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2022古墓全集视频(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20)快来看
随着这些年考古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有着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考古十大评选”竞争可是越来越激烈了!这次一共有32个项目参与评选。初评后剩余22个
随着这些年考古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有着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考古十大评选”竞争可是越来越激烈了!这次一共有32个项目参与评选初评后剩余22个,终评后最后10个脱颖而出这10个考古遗址分别是: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遗址的时间分布和往年差不多,覆盖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从考古类型来说,也是这几年流行的“9+1”模式——9个田野考古遗址、1个水下考古遗址(这次这个没有那么典型)这10个遗址代表了中国考古过去一年的成就,今天我们就简单梳理一下,让大家了解这10个遗址及其背后的中国考古。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三大时代中时间最长的时期,我们常说的原始时期基本就是这个时代这个阶段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长达200万年,是人类起源、进化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个时期,我们国家提出的总的考古项目是“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所以每年十大考古发现都会为这一项目留出一个名额。
今天的在这个领域拔得头筹的是: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遗址因为曾发现两具约100万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而闻名,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保护面积50万平方米,分布面积超过190万平方米,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2021年起,为进一步探究 “郧县人”相关问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对该遗址开展新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遗址出土了多种化石,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郧县人”3号头骨。
这个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等重大课题有重大意义
新石器时代差不多有一万年,界定遗址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有四大标志:磨制石器、农业、家畜饲养、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差不多是距今一万五千年到三千年左右针对这个时期,我们国家提出的总的考古项目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今天的在这个领域拔得头筹的是: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和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位于山东临淄东部,属鲁中泰沂山地向鲁北冲积平原过渡地带。
该遗址是在配合临淄区基本建设项目发掘战国-汉代墓地的过程中发现的,遗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至少有火塘3处,呈品字形分布,围绕火塘发现遗物1000余件。遗址发现大量的陶片、动物骨骼、蚌壳等。
遗址既是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陶器年代最早、国内出土早期陶片数量最多的遗址,说明已经具备成熟的陶器制作工艺,为国际上研究陶器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遗址作为国内进行大面积揭露并从考古学角度进行研究的首个案例,也为世界范围内同时期考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西北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村北,面积约75万平方米,距今4000年至3700年。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碧村遗址进行发掘2015年~2018年,对碧村遗址核心区域小玉梁地点石砌建筑群进行整体揭露;2020年~2022年,主要发掘外城门相关区域碧村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核心建筑则修建于地处内城的小玉梁。
小玉梁周围分布一批以大型连间房址为核心的石砌建筑群,较为完整地再现了这类石城核心区域的聚落结构
碧村遗址布局规整的东门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史前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最为严密、形制最为规整的一套门址系统,也是认识中国史前及先秦城门布局的重要案例碧村遗址是山西省境内黄河沿岸地区首个确认的龙山时代大型石城聚落,展现了中国史前文明化与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青铜时代考古学中的青铜时代对应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时间范围差不多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1年这两千多年的时间是中华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家比较熟悉、持续好多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这个时期,另外这几年的新顶流“三星堆”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的代表。
所以说这个时期是传统田野考古中开展时间最早、发掘重要遗址最多的一个阶段今年在这个阶段拔得头筹的遗址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
二里头遗址很多人都不陌生,它位于河南洛阳盆地中东部,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
二里头遗址工作开始于1959年,发现了主干道路网络、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贵族墓葬和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等重要遗存,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为了进一步了解二里头遗址其他区域,2019年以来,遗址开始了新一轮发掘。
发掘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取得重要突破其中,手工业作坊的新发现填补了二里头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总的来说,这次发现进一步体现了二里头遗址对商周及后世文明的影响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大名鼎鼎的安阳殷墟,即使很多不接触考古的人都知道。殷墟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出现后一直在发掘的遗址,持续时间差不多一百年。
新一轮的殷墟的考古主要针对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探索小屯宫殿区到王陵区之间的干道、商王陵区的范围、洹河北岸地区的功能区划经过重新了解了商王陵陵园格局,对研究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地处泾河东岸台塬边缘地带。黄土高原的腹地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周文化的核心区域。1943年石璋如先生首次发现该遗址。
为了进一步探索其价值,2018年~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遗址发掘面积约4750平方米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发现仰韶、龙山、先周、西周、汉唐等各时期遗存。
包括灰坑650余座,墓葬140座,陶窑、房址、灰沟等各类遗迹40余个,出土陶器、铜器、骨器、石器千余件
西头遗址是泾河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遗址,为商周城邑的功能结构研究提供重要例证。
铁器时代铁器时代对应我们历史的封建王朝时期,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时期,但却是之前考古进行的比较少的时期早期的考古学课本中,这段时期占的页数很少,甚至很多人业内人都觉得明清考古没有价值这种情况这几年好很多国家围绕这个时期的考古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针对这俩核心主题,每年都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遗址和丝绸之路相关遗址入围十大考古发现今年拔得头筹的考古项目有: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遗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为配合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2022年7月~2023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对该墓群开展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92座,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
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表现出从小聚集家族墓地到公共大墓地的巨大转变,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作为一处全国罕见的大型地方民族公共墓地,大松山墓地反映了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当时生活、商贸、信仰、丧葬等情况。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遗址西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
2016~202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村寺庙址进行了连续7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对遗物进行了全部采集,其中编号文物16306件。
遗址对推动图们江流域高句丽、渤海国考古学研究、促进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考古研究、深化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
河南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位于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是北宋东京城中轴线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
2018年至202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州桥及汴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截至2022年12月,州桥及汴河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遗迹117处;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多件;清理出基本完整的明代州桥结构;发现了北宋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
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完整揭露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展示了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发展演变的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开封由于黄河历次改道,城市多次遭遇洪水,考古发现的汴河河道、明代州桥、宋代石壁等遗存,都让开封“城摞城”的形象更为完整立体,也揭开了开封城下6座古城的神秘面纱,具有极高价值。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2021年底,浙江省温州市在基建考古中发现了朔门古港遗址。浙江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进行专门考古发掘。
遗址陆续发现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砖铺道路、木质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灰坑等保存较好的古代遗迹,并发现了沉船两艘此外,遗址地层与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古代遗物,遗存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时期,尤以宋元为主。
集中出土的瓷器残片堆积数量极为庞大,其中,宋元时期的龙泉窑器占到90%以上
遗址重现了宋元温州港的繁华景象,是我国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
十个考古遗址涵盖了中国近些年重大的考古项目,代表了中国考古的最高水平和意义但没有评上的22个遗址,尤其是进入初评没有获得十大考古发现头衔的12个遗址也有很大价值(其中有两个是我们人民大学参与发掘),有些也是2022年非常重要的考古新闻,引起不小轰动,下期可以就这12个遗址给大家做个科普介绍。
对考古、文物、博物馆、展览有兴趣的关注灶物者,为你带来更多专业科普~部分图片来自于“文博中国”,侵删!#历史开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