在家乡旖旎风光的诗情画意中,岩壑与烟岚摩擦振荡,画面别有一番君子宏阔的大气象让人感到惊艳反差的是,出身“海滨邹鲁”的卓素铭先生,却对啸震云天、威撼山岳的猛虎情有独钟。
揭阳地处粤东,正是华南虎的故乡,卓素铭先生自幼即喜画虎等各种动物虎的雄威孔武、低沉傲啸使得他爱虎、画虎至于痴迷,他用60载不辍的笔墨耕耘,用充溢着拟人化的动人表现,为老虎传神写真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卓素铭先生没有流连在荣誉的光环中,却在揭阳市画院、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的20余年间,孜孜不倦地于文化艺术中传承交流,曾先后引进、邀约饶宗颐、钱君匋、娄师白、杜滋龄、刘斯奋、林墉、许钦松、李劲堃、方楚雄、陈醉、谢志高、祝焘、洪世杰、吴团良、胡正伟、方土、林若熹等名家赴潮汕艺术交流或举办个展,为岭东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养分。
他多次发起、主办、协办岭东书画联展,热情邀请谢海燕、刘昌潮、王兰若、陈望、陈政明、吴齐等名家在乡梓参加笔会与书画作品展等雅集盛会,亲自为画家撰写大量的艺术评论并发表在各级报刊媒体中,接连举办岭东画家的艺术研讨论坛,并广邀名家在家乡名山题词刻碑,为传承和推介岭东艺术不遗余力,让岭东艺术的影响如同艺术之潭的绵柔涟漪,悠悠波及,辐射四方。
作为“艺苑园丁”,卓素铭先生言传身教,子嗣卓莎、卓愿欣然步入艺术之路并卓有建树,而薪火相传、普及美术教育也成为卓素铭先生在作画之余乐此不疲的繁复工作他多次以揭阳市文联、画院的名义,举办寒暑假美术培训班和青少年书画大赛,为培养、选拔青年艺术才俊,为各级美术院校及星河奖基金会输送人才,一批批岭东的艺术之星正在冉冉升起、悄然绽放。
他在任职的20余年间,带领美术界的艺术精英,根植于传统书画之沃土,深入生活打磨技艺,使得揭阳的美术创作有了长足的提升,艺术面貌焕然一新今日,卓素铭先生退而不休,并没有优哉赋闲,而是扬鞭奋蹄、壮心不已,通过开展社会教育、组织展览、传道授徒等多种方式,持续关注和扶持艺术才俊,使得岭东揭阳一次次成为他们亮相展演的平台。
每每出现诸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非典疫情、新冠疫情等这一类重大的公共事件时,卓素铭先生都是挺身而出,以身作则,带动美术界举办画展、义卖捐赠等活动,无私地奉献光和热他兼任多家慈善机构的名誉会长、顾问,持续热心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诠释着传统士大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潮汕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潮汕人散布在世界各地,揭阳岭东地处台海前沿,由政府主导举办的如“台湾海峡西岸四省20市书画交流活动”“世界潮团年会暨书画展”等盛大展示活动,在中国及世界巡回展出,影响颇为深远作为揭阳美术界领军人物之一的卓素铭先生,责无旁贷地从征稿评选到布展办展,亲力亲为,全力以赴,得到党政机关、潮汕人社团及民众的高度认可与颔首褒赏。
菡萏飘香才动情,卓素铭先生汲取故里的文化力量,在揭阳岭东这片艺术传统积习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肩负着赓续传承岭东艺术文脉的历史使命,在春风里,滋养发散着缕缕持久的香韵清气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必定是一口干涸的枯井,卓素铭先生的心锚,始终锚定在承启岭东上下文脉的温情故里……。
朴城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博士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副教授
《报春图》 68cm×138cm 中国画
《春风》 68cm×138cm 中国画
《雄距》 97cm×180cm 中国画
《水暖》 68cm×138cm 中国画
《池畔》 68cm×138cm 中国画
《硕果》 68cm×138cm 中国画
《双清》 68cm×138cm 中国画
《玄鹄》 68cm×68cm 中国画
《双栖》 68cm×68cm 中国画
《雄视图》 138cm×68cm 中国画
《扇舞》 138cm×68cm 中国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