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这都可以民国轶事趣闻(陶渊明轶事趣闻)

2023-08-22Aix XinLe

陶渊明传记,历史上有四篇,晋书,宋书各一版, 大同小异,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陶渊明文集》,又添一篇。这些文言文,精短得只记述了生平大概,陶渊明的

这都可以民国轶事趣闻(陶渊明轶事趣闻)

 

#文化大拜年#陶渊明传记,历史上有四篇,晋书,宋书各一版, 大同小异,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陶渊明文集》,又添一篇这些文言文,精短得只记述了生平大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自传,更只有短短几句而现代的陶传,却又都扬扬泛泛,作了故事性演义。

陶渊明传世的125首诗和12篇文赋,不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记叙了自己的一生,更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思想遗产"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者,自唐代以来,有增无衰在西方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在学术界开始传播。

捧读陶公精美的诗文,感念他在艰难的岁月中,不苟且、不虚妄的人生态度,崇敬他淳朴归真的选择和情怀,参考其传记,整理成这个不太长的篇幅,着重于陶渊明笔下的自己,并译成英文,以期更多仰慕者,尤其是海外普通人士了解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一.家世渊源晋朝,历时公元266-420年,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三分天下的动乱,在司马氏建朝后,一直没有停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氏族的拥护下,放弃了对中原北方的统治,由原首都洛阳,迁建康(今南京),称晋元帝。

史家按两都地理位置称为西、东晋,分别历时50和103年383年,东晋以著名的淝水之战灭了前秦,接着又发生了桓玄,孙卢之乱,谯纵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建国号"宋"就是在这个政治混乱,动荡不堪的时代,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出生于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

他的确切生年不详,史说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即公元365年左右他曾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故后世也有称他靖节先生的陶渊明42岁时,在给他的儿子们写的《命子》四言诗中,追述了家族的历史陶家远古的时候随着尧帝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后迁居于唐(今河北唐县),这也是陶、唐姓氏的渊源。

陶家祖先后来跟随尧的后代虞,到了夏、商朝,曾称为御龙氏,和豸韦氏,辅佐朝廷至周公灭商,陶氏作为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七族之一,陶叔成为司徒,这是个中央政府管土地、人民的官,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诗中特别提到陶叔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陶叔是历史上有具体记载的人物,他是陶渊明祖先中第一个有姓有名的人。

陶渊明为这段古代显赫的家族背景和历史十分自豪,称陶家自此历世不绝,昌盛荣光,这种功成名就的愿望和心态其实一直伴随他走到生命的终点,在多处诗中表露出来东周和春秋时代,陶家随着周朝也衰落了,这个状况一直持续了战国和秦朝,直到汉朝,才又出了个有名的人物,他是汉高祖时代的右司马愍侯陶舍。

在汉代,这是个掌管一部分军队的大官,他追随刘邦征战燕代,立了武功,封为开封侯,得到了那里的封地陶舍的儿子陶青还做到了孝景帝的丞相位置,非常显赫陶家子孙后来"枝派分散","隐居山林",这样的形容,其实就是家境又一次败落贫寒了。

到了晋代,吴国有个将军名陶丹,封柴桑侯,柴桑这块封地成了陶渊明家的老宅所在可是陶丹很年轻就过世了,没有留下什么财富,他儿子陶侃幼年丧父,跟母亲一起过着贫困的日子后来陶侃凭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接近官场,谋到一个小鱼官,又在国家动乱时挺身而出,勇担大任,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以武功封长沙郡公;曾经镇守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他就是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的母亲湛氏,历史上与岳飞的母亲一样出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 这两个典故成语都出自于这位含辛如苦,育子成材的伟大母亲,是她造就陶侃成为晋代名将陶侃在逝世前一年,上表逊位,退隐回乡陶渊明用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这样的辞汇,盛赞曾祖父在荣宠面前不迷惑的思想境界,这位曾祖父和太曾祖母的处世态度,也无疑对陶渊明影响很深。

命子诗中称他的父亲正直严明,恩惠百姓,并保持了对官场仕途的恬淡,不以得失为喜怒"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这几句诗有些语焉不详,后人说"考"字是对父亲的讳称,竟没有明确其名号,后人猜测多种,似无实考。

