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生(探索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尊敬的明海大和尚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营员:今天, 我很荣幸来参加柏林禅寺举办的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
尊敬的明海大和尚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营员:今天, 我很荣幸来参加柏林禅寺举办的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将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题目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时间的车轮就推动着我们一天天成长。
我们读书、工作、成家、衰老在短短的几十年光阴里,会经历很多酸甜苦辣在生命的容器里,我们不断地装进知识、技能、文凭、名声、地位、权力、眷属、威势和金钱,一直装到不能动弹的那一刻世间的生活忙忙碌碌,所忙的不外乎“财、色、名、食、睡”这五个字。
“财”就是钱财,是生活的物质基础“色”是男女“名”是名声和地位,“食”就是吃饭“睡”是睡觉世间人学习、工作、拼搏、奋斗,都是为了这五个字在忙从早到晚,每一个计划,每一个行动,乃至于每一个念头,都是为了满足“财、色、名、食、睡”。
这五样满足得好,世间人就称之为幸福;满足得不那么好,就称之为不幸福整个社会,也是围绕这五个字进行生产、分配、调控和监督大多数人认为,生活理所当然就是这样的认为除了满足“财色名食睡”以外,生命就不再有其他意义和价值了。
这是很狭隘的人生观中国古代有一个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水井里面的青蛙,认为世界就只有水井那么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老鹰飞过来告诉它说,世界比水井要浩翰宽广得多,而天更是比井口广阔无垠!青蛙难以相信。
它从小就生活在水井里,怎么可能相信有比井口更大的天呢?同样,如果我们从小就认为世间追求的满足是理所当然而唯一的生活,那我们也很难相信,除此之外,生命还有其他更广阔而美妙庄严的价值我们就成了井底之蛙,狭隘的人生观念,就是这口水井。
对生命的真正价值进行探索,从古到今,很多哲人因此而产生儒家的圣人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一生的探索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他十五岁立志于“学”,他说的“学”跟今天大多数人理解的“学”是不同的现在大家认为“学”就是学一些知识技能,学一些谋生的本事其实这只是“学”的很小的一部分孔子说的“学”是探索人生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学”。
通过十五年的努力,孔子“三十而立”,找到了人生坚实的立足点“立”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我们现在大部分人不但三十岁没办法“立”,四十、五十乃至终其一生没找到人生立足点的人多得很所以现在经常听说一些有钱有势的富翁,或是受大众追捧的影星跳楼。
大家都羡慕那些富翁和影星,觉得他们又有钱又有名,又有人追捧,应该是很幸福吧?结果他们跳楼了,弄得大家很难理解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他们虽然有名有钱,有人追捧,但没有“立”不知道“财、色、名、食、睡”这个井框之外,生命还有更重要的价值。
所以当他们的世间追求满足以后,就会感到生命空虚无聊,他们没找到生命的坚实立足点,所以就跳楼孔子“三十而立”以后再用十年的功夫,到了四十岁,就有了很高的人生智慧,所以就说“四十而不惑”不象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茫茫然。
他五十岁的时候用功读《易》古代的书是竹木简,在竹片、木片上写字,用牛皮绳来穿成一卷卷的孔子读《易》,牛皮绳被翻断三次,叫“韦绝三篇”,可见其用功之勤他学了《易》以后就“知天命”,也就是说明白了因果缘起的道理。
对命理的来龙去脉有了确定无误的领悟知天命的人就明因识果,知道善恶果报如影随形,就能力行“断恶修善”的功夫所以孔子说他五十岁因读《易》而“始无大过”孔子六十“耳顺”很多研究传统文化的人对这个“耳顺”不明白,莫衷一是。
其实“耳顺”就是内心凝定,不为外境所转的境界七十岁的时候,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心里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又不会越过规矩一切处自由自在,又一切处中规中矩他内心已经纯善无恶,这是“道共戒”的功夫
这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前,孔圣人学习、探索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历程他取得了很不简单的成就其最初因,就在于十五岁时正确把握了“学”字我们今天来参加夏令营学佛法,也要正确把握“学”字我们不仅仅是要记住一些关于佛法的知识,而是要探索、实践人生的真谛。
正如大家穿的营员服上写的,我们来学习“觉悟人生”“佛”字在梵语里就是“觉悟者”的意思,佛不是神也不是上帝,他是觉悟的人所以学佛就是要学“觉悟”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出世于古印度出家前,他是净饭王的太子,世间各种荣华富贵悉皆具足。
因感生命无常,轮回苦痛,为求解脱而逾城出家经过多年的刻苦修行,最后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他福慧圆满,是大彻大悟的大觉世尊比起其他贤哲来,他是更彻底究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人我们若想圆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遵循佛陀这位觉悟者的教诲来学习和实践,才能成功。
