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趣闻是啥意思(趣闻笑谈的意思)
在法国,每年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农业展会,在这场盛会上,人畜一堂,好不热闹。最重要的是,这场盛会绝非只是个农业展,还是个法国政治的“斗兽场”,怎么回事?
点击蓝字可关注品牌农业智库导语:在法国,每年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农业展会,在这场盛会上,人畜一堂,好不热闹。最重要的是,这场盛会绝非只是个农业展,还是个法国政治的“斗兽场”,怎么回事?
法国人本质上还都是农民一年一度的巴黎国际农业展便是个明证巴黎国际农业展号称“世界最大的农场”,每年9天左右展期平均吸引近70万观众2015年的参观人数为691000人,参展农户1050个,来自22个国家;8个展厅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各类参展牲畜4000多头。
并要从中评选出法国最美奶牛﹑最靓丽骏马﹑最华丽公鸡等畜类之“最美”,可见法国人对美之追求是何等的极致! 照理说,这种熙熙攘攘﹑人畜同堂的超级农业大展在某一个农业区域的乡村举行是最合适不过了然而可不法国人偏偏要兴师动众,不惜花费巨额交通运输费用,把一个活生生的农村整个儿搬到最繁华的巴黎市区,让城里人象过节似的过把“乡村瘾”。
农业展绝非只是农业展,还是个政治“斗兽场”然而,巴黎国际农业展却又绝非只是个“农业展”首先,它是一个法国政治的“斗兽场”:每一个法国重量级的政治人物,无论属于左右哪个政党,如要赢得大选胜利,“巴黎农业展”则是一道不能绕过的“坎”。
赢得农民的支持,是每个法国当政者政治资本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因此,无论是急于爬升的“小狼”,还是业已功成名就的“大象 ”(法国媒体对左右派政治家的习惯称法),每年都要为在农业展上的“亮相”作秀煞费苦心:除了与政坛对手比参观时间长短–通常平均四小时以上–之外,还得精心安排哪一天以及哪个时候出场,以便避开某一人物,或者吸引更多记者和观众的眼球。
享有“拍牛屁股能手”的希拉克而这一方面“技艺”最高超,也最令人信服的,则莫过于已在2007年卸任的老总统希拉克了40岁时曾担任过农业部长的希拉克熟谙农民选票对选情和政局的重要性,从来都把参加每年的农业展当作头等大事,决不放过一次机会。
在1995年至2007年12年总统任期期间,希拉克不仅每年都亲自为农业展剪彩,而且每次都会在各类牲畜和形形色色的农产品摊位前流连忘返,逗留至少四五个小时;除了与参展农民握手寒暄问候,品尝各种土特产之外,还得“爱屋及乌”,赞美农家养的牲畜或腌制的火腿,其功夫之娴熟老到,以致享有“拍牛屁股能手”的美誉。
有论者甚至认为希拉克当年之所以能当选总统,靠的主要就是“拍牛屁股”的功夫希拉克自己也曾有过一句名言:“总统侯选人的成败在牛屁股上见分晓!”据说,1995年希拉克竞选总统那年,他在右派阵营的竞争对手﹑时任法国总理的爱德华•巴拉杜曾一度在民意调查中遥遥领先,气势大大超过希拉克。
但后来就是因为在巴黎农业展览会上,有点奥斯曼贵族气派的巴拉杜居然戴着白手套拍奶牛屁股,一下子与赤手抚摸奶牛肥臀的希拉克形成明显对照,并激怒了在场的农民,从此民意一落千丈,在第一轮投票中便败北出局而希拉克上任后,对把他推上总统宝座的农民感激涕零,每年在农业展拍牛屁股也拍得更为真诚卖力,给法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即便是下了台后,希拉克还对巴黎农业展依依不舍2008年2月26日,退休已近9个月的希拉克在树林般的麦克风和摄像机的簇拥下,又出现在巴黎农业展一时间,“Chiracis back(希拉克回来了)!”的消息在巴黎农业展各个展厅不胫而走,引起人群的好奇与围观。
那一天,虽然总统头衔不再,但风度仪表依然如故的希拉克照例从一个摊位到另一摊位,一路见手便握,见牛屁股就拍,而且香肠﹑奶酪﹑啤酒﹑瓜果,来者一概不拒,还时不时大声宣称“来这儿真高兴!”希拉克在各展厅足足转了近四个小时。
据目击者称,希拉克所到之处,不仅农民们象老朋友似地欢迎他,连奶牛们对他都相见如故,显得格外兴奋,展馆里屡屡出现老奶牛和老总统互相凝视﹑“相看两不厌”的那种难舍难分的动人场景除了在场的农民们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之外,政治评论家们也都一致认为,希拉克那次在无任何官职﹑也无任何政治利益可图的情况下,依然如此钟情于农业展,说明他对农业和农民真有感情。
那一天,“猪之友”俱乐部的农民还向希拉克颁发了“猪之友”会员证……
不仅是政治新闻的“发源地”,还常常发生各种丑闻和趣闻每年的巴黎农业展除了展览期间成为法国各类媒体国内政治新闻的“发源地”之外,还常常会发生一些与政治人物有关的风波或趣闻轶事,在法国历史上成为笑谈的资料或丑闻。