"寄迹风云"四字似乎也有过仕途,大概没有值得提及的事迹倒是《晋书·隐逸传》载有陶渊明叔父陶淡的生平,说他为了躲避州郡长官的征辟, “于长沙临湘山中结庐居之”,“终身不返,莫知所终”陶渊明的一生,倒有点像他这位叔叔。

陶渊明的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第四个女儿孟嘉,江夏(今武汉地区)人,祖辈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司空(相当于今天水利部长)陶渊明专门为外祖父写了篇传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描述了他风雅洒脱、才思敏捷,而又有些超然于仕途的故事和性格,成语故事 “孟嘉落帽” 即出于此公。

这篇传记中,有个细节,记载孟嘉"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推演下来,陶渊明的父亲应是娶了姑妈的女儿,自己的表妹为妻,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不仅是他父亲的祖父,也是他母亲的外公不过古代官宦一夫多妻,这几层亲姻关系,子女均非同一个母亲所出,也是可能的,但似乎没有文字记载或考据。

从陶渊明自己笔下的家世,尤其是曾祖以下几代近亲,看得出他对家族显赫功名的自豪,对建功立业的肯定,在《命子》和50岁时写的《与子俨等疏》等诗中,扬溢于对儿子们的教导,这与他多次退出仕途,是一个相反的心理状态。

二.耕读励志显然陶渊明的父辈已经衰微,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与母妹三人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从"慈妣早逝,尔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推算,母亲也过世得较早外祖父家是他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在 29 岁以前,陶渊明基本上过着恬静的田园读书生活,并受到良好的教养。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 《与子俨等疏》 )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记载,孟嘉也曾经幼年丧父,侍奉母亲带着两个弟弟生活,孝敬长辈,兄弟和睦。

孟嘉被举为秀才,曾任安西将军、巴丘县令等官职,又被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温任命为参军,但是他性格恬淡,做了几个官后,对仕途不再感兴趣,辞官回乡兵部委任的尚书删定郎,他不去就任,晋穆帝司马聃听说其美名,要见他一面,孟嘉也推辞了,辞去官职,回乡做了个清闲的县令。

他酷爱读书,每次有所感悟,便独自驾车到山上,把酒临风,沉浸在山里的清新气息中,忘记了时间和自我的存在,直到天晚才不舍而归从陶渊明专门为外公立传可以想象得到,孟嘉的处世为人,都无疑对陶渊明影响巨大,甚至是他的榜样模范,"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不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还特意记载孟嘉"好酣饮,逾多不乱。

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有人问他酒有什么好,喝这么多,答道"渐近自然"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五柳先生传》这样形容:"不知道先生是什么人,也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

他喜欢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特别爱读书,却并不去穷根究底的钻研,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饭也忘了吃"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儒家《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 ),对文、史精研,《读史述九章》对《史记》所载若干人物各有诗评,又以相当篇幅作文《天子孝传赞》,《诸侯孝传赞》,《卿大夫孝传赞》,《士孝传赞》,《庶人孝传赞》,分各阶层,从皇帝到百姓中那些英明,忠诚,贤良,孝敬友爱者,作史记性小传。

甚至对神话之类的 “异书” 也有深度研读和感悟,《读山海经十三首》诗中,毎一首都是对其中神话和人物所作的读后感在这段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博览精读和写作,奠定了陶渊明深厚的文学基础儒家的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老庄的处静无为,隐忍廻避,安于恬淡的哲学思想,双双在他脑海里打下烙印。

历史人物的事迹,尤其是两位他崇拜的前辈,也刻画出对人生憧憬的轮廓曾祖父和外公都是少年丧父,陶侃刻苦自励,成为一生少有过失的一代名将,培养了陶渊明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拟古》其三 )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

" ( 《感士不遇赋》 ) 的济世理想而帶着他长大成人的外公,更多地潜移默化了他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归园田居》 ) 的恬淡情怀,甚至豪饮的习性,陶渊明对外祖父的敬爱,远胜过对自己亲生父母,超高的文学修养,脱俗的性情品格,深得外祖父的遗传和教导。

