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端午节的趣闻趣事(端午节趣闻一段话)
月度征稿丨端午趣闻
月度征稿端午趣闻
记忆里的端午节,发生了许多的故事孩童时骑着父亲肩膀看赛龙舟;大型赛事上喜闻乐见的趣事:咸粽子与甜粽子的PK争霸赛....相信海逸人都有着自己有趣的端午故事小编精选了三篇文章,让我们共同了解端午趣闻。
凡是别急着开喷,让子弹飞一会儿—— 吴俊坚事起因是这样的:前几天,广州国际龙舟赛决赛现场直播,大家都看到几条参赛的龙舟还没有退齐到“起跑线”就吹哨起步了然后匆匆切掉直播信号收场冠军花落谁家?有排名,没颁奖,没有结果的结果。
这个决赛结束没几分钟,网上的吐槽就铺天盖地了好就好在这是广州,也没有删帖删视频之类的举动除了讲怪话说广州丢脸丢到国际上之外,更多的人是本能地猜测,有黑哨!一遇到涉及赛事不公的情况,人们第一反应就是黑哨这是不折不扣的阴谋论先行。
然而,没有确凿证据,我不接受黑哨的说法总不能用没有事实根据的一个猜测,一个怀疑,一个推论去审判组委会和裁判,只能够看成是发令员和裁判员以及组委会的工作失误那么,既然不是黑哨,怎么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近日,通过当年的老记者陈扬老师采访广州市龙舟协会的秘书长古先生,做了一次事情的真相还原。
有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是不知道的,相信也是吃瓜群众忽略的,就是70人四十多米的龙舟,在湍急的水流中,很难做到进退自如,更加难的是刹住车停在急流中不动再加上参赛队伍的各种心理活动,各队在起航线上“取齐”这事就难上加难了。
从流出的直播视频中我们也看得清楚,不管组织方如何竭力呼叫驱赶,甚至出示了黄牌,但是其实几乎没有一条船回到起航线,不同的只是离起航线有远有近而已还有一个事实我们不知道的是,传统龙决赛的时候,封航的时间已近结束,取齐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等不及了。
这也许是还未取齐就发令的重要原因这个我是猜的,并不是古秘书长说的网上有人质疑为什么不重赛,这也是我原先的疑惑,来自网上的评论已经有人指出,有的队伍已经匆匆离开现场,无法召回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赛果组委会现场研判裁定的结果是:本次决赛不排名次,不计成绩,因此也就取消了颁奖礼。
网上流行的那张排名表只是一个工作记录事实上组委会没有宣布决赛的名次还有一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结果,组委会向参赛队伍各赠送了一只两百斤重的烧猪和一坛五十斤装的酒这是组委会对参赛者的感谢,也是对广州龙舟习俗的尊重。
意头很重要广州就是广州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事实逻辑判断,组委会现场研判的结果是不排名次,不计成绩,黑哨之说不攻自破组委会的最终裁定,维护了终局的公平没有任何人在偷步抢跑中受益不按规则参赛,每支参赛队都吃了亏。
如果说,起航线的没有取齐是事情的起点的话,组委会的最终裁决则是事情的终点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多事情与人们第一反应的想象相去甚远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凭着网络的添油加醋就可以想象得出来许多重要的事实都被淹没在情绪泡沫的下面。
在所谓网络舆情中,有些失实是难免的,但也有出于各种情绪和心思杜撰出来的虚构而杀伤力最大的往往就是这些想象和虚构不管什么时代,去伪存真,没有什么比探知了真相或者接近了实情更加令人高兴。
端午往事 —— 黎志洪热浪来袭,蝉鸣不绝于耳“房东”们在炎炎烈日下进行龙舟赛,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首歌谣,那段往事......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啊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啊,阿妈佢叫我去睇龙船,。
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我拎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咗几多只啊?我有只风车仔,佢转得好好睇,睇佢氹氹转呀,菊花园,睇佢氹氹转氹氹转又转。
“老豆,快D行去起点啦,比赛就来开始了!"这是一段关于端午节、童年、父亲的记忆每逢端午节,我都异常兴奋,因为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又来了村里的氛围十分浓厚,夜练的划桨声与划手的呐喊声,配合鼓点此起彼伏.
老爸会在岸边和我一起看着夜练的同乡,边指着边说这个是谁谁谁,那个是谁谁谁,甚是兴奋,老爸平时是一个话少的人,但是每次端午节,都会滔滔不绝地“解说”一番到了正式比赛,岸边已经围满了群众,身高没有优势的我着急地蹦跶着,老爸二话不说把我拎了起来,我双脚一搭,完成了“骑脖马”。
30几度的高温下老爸已经汗流浃背,但是丝毫没有放我下来的意思,在他看来,我高兴,他就高兴蝉鸣声戛然而止,画面从脑海中渐渐模糊,淡去......我想大多数的父亲都是这样吧,远行了,偷偷在你包里塞钱;下雨了,默默在校门等你放学。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也会做错很多事情,照顾不到位,也要请你原谅”。这段台词,大概就是每位父亲的缩影。待蝉鸣再起,“骑脖马”看龙舟赛的画面,也会再浮现。
咸甜粽子之争——黄桂媛前有豆腐脑的“甜咸之争”,后有元宵汤圆的“正名大战”,如今,端午大战再次引爆互联网又到端午时,每年的这个时候也会格外想念一种味道,那就是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吉祥物”但有意思的是,跟认知中“南甜北咸”不同,在粽子口味上,却是北甜南咸。
早期粽子的咸甜特征并不明显,据说有记载称甜粽子比咸粽子诞生的早,在古代甜粽一直占据“C位”,每逢端午粽子节,都是甜派和咸派相争的时候,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记忆里最有仪式感的非北方同学莫属。
每到端午前一周,宿舍门口放着一把把的艾草,一整天都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很香很纯很浓烈。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这股清香让人觉得端午离我们是如此近。
在端午节的前一星期,是大家收到粽子的高峰期端午节当天大家纷纷把家乡的粽子拿出,面对天南地北的粽子,宿舍的辩论赛就此开始北甜派代表申请出战张同学:“要说粽子,咱老北京人最爱江米、黄米、小枣做成的“二米粽子。
”吃时沾白糖,并加上玫瑰汁木樨卤,味道香气宜人!
李同学:“我们的陕西蜂蜜粽子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味道更是一绝啦“撒上蜂蜜、桂花酱,怎一个好吃!
南咸派代表申请出战叶同学:“广东美食之都,粽子当然是好吃!不仅有肥瘦猪肉和半边咸蛋黄等,料多多当然超级满足!
郑同学:“福建当然不甘示弱,在南方粽子里当然是YYDS!靠近海边的我们自然离不开海鲜,虾米及卤肉自然少不了!
咸甜之争本就是个玩笑,随着互联网的发酵成了一个互相调侃的由头在现实中,南方与北方早已经没有了明显界限,而我们随着毕业之后越走越远,再见一面更是难上艰难时光飞逝,记忆永存,如今端午又至,再一次想起了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南北甜咸粽子。
图片:文化君文案:吴俊坚、黎志洪、黄桂媛(排名不分先后)校对:文化君排版:文化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