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博物院_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地址
正文: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文化地标,广州新中轴线上的艺术明珠、城市艺术会客厅——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于2023年11月30日向公众开放,来打卡者络绎不绝。
要点: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打卡三要点:突显新馆特点、与广州塔同框呈现、拍出陌生感正文: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文化地标,广州新中轴线上的艺术明珠、城市艺术会客厅——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下文简称“新馆”),于2023年11月30日向公众开放,来打卡者络绎不绝。
新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宛如一朵“水中盛放的木棉花”(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是广州市花,所以又称“水中盛放的英雄花”),与广州塔遥相辉映,是全球首个五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空调区域供冷技术、电气照明节能技术、海绵城市及雨水回用技术四大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让艺术与科技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新馆内部包括地上5层、地下2层,涵盖藏品区、展陈区、文化教育与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与管理区、设备区、地下停车库和公共区域

《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使用DJI Mavic 3 Pro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摄影:周正森广州艺术博物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美博馆之一,是我国唯一集“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于一身的“双料馆”
,现有藏品330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533件(套)。
《新馆风姿》,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摄影:周正森借助小镜拍出对称美感打卡新馆,除了展品,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值得花时间欣赏、拍摄。
如何拍出精彩、拍出高级感,作者的建议是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要点一:突显新馆特点新馆独到魅力不仅在于其绰约的风姿,更在于其精巧设计带来的光影之美新馆室内所有楼层都围绕一个五层通高圆形中庭和玻璃穹顶展开,犹如众星捧月,自然光穿透玻璃穹顶从45.4米的空中洒入建筑,为内部公共空间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不同的光影给中央圆形大厅带来不同的感受,上演着一首又一首美妙绝伦的变奏曲。
拍摄时要突出新馆这一特点,可以先从一楼中庭开始,重点是玻璃穹顶和变化的光影,以及可拍出黑白调风格画面的一排镂空门接着直上五楼,这里有许多精美的雕塑,然后逐层下“扫”每一层的展馆、长廊以及弧形楼梯都是极简风格,拍摄容易“出片”。
对于一楼的镂空门,也可以从二楼俯拍,在门前有人走动时抓拍,容易拍出高级感
《新馆五层通高圆形中庭》,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作品说明:《新馆五层通高圆形中庭》,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摄影:周正森。
手机“平躺”在地面向上拍摄,使用的是超广角镜头
《穹顶线条》,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作品说明:《穹顶线条》,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
手机“平躺”在地面向上拍摄,使用的是广角镜头
《廊前漫步》,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作品说明:《廊前漫步》,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
拍摄点:馆内一楼镂空门前
《迈步前方》,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五楼作品说明:《迈步前方》,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五楼。
拍摄为剪影效果,后期处理为黑白调,画面大方、简洁,更具艺术感
《款款而行》,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四楼长廊作品说明:《款款而行》,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四楼长廊。
主体以背影、剪影的形式呈现,为画面美感“增光添彩”要点二:与广州塔同框呈现新馆与广州塔隔路相望,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拍摄时要注重“借景”,多创造机会与广州塔同框呈现广州塔是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地标,拍摄新馆时将其纳入画面,可以交待背景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互为呼应,进一步强化、放大建筑线条美感。
尤其是入夜后,新馆外墙与广州塔先后亮灯,携手演奏迷人的蓝色夜光曲,惊艳无比新馆与广州塔同框呈现并不难,站在新馆外围的西南或东南角,或升起无人机,即可轻松实现此外,站在馆内三楼南边回廊,透过玻璃穹顶可看到广州塔(塔尖部分),在这一角度拍摄的画面效果是绝对的“顶流”。
《新馆夜色》,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作品说明:《新馆夜色》,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
借助小镜拍出对称美感,选择在蓝调时刻、新馆外墙与广州塔刚亮灯时拍摄,形成冷暖对比,画质有保障
《以孔窥塔》,用iPhone 14 Pro Max摄于广州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三楼南边回廊作品说明:《以孔窥塔》,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三楼南边回廊,新馆与广州塔轻松同框。
要点三:拍出陌生感到新馆打卡者众多,想从海量的影像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拍出陌生感比如尝试使用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利用镜面反射(包括倒影),以慢门表现,拍摄或后期处理为黑白调、剪影效果等,手机选用全景、延时摄影模式(功能),易拍出新意。
使用手机拍摄时,备上一面小镜,可轻快创造新颖的对称美感由于新馆黑白灰为主的装修风格,在模特服装穿搭方面,建议以全白、全黑或黑白配出镜,沉浸其中,有视觉延伸和美感放大的效果
《气势如虹》,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作品说明:《气势如虹》,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摄影:周正森。
拍摄时使用的app是Spectre,曝光时间30s,手持,轻松、潇洒实现慢门拍摄
《玻璃穹顶之美》,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五楼作品说明:《玻璃穹顶之美》,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五楼,摄影:周正森。
使用超广角镜头,借助小镜拍出对称美感
《悠然而过》,用iPhone 14 Pro Max摄于广州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一楼镂空门前作品说明:《悠然而过》,使用iPhone 14 Pro Max拍摄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一楼镂空门前,摄影:周正森。
后期处理为黑白调效果,主体更突出,画面更简洁、唯美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打卡照片黑白调效果拼图》打卡小贴士: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停车:新馆停车场目前不对外开放,可以停车到马路对面的四季天地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 开放,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在公众号提前预约注意不是广东美术馆!作者简介:周正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微信订阅号“手机行摄”主编,超过500幅(篇)作品、文章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读者》、美国《国家地理》、iPhone全球摄影大赛等平台、机构获奖、入选或发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