在20岁时,可能怀着闯荡一番的想法,陶渊明走出家乡,来到仕子大夫云集的会稽、建康等地这次远足所看到的,却是仕子们空谈成风,沉溺丹药,与他从读书中学到和想象的不同官人们对这位乡下穷青年不屑一顾,讥讽他是捕鱼倌儿的后代,非常失望的他,又回到田园故乡。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的高坟,伯牙与庄周此行再难得,吾行欲何求"(《拟古九首》其八)陶渊明25岁第一次结婚成家,婚后离开了外祖父的田园乡居,回到已荒芜的陶家土地和园子,并在浔阳县城教书。

这次搬家其实是不得已,在肥水之战立下大功的谢安、谢玄叔侄权倾朝野,成为东晋掌握权力的两大氏族之一,对他们的政敌,另一氏族恒温进行打击,外祖父孟嘉曾追随恒温,也受到牵连,将所封之地内的孟家庄园没收陶渊明母子无力与权贵抗衡,只得忍气吞声地回到浔阳。

祸不单行,他的结发妻子生第一个孩子时,不幸难产,导致母子双亡离开外祖父家开始自已谋生,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独立生活的艰辛,妻儿的亡故,让他初尝生命的悲苦。

三.仕途不适陶渊明虽然文才出类拔萃,种田却不是一把好手,陶家入不敷出,生活的窘困,使陶渊明在近而立之年再次决定出外寻求官职《饮酒》其十九写到:"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

393年,陶渊明28岁左右,在家中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下,江州(今江西浙江部分)刺史王凝之看重他的才气,任命为祭酒,这大约是个相当于今天秘书之类的文职这位王刺史正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宗族后人,而他的妻子是谢安的侄女、“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所指 的女名士谢道韫。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出身庶族,在王谢氏族周围,颇受人轻视,感到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也相当于文秘),他又辞谢了,以种田为生,因为营养不良,他渐渐变得瘦弱多病陶渊明再婚,大儿子舒俨出生了,新生儿给陶家带来极大的欢乐。

又过二年,二儿子宣俟出生宣儿刚会跑,妻子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取名雍份和端佚,四个儿子都用第一字为小名,以"阿"呼这一大家子人,靠种田为生变得更加窘迫,于是陶渊明带病来到荆州,投入桓氏家族桓玄门下做属吏桓玄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并于402年(元兴元年)正月,举兵攻入建康。

陶渊明不肯与桓玄同流,他在诗中表现出依附的悔恨之意:“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和随军的奔波,始终是一种厌倦和叹息,只从吏了一年,就辞职回家。

次年,桓玄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陶渊明此时已在家乡躬耕自资:“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一年之后,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

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陶渊明又一次离家,来到原本觉得比较相投的刘裕幕下任参军(相当于参谋)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任人为亲,使他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

“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再次对入仕厌倦,眷恋田园,紧接着就辞职回乡继续贫困,耕植不足以养活一家人,405年再次谋取官职,转入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但在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他害怕离家太远,想就近谋个职位,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钱补贴家用” 经叔父和管事的人介绍,他任彭泽县令他让公田全部种秫谷,以便酿酒,妻儿坚持种粳米,以饱肚子,于是各种一半他身在县府,却怀恋乡园,心里想亲眼看着这一茬庄稼的成熟。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到任第八十一天,恰好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监查官)下来查访,属吏说"你应当穿上正装去迎接他",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小儿折腰” 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彭泽县令职务,回到家园。

这十三年转碾求生,做些小官,是他为"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日子,这些记载,都写在他辞职时所作的赋《归去来兮辞》中的序言,他终于结束了曾经的彷徨,宁肯贫困,再也不要过降志辱身,阿谀奉承,虚与委蛇的仕途生活,远离喧嚣的声色犬马,逐权争利,杀伐血腥,义无返顾地归返自然。

陶渊明的诗,都用的是农历而非朝代年份,这个细节说明他对皇朝的此起彼落,群雄纷争十分蔑视,表达了他特殊的抗争四.归去来兮这篇深情的千古名赋,写出了挣脱羁绊,获得自由的无限欢欣,试译成现代白话文散文诗:"归来啊,故乡的田园将荒芜,为何还在犹疑!既然己知我的心是被为了温饱的躯壳所驾驭,又何必独自惆怅而悲凄?感悟到逝去的无法重来,未来可把握企及,迷失的路不太远,昨天的过失可以今天补齐。

