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现代趣闻轶事(苏轼的趣闻轶事简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生于公元1037年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人。生性放达,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生于公元1037年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有道家风范。
苏轼画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那么如此高能的苏大咖是如何练就的呢?自幼聪明好学的苏轼年轻时,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地骄傲了起来相传,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上联是:识遍天下字;下联是:读尽人间书这字里行间中无不透着一股“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气。
如此一来,便引得过往路人议论纷纷,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海口夸得太大了
黄庭坚画像不久后,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见了苏轼后便说道:“你好,苏大才子,听说你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轼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他问问题,心中自是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再看这位老者,没有说话,笑盈盈捧过一本书来。
苏轼接过来后,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紧接着,苏轼越往下看,生字越多于是,脸上开始红一阵、白一阵,不一会脑门上开始冒汗了老人看到这幅情景后便问道:“你好,苏大才子,你这是怎么啦,这些字连苏大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含着深意似的笑盈盈地离开了,而此时的苏轼好似呆若木鸡,都忘了要送客。
对联字画缓过神后才恍然大悟,赶忙去改写了贴在门上春联改写后的春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态便是他无知的开始啦!为人可以争取第一,但不可有自己就是第一的心态啦进士及第为官后的苏轼虽然不再有狂傲之气,但多少还是有些自负啦。
话说,有一天,大学士苏轼同志前去拜见时任宰相的王安石,可巧王安石不在,但见其书案上铺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王安石画像苏轼看后,暗笑王安石胡说八道,菊花谢了只会枯萎,哪里会落呢?于是就在后面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随后便不屑地走了,王安石回来后看到纸上被人加了两句话,一看字体和内容便知是苏轼所为,微微的笑一下。
不久,苏轼因案件牵连,王安石把苏轼贬任黄州,还亲自给苏轼送行,同时出了三个句子让苏轼对第一句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那一年闰八月,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出苏州金阊门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中间有一个叫半塘的地方,苏轼不久前曾路过此地。
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苏轼也游览过。虽然是大才子,可一时也对不出来。
苏轼词王安石笑着说道:“不必急着对,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不迟”赴任黄州的苏轼因闲来无事,生性豁达的他在公务之余,为了贴补生计,便带领家人开垦了一块城东的坡地,“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在此时起的这一年,黄州的重阳节前后一连刮了几天风,苏轼到后园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却一朵没有。
此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少,还嘲笑别人,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后来,苏东坡被调回京师,在途中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触动灵感,对出了三联中的一联王安石的上联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苏轼的下联是: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苏轼塑像哈哈,轶事,轶事啦!不足为信,可这轶事中的某些深意却是真意啦!东坡轶事轩辕狂言识遍天下字,妄语读尽人间书。始见黄花满地落,觉知万物各自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