明星公牛的名字撞上美女政治家的芳名比如,1988年,在农产品总竞赛中,一头缅恩昂茹种公牛以1922公斤的重量打破了世界公牛体重的纪录,而他的名字却常常会博人一笑,因为他叫“罗雅尔”!萨总统与平民布衣当街对骂
而最近十年来,发生在巴黎农业展的最著名的政坛“丑闻”,大概要数2008年第45届展览开幕式上发生的令全法国人瞠目结舌的时任总统的萨尔科奇与一位平民布衣当街对骂的罕见事件了。
当时事件原委大抵是这样的:当时上任不久的总统萨尔科奇上台后矢志要与包括希拉克在内的前任“决裂”;所以曾一度考虑改变每年都由总统为农业展剪彩的习惯,以避免在展览会上与他在感情上并不那么亲近的农民作过多的周旋。
哪知风声刚露,便引起法国最大的农业经营者公会全国联合会的强烈不满:总统不参加农业展,岂不是“国将不国也”?萨尔科奇深知得罪农民将后患无穷无奈之下,只好循惯例出席开幕式,但决计在参观安排上改变以往做法,先在展馆所设的牲畜“竞赛场”发表一番农业政策演讲,然后只花几十分钟时间匆匆看几个展台,摆一“亲民”姿态走过场。
然而,就在萨尔科奇匆忙地和人群寒暄打招呼的时候,却遇到一名不识时务的“刁民”,居然拒绝与总统握手,要总统“不要碰我”萨尔科奇虽贵为总统,但在无礼“小人”面前也毫不谦让,便脱口而出:“那你滚开!”那人也不甘示弱,回敬道:“你玷污了我!”萨尔科奇于是便脸带怒气骂道:“casse-toi pauvre con(去你妈的,混蛋)!”。
这一过程虽只持续几秒钟,但都被一位在场记者摄录下来这短短45秒的视频当天被发布在《巴黎人报》的网站,到第二天下午,就已被70万网民观看事发后的短短几天之内,那个视频短片早已传遍全球,点击量超过数百万;“casse-toi pauvre con(去你妈的,混蛋)!”不仅成为那一届巴黎农业展的标志性事件,而且几乎演变成受全球关注的法国“国骂”:
更有机灵的好事者于第二天就抢注了各种后缀的“cassetoipauvrecon”域名;网上也一下冒出无数个“恶搞”视频来而且,有一段时间,不仅以“casse-toi pauvre con(去你妈的,混蛋)!”为主题的文化T恤和其它衍生产品在法国热销,而且有不少左派人士把它作为抗议萨尔科奇的一句“口头禅”,也曾引发过好几起“对簿公堂”的司法争讼……。
第二年农业展开展时,有一位法国巴尤(Bayeux)的参展饲养农户非要把他的一头母猪叫做“casse-toi pauvrecon(去你妈的,混蛋)!”,弄得展览主持人非常尴尬,不过最后还是改了名字2012年败选后还想在2017年卷土重来的前总统﹑现任法国“共和党”主席萨尔科奇在2016年年初出版了一本题为《终身相随的法兰西》的书,对这一在全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表示反悔,认为这是他5年总统生涯中最重大的行为失误之一,损害了总统职位与形象。
法国人对农业展的热爱来源于对农业的“情结”当然,这些都是无关宏旨的“农业展”流言与琐事;不过,人们大概也可以从中隐约见出上至总统﹑总理下及平民百姓的法国人与农业和农民的那种自然的亲近关系这是一种可称得上“情结”的情感关系;它千丝万缕,几乎触及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早上起床喝的牛奶﹑吃的羊角面包﹑中午在小酒馆饮的红葡萄酒,直至晚餐的最后一道奶酪,法国人很难离得开来自他们称之为“风土”的各种农产品。
法国人评论起葡萄酒或奶酪时,那种对“风土”与品质间关系的注重与强调﹑那种神情与语调之专注和投入,以及所用的那套词汇之细腻和准确,常常给人某种宗教信仰般的虔诚甚至狂热感,决不是一个非法国土生土长的人所能完全理解和体会。
它表达的其实就是法国人与“风土”的无法切割的联系,或者说某种法国人的“农民意识”
的确,可以这么说,法国恐怕是世界上极少见的“农民”一词不仅不具有贬义,而且还能顷刻引起“市民”的好感或亲近感的国家究其原因,大约是每个从上个世纪下半叶起陆续进城当了“市民”的人大多没有“忘本”,没有因产生莫名其妙的“高贵”感而鄙视或厌弃“故乡”和“故土”。
这也可解释为什么巴黎农业展能在上上下下各阶层法国人心目中占居这么重要的地位法国人对农民的敬重除了人们不忘自己曾是农民之外,还因为农业迄今依然是一个法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重要经济部门尽管农民人口已只占法国就业人口的约4%,而且农业生产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PIB)中的比重也从1959年的10%下降到了2014年的1.7%,但是法国农业仍然实力雄厚,是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和欧盟最大农业国。
