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苏轼在黄州的趣闻轶事(苏轼的趣闻轶事100字)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一年秋天,苏东坡到丞相府见王安石,不料王安石外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一年秋天,苏东坡到丞相府见王安石,不料王安石外出未归,他见书案上压有一纸素笺,上书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墨还未干,一看便知是王安石的手迹苏东坡吟毕大不以为然地自语道:“菊花深秋开,最把严霜耐,不似春花堕落,只在枝头凋萎而已!荆公此诗谬矣!”于是,他诗兴大发,就大笔一挥,紧挨着王安石诗的后面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题毕等了许久,仍不见王安石回来,苏东坡便离去王安石回来见到素笺上苏东坡续的诗后,不由哂笑道:“子瞻真是乱弹琴!岂不知屈子的《离骚》上就说过‘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花是要堕地而落的年轻人自恃聪明,却又知之甚少,妄加评论,实可堪悲!”。
不久,苏东坡就被王安石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年重阳节,苏东坡与同乡好友陈季常一起在后花园里观赏菊花主客坐定,轮番把盏劝酒,吟诗助兴苏东坡见满园秋菊盛开,争奇斗艳,更显勃勃生机,他触景伤情,想起被贬的经过,不免心中闷闷不乐,便与陈季常谈起了王安石的《咏菊》诗。
东坡说:“王荆公云“吹落黄花满地金’,真是让人费解!这秋菊不比春花,只会枯萎于枝头,哪会落英遍地?”谁知陈季常却说:“王荆公观察得仔细,他的诗很符合实情,这黄州的菊花就有这个特点,风一吹就要落地的!”苏东坡不信:“我活了这么些年岁,走过不少的地方,哪见过落地的菊花?”话刚说完,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吹得满园菊枝摇曳不停,盛开的菊花纷纷飘落,霎时菊朵满地,园中好似铺了一层金黄色锦缎。
见此情景,苏东坡惊得目瞪口呆,这才明白王荆公的“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凭空写来,也悟出王丞相将自己贬到黄州来的良苦用心,想想自己胡乱续诗的莽撞举动,不禁羞愧万分从那以后,苏东坡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自己没弄清楚的事,再不敢轻易提笔写入诗文之中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