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趣闻轶事的解释(辛弃疾的趣闻轶事)
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过横戈立马的戎马生涯,是个不可多得将才,在平定内乱,治军打仗方面多有建树;他又是一代文豪,确立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并将
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过横戈立马的戎马生涯,是个不可多得将才,在平定内乱,治军打仗方面多有建树;他又是一代文豪,确立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并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这个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号稼轩,有“词中之龙”之称。
靖康之难后,南宋偏安一隅,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归金管辖辛弃疾幼年时,他的祖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使他早早就立下了收复失地的志向,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公元1161年,辛弃疾参加了耿京的抗金队伍,为掌书记。
不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辛弃疾带领五十余精骑,于夜里冲入敌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张安国,将其押入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置辛弃疾也因这一壮举而名声大振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本来希望能尽展其雄才将略,征战沙场,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然而,“符离之役”失败之后,南宋王朝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辛弃疾请缨无路,从叱咤风云的少年将帅,变成了“和泪看旌旗”“试弹幽愤泪空垂”的失落英雄辛弃疾在用武无地,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对词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成为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辛弃疾独创出“稼轩体”,词的风格特点是雄浑豪放,在词坛上和苏轼并称,继承了苏轼豪放词的风格,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稼轩词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因此,稼轩词也被人们称为“英雄之词”。
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和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如《满江红》里写的“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贺新郎》里写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辛弃疾词作品的另一方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他对村民生活和山水风景作了多角度的素描,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如夜行上饶县黄沙岭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飘泉居所写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都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南宋历史上,辛弃疾是个杰出的人物,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也不失为一代宗师他手中无剑,便化笔为剑,字字铮铮,豪情万丈他的词既抒发了自己的未了的宏愿,又表达了心中的苦闷至今,在辛弃疾的字里行间,我们犹可以看见一个铮铮铁骨的英雄豪杰,正挥剑遥指北方,猎猎的劲风吹乱了他的须发,但吹不散他不灭的斗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