法国还是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达116亿欧元;2014年,法国的农业总产值是730亿欧元法国的整个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业耕作者﹑农业受薪者﹑种子﹑肥料﹑植物病害控制产品﹑农业设备﹑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业合作社等等–共有长期就业人口近150万人;据2014年统计,全法国共有47.5万家农业经营机构,其中有20名以上雇员的私营农业企业或合作社3000家左右。
法国的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近80%这就使得只占就业人口4%的农民与国土﹑社会﹑经济与环境形成了一种新颖的关系,农民的任务已不局限于耕种养殖,而是也承担着某种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职能;此外,农业人员也肩负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手工业﹑农村文化与体育活动等社会职能以及各种对区域平衡发展必不可少的近邻服务。
而对于在乡村拥有别墅的约十分之一法国人来说,他们与农民的联系则更是直接和具体很重视并致力于把这这种农业情结传递给下一代法国人不仅自己眷恋乡土,而且还重视并致力于把这种情感传递给下一代每年一次的巴黎“农业展”便是法国人向平时只能在超市里见到切成块的牛排和被肢解的鸡腿的孩子们展示活体牲畜和亲近农民与农业的难得机会。
巴黎农业展的这种教育职能大概也是使这一展览得以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而组织者为此也应当说是煞费苦心首先,展览日期的选择–每年的二﹑三月之交,也即正逢中小学放冬假之时–便已体现了对青少年儿童观众群体的特别关注;其次,在展场的设计安排上,更是匠心独运,贯穿许多新颖的展览艺术创意,使本来很可能因人畜﹑动物粪便与褥草混杂而臭烘烘难以近身的场所,被布置安排得井然有序,令参观者不仅处处感到自然﹑自在,而且产生一种与参展动物或物品交流﹑接触的欲望。
而青少年儿童特别能接受这种既充满乡村集市欢快气氛,又具有强烈现代性并寓教于乐的展览方式难怪每年近70万参观者中近十分之一为儿童 巴黎国际农业展每年都有一个与时事紧密相关的主题,比如,2016年以向参观者提供一种“公民农业与食品”的视野为目标,邀请所有参观者和公民共同思考农业在社会和未来政策选择中的地位;特别是促使每个人思考诸如“我们到底想吃什么?”﹑“如何成为我们各种选择的主体?”﹑“如何使我们想要的和我们所做的两者之间连贯一致?”等基本问题;试图通过这些思考,呼吁每一个公民通过改变自己的购买和消费习惯,唤醒责任意识,促进法国的农业与食品产业链的演变,并以此消解法国农业目前面临的严重危机......
由此不难预料的是,虽然因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以及美国和世贸组织的压力,法国农业未来将会经历痛苦的转型危机,但是,巴黎农业展可能还会长久持续,法国人的“农民意识”也将难以轻易消失......素材来源:全球农业趣闻。
神农岛团队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中国特产品牌营销的开山之作、神农岛首席专家娄向鹏的新著《大特产——让地方特产卖遍全国》,已经正式与读者见面。
娄向鹏被誉为中国品牌农业第一人,新书《大特产》是《品牌农业》的姊妹篇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市场、消费、品牌、营销角度研究中国特产的专著,首次揭开了小特产做成大品牌的密码本书得到国家农业部前副部长刘坚、联想佳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绍鹏、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史丹利农业集团总裁高进华、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等业界大咖的热情推荐。
刘坚部长表示:“我和娄向鹏的共同判断是:中国土特产迎来了难得的大发展机遇期!土特产品牌的问题是多而不强,真正打响的品牌不多这方面娄向鹏是专家,希望大家能够在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欢迎前往本微信页面——岛亲商城购买
点击阅读神农岛近期最受欢迎文章1、国家要建100个现代农业庄园,这里的好处,你懂的2、台湾稻壳筷,美的我都不想告诉你3、28分钟打破1亿销售记录,三只松鼠如何用IP 营销萌倒“主人”?4、“周黑鸭”市场高达150亿,你还好意思说特产做不大吗?
5、除了卖情怀和故事,中国水果品牌的根本出路在哪儿?关注品牌农业的朋友,快来长按二维码登岛!
不够尽兴?猛戳↓↓“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文章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