那佛陀的教诲到底是怎样的呢?经典里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法的总纲诸恶莫作,就是一切会伤害其他人和其他众生的事情,我们不能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伤害,同样就不能加诸别人头上。
比如我们爱惜自己的性命,不愿被人所杀,那么我们也就不可以伤害其他人、其他众生的性命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盗窃、侵占自己的钱财,同样我们就不应该盗窃、侵占他人的钱财我们不愿意被人欺骗,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就不应该去欺骗别人。
我们不愿意被人恶口骂辱,我们也就不应该恶口骂辱他人总之,我们不可以用行为、言语和思想去伤害其他人及一切众生这是佛陀教诲的“诸恶莫作”的内容佛陀教诲的第二项重要内容是“众善奉行”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很脆弱的离开其他人,自己一个人很难单独生存。
每个人都有碰到艰难困苦的时候,这时他就非常希望周围有人肯施以救援,施以帮助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你看圆通宝殿里的大悲观世音菩萨,他有千手千眼实际上他有无穷无尽的手眼这么多的手眼,就是要救助苦痛众生的。
观音是一切众生的知音和依怙所以当众生遇到艰险时,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经常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我们应该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众善奉行佛陀的第三条教诲叫“自净其意”,就是净化我们的内心我们身体所做的善恶行为,口所说的善言恶言,都发源于心中的善念或恶念。
我们动了善念,发之于口就说善言,发之于身就做善事如果我们动了恶念,发之于口就发恶言,发之于身就做恶事所以这个心念,是关键所在,我们说修行,主要就是做自净其意的功夫那么我们要净化内心的什么呢?就是净化内心的贪嗔痴烦恼。
凡夫贪嗔痴填满一肚皮,只知道追求五欲尘劳的享受佛陀称之为“执苦为乐”,又说这如同“搔痒出血”譬如有人身上长了癞疮或疥疮这种很痒的皮肤病,他就忍不住要抓痒这种抓痒的滋味似乎是很舒服很享受抓过之后就处于一段无聊的间歇时期。
过了一会,痒又发作了,又要抓,就这样循环往复世间五欲尘劳的感官享受,就是跟抓痒一模一样的而我们内心的贪嗔痴,就是心灵疥癞之根源
佛陀为了让众生净除心灵的疥癞,就开出了戒定慧的药要求我们持戒守规矩这个做好了,心灵的疥癞痒病就得到了控制接下来教我们用禅定和智慧把这个贪嗔痴“心灵疥癞”彻底治好出家的法师经常遇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法师,你们也不成家,也不逛歌舞厅,很多世间享受都不搞,岂不是很无聊很苦?”这就如同一位皮肤病患者,留恋抓痒的舒服而很担心地问医生:“我要是把病治好了,享受不到抓痒的乐趣,岂不是很无聊很苦?”。
众生处于执苦为乐的颠倒状态中贪恋世间五欲的享受而不肯净除内心的贪嗔痴,就如同为了享受抓痒的乐趣而留着皮肤病不治一样愚笨可笑我们学习“觉悟人生”的人,首先要觉悟到“此是苦”,然后觉悟到苦之因,再通过“自净其意”的修行断除苦因,息灭烦恼。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话“是诸佛教”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教这三句话学习和实践这三句话就是学佛修行在六道众生里,天道众生太享福太快乐,他们很难发起心来修行阿修罗道众生嗔心重,也很难修行。
畜生道的众生生性愚钝,难以修行地狱和饿鬼两道众生为剧苦所逼,也不能修行只有我们人道众生,苦乐相参因有苦逼,故能发心离苦;因有闲暇,故能修行出苦所以生身为人,是很难得的,这是修行出苦海的机会只有努力实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教诲,才能充分实现生身为人的价值。
【佛陀】印度电视连续剧(1-54集)中文字幕版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所有众生,原作者和各位读者。Sàdhu! Sàdhu! Sàdhu!
点击下方目录,即可查看往期《佛陀传》往期精选文章回顾:佛陀传《故道白云》1.为步行而行佛陀传《故道白云》-2.牧牛佛陀传《故道白云》-3.满臂姑尸草佛陀传《故道白云》- 4.受伤的天鹅佛陀传《故道白云》- 5.一碗乳汁
佛陀传《故道白云》- 6.蕃樱树下佛陀传《故道白云》- 7.白象之奖佛陀传《故道白云》- 8.宝石的项链佛陀传《故道白云》- 9.慈悲之路佛陀传《故道白云》-10.未出生的孩子佛陀传《故道白云》- 11.月下之笛
佛陀传《故道白云》- 12.金蹄佛陀传《故道白云》- 13.开始修行佛陀传《故道白云》- 14.渡过恒河佛陀传《故道白云》- 15.森林苦行佛陀传《故道白云》- 16.耶输陀罗睡着了吗?佛陀传《故道白云》- 17.毕波罗树叶
佛陀传《故道白云》-18.晨星出来了佛陀传《故道白云》-19.对橘子的专注佛陀传《故道白云》-20.一只鹿佛陀传《故道白云》-21.莲花池佛陀传《故道白云》-22.转法轮佛陀传《故道白云》-23.法蜜佛陀传《故道白云》-24.皈依
佛陀传《故道白云》-25.音乐的妙境佛陀传《故道白云》-26.水也会上升佛陀传《故道白云》-27.世法燃烧佛陀传《故道白云》-28.棕树林佛陀传《故道白云》-29.缘起佛陀的一生1-37(图文详细注释)
佛陀的一生38-77(图文详细注释)佛陀的一生78-96(图文详细注释)佛陀的一生97-108(图文详细注释)佛陀在哪里 - 达摩难陀长老《善生经》的人文善法精神丨衍真法师【佛陀】印度电视连续剧(1-54集)中文字幕版
觉醒吧!
长按关注我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