船儿呀轻轻地遥,风儿呀掀起我布衣,问行者前方何处?有些怨起这尚不明亮的晨曦!遠遠地望见了家门,加快脚步欣然奔去小儿僮仆己迎在门口,庭院曲径长满了深草,唯有那松柏菊花茂盛如昔孩子们拥进屋,桌上己摆了酒席我边饮边欣赏庭中的花木,脸上的愉快己洋溢。

凭栏南窗遠眺时,我更放下了心中的桀骜不羁,窄小的家室带来心的宁静与慰藉每日自闭门户在园中漫步,亨受独处的乐趣时而扶杖小息,眺望远方的景致,白云依恋地迴绕着起伏的山峦,连倦鸟都知道回巢安息太阳隐隐地落山了,我抚摸孤立的苍松流连躇立。

归来啊!不再宦海交游,繁俗尘世与我心相违,有何羁绊和沉溺?与亲人们聚首心话,抚琴读书洗涤我的忧郁农邻们告我说春天要来了,该到田里滾一身泥或赶篷车,或摇扁舟,幽深峡谷里寻径,崎岖山道上越岭,草木欣欣向荣,清泉淙淙长流,羡慕这世上万物生生不息,感叹我生命短促非人力所济。

唉!浪掷人生几多时?何苦委屈我心意?整日惶张要怎的?不求大富贵,成仙更不期心有所向,往而享之,弃杖垄边,耕耘田地登临东山,放声吟噫,寄情林泉,浪漫诗句随这自然界的变化而回归生命的本源,这才是天命啊,还有什么质疑!"。

归来后的自由和快乐,表现在此后二十二年中的诗赋之中,这段岁月也是陶渊明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多首是中国"田园诗"的代表作,这些诗直白朴真,如道家常,清新恬淡,如沫春风,自由安宁,如临平湖,文采斐然,千古传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其五)"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饮酒》二十首其七)"⋯⋯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拟古》九首其三)

归隐十六年后,陶渊明留下另一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精美的数百字,描绘出一个逃避秦时战乱而隐居的村落,过着理想中的与世无争,自耕自足,自生自灭的平安生活,时间就是日出日落,几百年繁衍生息,已经不知道还有过汉、魏、晋这样的朝代更迭。

这些诗赋中和谐的境界,如鸟投林,如魚归渊,身无纷争旁羁,心无功利杂尘,相融于自然之中,简朴的耕读守拙,余闲悠然的自在,这本来就是生命的真谛呀,身被枷锁的人生怎能体会得到?五.对酒当歌这期间,现实生活并非理想。

陶渊明41岁时,第二任妻子得了肺病,不幸离世陶渊明的第三个夫人姓翟,比陶渊明小12岁,贤惠能干,对陶渊明前妻留下的四个孩子尽心尽力抚养翟夫人有付好身板,农田里的活也很能干结婚两年,翟氏为陶渊明生了个小儿子,取名通佟,乳名阿通。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陶渊明曾经又被征用,任为著作佐郎,他不应命,已入不惑之年,屡次失望的经历,使他再也不理会入仕的陷阱翟夫人吃苦耐劳,有余粮的时候,都要酿些酒。

萧统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他在沉醉中忘却了贫困的烦恼,享受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的陶然自得:"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九日闭居并序》)"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止酒》)饮酒还留下不少放浪形骸的憨态江州刺史王弘想与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逢陶渊明上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宴请他陶渊明到了以后,不等王弘,和庞通之先饮。

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与他欣然相处,一同共饮九月九日重阳节没有酒,他独自到屋边菊花丛中坐了好久,恰遇王弘又送酒来了,高兴喝了起来,醉了便回屋睡觉凡是来造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便拿出来,他要是先醉,便告诉客人:“我醉了想睡会儿,你自便回去吧。

” 有个叫颜延之的,在寻陽时和陶渊明交情很好,后来当上了始安郡太守,经过寻陽,每天来看他,每次都酣饮而醉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他,陶渊明全部送给了酒家,以便随时来喝酒浔陽太守请陶渊明去喝酒,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手取下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开始喝:。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二十首》其二十)"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炳"(其十三)"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其十九)陶渊明有一张没有弦的普通琴,每逢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抱着琴作抚状,似乎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琴弦发出声音呢。

"

六.贫困不移44岁那年,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住房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这场火灾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全家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他的生活其实很多时候都十分凄苦,甚至乞讨为生,文献中却少有提及这些现实苦难的,而他的描诉,摧人泪下:"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拟古九首》其九)无蚕丝,过冬的衣服就成问题了"⋯⋯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杂诗十二首》其八)连糟糠都没得吃,过冬夏的衣服十分勉强。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乞食》),读书人要饭,不知怎么开口,主人看出其意,赠以饭食可悲的是,五个儿子都没出息,不爱读书阿舒28岁了仍然懒惰无匹,阿宣不爱文术,阿雍13岁了,连6、7都不识,阿通9岁,好吃不已(《止酒》)。

后人猜测这么聪明的父亲,怎会每个儿子都不济,可能与他过量饮酒有关即使生活如此潦倒,归来后的陶渊明,始终无悔地在灵魂上坚守着归元的初衷,诗中的自励自勉几乎无处不在,对于生命的老去和终结看得很透:"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形赠影》)"⋯⋯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答影》)"⋯⋯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五月旦作和工戴主簿》)"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自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陶渊明52岁时,贫病交加,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写了几首《挽歌诗》,其二诗中,诗人对死后可以 “鼓腹无所思” 的幻想读来又叫人心酸:。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其三"又想象送葬的场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面对死亡平淡坦然,427年(元嘉四年)11月,63岁的陶渊明黯然瞑目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在今天的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

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 "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1735年)陶姓子孙所立

结语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这个物种,除了像动物一样,肉体要生存而困于衣食外,更因我们的所谓灵智,在精神上有更多欲望带来的困扰古今中外,建功立业的大智慧者不乏其人,那些在"济世"上达到高境界的,我们不能全知每个人的精神灵魂,但我们知道,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死前后悔他辉煌而短暂的人生,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功名的追求上,死时才明白失去了生命中其它有意义的东西。

爱因斯坦后悔他对原子能的贡献,奠定了人类制造可以自毁的核武器的基础财富积累,科学技术发展都不是伦理文明的标志,对功名的欲望,虽是人性本质之一,无论对个人,集体,乃至国家而言,常助长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李聃,释迦牟尼的名字与解脱欲望的大智慧相联出世修道是看透了欲望乃万恶之源,以远离物质而清心升华,用辟谷打坐,意念凝聚之力来强身健体然而彻底的遁世,不就是不如不生吗,涅槃轮回,天堂地狱之说,对生之痛苦,寄托于死后虚妄,生命的悲观枷锁,是否更大?。

普通人,那些接受了生命的芸芸大众,面临着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困扰时,如果选择某种妥协,或是根本就麻木不觉,或随着岁月流逝,渐渐麻木不觉,是"苟活"但有卓越超群的,如陈寅恪,木心,他们身遭大难,却绝不苟且,是灵魂觉悟的代表者。

这种人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少,作出不妥协的选择,以求精神抗争与救赎,大隐于世,更默默无闻罢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艰难的主观选择,圣雄甘地是个伟大的例子,虽然"抗争"终究是对"枷锁"而言的,他们的灵魂是自由的。

陶渊明的文学才华成就了他生命的写照,昭明太子评"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宗嵘称他为 "隐逸诗人之宗"苏轼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他的诗对后人影响深远与之紧密相连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所代表的,人存在的最基本意义,以及最朴实纯真的文明,"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一千五百年前昭明太子萧统的这句结语,在今天这个浮躁,功利熏心,纷争不断的世界,对于我们普通百姓的精神修养,难道不是仍然贴切,非常适用吗?有位被称为"美国陶渊明"的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尽管他有相当的中国哲学知识,却似乎并不知道有陶渊明这个人,他于28岁时,用最有限的物质需求在野外乡间生活了两年,去品尝所换来的灵魂清澈,并写了《瓦尔登湖》(《The Walden》)记录其经历,值得现代人思考。

当然,与陶渊明相比,他只是尝试感悟了,陶渊明质朴恬淡地活到生命的终点非常喜欢梭罗的一首小诗,就用此诗来纪念、仰望、慰藉我们中国历史上陶渊明这位心灵归元的诗人吧:"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李范

2019年11月15日补记寻访陶潜墓网上查陶渊明墓地址,没有详细的路名,只说在马回岭在高德地图上,查其墓和墓地,虽一字之差,给出的是两个地方我以为陶墓就在九江市柴桑区的慈母园内,离庐山火车站仅2.6公里,于是选择在此下车。

今天临行前,再次确认其墓实在马回岭,叫出租车前往,却发现是在军事禁区之内,严肃的卫兵先说不在此,不让进,后挤眼说不让进,还露出微笑,算是确认了念及此墓曾于元代被兵乱所毁,后人于乾隆年间重修,民国时期,1921年又重修。

听说祠堂已拆,不胜唏嘘!出租司机虽小学未毕业,却是个知史明理的性情中人,专带我到陶家故居所在的马头村,这里多有陶姓人家,故址当然无存,离墓地仅公里左右倒是流连于南山脚下,荒芜的农舍田园,令我驰想陶公当年境况,若无今日国道车马之喧,其荒芜、静逸亦或千年未易,土地虽沃,池塘旱干,今秋收获无望,酒巾无着 ⋯⋯。

殃殃然,回柴桑去看慈母园内"墓",诺大的园区,以纪念中国历史上陶、孟、欧阳、岳四个伟大的母亲为主题,"陶渊明纪念馆"占其一隅,来到馆前,被"谢绝参观"拒之门外甚为懊恼之余,流连忘返于墙外,在一偏门外向内窥视,见有三人行,似官员模样,鼓起勇气,向他们申诉我远道而来,两度拜祭受阻,恳请允入片刻。

三人感动,请护工开门,竟又好说歹说,其中一青年极力相争,承诺他全程陪伴,才开关放行缘分啦!三人中两个是陶公爱好者,九江文学社团人士,另一人是市政府某局领导我们一同走了一段,馆室关闭,不能参观来到衣冠墓前朝拜合影,此墓按马回岭原墓一比一修建,陶家祠堂内遗物均移新馆内,亭廊精舍,竹林池塘,九江政府保护人文景观,不遗余力。

虽一路徒劳,所遇三友,又得见新修林园,尽慰午前失望之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趣闻这都可以民国轶事趣闻(陶渊明轶事趣闻)

2023-08-22Aix XinLe190

这都可以民国轶事趣闻(陶渊明轶事趣闻)陶渊明传记,历史上有四篇,晋书,宋书各一版, 大同小异,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陶渊明文集》,又添一篇。这些文言文,精短得只记述了生平大概,陶渊明的…

科学科学指南针检测技术中心(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官网)快来看

2023-08-22Aix XinLe178

科学指南针检测技术中心(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官网)快来看为让患者出得了小区上得了路进得去医院,志愿群体、医疗机构、居委会携手共答“超纲考题”上海有近两万名血透患者,每周规律的血液透析,是该群体维系生命…

探索探索与发现杂志(探索与发现杂志订阅)学到了吗

2023-08-22Aix XinLe171

探索与发现杂志(探索与发现杂志订阅)学到了吗6岁+的孩子可以看哪些书?大多数家长可能脱口而出:绘本、图画书;少部分家长会说:中文书。英文读物?想都不敢。这是因为很多父母觉得:起码得看得懂书…

科学打印机驱动之家(驱动之家天梯图)这都可以

2023-08-22Aix XinLe63

打印机驱动之家(驱动之家天梯图)这都可以在下刚刚从知乎转战头条,还请多多关照哈!首先,我要先梳理一下,现在国内能买到的品牌。第一部分,欧美系一.惠普惠普是老牌电脑生产厂商。…

科普6级答案(2023大学日语6级答案)满满干货

2023-08-22Aix XinLe189

6级答案(2023大学日语6级答案)满满干货2023年高考已过去一周左右,2023年高考日语真题终于出炉!在此之前,第六时限老师分享过高考日语听力、高考日语作文、高考日语单选等部分,今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